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黄帝内经集解》补遗:《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草稿)

[FONT=仿宋]【其畜鸡,其谷麦;其畜羊,其谷黍;其畜牛,其谷稷;其畜马,其谷稻;其畜彘,其谷豆】程士德对此句有大段的阐释,其实不过是五行归类而已。牲畜、谷物和五行没有必然联系。

金栋按:关于五畜,本篇是鸡、羊、牛、马、彘。但《辞源·二部》谓:“五畜:牛、羊、豕、鸡、犬。”《灵枢经·五味》则云:“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淮南子·时则训》又有四畜说,即羊(春)、鸡(夏)、狗(秋)、彘(冬),缺季(长)夏之畜,当补为牛。可见那时还没有季(长)夏之说。总之,五畜的五行属性,乃勉强地类比推演而来,无所谓是非。后人对此有各种牵强附会的解释,一概从略。

刘长林《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说:“为了构建理论体系的需要,古人又常常对这些直观联系加以夸大歪曲,甚至主观杜撰,如硬把五畜(鸡羊牛马彘)、五声(呼笑歌哭呻)与五行联系起来,就是明显的例子。”

【其畜鸡】王冰说:以鸡为畜,取“巽”言之。《易》曰:“巽为鸡。”

《易·说卦》:“巽为鸡。”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巽为风。风吹而万物动,鸡晨鸣而人与鸟兽等起而活动,故巽为鸡。”

金栋按:后天八卦中,巽、震同属木。巽位东南方,震位东方。

【其谷麦】王冰说:五谷之长者麦,故东方用之。《本草》曰:“麦为五谷之长。”

张介宾说:麦成最蚤,故应东方春气。

洪钧按:关于何以东方麦,王注解为五谷之长;《类经》解为成熟最早;丹波氏解为实有孚甲。可见注家无不随意附会。(赵洪钧著,金栋补注《内经时代补注》)[/FONT]
 
金匮真言论70.jpg

[FONT=仿宋]【上为岁星、上为荧惑星、上为镇星、上为太白星、上为辰星】程士德对此有大段发挥。文繁不具。

洪钧按:其实和五畜附五行一样,五行上应五星不过是运用五行说的需要。尽管后来五星直接用五行命名,但五行和五星没有对应关系,更没有功能上的联系。程士德说“五星运行的逆顺,反应了天体运行的规律。而天体运行规律,决定了四时气候的变化,四时气候的变化,又直接关系到德化政令,以及人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这就是《内经》所以将五星与五行五脏系统联系起来的原因。”此说明显错误,因为五星运行的逆顺和四时气候变化没有关系,天体运行决定四时气候变化的主要是太阳直射地球的纬度在变化。(赵洪钧著,金栋补注《内经时代补注》)

【上为岁星】胡天雄说:王云:“木之精气,上为岁星,十二年一周天。”天雄按:木星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远近次序,为环绕太阳之第五颗。据现代测算,与太阳平均距离为5.20个天文单位,即77830万公里,公转周期为11.86年,较古代测算更为精确,不足怪也。本篇认为人与天地相参而统之以四时,人以五藏应之,天以五星应之。

洪钧按:木星不是只在东方,它运行一周天大约十二年,故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四行星准此,只是运行一周天需时不同。其中以水星周期最短,因为它距太阳最近。金星距地球最近——仅次于月亮,故是我们看到的最亮的星。这些知识很容易在网上查到,当代人不必遵信《内经》时代的旧说。以下五音、五数、五谷、五畜、五味等附五行之说,均属附会之言,不可信。(赵洪钧著,金栋补注《内经时代补注》)[/FONT]
 
[FONT=仿宋]【其音角】王冰说:角,木声也。

张介宾说:木音曰角,其应春。

金栋按:音,谓乐器之声也。[/FONT]
 
[FONT=仿宋]【其数八、其数七、其数五、其数九、其数六】程士德说:八、七、五、九、六,均指成数。传说,伏羲氏王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其文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

金栋按:程氏说“传说”,即“河图”。面南而立,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图示如下(右图——改为五脏、五方附五行之河图)。[/FONT]
杨力河图_看图王.jpg
河图五行五脏对应图.JPG

