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成语叫做“蜀犬吠日”,说的是四川盆地很难见到太阳,如果有一天出了太阳,狗都会对着太阳叫唤,因为没怎么见过。虽然有点夸张单但也说明了四川缺少阳光,再加上气候变迁,四川又处于西南部而且是盆地属内陆,多寒湿,用辛温的香辛料来做菜以提供足够的热量并冲开毛孔从皮肤层面抵挡住外部寒湿,是劳动人民长期适应的饮食智慧。冬吃萝卜夏吃姜,越是热才越要补阳,耗散太多。
外界气温高,体内温度也高,两者温差不大的情况下,想要更好的散热只能靠出汗了,可惜外界的湿度也很大,那就只能靠身体能量来强行出汗,这个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四川大夏天吃火锅不是没有原因的,而广东人习惯用凉茶去热,这正好体现了扶阳派和温病派的思想,而这两条路都还走得通。
广东没待过,成都待了四年,寒湿情况还是冬季明显,晚上被子是潮湿的,潮冷,寒到骨子里。但是夏天可不冷,真是又潮又热,北方的夏天早上是最好睡的时候,最凉快,成都,我是早上6点被热醒了,晚上十一点睡的时候必须先冲冷水澡,趁着这个凉快劲儿入睡,如果不成功,得再来一次,真是全天都没有哪怕一丝凉快的时候,就这样该吃火锅的人还是照样吃,我就是不习惯吃辣和花椒,夏天还得了重感冒,因为实在太热,总用湿毛巾搭后背,刚考完期末考试就感冒了。有个成语叫做“蜀犬吠日”,说的是四川盆地很难见到太阳,如果有一天出了太阳,狗都会对着太阳叫唤,因为没怎么见过。虽然有点夸张单但也说明了四川缺少阳光,再加上气候变迁,四川又处于西南部而且是盆地属内陆,多寒湿,用辛温的香辛料来做菜以提供足够的热量并冲开毛孔从皮肤层面抵挡住外部寒湿,是劳动人民长期适应的饮食智慧。
广东,地处于南方属沿海,气候炎热潮湿,毛孔常年开放,只要有足够的水分就能把体内的热通过汗液排出,气温达到34度以上,坐着不动就能出汗。而广东的凉茶和靓汤,除了清热更多的是补充水分;所以凉茶和靓汤也是广东人民适应气候,保障健康的饮食智慧。
唉,算了,不说了感觉都乱套了
成都的夏天很短,全年也只有两三个月是热的,极热的状况只有那么一个月左右吧,所以基本还是以对抗寒湿为主。广东没待过,成都待了四年,寒湿情况还是冬季明显,晚上被子是潮湿的,潮冷,寒到骨子里。但是夏天可不冷,真是又潮又热,北方的夏天早上是最好睡的时候,最凉快,成都,我是早上6点被热醒了,晚上十一点睡的时候必须先冲冷水澡,趁着这个凉快劲儿入睡,如果不成功,得再来一次,真是全天都没有哪怕一丝凉快的时候,就这样该吃火锅的人还是照样吃,我就是不习惯吃辣和花椒,夏天还得了重感冒,因为实在太热,总用湿毛巾搭后背,刚考完期末考试就感冒了。
一家人都身体不好,这是长期生活观念有问题,有可能是几代人的观念都有问题。
四川和重庆的人民吃的川菜,麻辣辛香,在衣食丰足的年代,还有这么多阳虚么?
本来麻辣辛香,重油重盐的饮食就是振奋阳气的作用啊!
