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中医二十问

碧流云水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8/08/10
帖子
166
获得点赞
65
声望
28
所在地
成都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这句当年药王的肺腑之言,也许是由于曲高和寡的缘故。如今早已是风华散尽,渐渐被湮灭在了漫漫的历史的尘埃之中。
而一些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医易同源” “天人合一”等词语。虽然在各大媒体频频“出镜”。但是不管是节目的编剧,还是屏幕前的观众,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的知晓“医”,“易”到底是如何同源的?而“天”“人”又是如何合一的呢?
出于历史的原因,“易”虽然没被彻底的打死。但却在不明就里的媒体,和居心叵测的“公知”的重重扭曲和打击之下。
被折磨得只剩下了最后一口气息。
这一下却苦了植根于其中的中医。
因为易学中的五行思维,阴阳理念却是传统中医最基础的营养源泉啊。
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现在的中医大夫和学校毕业生们,对中医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纷纷重应用,而轻理论。

真是可悲可叹。
殊不知一个手工艺人,不管你技术是如何的高超。
不通理论,则永远成不了大师。
然而真正的可悲的却不仅仅是眼前的衰败,而是灵魂上的麻木,甚至于不自觉的自我否定。
南宋末年,陆秀夫负帝投海,日本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华,不少人信了。
民国初年,中国还是积贫积弱的时候。西方列强说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不少人也信了。
而现在有人告诉你,中医理论是封建迷信,历史糟粕。中医要想发展,就必需彻底地清除历史遗毒。
跟中医理论彻底割裂开来,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很不幸的的是,很多人还是信了。
比这更不幸的是,连很多中医自己也信了。

从此一大批反对中医理论的“中医”出现了,他们用各种貌似高大上的数据,统计,仪器,随机双盲,等概念,打得还在用传统理论苦苦支撑的中医毫无还手之力。
中医学被曲解成了一门经验学,统计学。明明应该是由理论指导操作的中医学,被他们彻彻底底地扭曲成了一门靠经验积累的用药技术。
甚至连废医存药的口号都被喊了出来。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导致大家对中医理论的不自信?
以我看来,出现这一切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在于中医的教育上面。
现在各个中医大不重视理论,只为速成。培养出来的中医,所学内容严重割裂。学中医临床的不懂经络,学针灸的不懂方剂,学中药学的课程竟然是一大堆各种化学。这样子像搞好中医,岂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还记得曾经有一次跟一个开针灸诊所的小伙子聊天。这个中医大毕业的“高材生”信誓旦旦地对我说:“根本就没有经络,我们扎的都是肌肉。”
听到这话,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这不就是典型的哪痛扎哪儿么?疗效自然可以想象。真不知道他们学校是怎么教学生的。

而问题的另一方面,则是中医理论本身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中医人,实事求是地说,中医理论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上次听一个同行说:“中医理论最大的问题则是内部分裂成几大块,自身都得不到统一。”对此我是深以为然。
中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但从最开始的黄帝内经,到后来的六经辨证,然后是温病学理论,到后来还出现了一气周流的圆理论。
真是各说都有理,但是却叫后来者无所适从。
区区不才,由于个人经历的原因。机缘巧合之下地摸到了些许易学和医学的门径。一直以来,在为以易学思想为骨架,把分散的中医理论给融合起来而努力。
对此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和时间。
但是现在终于有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以往很多理论上的碍难,和迷惑不清之处顿时迎刃而解。
临床效果也有了大幅提高。
有感于现在中医正法式微。现特地贡献出一些我这些年来的经验和感悟跟大家分享,望大家珍视。
这些理论上的新发现,不敢说能够拨乱反正。但是至少能跟大家提供一个全新的看问题的角度。

为了避免我多年的心血被轻视之。
在此先提出一些在中医中存在争议的问题,给大家讨论下,暖暖场。过几天我会公布下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大餐则在其后,敬请期待哦!
(若是大家都对这些理论上的东西不咋感兴趣,人气冷清。那便罢了,一切随缘而已。)

题目如下:(大家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单独讨论哦)
1.大家常说肾阳,肾阴。为何没有心阳,心阴?肺阳,肺阴?

2.在中医中脾胃的概念在这几年的养生节目的宣传下可谓是深入人心,但是为何关于小肠的 应用却很少,而且脾的生理功能似乎跟小肠的很相似?把小肠的功能都给覆盖了。

3.用中医理论怎么解释睡觉这一生理现象?由阳引阴?怎么引?用什么引?要知道水火是相克的啊?