《集解》伯坚按“五行生成数”,亦名天地数,汉代谓之“五行生成数”。据《尚书·洪范》及《易·系辞传》比附推演而来。

阴阳学说认为,天地生成五行,指五行的生数(一二三四五)与成数(六七八九十)。这是用一、二、三、四、五分别代表水、火、木、金、土的生数。由于土能生万物,故而在各生数上加土数五,即得六、七、八、九、十,则分别代表水、火、木、金、土的成数。所谓“成”,即由一、二、三、四、五分别加五而成的意思。程氏将“五”指为成数,不当。

《河图》图像,至宋代始有,首见于宋儒朱熹《周易本义》卷首九图之中,乃宋儒附会前人《易》注推演发明出来的《易》图之一。《河图》图像原型当是《管子·幼官图》、《太玄·玄图》。据现代学者考证,朱熹《周易本义》卷首《河图》图与《洛书》图,源于彝族文化中“付拖”图(亦名《天数》图)与“鲁素”图(亦名《地数》图)。由当时朱熹弟子(学友)蔡季通(元定)入蜀搜寻传抄而来。感兴趣者可参阅刘明武著《换个方法读<内经>》及阿城著《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
 
[FONT=仿宋]【其臭臊】王冰说:凡气因木变,则为臊。

吴崑说:谓气也。

张介宾说:臭,气之总名也。臊为木气所化。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

《难经·四十九难》:“心主臭,自入为焦臭,入脾为香臭,入肝为臊臭,入肾为腐臭,入肺为腥臭。”孙鼎宜《难经章句》:“《书·盘庚中》疏:‘臭是气之别名’,古者香气、秽气皆名曰臭。”[/FONT]

郭霭春说:东方青色,和人身的肝相应。肝开窍于目,精华藏在其中,它发病多在头部。比象来说,在五味中为酸,在植物中为木,在五畜中为鸡,在五谷中为麦,在四时中上为岁星,这些都属木的一类,和肝是相应的,所以肝有病就会发生在筋的方面。再有,属木性质的,在五音中为角音,在五行生成数中为八,在气中为腥臊。

[FONT=仿宋]金栋按:臭,通嗅(音xiu)。据《集解》所引及郭氏说,经文当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故病在头,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音角,其数八,其臭臊。[/FONT]
 
金匮真言论70.jpg

金匮真言论71.jpg

[FONT=仿宋]【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张介宾说:南为火王之方,心为属火之藏,其气相通。赤者火之色,耳者心之窍。火之精气,藏于心曰神。《阴阳应象大论》曰:“心在窍为舌,肾在窍为耳。”可见舌本属心,耳则兼乎心肾也。

【开窍于耳】王冰注:舌为心之官,当言于舌,舌用非窍,故云耳也。《缪刺论》曰:“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义取此也。

金栋按:此心“开窍于耳”之说与《阴阳应象大论》等多篇言“在窍为舌”及肾之窍矛盾。应如何理解?兹略举二说如下,以飧读者。

⑴张灿玾说:关于心之窍与肾之窍的问题,在心《金匮真言论》与《阴阳应象大论》为代表的两文中,有不同的记载,而且引起了历代注家的注目,并着力从经文方面寻找依据,予以理论上的通释。有关此一问题,如果从学术发展的远流进行考察,在先秦直至两汉时期,关于五脏之外窍,或谓五脏之外候,有多种说法。现存文献如《管子·水地篇》:“脾生隔,肺生骨,肾生脑,肝生革,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后发为九窍,脾发为鼻,肝发为目,肾发为耳,肺发为窍。”按此一说法,不仅缺心之窍,而肝、脾之窍,与《素问》及《灵枢》所言亦大不同,惟肾窍为耳,则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同。又黄奭辑《春秋元命苞》文有云:目者肝之使,鼻者肺之使,耳者心之候,阴者肾之泻,口者脾之门户。凡此所言使、候、泻、门户等,实则应五脏之外窍,此与《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言五脏之窍正相应。又《淮南子·精神训》:“形体以成,五脏乃形,是故肺主目,肾主鼻,胆主口,肝主耳。外为表而内为里,开闭张歙,各有经纪。“按此虽未明言外窍,实与外窍相关。详其所指,又另一家言也。《白虎通·情性》:“目为肝之候,鼻为肺之候,耳为心候,双窍(按此当指前阴与后阴)为肾之候,口为脾之候。”按此说与《素问·金匮真言论》言五脏之窍尽同。

