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金匮 伤寒论中大青龙汤疑问多

脉浮缓和脉缓是一回事吗?伤寒论说太阳病脉浮,中风则脉缓,伤寒脉紧。
伤寒论中的脉象,有时候是简写,也就是省略了一些重复的词语,中风就是脉浮缓,已经知道是中风了,也就鉴别性的写了重点的脉缓,伤寒成了脉紧,其实还是脉浮紧脉浮缓的意思。
还例如,张仲景提到了传经,这里的经就是经脉,为什么不说传脉,看来是不行,因为脉分为经脉与络脉,到底是传哪一个,所以张仲景直接用传经,说明了就是传的经脉。
 
伤寒论中的脉象,有时候是简写,也就是省略了一些重复的词语,中风就是脉浮缓,已经知道是中风了,也就鉴别性的写了重点的脉缓,伤寒成了脉紧,其实还是脉浮紧脉浮缓的意思。
还例如,张仲景提到了传经,这里的经就是经脉,为什么不说传脉,看来是不行,因为脉分为经脉与络脉,到底是传哪一个,所以张仲景直接用传经,说明了就是传的经脉。
那为何你在99楼写伤寒脉浮缓、中风脉浮紧呢?条文不是说中风脉缓,伤寒脉紧吗?这不是矛盾了?要不就是这两者不是一回事。
 
那为何你在99楼写伤寒脉浮缓、中风脉浮紧呢?条文不是说中风脉缓,伤寒脉紧吗?这不是矛盾了?要不就是这两者不是一回事。
你要明白里面分析的机理,至于中风脉缓也是要明白形成脉缓的病机,不要单纯的对号入座。伤寒还有脉浮数的,你就要分析脉浮数的病机,不要单纯的死板对待。少阳病既有脉弦的,还有脉沉紧的,要灵活对待。
大青龙汤是强烈的发汗方,必须要有对应的表现才能使用,也就是说,你要分析条文中的,内含的意义,才能明白张仲景为什么这样写。
 
你要明白里面分析的机理,至于中风脉缓也是要明白形成脉缓的病机,不要单纯的对号入座。伤寒还有脉浮数的,你就要分析脉浮数的病机,不要单纯的死板对待。少阳病既有脉弦的,还有脉沉紧的,要灵活对待。
大青龙汤是强烈的发汗方,必须要有对应的表现才能使用,也就是说,你要分析条文中的,内含的意义,才能明白张仲景为什么这样写。
那前面条文说的伤寒脉紧有什么意义呢?那是一个定义的条文,如何去理解这个定义?
 
那前面条文说的伤寒脉紧有什么意义呢?那是一个定义的条文,如何去理解这个定义?
伤寒脉紧,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经脉内的阴阳处于正常状态,感受寒邪以后,经脉内的津液与阳气不能正常的透散外出,经脉扩张,出现了脉紧。这是常规性的伤寒脉紧,如果经脉内的津液与阳气有一个偏多,就可能出现异常的脉象,这取决于脉内的阴阳。也就是张仲景说的发于阳发于阴。明白了吗。
 
伤寒脉紧,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经脉内的阴阳处于正常状态,感受寒邪以后,经脉内的津液与阳气不能正常的透散外出,经脉扩张,出现了脉紧。这是常规性的伤寒脉紧,如果经脉内的津液与阳气有一个偏多,就可能出现异常的脉象,这取决于脉内的阴阳。也就是张仲景说的发于阳发于阴。明白了吗。
那反过来,中风脉缓是因为感受风邪后,经脉内津液与阳气透散太过,从而脉缓吗?这个时候按理说用了桂枝汤,反而不利呀?因为桂枝汤调的是营卫不合,所以发于阳和发于阴,应该是从营卫的角度来说的。
 
那反过来,中风脉缓是因为感受风邪后,经脉内津液与阳气透散太过,从而脉缓吗?这个时候按理说用了桂枝汤,反而不利呀?因为桂枝汤调的是营卫不合,所以发于阳和发于阴,应该是从营卫的角度来说的。
风邪与卫气相互勾结,导致卫气行经脉开腠理的作用增强了,出现了汗出发热,这个时候治疗你得把风邪去了,怎么去,从脉内慢慢的透散,让卫气缓慢的恢复正常。桂枝生姜透散祛风。打个比方,贼和门卫结合偷东西,你就拿钱让门卫走了,再换一个,赶走门卫的是桂枝,换门卫的是生姜。
实在不明白,看看我写的,慢慢的思考一下
 
风邪与卫气相互勾结,导致卫气行经脉开腠理的作用增强了,出现了汗出发热,这个时候治疗你得把风邪去了,怎么去,从脉内慢慢的透散,让卫气缓慢的恢复正常。桂枝生姜透散祛风。打个比方,贼和门卫结合偷东西,你就拿钱让门卫走了,再换一个,赶走门卫的是桂枝,换门卫的是生姜。
实在不明白,看看我写的,慢慢的思考一下
我得捋一捋,因为我发现不同的说法都有道理,但显然真相只有一个。
 
同一个方子,把发于阳发于阴的,不同症状的两个病,都治疗了。要是说病源不同,形成了相同的证,这个好理解。病源相同,症状不同也好理解。都不同,那这辩证的基准和原理是什么?
辩证的基础是症候群来推测疾病本质。而这疾病本质不同,症状不同而用一个方子的辩证,我还是第一次见。
 
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的表现,99条的手足温,148条的手足冷,这是不是症状不同,用一个方剂治疗。一千个人感冒,一千个表现,不可能都一样。这就要辩证的看待,经脉内除了阴就是阳,伤寒论体现的不是外邪,而是外邪伤及肌表引发的体内的阴阳气发生了变化,引起的疾病。
 
哈哈,懂了好,就怕不懂得多。
 
用麻黄汤要见浮脉,这是大青龙汤要用麻黄的原因,其它药物的使用是在麻黄汤上加味治疗形成的,所以如此用。所谓的太阳中风,其实把它理解为受风寒,即为中风。风寒病也可以理解为风的一种。风寒和风热病因都是因风而得,这样理解比较行得通,按照伤寒论前总论所言,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寒这样判断出了
 
最后编辑:
”太阳病有伤寒中风之异。伤寒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可用大青龙,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身疼痛可用大青龙汤。若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桂枝二越脾一汤主之。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燥者,大青龙汤主之。若无同时发热和恶寒,单用麻黄汤即可,此方与麻黄汤区别在于多了发热而不汗出,所以和麻黄汤症不同,算是麻黄汤加味变化而出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