4.小柴胡汤为何应用范围如此广泛?因为少阳为枢?

5.为何运用大剂量的黄芪能治疗糖尿病?原理是什么?

6.为何利尿能清火?水越利越少,火不是越来越旺的么?

7.上热下寒如何治疗?寒凉并用?

8.四逆散为何可以治疗手足不温?而其它的一些理气药效果似乎不好?直接温补不暖手脚,反而上火?

9.苦真能厚肠胃?

10.甘温除热的原理?气虚发热么?但是临床中发现实热,高热也可以。

11.为何通阳不在于温阳,而在利小便?

12.肝癌晚期为何容易出现腹水?

13.感冒后全身疼痛可以用祛风药化之,却不能用利水药?

14.为何金石,介壳类的药品共性都是镇惊安神,敛阳,降逆?

15.为何中药中带刺的药材皆可消肿?(全蝎带尾刺,也可消肿)

16.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何解?

17.柴胡劫肝阴否?

18.胡希恕经验:石膏解凝,对否?原理?

19.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何解?

20.为何温病不可过用寒凉?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这句当年药王的肺腑之言,也许是由于曲高和寡的缘故。如今早已是风华散尽,渐渐被湮灭在了漫漫的历史的尘埃之中。
而一些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医易同源” “天人合一”等词语。虽然在各大媒体频频“出镜”。但是不管是节目的编剧,还是屏幕前的观众,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的知晓“医”,“易”到底是如何同源的?而“天”“人”又是如何合一的呢?
出于历史的原因,“易”虽然没被彻底的打死。但却在不明就里的媒体,和居心叵测的“公知”的重重扭曲和打击之下。
被折磨得只剩下了最后一口气息。
这一下却苦了植根于其中的中医。
因为易学中的五行思维,阴阳理念却是传统中医最基础的营养源泉啊。
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现在的中医大夫和学校毕业生们,对中医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纷纷重应用,而轻理论。

真是可悲可叹。
殊不知一个手工艺人,不管你技术是如何的高超。
不通理论,则永远成不了大师。
然而真正的可悲的却不仅仅是眼前的衰败,而是灵魂上的麻木,甚至于不自觉的自我否定。
南宋末年,陆秀夫负帝投海,日本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华,不少人信了。
民国初年,中国还是积贫积弱的时候。西方列强说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不少人也信了。
而现在有人告诉你,中医理论是封建迷信,历史糟粕。中医要想发展,就必需彻底地清除历史遗毒。
跟中医理论彻底割裂开来,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很不幸的的是,很多人还是信了。
比这更不幸的是,连很多中医自己也信了。

从此一大批反对中医理论的“中医”出现了,他们用各种貌似高大上的数据,统计,仪器,随机双盲,等概念,打得还在用传统理论苦苦支撑的中医毫无还手之力。
中医学被曲解成了一门经验学,统计学。明明应该是由理论指导操作的中医学,被他们彻彻底底地扭曲成了一门靠经验积累的用药技术。
甚至连废医存药的口号都被喊了出来。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导致大家对中医理论的不自信?
以我看来,出现这一切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在于中医的教育上面。
现在各个中医大不重视理论,只为速成。培养出来的中医,所学内容严重割裂。学中医临床的不懂经络,学针灸的不懂方剂,学中药学的课程竟然是一大堆各种化学。这样子像搞好中医,岂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还记得曾经有一次跟一个开针灸诊所的小伙子聊天。这个中医大毕业的“高材生”信誓旦旦地对我说:“根本就没有经络,我们扎的都是肌肉。”
听到这话,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这不就是典型的哪痛扎哪儿么?疗效自然可以想象。真不知道他们学校是怎么教学生的。

而问题的另一方面,则是中医理论本身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中医人,实事求是地说,中医理论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上次听一个同行说:“中医理论最大的问题则是内部分裂成几大块,自身都得不到统一。”对此我是深以为然。
中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但从最开始的黄帝内经,到后来的六经辨证,然后是温病学理论,到后来还出现了一气周流的圆理论。
真是各说都有理,但是却叫后来者无所适从。
区区不才,由于个人经历的原因。机缘巧合之下地摸到了些许易学和医学的门径。一直以来,在为以易学思想为骨架,把分散的中医理论给融合起来而努力。
对此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和时间。
但是现在终于有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以往很多理论上的碍难,和迷惑不清之处顿时迎刃而解。
临床效果也有了大幅提高。
有感于现在中医正法式微。现特地贡献出一些我这些年来的经验和感悟跟大家分享,望大家珍视。
这些理论上的新发现,不敢说能够拨乱反正。但是至少能跟大家提供一个全新的看问题的角度。