根据上文,不难看出,《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言五藏之外窍,乃出于另一家言。但在《素问》与《灵枢》别篇中所言五脏外窍,均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为同一系统,而且成为藏象学外窍之主要学说。

⑵赵洪钧说:目前公认的说法,就是目前高校教材《中医学基础》(现分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两门课程)和《内经》教材关于五脏如何开窍的说法,因为它们的作者居于权威地位,影响最大。学生们不得不接受其说。凡受过系统中医教育者,都很熟悉五脏开窍之说,即: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和二阴。此说早在晋代已经成为定说。《甲乙经·卷之一·五藏六腑官第四》:“鼻者,肺之官;目者,肝之官;口唇者,脾之官;舌者,心之官;耳者,肾之官。凡五官者,以候五藏”。

如何看五脏开窍或五脏主九窍?

如果用最简明的一句话表达我的看法,就是:这是运用五行学说,建立人体五脏模型的需要。今教材也持五脏系统说,只是教材总是千方百计地说,五脏系统如何有道理,而不愿意指出其方法论上的严重错误。所谓五脏系统,就是运用五行学说,把那时知道的人体的其它一切构造和功能分别归为五脏所主。当然,五行学说不但适用于人体,它还把五方、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味、五色、五音、五声等都附五行。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微,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显然,心主舌或心在窍为舌,不过是心脏系统(或火系统)中,不大重要的内容之一。问题是这样的归类或推理,是否有足够的经验依据。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归类或推理,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经验。故总体来说,运用五行学说推出的五脏系统(实质上是五行系统)是基本上不能成立的。医学是典型的经验科学,得不到经验支持的理论,必然漏洞百出。比如,说心属火、色赤、生血等,大体上可以据经验接受。在味为苦、在音为徵、在窍为舌等无法据经验理解。没有经验基础的推理或归类,必然有很大的随意性。五脏和九窍如何配属,就看初创者当时如何想象或联想了。换言之,初创者的想象或联想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推理或归类结论。

心开窍有不同的说法,就是由于当初创立者的联想不同。联想思维本来就是很不严密的推理方法,再加上可供联想的经验知识太少,结论就更加随意而不可靠。这就是五脏系统不能成立的方法论根源。读者很可能认为,我的上述见解,不过是一孔之见。何以见得,当初建立五脏系统涉及五脏和九窍配属关系时,有那么多不同的联想呢?我的回答是:支持拙见的文献很多。

最早的有关现存文献,是和《内经》大体同时的《淮南子》。该书《精神训》说:“是故肺主目,肾主鼻,胆主口,肝主耳,外为表而内为里,开闭张歙,各有经纪。”《精神训》说的脏腑主窍,和《内经》完全不同。其中没有提及心,却足以证明当时对脏腑主窍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原因就是,创论者联想不同。

可能成书于战国秦汉的《管子》,对五行系统有另一套说法。此书《水地》篇说:“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五藏已具,而后生肉。脾生隔,肺生骨,肾生脑,肝生革,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后发为九窍:脾发为鼻,肝发为目,肾发为耳,肺发为窍。”这套说法与《内经》的差异也很大。其中也没有说心发为何窍。原因也是作者的联想不同。

《白虎通》是东汉的权威著作。其中的有关内容,代表着当时学术界和官方的正统观点。该书《性情》篇引用了纬书《春秋元命苞》等。篇中说:

“目者肝之使……鼻者肺之使……耳者心之候……阴者肾之泻……口者脾之门户……。或曰:口者心之候,耳者肾之候。或曰:肝系于目,肺系于鼻,心系于口,脾系于舌,肾系于耳。”

文中提及“耳者心之候”,又说“心系于口”。前一种说法以及其他四脏开窍和《素问•金匮真言论》全同。

总之,今《内经》遗留的五脏开窍不统一,是两汉学者(包括医家)的联想始终不一的痕迹。关于五脏开窍的不同说法,古人综合文献最多的是隋代人萧吉作的《五行大义》。其中说:

