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疾病的本质

除非寒邪闭表,除此之外有压力差一定会出汗。
如果你不信我可以针刺让你出汗。信吗?
信啊,我知道小孩子发烧不出汗的时候,可以针刺出汗退热。不过其中的原理比较复杂。但是也是阴阳的比例问题。
 
麻黄汤证不就是寒邪闭表吗?
而银翘散证,桑杏汤证等等就是热痰闭表。
 
麻黄汤证不就是寒邪闭表吗?
而银翘散证,桑杏汤证等等就是热痰闭表。
麻黄汤症列外,因为虽有压力差,但出汗的地方脉络收引被闭,所以它的症状来的明显一点,必要时甚至会出现喘。因为没有释放的平衡。
 
最后编辑:
如果真正能读懂内经的话,你会发现它讲的不是阴阳五行,而是脉。脉再冠以阴阳五行而己。不可脱离本质谈阴阳五行。
 
第一句对的
第二句不一定对。下利分寒热,热利也许是你说的那种。但是寒利是体内中下二焦阳气的匮乏,而且还有一种假象的寒利,很多慢性难治性的下利就是痰淤阻滞中下二焦,阳气不能下行的结果。
热利者,阳气关在内所致,本质入内之阳过剩,
寒利者,太阴脉闭,阴少而致阳相对多而利也。
 
阳强不能密,魄汗未藏。
内经原话,阳强字面意思都不用解释了吧。
 
没这么简单吧,人体只有血管了,没有其他了,没有筋骨,没有气?所谓七情致病都是妄言了?致病之因多了去了,为啥就非要总结为一点还要自园其说,不嫌累的慌。
 
in如果真正能读懂内经的话,你会发现它讲的不是阴阳五行,而是脉。脉再冠以阴阳五行而己。不可脱离本质谈阴阳五行。
读懂内经不敢说,但是也看了好几遍了,还是有不少的收获的。
脉,在内经里面不同的篇章有不同的含义,有气脉,血脉,经脉,络脉,阳脉,阴脉;你说就这一个字能解释内经,不得不说你的归纳能力太强悍了!
如果只说一个脉,你得说清楚什么地方代表什么含义,不用过多久自己就会绕晕了!
中医理论是由实务虚,又由虚出实的过程。就好像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又得指导实践,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阴阳就是这样,内经说的很清楚,阴阳无处不在,无限可分!所以能够天人相应。这个意义,脉不能体现吧?
阳强不能密,魄汗未藏。
内经原话,阳强字面意思都不用解释了吧。
道理是这样,但是阳不能强太多,出汗的条件里阴阳的比例也有一个范围,强太多煎灼津液而成痰瘀,也是没有汗的。
热利者,阳气关在内所致,本质入内之阳过剩,
寒利者,太阴脉闭,阴少而致阳相对多而利也。
这两条完全不对!
热利恰恰不是热被关在内,而是热的一种排泄方式了!热随利出!
寒利,却是身体内的阳不足以腐熟水谷,蒸腾水液,只好将这些对身体来说是负担的东西排出体外。
 
没这么简单吧,人体只有血管了,没有其他了,没有筋骨,没有气?所谓七情致病都是妄言了?致病之因多了去了,为啥就非要总结为一点还要自园其说,不嫌累的慌。
有探索才有进步,不能否认楼主的探索精神!但是也要看到探索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先例所以难免会走弯路。
楼主所得出的结论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只不过离自圆其说还有一段距离!
如果一种理论能够自圆其说,而特例极少,其实应该算是好的理论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正确的研究之道。
中医不是不能用现代的方法来研究,而是在用的时候有一定的规律要遵守!
现在人都很浮躁,不能静下心来体会阴阳五行,所以对阴阳五行各种指责。我却觉得越学越有滋味。有些东西还真的用其他方式表述不清,但是用阴阳五行就一目了然。
 
说到这里使我想起了自汗和盗汗的不同。
都说是阳虚自汗,阴虚盗汗,是很有道理的。阳虚自汗是因为白天,借助气候的温暖来补足了自身的阳气不足,使阴阳达到了那个比例所以自汗出。而阴虚,借助的是气候在夜间的寒凉(对阳气的削减),也使阴阳达到了那个比例所以睡眠之中汗出。
盗汗往往是伴随睡觉产生,哪怕睡午觉也会出现,不完全是晚上。这个如何解释?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这段"脉"字只有一个。但后面所说的全是指这个脉
 
盗汗往往是伴随睡觉产生,哪怕睡午觉也会出现,不完全是晚上。这个如何解释?
盗汗者里虚(阴)也。睡则阳气入于阴,今阴虚,所以出汗。时时自汗者则比盗汗的情况更严重一点。
 
没这么简单吧,人体只有血管了,没有其他了,没有筋骨,没有气?所谓七情致病都是妄言了?致病之因多了去了,为啥就非要总结为一点还要自园其说,不嫌累的慌。
中医只管气血正常运行就够了。只要气血正常运行,其他的都会自已井然有序的工作。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这段"脉"字只有一个。但后面所说的全是指这个脉
是啊,这是说脉的阴阳!除了脉有阴阳之外,人体腹背也分阴阳,气血也分阴阳,更不用说经络脏腑了!你再看看别的篇幅就知道了。
还有很多篇幅说的是天地的阴阳,气候的阴阳转化以及在人体的具现!
 
是啊,这是说脉的阴阳!除了脉有阴阳之外,人体腹背也分阴阳,气血也分阴阳,更不用说经络脏腑了!你再看看别的篇幅就知道了。
还有很多篇幅说的是天地的阴阳,气候的阴阳转化以及在人体的具现!
我就记得非常出名的一段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我就记得非常出名的一段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讲人就是讲脉,此篇名阴阳别论,是说阴阳,但开篇第一句就讲脉。脉→阴阳→三阴三阴。以致于最后我们只记住阴阴而忘了最初的本,脉也。
内经中讲的脏府,皆是以脉,气血而论的。
 
盗汗者里虚(阴)也。睡则阳气入于阴,今阴虚,所以出汗。时时自汗者则比盗汗的情况更严重一点。
睡午h觉盗汗也不离这个范畴,就是阴阳有个比例范围。
想一想,午睡之前先吃了饭吧,也有可能喝了水。那么吃了饭之后体内阳气的主要工作就去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传化糟粕,那么在体表分布的阳气就会减少,当达到出汗的阴阳比例范围的时候就会出汗了。这个可以看看婴儿吃奶,几乎都会是满头大汗,都说吃奶的力气,吸吮真的那么消耗能量吗?那人工喂养的呢?实际上婴儿的体内的阳气功能非常单纯,几乎只在这四个方面:脏器自有消耗(心脏搏动,肠蠕动等),动作(包括吃奶),消化食物,抵御外寒,限于体积,婴儿阳气在其他方面的消耗是不占多数,只有消化食物是最多的。举这个例子是说消化食物需要消耗阳气,成人因为各种活动,这个方面的阳气消耗占比就比较小了,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表现出来。
 
我就记得非常出名的一段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讲天,讲地是为了讲人。最终目的。阴阳范围很大,所有事皆可套用阴阳。
但在中医中讲阴阳就是指气血与脉。
天为阳地为阴之类的只是套说而己。
 
讲人就是讲脉,此篇名阴阳别论,是说阴阳,但开篇第一句就讲脉。脉→阴阳→三阴三阴。以致于最后我们只记住阴阴而忘了最初的本,脉也。
内经中讲的脏府,皆是以脉,气血而论的。
通读全篇再说吧!内经所讲的内容远比你认为得要广!
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