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金匮 伤寒论中大青龙汤疑问多

杏林独行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7/11/21
帖子
236
获得点赞
44
声望
28
所在地
福建
38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燥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大青龙汤方:麻黄 六两(去节) 桂枝 二两(去皮) 甘草 二两(炙) 杏仁 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 三两(切) 大枣 十枚(擘) 石膏 如鸡子大(碎)。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这里即然是太阳中风为什么有浮紧脉?即然是浮紧脉为何还要用这么多补津液的药?甘草二两、大枣十枚、生姜。不是犯了虚虚实实之戒吗?太阳中风本来津液就虚,脉缓弱,方义中说:“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太阳中风不就是汗出恶风吗?那怎么还用大青龙发汗峻剂来发汗呢?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我认为“太阳中风”应改为“太阳伤寒”为妥当,如果是太阳中风是绝不可用大青龙的。
 
最后编辑:
38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燥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大青龙汤方:麻黄 六两(去节) 桂枝 二两(去皮) 甘草 二两(炙) 杏仁 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 三两(切) 大枣 十枚(擘) 石膏 如鸡子大(碎)。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这里即然是太阳中风为什么有浮紧脉?即然是浮紧脉为何还要用这么多补津液的药?甘草二两、大枣十枚、生姜。不是犯了虚虚实实之戒吗?太阳中风本来津液就虚,脉缓弱,方义中说:“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太阳中风不就是汗出恶风吗?那怎么还用大青龙发汗峻剂来发汗呢?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我认为“太阳中风”应改为“太阳伤寒”为妥当,如果是太阳中风是绝不可用大青龙的。
伤寒论大青龙汤证两条,1)即上条。2)伤寒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大青龙汤为麻黄,桂枝二方合剂去芍药加石膏而成。水气不甚夹热者用之。论中有(脉微弱,汗出恶风,为阴阳俱虚,不可更下更吐也)之言。此脉不微弱而浮紧,非阴阳俱虚。然不汗出而燥烦,又不呕不渴,即水不甚夹热者。所以青龙汤故用之。湿无来去,风有休作。那末伤寒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虽是伤寒,为寒少风多,亦水气不甚夹热者。也就以大青龙汤主之了。
 
最后编辑:
风为阳邪,烦为阳症,所以用中风来标识。就如同阳明篇的中风中寒一样。
 
楼主说的有道理。大青龙汤是麻黄汤的变方,当治伤寒而非中风。
 
大青龙是太阳病(中风或伤寒)的变症(微传阳明),或者是平素阳明经气偏盛的人得太阳病的情况
 
大青龙汤证是中风和伤寒兼而有之,又有内热的,恶寒最重,烦躁的又一证。
 
读书断章取义,人人皆知不可取!

《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药:
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枚,石膏如鸡子大。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多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感染风寒,毛窍闭塞,原本散热的通道受阻,所以本来应该散出去的热堆到太阳经在体表造成发热,而热量的外散是持续的,所以受其影响阳明经也蓄热了,阳明经的蓄热就会影响太阴脾经,脾主肌肉,身疼痛基本就是全身的肌肉疼痛,而阳明经的热势还会影响心经,所以心烦!阳明经的热当然会煎灼津液造成津液亏虚,用石膏,大枣不要太奇怪啊!毛窍闭塞风寒颇重,再加上体内的热闭用了石膏,恐无力推开毛窍当然要用偏重于开窍的药物或方剂----麻黄汤。太阳中风的首选方剂是桂枝汤,然桂枝汤历来被尊为群方之祖,是因为药味的增减可以改变其功效,可谓是千变万化----可阴可阳,可表可里,可补气可养血,寓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的双重含义。那么如果外邪风寒势大,内热也有所增强,桂枝汤力有未逮,辛甘化阳未必就不能强化,酸甘化阴为了增阴液,清热同样也是为了保阴液;驱寒清热力量均相应的增加,不用桂枝汤原方而是用其制方之意,这有什么好质疑的呢?读懂一个方剂,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灵活运用。

经典都是经过验证之后的文字记录,除非是错简或文字散佚。
质疑经典需要很深的功底!但在论坛,真的很不少见啊!
 
