所以现在对很多医院的中医很无语是,他们不去试,不研究,不做记录,开的量他是感觉行就开,而并不知道病人适合不适合这个量,所以他们即使路子对,量不对的话,也是不行。
我师傅到临终一共试了16w人,经验都总结归纳了,但是非常可惜的是,他行医的主要时期的五运六气是太阳寒水、太阴湿土,而1983年后开始是少阳相火和厥阴风木,他的经验我几乎用不上(运气会影响大众的体质,甚至药性),我只能自己再来试。
浏览附件107994
这个图有选择性的列举支持其观点的医家,
比如第75甲子(太阴湿土,太阳寒水),只列举重视温补的黄元御,而徐灵这样反对温补的医家却没有列(徐比黄早生12年,晚死12年,人生主要阶段处于同一时代)。
而且社会、经济对民众体质的影响不亚于五运六气,富裕时代和贫穷时代的人体质差异比较大。
1983年到如今的将近四十年,正是国民生活饮食水平迅速提高、工作性质从体力劳动为主向脑力劳动为主转变、人际竞争和工作压力逐渐加大的四十年。
随便举两个例子:
一、饮食结构上的巨大改变(摘录自《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吃》赵霖著):
在过去短短十几年里,中国饮食习惯迅速“西化”。1989年至1993年完成的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摄取高脂膳食的成人比例已从22.8%上升到66.6%,在饮食嗜好上,高肉食、高脂、高糖和高能量的食物越来越流行,导致肥胖和超重人数显著增加。由于向高脂、高肉食的膳食结构转变,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不断减少,加之体力活动不足,诱发了很多营养健康问题。
在“洋快餐”诱导下,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严重“西化”。1988~1998年中国肉食消费量增长了一倍,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人均达46公斤/年(注:2010年以后已经超过62公斤),接近发展中国家平均消费量的两倍,超过了韩国和日本,成为亚洲保持东方饮食习惯的国家之首。
据资料显示,1997年到2002年,我国居民所消费的十大类食物中,粮食和豆类食品消费量分别下降了12.6%和6.8%;奶制品消费量在5年间,增长了69.2%;糖类食品消费增长了42.1%;植物油类、肉类、禽类和蛋类的消费分别上升了20%以上。饮食结构呈现了“西化”的严重倾向。而与此同时,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高于欧美;所有肿瘤的死亡率都在上升,20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提高了109%;冠心病死亡率十年增幅近一倍;国内4次高血压调查都呈现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精神压力上的巨大改变(摘录自《好身体,从改变德性开始》何裕民著):
为什么深圳30岁上下的乳腺癌患者特别多
我曾指导过一名姓曹的女博士,课题做的是零毒抑瘤制剂诱导荷癌(胰腺癌)小鼠癌细胞凋亡实验,十分成功。2006年行将毕业前,她曾多次跟我去深圳出差。我在深圳原本就有几百名癌症老患者,他们一直接受我们的医疗方案,包括中医汤方调整。每次去还会有许多新癌症患者在老患者介绍下寻求帮助。几次在深圳,前后十余日,四百余名深圳患者找我诊治,曹博士为我侍诊抄方。
刚到深圳的时候,她感觉特别好,主动与接待人员提出希望能在深圳工作,对方也十分乐意接受。没想到,第一次出差结束时,曹博士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深圳30岁上下的乳腺癌患者特别多?”而第二次出差结束时,曹博士说:“我坚决不来深圳了。”原因就是深圳外来女性癌症患者的“30岁”现象。
曹博士跟我出门诊多年,对各地的情况比较了解,她所说的的确是事实。甚至我在上海也有个29岁的乳腺癌年轻女患者,一打听,她少年时就随父亲去了深圳,一直在深圳上学、工作,只是因为患了癌症才回到奶奶处(上海)治疗。
根据我长期观察,上海、北京,包括广州等大城市的乳腺癌患者,年龄段集中在38~50岁,农村还会晚3~5年。但深圳有个奇怪现象:会突兀地冒出一个27~33岁的高发年龄段。而且,细细分析,这些女性大都是来自内地的大学毕业生,均十分优秀;且到深圳打拼,才刚过了5~6年时间。她们绝大多数干得不错,自己开始有了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然而,就在此时,乳腺癌魔击倒了她们!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对此也曾费解过,深入观察分析后始有所悟。众所周知,深圳完完全全是个“移民”城市,不像北京、上海、广州,原先还有上百甚至上千年的旧有文化积淀和老市民阶层的稀释。深圳的文化完全就是创业文化、打拼文化、拼命挣扎以抗击挫折的文化。在深圳,年轻人都怀着一股创业热情,百折不挠。因此,深圳发展特快、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张,在内地所有城市中都是无出其右的。
这些优秀女性一到深圳,就被卷入了这么一个高速旋转的生存旋涡之中。面对生存压力、竞争挫折,为发展而拼命挣扎,这种极度亢奋的心身状态及其伴随的机体内环境、微环境紊乱,自然是癌细胞发育的“催化剂”和癌症发展的“温床”。在高强度压力下,这些优秀单身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功能更容易受干扰。因此,5~6年后表现出乳腺癌高发,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这让我带的这位处于相同年龄段的女博士望而却步,也在情理之中。
可见,压力与挫折具有典型的两面性。对健康而言,有时候持久的压力必须及时予以化解,否则后果严重。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