为了避免我多年的心血被轻视之。
在此先提出一些在中医中存在争议的问题,给大家讨论下,暖暖场。过几天我会公布下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大餐则在其后,敬请期待哦!
(若是大家都对这些理论上的东西不咋感兴趣,人气冷清。那便罢了,一切随缘而已。)

题目如下:(大家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单独讨论哦)
1.大家常说肾阳,肾阴。为何没有心阳,心阴?肺阳,肺阴?

2.在中医中脾胃的概念在这几年的养生节目的宣传下可谓是深入人心,但是为何关于小肠的 应用却很少,而且脾的生理功能似乎跟小肠的很相似?把小肠的功能都给覆盖了。

3.用中医理论怎么解释睡觉这一生理现象?由阳引阴?怎么引?用什么引?要知道水火是相克的啊?

4.小柴胡汤为何应用范围如此广泛?因为少阳为枢?

5.为何运用大剂量的黄芪能治疗糖尿病?原理是什么?

6.为何利尿能清火?水越利越少,火不是越来越旺的么?

7.上热下寒如何治疗?寒凉并用?

8.四逆散为何可以治疗手足不温?而其它的一些理气药效果似乎不好?直接温补不暖手脚,反而上火?

9.苦真能厚肠胃?

10.甘温除热的原理?气虚发热么?但是临床中发现实热,高热也可以。

11.为何通阳不在于温阳,而在利小便?

12.肝癌晚期为何容易出现腹水?

13.感冒后全身疼痛可以用祛风药化之,却不能用利水药?

14.为何金石,介壳类的药品共性都是镇惊安神,敛阳,降逆?

15.为何中药中带刺的药材皆可消肿?(全蝎带尾刺,也可消肿)

16.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何解?

17.柴胡劫肝阴否?

18.胡希恕经验:石膏解凝,对否?原理?

19.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何解?

20.为何温病不可过用寒凉?
发扬中医,任重道远,同志们加油!
 
易学于医,无非是形尔上哲学的联系,这种联系意义在于其蕴含朴素的辩证,即变易,再则是象数。就周易来说,强调的是“义理易”,这更多混杂的是儒教的东西,至于筮卜易,除了祝由科,中医是用不上的!易有四义,学易要三易统治,知道易从何来,卦和爻从那里来,就是说要学最初始的东西,弄清搞清这些,这样就简单了!学易得易,是捷径,学易得奥,则是歧途!
 
易学于医,无非是形尔上哲学的联系,这种联系意义在于其蕴含朴素的辩证,即变易,再则是象数。就周易来说,强调的是“义理易”,这更多混杂的是儒教的东西,至于筮卜易,除了祝由科,中医是用不上的!易有四义,学易要三易统治,知道易从何来,卦和爻从那里,就是说要学最初始的东西,这样就简单了!学易得易,是捷径,学易得奥,则是歧途了!
首先我说明一下,我这里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而总称之为"易"。其实我主要研究的是河洛数理,对后来掺杂了太多个人主观见解的周易并不是很有研究。其次,听您说话似乎是个中行家。应该知道天人相应,”远取诸外,近取己身”的道理。天,地,人,宇宙,社会,人体,万事万物看似毫不相关,但它们莫不遵循阴阳,五行之理而斡旋造化。其以一理而贯之,掌握此理,则万法皆通。还有,我不喜欢空谈理论,喜欢用术数来解决实际问题。我想,只有这样才有它存在的意义。以上的二十个问题就是我通过洛书的后天演变悟出了自认还比较圆融的答案,特此跟大家交流一二。
 
我也只懂个皮毛,很欣赏你的“掺杂了太多个人主观见解的周易”这句话,就其实质来说,周易的义理易本身就是对卜筮易的进一步发挥,其基础或者说本身就是依附于卜筮易之上,个人主观臆测发挥的余地很大;至于谈到象数,也就涉及到河洛数理 ,但您说的象数,好象也没逸出周易的系统范涛。另外您列出了二十个问题,我试着回答下如果不投以清热药味,专门利尿焉能清火?上热下寒,有很多辨证,针对病因兼顾病症下药,上热下寒可解,寒凉并用岂不太简单了?! 苦能厚肠胃?但过量苦燥也伤胃。方剂临床方面,我不擅长,论坛里方家很多,大家会参与探讨。
 