38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燥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大青龙汤方:麻黄 六两(去节) 桂枝 二两(去皮) 甘草 二两(炙) 杏仁 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 三两(切) 大枣 十枚(擘) 石膏 如鸡子大(碎)。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这里即然是太阳中风为什么有浮紧脉?即然是浮紧脉为何还要用这么多补津液的药?甘草二两、大枣十枚、生姜。不是犯了虚虚实实之戒吗?太阳中风本来津液就虚,脉缓弱,方义中说:“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太阳中风不就是汗出恶风吗?那怎么还用大青龙发汗峻剂来发汗呢?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我认为“太阳中风”应改为“太阳伤寒”为妥当,如果是太阳中风是绝不可用大青龙的。
,楼主所说太阳中风绝不可用大青龙汤是非常正确的。不过看来楼主未曾读过胡希恕的伤寒论讲座,胡老解释说:张仲景是把禁忌症放到了开始,提醒医者太阳中风千万不能用大青龙汤,后面服之则厥逆就是说太阳中风若服大青龙汤的后果。大概是这么解释的、
 
读书断章取义,人人皆知不可取!

《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药:
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枚,石膏如鸡子大。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多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感染风寒,毛窍闭塞,原本散热的通道受阻,所以本来应该散出去的热堆到太阳经在体表造成发热,而热量的外散是持续的,所以受其影响阳明经也蓄热了,阳明经的蓄热就会影响太阴脾经,脾主肌肉,身疼痛基本就是全身的肌肉疼痛,而阳明经的热势还会影响心经,所以心烦!阳明经的热当然会煎灼津液造成津液亏虚,用石膏,大枣不要太奇怪啊!毛窍闭塞风寒颇重,再加上体内的热闭用了石膏,恐无力推开毛窍当然要用偏重于开窍的药物或方剂----麻黄汤。太阳中风的首选方剂是桂枝汤,然桂枝汤历来被尊为群方之祖,是因为药味的增减可以改变其功效,可谓是千变万化----可阴可阳,可表可里,可补气可养血,寓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的双重含义。那么如果外邪风寒势大,内热也有所增强,桂枝汤力有未逮,辛甘化阳未必就不能强化,酸甘化阴为了增阴液,清热同样也是为了保阴液;驱寒清热力量均相应的增加,不用桂枝汤原方而是用其制方之意,这有什么好质疑的呢?读懂一个方剂,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灵活运用。

经典都是经过验证之后的文字记录,除非是错简或文字散佚。
质疑经典需要很深的功底!但在论坛,真的很不少见啊!
我觉得楼主不是质疑,只是自己有疑惑而已
 
《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这段文字前面“太阳中风”这四个字,或许应该为“太阳病”,也未可知。
 
读书断章取义,人人皆知不可取!

《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药:
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枚,石膏如鸡子大。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多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感染风寒,毛窍闭塞,原本散热的通道受阻,所以本来应该散出去的热堆到太阳经在体表造成发热,而热量的外散是持续的,所以受其影响阳明经也蓄热了,阳明经的蓄热就会影响太阴脾经,脾主肌肉,身疼痛基本就是全身的肌肉疼痛,而阳明经的热势还会影响心经,所以心烦!阳明经的热当然会煎灼津液造成津液亏虚,用石膏,大枣不要太奇怪啊!毛窍闭塞风寒颇重,再加上体内的热闭用了石膏,恐无力推开毛窍当然要用偏重于开窍的药物或方剂----麻黄汤。太阳中风的首选方剂是桂枝汤,然桂枝汤历来被尊为群方之祖,是因为药味的增减可以改变其功效,可谓是千变万化----可阴可阳,可表可里,可补气可养血,寓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的双重含义。那么如果外邪风寒势大,内热也有所增强,桂枝汤力有未逮,辛甘化阳未必就不能强化,酸甘化阴为了增阴液,清热同样也是为了保阴液;驱寒清热力量均相应的增加,不用桂枝汤原方而是用其制方之意,这有什么好质疑的呢?读懂一个方剂,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灵活运用。

经典都是经过验证之后的文字记录,除非是错简或文字散佚。
质疑经典需要很深的功底!但在论坛,真的很不少见啊!
杏仁在此有何意?没有喘的征兆,可以不用吧?
 
