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自学-------当代经方家的杂谈(十六)
经方可能不怎么能让人赚钱的,因为看病技术很难量化,如果用伤寒论经方开药,如果在能量阶段没有发展成阴实,那么大剂量的一两副要解决问题,并且能量一旦被修复,那么这种病一般短时间内不会反复,况且你就是就是在大剂量,一般也就六七味药开两三副,况且经方的药也没有上好的红参灵芝三七类的,不可能做到以药养医,所以相对来说,你作为谋生还是用时方,大量的补药开进去,病人觉得受到尊重,自己也能有谋生,你也能得到赞美。况且周围都是这么开药,谁治疗好的病人多点谁的资历深,就能赚得钱多点。所以紫极先生打造高级生态圈,(李辛,三申道人,徐文兵)都是论道,龙帅江虽然开经方,但是剂量上都谨慎小心,都是不得已面对市场的求中之法。
伤寒派能不能治疗重症,这个是绝对能的,但是这种理念怎么普及,这种标准怎么认知。都是很大的课题,很多一听到说中医治疗疑难杂症就觉得是骗人的,对于开温补方子的大部分医生,确实对病人有害无益,毕竟邪能恋补。可是今天伤寒派探索的对于阴实这样肿瘤癌症怎么定义,怎么在反复过程中博弈,这些东西确实要有合乎实际的统计。比如郑文友这样商业化,最后变成售卖秘方不是伤寒派探索的归路,如何把这些普及给大众真的任重而道远。
本草和各种版本伤寒杂病论
这两个话题本来想好好叙述,但是写到现在。东西越写越多,自己都感觉烦了,还是想快速结尾算了。后来想想还是以后专门弄几篇文章来论述,那在这个给出一个大概的纲目,让学伤寒论的人自己去参照对比一下。
个人认知上,四圣之中,《皇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怎么混乱,总能找到一些有真知灼见的,大家也在相互批判中成长,唯有《神农本草经》造成的混乱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自从张元素王好古提出了归经学说,然后叶天士和温病派把柴胡桂枝麻黄视为虎狼之药,就造成我们在用药的最后一步一直出现偏差,金元四大家的归经学说看似合乎《至真要大论篇》,但是你看开张仲景开出来的苓桂术甘汤,泽泻汤,五苓散,真武汤治疗眩晕的从来不是从肝经入手,也看不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只有后时方开出的半夏天麻白术汤才是归经的思路,但是在治疗时效上却不怎么有效。但是这种归经思维和认为麻黄桂枝虎狼之药的共识,在清朝达到高峰,《红楼梦》贾宝玉多次提出这样认知,也是曹雪芹这样的秀才医家共识吧。
个人在这儿还是推荐两本书,周岩的《本草思辨录》和邹润安的《本经疏证》,两个人用比事法,加加减减伤寒金匮药方,做出各种统计,然后解释各种药性,他们是数十年如一日做这种加减对比,今天的我们读起来确实是字字珠玑,可能你用道法看觉得他们没有化境,但以这种方法来研习伤寒论,确实扭转了归经之说的错误,可惜的是这样的思路一致被淹没在历史中,不过还要有JT叔叔提过,之后的日本江部洋一郎的思路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关于古本伤寒论,我个人参考的两本是刘昆湘的《长沙古本伤寒杂病论义疏》,和黄竹斋的《伤寒杂病论汇通》,刘昆湘得到长沙古本后用自己的一生研习,确实有独特见解,但是可能我们就是经史子集的国度,所以临床的实战就少了些。黄竹斋版本,是把桂林古本和涪陵古本,还有宋本金匮做了大一统的融合,目前是可以见到的最全的版本,里面的注解也是挑选中日各个大家,虽然黄没有自己提出新的变革,但是这样的整理却极大有益后来人,可惜的是这两个版本被推荐的太少,他们接班人可能因为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东西都荒废了。
小结
很多读书人对徐文兵这种市场派不齿,可是今天的现状不就是读书为了更好地的生活,再面对困境的时候做出最好的选择,你不能指望都像古代书中写着许叔微,陈士铎医人而不收钱,他们不收钱的前提是家中良田千倾,光是租子就够了,你见那个医学名家是风餐露宿还写出了名医经典,我们的陈伯坛老先在老家对穷人偶尔不收钱,可是去了香港药费提高十倍,还不是门庭若市。我们怕的是骗钱骗时间的庸医,我们希望的是倪海厦,JT这样的人可以把自己领悟的能力都传授出来,并且让他们也得到丰厚的回报。
或许我们看到黄元御,恽铁樵,唐容川 、 倪海厦 、李阳波、 王正龙等一个个英年早逝,自己学医最后却都无法长寿,然后表示怀疑甚至被攻击,这样的情况或许是天命所归,或者是积劳成疾,或者这是医理缺陷,或者窥测天机。但是他们都是伤寒论路上的英雄,况且我们要学的是医学能力。玄学的开创者王弼,一代战神霍去病,文武两英雄都青年而逝,或许真的就如经上所说,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的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而每一个学中医的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尽人事听天命,谦受益满洲损。
其实懂医知医之后,你才知道你懂得很少,不知道的很多,这个世界比你想的复杂,最后做到的是不可能让周围人相信你,而是顺其自然,不懂得才是最好的懂得吧,这种心境应该是读个十几年的伤寒论之后的感觉吧。其实伤寒论这样的经方就像过来人所说的,你会读,读正确的书,那么三年能增加温病派那样的医师一甲子的功力,会真的的有这种感觉,如果伤寒论啃个五年十年,其实一般的医书会让你觉得索然无味。
最后期望这些所言可以开拓大家的眼界,让很多想真正学习伤寒论的人有个了解,我个人也只是粗略的了解而已,本身属于那种用思精而韵不高的人,所以会坚持自己的犟脾气多年去研习一些伤寒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