给您发张图片,同时推荐张远山的《伏羲之道》,值得一读;但会颠覆您以前对周易系统内“河洛数理”的研究。 :001:
用.jpg
 
我也只懂个皮毛,很欣赏你的“掺杂了太多个人主观见解的周易”这句话,就其实质来说,周易的义理易本身就是对卜筮易的进一步发挥,其基础或者说本身就是依附于卜筮易之上,个人主观臆测发挥的余地很大;至于谈到象数,也就涉及到河洛数理 ,但您说的象数,好象也没逸出周易的系统范涛。另外您列出了二十个问题,我试着回答下如果不投以清热药味,专门利尿焉能清火?上热下寒,有很多辨证,针对病因兼顾病症下药,上热下寒可解,寒凉并用岂不太简单了?! 苦能厚肠胃?但过量苦燥也伤胃。方剂临床方面,我不擅长,论坛里方家很多,大家会参与探讨。
您推荐的书有空我会好好看看的,这里就先不谈易了吧,毕竟我俩在这里空谈似乎也谈不出什么结果。您所表达的似乎是现在社会对易学的主流观点,但是以我研究将近7年的经验来说,跟一些主流的共识还是有些不同点的。我始终提倡实践,无论理论看起来多么高大上,不能实践便是无用之物。
这里我说下你回答的几条问题的看法:苦能厚肠是正确的,但是能够伤胃。利尿能够清火却有实证,但是只针对虚火,阳明经实火无效。上热下寒的病机其实是水泛木陷,少阳不升。用小柴胡加一些淡渗之品则有着奇效。
至于先生精通针灸,在下便顺便请教下:为何在董氏奇穴中下三皇穴,以及通肾,通胃,通背三穴都是扎在脾经之上,却能专门治疗肾系之病?而真正的脾系的问题却少有用到?
 
通肾,通胃,通背三穴一般用来针治各型水肿,并不一定都针对肾病,注意一下三个穴的穴位名称是不同的。脾经与心经相通,就水肿而论,心气不足会导致四肢水肿,全身浮肿,更与脾失健运有关,肾病自然会引起浮肿,但水肿并不都是因为肾病啊!此外更重要的是“董氏脏腑别通”理论,脾与小肠相通,小肠又络心经和膀胱经,这样一说就很明白了!
 
你说不谈易,认为我所表达的似乎是现在社会对易学的主流观点, 这我不置可否,但我的评语都是自已内心的体悟,如果符合主流观点我会很高兴。另外发现你用了“术数”二字,有点费解。术数是一个很泛杂的概念,与易经关系也不大,一般多与面相、手相、骨相、字相、风水术等联在一起,更多属于一种歧流或者说末流,当然黄帝内经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句话,看怎么理解了 !也许你研究“河洛数理”,但我个人谨认为应该先把象数和术数区分一下,此外,我上贴说过“河洛数理”仍属于周易范涛,而对周易我不感兴趣,因为就周易而言,其筮卜易,义理易,象数易三者是有机合一的,所以周易的象数易逻辑上漏洞很多,都陷于玄说,是经不起推敲的,难以言尽。易经的确就是实践,有其简易,不易首要二义,变易不能脱离上述二义,还有一个日月为易压题,说白了,易经象数之义一开始就是指的天道天象运行规律和由此制定的历法,只是后人附会许多 。见笑
 