杏仁在此有何意?没有喘的征兆,可以不用吧?
杏仁,在麻黄汤中的作用,历来的解释都是含糊其辞,说是宣降肺气而平喘,和麻黄一升一降,相反相成。
杏仁,苦,温,有毒。入肺,大肠经。主要用于祛痰止咳,润肺平喘,兼有润肠通便之功效。
无有咳痰,并不一定就没有痰。俗语说的好,痰因火动,火因气逆。风寒外束,气之通路受阻,所以气逆是一定的,加之脾胃为生痰之源,脾胃有火怎会不生痰?只不过是没有流行到肺部,不能排出体外而已。所以在化痰这一方面就可以用。原文说到身疼痛,我也解释过时肌肉痛,肌肉为什么痛呢?是因为空间被痰所占,后面又有新鲜的血液在不断的涌来,这就有一个压力的问题,有液压也有气压,所以肌肉内的痛觉神经被触动传回大脑,就是痛觉。想要消除这个痛觉,就需要清除这个火气,削减血液的流速。清除火气用石膏,削减血液流速就得用杏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杏仁里面主要含有苦杏仁甙,苦杏仁甙在体内被分解为两种产物---氢氰酸和苯甲醛,氢氰酸有呼吸抑制作用,而苯甲醛可以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功能;这就从两方面减少了血液中的成分,一是氧气,呼吸平缓,血液的含氧量就降低,胃蛋白酶消化减弱,血液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尤其蛋白质就减少,从而起到不增加甚或减少火气,增加津液,软化痰液并带走,疏通气血通路的目的。所以杏仁也常用于润肺化痰的方剂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之所以用到杏仁的药理作用,是因为这样更容易解释和理解一些。更何况,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功效主治之间本就存在相应的关系,只不过看是否能够联系起来而已。
 
张仲景本意是化寒湿为津液以含阳气,体内有寒湿用桂附则化为津液进入血液以平衡阴阳,体内若无寒湿用桂附只能是消耗自身津液以对抗桂附之热性。正所谓“有病病当之,无病身当之”。
 
青龙,东方,肝也,
肝,内外受邪。
太阳水,不通则不生木。阳明金盛则胜木也。
故外治太阳水,内治阳明金。
 
大青龙是太阳病(中风或伤寒)的变症(微传阳明),或者是平素阳明经气偏盛的人得太阳病的情况
这个方作用的位置是要比麻黄汤靠下的,处于太阳阳明交界的地方。可以参考一下竹叶汤。中风肯定没错,伤寒的话就不会用姜枣草配桂。
我的意思是这是和麻杏石甘汤处于一个平面的中风
 
最后编辑:
争论一下无妨。但临床时一定要有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别把病人害了。
 
,楼主所说太阳中风绝不可用大青龙汤是非常正确的。不过看来楼主未曾读过胡希恕的伤寒论讲座,胡老解释说:张仲景是把禁忌症放到了开始,提醒医者太阳中风千万不能用大青龙汤,后面服之则厥逆就是说太阳中风若服大青龙汤的后果。大概是这么解释的、
说得有理。
 
读书断章取义,人人皆知不可取!

《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药:
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枚,石膏如鸡子大。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多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感染风寒,毛窍闭塞,原本散热的通道受阻,所以本来应该散出去的热堆到太阳经在体表造成发热,而热量的外散是持续的,所以受其影响阳明经也蓄热了,阳明经的蓄热就会影响太阴脾经,脾主肌肉,身疼痛基本就是全身的肌肉疼痛,而阳明经的热势还会影响心经,所以心烦!阳明经的热当然会煎灼津液造成津液亏虚,用石膏,大枣不要太奇怪啊!毛窍闭塞风寒颇重,再加上体内的热闭用了石膏,恐无力推开毛窍当然要用偏重于开窍的药物或方剂----麻黄汤。太阳中风的首选方剂是桂枝汤,然桂枝汤历来被尊为群方之祖,是因为药味的增减可以改变其功效,可谓是千变万化----可阴可阳,可表可里,可补气可养血,寓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的双重含义。那么如果外邪风寒势大,内热也有所增强,桂枝汤力有未逮,辛甘化阳未必就不能强化,酸甘化阴为了增阴液,清热同样也是为了保阴液;驱寒清热力量均相应的增加,不用桂枝汤原方而是用其制方之意,这有什么好质疑的呢?读懂一个方剂,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灵活运用。

经典都是经过验证之后的文字记录,除非是错简或文字散佚。
质疑经典需要很深的功底!但在论坛,真的很不少见啊!
看来,你得认真学习下什么是太阳中风,什么是太阳伤寒。
 
看来,你得认真学习下什么是太阳中风,什么是太阳伤寒。
多谢你的“建议”!我想这条建议应该也适合你,毕竟不是哦发的疑问贴!
还免费送你另一条忠告,多学点中药学和方剂学,否则理解不了祖师爷的意思,那就是苔对不起他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