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当然是良莠不齐观点不一,否则就不是论坛而是俱乐部了。其实很多人不来发帖是觉得论坛里良莠不齐,很多试药者,包括我自己都是半桶水,分不清那些是有用信息,那些是没用的信息,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就不来了。
当然还有一少部分人,像疯狗一样,到处咬人,到处说风凉话的,也是一个原因,有些人,别人想过去帮他,他仍然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也有。
当然,论坛里大部分老师都是好心的,乐于助人的,所以,我就喜欢上论坛里发一下个人的治疗信息,也就想听听各位老师的不同意见,让自己做个参考,其实,真正的治疗还是要靠自己,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学习。
不存在,我记性就很糟糕,每次都需要翻书,根本记不住,所以我的路子就是搞明白这些医理更深层次的生物学原理,这个咱熟啊。我觉得要学好中医,首先一定要记性好,其次才是悟性,糟糕的是,这两点我都没有。
你说的临证翻书,只针对于业余爱好者,病人找我们看病时,翻书总是不妥,所以有些东西肯定要背的,比如方证条文.汤头歌诀什么的,是不是?像昨天我就是条文背的不清楚,有个方子用的不是很妥,写出来,您帮我分析一下:不存在,我记性就很糟糕,每次都需要翻书,根本记不住,所以我的路子就是搞明白这些医理更深层次的生物学原理,这个咱熟啊。
理解了这个,那么大致的方向就懂了,然后按图索骥再来找治疗方法。
这个我推荐郭生白的本能论,不过也要小心的学,一个人不可能都是完全正确的,他的这种结合方法是值得学习的。
对于理解力来说,五行的那套太绕了,用起来很费力,所以我一直喜欢六经的这一套,简洁明了,然后自己把缺失的那些补进去,比如温病的,内伤的,基本上就全乎了,遇到什么问题,处理什么问题,其实医术增长是很快的,盲目的学,其实不行,你的目标如果是给自己解决问题,就不可能先全面的学懂,等学完了,人都死了。
你可以把所有的症状都列出来,然后把症状对应的病机也列出来,寒热,虚实,这样就会有个直观的认识,你身体的哪部分可能是什么问题,身体的另一部分可能是什么问题,有没有冲突,选一个最可能的方向去试。
我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试的时候不可能不出错,错了得要知道哪错了,这样才能找到对的路,想论坛小学生那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是试不出来的,只能越治越严重。
怎么就无碍?如果病人是液亏体质,你多用一个葛根,直接伤液,硬性提升啊,起阴气啊。你说的临证翻书,只针对于业余爱好者,病人找我们看病时,翻书总是不妥,所以有些东西肯定要背的,比如方证条文.汤头歌诀什么的,是不是?像昨天我就是条文背的不清楚,有个方子用的不是很妥,写出来,您帮我分析一下:
症见:畏风.汗出.头痛.项强.脉弱
治法:解肌发汗
选方: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用药:葛根9.桂枝9.白芍9.炙甘草.6生姜3#.红枣5#;川芎6。
方论:
方子开出后我就知道开错了,应该用桂枝汤,不用加葛根与川芎画蛇添足,大论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12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虽然14条有: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但是患者项背没有强几几,只是项强而已,但是我想加了葛根也应该无碍吧。
我在看胡希恕写的伤寒论,每天学习,5.6个条文,一个字一个字学过去,当然要理解了,基础理论我也背了很多,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您别忘了, 我是学以致用的,人参除痞,胃不虚,不能用,故泻心汤类但除痞;小柴胡但解病在少阳,寒热往来,胁下满,也就是两肋下满为甚;痞证是心下满,也就是胃中间;结胸是有满硬,还有痛,轻压痛,重不压也痛。这是胁下满.痞证与结胸证最重要的鉴别点。背诵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要理解。
比如你背诵很熟悉了,我问个问题,小柴胡汤和甘草泻心汤什么区别,甘草泻心汤里应不应该有人参,这些要理解,要完全懂。
否则你全本背下来也是0.
明清两代的一钱都不止3克,清代是3.75克。
多谢老师推荐,您有他老人家的电子书吗,可否分享一下,我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