你说不谈易,认为我所表达的似乎是现在社会对易学的主流观点, 这我不置可否,但我的评语都是自已内心的体悟,如果符合主流观点我会很高兴。另外发现你用了“术数”二字,有点费解。术数是一个很泛杂的概念,与易经关系也不大,一般多与面相、手相、骨相、字相、风水术等联在一起,更多属于一种歧流或者说末流,当然黄帝内经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句话,看怎么理解了 !也许你研究“河洛数理”,但我个人谨认为应该先把象数和术数区分一下,此外,我上贴说过“河洛数理”仍属于周易范涛,而对周易我不感兴趣,因为就周易而言,其筮卜易,义理易,象数易三者是有机合一的,所以周易的象数易逻辑上漏洞很多,都陷于玄说,是经不起推敲的,难以言尽。易经的确就是实践,有其简易,不易首要二义,变易不能脱离上述二义,还有一个日月为易压题,说白了,易经象数之义一开始就是指的天道天象运行规律和由此制定的历法,只是后人附会许多 。见笑
不想在中医论坛里谈易,是因为感觉有些怪怪的。不过既然您都说到这里了,我就再多句嘴。”术数”的意思分为两部分。“术”指的是技术,也就是实际操作手法,类似于中医中理法方药的“法”。而“数”则是数理,不是您说的像数。您所说的“周易”是属于易理派的,缺点很多,虽然名头很大,但现在却逐渐被大家所抛弃了。而您说的“像数”则是兴盛于汉时的另一派别。而我研究的主要是宋时的“数理”学派,相对前两者要客观不少。
而且我不同意你的一种观点:似乎您认为三易之“理”便为高高在上的存在,各种“术”便为末流。但是严格的说起来中医也是在”易”的观念下衍生出来的“术”哦! 我认为就像中医中“理”“法”“方”“药”缺一不可一样,易学中“术”也不可偏废。
您不相信各种“术”的存在也许是受当前大环境的影响。我的建议是,最好有机会自己亲自实践一下,用事实来说话。(我以前的情况似乎和您现在类似)而不能只听一些媒体的片面宣传,甚至是刻意的误导。
还有您说到:“易经象数之义一开始就是指的天道天象运行规律和由此制定的历法。 ”这是正确的。八卦本来就是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大地,近观己身而悟出的。但是如果您仅仅以为它只不过是一种历法的原始雏形,那就偏颇了。难道您真的认为天象影响不到人体?比如说宇宙中的其它星辰,看似跟我们毫无无关系,其实却实实在在地影响到太阳系的转动,而太阳系又影响着地球,地球则影响着人类。这便是天人相应的本意,也是中医中整体观念的体现。而把他们之间的联系彻底割裂开来,来单独看待问题,便容易发生误判。
 
对了再说一下,河洛数理,不属于周易。 河图洛书出世的时候连八卦都未发明,何谈周易?
 
你说不谈易,认为我所表达的似乎是现在社会对易学的主流观点, 这我不置可否,但我的评语都是自已内心的体悟,如果符合主流观点我会很高兴。另外发现你用了“术数”二字,有点费解。术数是一个很泛杂的概念,与易经关系也不大,一般多与面相、手相、骨相、字相、风水术等联在一起,更多属于一种歧流或者说末流,当然黄帝内经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句话,看怎么理解了 !也许你研究“河洛数理”,但我个人谨认为应该先把象数和术数区分一下,此外,我上贴说过“河洛数理”仍属于周易范涛,而对周易我不感兴趣,因为就周易而言,其筮卜易,义理易,象数易三者是有机合一的,所以周易的象数易逻辑上漏洞很多,都陷于玄说,是经不起推敲的,难以言尽。易经的确就是实践,有其简易,不易首要二义,变易不能脱离上述二义,还有一个日月为易压题,说白了,易经象数之义一开始就是指的天道天象运行规律和由此制定的历法,只是后人附会许多 。见笑
我们还是再来谈谈刚才这个问题吧!您告诉我的这个答案,实际上也是董氏奇穴官方的说法。杨维杰似乎也精通易学,根据易理推演出的脏腑别通理论。正巧我对这块还比较熟悉,于是就人人真真地看了下他推演的详细过程。发现其中牵强的成分挺多,对得出的结论不是很信服。
这里我谈谈我推衍的结论,希望您作为针灸方面的资深人士,谈谈您宝贵的意见。
我发现我们传统的理论混淆了一个概念:脾其实也是分阴阳的,脾阳代表消化系统,脾阴代表小腹这块的生殖系统,属性类似于奇经八脉中的冲脉(而中医中脾统血,则主要是指的这一块)。它们互为阴阳平衡。而我们十二经络中出现的这条“脾经”,仅仅代表了“脾阴”而已。公孙穴乃是八脉中冲脉的交汇穴,难道这是一个巧合?还有,整条经络治疗的疾病。三阴交,血海,都是治疗妇科疾病。隐白穴则是治疗崩漏。公孙穴则治疗妊娠呕吐有卓效。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先生指点一二。
 