说实话,四川人的病真不好治,因为基本控制不了饮食。
口干便燥不是阴虚。江海老师,我们一家人从小真不吃辣,一家人都清淡,和亲戚聚餐,都不习惯我们。
我妈阳虚的表现不是主要的,我认为主要还是体现在血於,肝郁,肺胃问题等,
我爸阳虚的表现是有的,60年代饥荒时期出生,就没吃口奶,后来虽然也衣食丰足了,但是先天的改变不了吧,经常头顶发凉,前额也发凉;但是我爸也有阴虚热象,这也是有的,应该是后天形成的,比如口干便燥,
说饮食营养有过剩的表现,我承认也是有一点。
是的,现在医生很多知道有热清热,确不知身体虚弱的时候,要多补少清又或者大剂的补药下去来清虚热,参照张锡钝冶疗慢脾风的医案感谢大周天老师,我也是这么个思路,以往多有名医开方不效,确实多以寒凉清火为主,我妈妈的痰,虽夹有黄痰,但并不是干黄干黄的,仍然是清稀黄白夹杂,只是早上有一口更偏黄的痰,我认为总体上还是个寒痰,只是稍有热结。
江海老师,我一直想探索寒凉药的思路,但皮毛都不入,所以一点儿都不懂,感谢赐教,
现在实证的占绝大多数,我不太认同,建国后六七十年代,那个年代的医生接触的病人多是先天体质不错的,生病多有实热,因为体质不行的都饿死了(反正就是被淘汰了吧),医生靠寒凉药多有成效,
但是最近二十年,人们都被西医的药水,用过农药的作物,人工培养的食材,搞得没有几十年前的人那么体质坚实了,一生病多是正气不足,尤其是体弱年老者,就像我妈妈这样的,
单从我妈妈的病势来看,脉浮数无力,这个无力,我只能解释为正气不足,寒凉药下去,如何能改变正气不足的问题的呢?正气不足,何以排寒排痰呢?
江海老师,病位改变了,原来是在上焦,会有咳嗽,现在转入中焦,我不太赞同,我认为痰是排出去了的,一是上焦发汗,驱邪外出,二是加生半夏,茯苓和枳壳,痰可从中焦入下焦,泻出去,
用了生半夏,陈皮,不但呕吐未加重,反而呕吐感觉消失
内热而用温热药,我还特意关注了是否有内热的,一直犹豫加不加石膏,仔细盘问妈妈,没有烦燥感,再说脉重按无力啊,我断定无内热,只是经络上有热结
张锡纯冶疗慢惊风医案里,小儿发烧口焦出血的用药方全是温补脾肾的药,疗效确是一剂知两剂愈早年我四十岁,本班一同事,男35岁,家住郊区。一日手拿一张中药方子,来要求我给看一看,自已咳嗽已久,能不能吃这药方的药?因经常见面,知道他久咳,但从未上过心。今一问我,观其面色有些微红点,体瘦弱小。观其药方,开的大部寒凉清热清火之药。我告之此医生将你的咳嗽病看反了。这药你若吃上半月,小命难保。我说:这是哪的大夫给开的药?他说一远房亲戚在大医院当中医主任,因给我父亲看病挺好,故而找他给看的病。给我开了三付药,刚喝了两付药,感觉咳嗽越来越重了。那我该怎么办呢?我说你找一个名声比较大的好的大夫看,哪怕是民间的大夫也行。他说:离我家十五里欢坨村有一名医,挺有名的。我说你就找他去吧!并嘱其,当大夫要给你开方前,你要把这个方子给他看。他若反对此方你吃他的药,大夫若没反对这个药方就开药方,这样的大夫开的药,不可吃。第二天他把在欢坨村开的药方拿来给我看说:这欢坎村大夫给我切完脉,看了我带去的药方,直说庸医当道杀人不用刀,还在大医院当主任,天理何在。我一看新开的药方为阴阳补剂。就说:这药方放心吃吧,保你好!过了三天又碰上了,他吃了新开的药,已经全好了。开了三付药只吃了两付就好了。第三付没吃好好收藏起来了。我告知第三付也应吃完,也有拱固疗效的作用。同事照分付做了。
感冒每个人多有得过。我得感冒不多,得了任由它流鼻涕咳嗽几天,大约头尾五天就会痊愈。相信身体的抵抗力免疫力。过度用药对身体是伤害,更何况有些用错药的伤害更大。治病嘛,自己觉得怎么好就怎么治,不必强求一律。昆明四季如春,你本人用麻黄还是照样用到几十克。这除了佩服,我还能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