不想在中医论坛里谈易,是因为感觉有些怪怪的。不过既然您都说到这里了,我就再多句嘴。”术数”的意思分为两部分。“术”指的是技术,也就是实际操作手法,类似于中医中理法方药的“法”。而“数”则是数理,不是您说的像数。您所说的“周易”是属于易理派的,缺点很多,虽然名头很大,但现在却逐渐被大家所抛弃了。而您说的“像数”则是兴盛于汉时的另一派别。而我研究的主要是宋时的“数理”学派,相对前两者要客观不少。
而且我不同意你的一种观点:似乎您认为三易之“理”便为高高在上的存在,各种“术”便为末流。但是严格的说起来中医也是在”易”的观念下衍生出来的“术”哦! 我认为就像中医中“理”“法”“方”“药”缺一不可一样,易学中“术”也不可偏废。
您不相信各种“术”的存在也许是受当前大环境的影响。我的建议是,最好有机会自己亲自实践一下,用事实来说话。(我以前的情况似乎和您现在类似)而不能只听一些媒体的片面宣传,甚至是刻意的误导。
还有您说到:“易经象数之义一开始就是指的天道天象运行规律和由此制定的历法。 ”这是正确的。八卦本来就是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大地,近观己身而悟出的。但是如果您仅仅以为它只不过是一种历法的原始雏形,那就偏颇了。难道您真的认为天象影响不到人体?比如说宇宙中的其它星辰,看似跟我们毫无无关系,其实却实实在在地影响到太阳系的转动,而太阳系又影响着地球,地球则影响着人类。这便是天人相应的本意,也是中医中整体观念的体现。而把他们之间的联系彻底割裂开来,来单独看待问题,便容易发生误判。
呵呵,你说的还比较细,“术数”二字字面理解本简明,但一直被迷信地使用,象传统针灸“烧山火”和“透天凉” 针法要求多少运针次数吗,七七四十九次,古人把这认作是“术数”,还认作是出于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至于占卜算命看风水更不用说,还有那个刘力红《思考中医》药味绿豆不计大小颗,是一定要用二十颗的,多一颗少一颗都不行,也有“引经据典”的理论“依据,你说这种种“术”是否为末流呢?至于“象数”我上帖说过并非“术数”,周易里并非没有象数,而是很隐微,同时错误,完全没有象数的话,它的筮卜易和建立在筮卜易之上的义理易(即你说的“易理”派)便难以操作,数仟年不能糊弄忽悠人!至于天象会不会影响不到人体?这是肯定的意识,我没说不会啊,日月星辰运行,别说地震海啸,就是下点小雨得带
,刮点小风会感冒,日月食古人要敲锣,别说太阳黑子的磁波人体影响了。
 
在中医论坛,聊些易经本是题中义。对于易经,我也实在只很粗浅懂得一点,不聊了,甭管象数是兴盛于汉时(这话逻辑上有问题)还是什么时候,象数总是易经的本源本义,没有了象数,怎么叫易经呢?!象你所说“河洛数理”不属周易,却不能说周易没有,当然你只是区分了下。 周易里的“伏羲先天八卦”本是伪托,其序,义俱乱。象数是“三易”(即: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的本源本义。周易六十四卦,包括其假托的“伏羲先天八卦”,已经失象,失象才失义,同时失序。什么叫象数,我给你上帖发去的图像,就是”象数“,已经很完美地统一凝焦在一起,实在是一幅很绝妙的易经象数图!
 
在中医论坛,聊些易经本是题中义。对于易经,我也实在只很粗浅懂得一点,不聊了,甭管象数是兴盛于汉时(这话逻辑上有问题)还是什么时候,象数总是易经的本源本义,没有了象数,怎么叫易经呢?!象你所说“河洛数理”不属周易,却不能说周易没有,当然你只是区分了下。 周易里的“伏羲先天八卦”本是伪托,其序,义俱乱。象数是“三易”(即: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的本源本义。周易六十四卦,包括其假托的“伏羲先天八卦”,已经失象,失象才失义,同时失序。什么叫象数,我给你上帖发去的图像,就是”象数“,已经很完美地统一凝焦在一起,实在是一幅很绝妙的易经象数图!
再次纠正一下,周易用的是后天八卦,不是伏羲的先天八卦。其实当你一口咬定,占卜算命看风水 这些属于末流歧,封建迷信,我就明白这个讨论就已经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请问您是根据什么依据得出的这个结论?是媒体宣传?还是身边的朋友告诫?又或者直接来源于您某次上当受骗的经历?
其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您没有亲自深入的验证过的话,是没有立场以一个高姿态来指责别人为封建迷信的。区区不才,山医命相卜皆有涉猎。命理尤善。风水也是根据卫星地图,加上实地调查,验证了不少的地方才得出真实不虚的结论。
诚然,现在打着易的招牌招摇撞骗的骗子比比皆是。我就曾亲见过一个朋友化大价钱请来的风水师连罗盘都用错的例子。
但是你不能够以偏概全,把你不了解的东西全盘否定吧?
其实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您所从事的针灸又何曾“科学”过?
空谈理论其实对自己境界的提高有害无益。
哎,急愤之下有些言语过急了,还望海涵。
 
我们还是再来谈谈刚才这个问题吧!您告诉我的这个答案,实际上也是董氏奇穴官方的说法。杨维杰似乎也精通易学,根据易理推演出的脏腑别通理论。正巧我对这块还比较熟悉,于是就人人真真地看了下他推演的详细过程。发现其中牵强的成分挺多,对得出的结论不是很信服。
这里我谈谈我推衍的结论,希望您作为针灸方面的资深人士,谈谈您宝贵的意见。
我发现我们传统的理论混淆了一个概念:脾其实也是分阴阳的,脾阳代表消化系统,脾阴代表小腹这块的生殖系统,属性类似于奇经八脉中的冲脉(而中医中脾统血,则主要是指的这一块)。它们互为阴阳平衡。而我们十二经络中出现的这条“脾经”,仅仅代表了“脾阴”而已。公孙穴乃是八脉中冲脉的交汇穴,难道这是一个巧合?还有,整条经络治疗的疾病。三阴交,血海,都是治疗妇科疾病。隐白穴则是治疗崩漏。公孙穴则治疗妊娠呕吐有卓效。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先生指点一二。
想不到你对董氏比我还熟悉,惭愧了!”脾阴代表小腹这块的生殖系统,属性类似于奇经八脉中的冲脉“无不道理,“脾经“也的确属于阴经,公孙穴是八脉中冲脉的交汇穴也没错,你的认识比较到位。但董氏里拿三阴交(地皇穴)治失眠很好,公孙(火菊)则多治头晕痛,隐白董氏里没有相应的穴名,但治神经衰弱多梦很好。谈到董氏辨证,只能套用别通,别通也不是杨维杰的,古人本就有,也可以附会全息,起码在董氏来说,也附会正经,并没有独有的理论,另外操作上强调牵引。理论总是局限,拿来解释疗效。你说呢
 
没事,我理解,交流是相互有益的,另外周易里也有”伏羲先天八卦“ 图,我只是说这图是假托。我过去对易经也不感兴趣,只是近年来没事看了几本书而易,懂得些皮毛,浅陋片面之处,还请不要介意:001:
 
想不到你对董氏比我还熟悉,惭愧了!”脾阴代表小腹这块的生殖系统,属性类似于奇经八脉中的冲脉“无不道理,“脾经“也的确属于阴经,公孙穴是八脉中冲脉的交汇穴也没错,你的认识比较到位。但董氏里拿三阴交(地皇穴)治失眠很好,公孙(火菊)则多治头晕痛,隐白董氏里没有相应的穴名,但治神经衰弱多梦很好。谈到董氏辨证,只能套用别通,别通也不是杨维杰的,古人本就有,也可以附会全息,起码在董氏来说,也附会正经,并没有独有的理论,另外操作上强调牵引。理论总是局限,拿来解释疗效。你说呢
首先我为刚才的过激言论道歉,其次现在的中医理论最大的问题是不能精确地指导未知疾病的治疗。开处方就像是撞大运,总是在一遍又一遍的试探和摸索下才找到正确的路径。而理论的作用已经沦落为一块事后总结的的遮羞布。
 
没事,我理解,交流是相互有益的,另外周易里也有”伏羲先天八卦“ 图,我只是说这图是假托。我过去对易经也不感兴趣,只是近年来没事看了几本书而易,懂得些皮毛,浅陋片面之处,还请不要介意:001:
:082:
 
首先我为刚才的过激言论道歉,其次现在的中医理论最大的问题是不能精确地指导未知疾病的治疗。开处方就像是撞大运,总是在一遍又一遍的试探和摸索下才找到正确的路径。而理论的作用已经沦落为一块事后总结的的遮羞布。
同感,我看杂书,甚少看医书:082: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