“《孝经拔神契》云:肝仁故目视,肺义故鼻候,心礼故耳司,肾信故窍泻,脾智故口诲。《太平经》云:肝神不在,目无光明;心神不在,唇青白;肺神不在,鼻不通;肾神不在,耳聋;脾神不在,舌不知甘味。……脾心肺三脏及候各有异说。《甲乙》以鼻应肺;道家以鼻应心。《管子》以鼻应脾。《甲乙》应肺者,鼻以空虚纳气,肺亦虚而受气故也。道家鼻主心者阳也。《甲乙》以肺应口;道家以肺应口与《管子》同。《甲乙》以肺应口者,口是出纳之门,脾为受盛之所,口能论说,脾能消化,故以相通。道家以肺应口者,肺金也,金能断割。口有牙齿,亦能决断,是金象也。《管子》之意恐亦然也。《甲乙》以舌应心,道家以舌应肺,《管子》以心应下窍。《甲乙》以舌应心者,凡资身养命莫过五味,辨了识知莫过乎心。……道家以舌应肺者,肺者,阴也……舌与地通。《管子》心应下窍者,以心能分别善恶,故通下窍、除滓秽也。”(丛书集成本《五行大义》,1939年,商务印书馆版,55~56页)

显然,《五行大义》所述五脏和九窍配属有多种说法,萧吉的综述相当简明。只是说理无不牵强。还可以举出更多的文献,我看以上所举已经足够了。因为已经足以证明,五脏开窍有个长期发展过程。作者很多,各有自己的联想。今《内经》所述,是整理众说的结果,但还是留下了不同说法的痕迹。(赵洪钧著,金栋补注《内经时代补注·第十五节 附二·心开窍详解》)[/FONT]
 
[FONT=仿宋]【故病在五脏】杨上善说:心为五脏主,不得受于外邪,受外邪则五脏皆病也。

张介宾说:心为五藏之君主,心病则五藏应之。

金栋按:上文说“南风生于夏,病在心……夏气者病在藏”,据此“五”疑是“心”之形误。[/FONT]
 
[FONT=仿宋]【其畜羊】王冰说:以羊为畜,言其未也。

张介宾说:《五常政大论》曰:“其畜马。”而此曰羊者,意谓午未俱属南方耳。[/FONT]
 
[FONT=仿宋]【其谷黍】王冰说:黍色赤。

张志聪说:黍,糯小米也,性温而赤色,故为心之谷。[/FONT]
 
[FONT=仿宋]【上为荧惑星】胡天雄说:王曰:“火之精气,上为荧惑星,七百四十日一周天。”天雄按:火星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远近次序,为环绕太阳之第四颗,据现代测算,与太阳平均距离为1.52个天文单位,即22794万公里,公转周期为687日。

洪钧按:火星也不是总在南方,因为它是太阳系的行星,要围绕太阳转,即不断在运动。加之地球自转,它的视运动又是东升西落。2016年5~6月间,它确实每晚在东南方出现,黎明时在西方南落下。其他多数时候则不是这样,不少时候看不到它。(赵洪钧著,金栋补注《内经时代补注》)[/FONT]
 
[FONT=仿宋]【其音徵】王冰说:徵,火声也。

张介宾说:火音曰徵,其应夏。[/FONT]
 
[FONT=仿宋]【其臭焦】王冰说:凡气因火变,则为焦。

萧吉《五行大义》说:《方言》:“臭焦者,阳气蒸动,燎火之气也。”许慎云:“焦者,火烧物,有焦燃之气。”夏气同也。

张介宾说:焦为火气所化。[/FONT]
 
[FONT=仿宋]【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张介宾说:土王四季,位居中央,脾为属土之藏,其气相通。黄者土之色,口者脾之窍。土之精气,藏于脾曰意。[/FONT]
 
[FONT=仿宋]【故病在舌本】王冰说:脾上连于舌本,故病气居之。

张介宾说:脾之脉连舌本,散舌下。

张志聪说:《灵·师传》篇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是脾气之通于舌也。

高世栻说:《灵·经脉》篇云:“脾是动则病舌本强,故病在舌本。”[/FONT]
 
[FONT=仿宋]【其畜牛】王冰说:土旺四季,故畜取丑牛,又以牛色黄也。

丹波元简说:简按:王注牵强。

《易·说卦传》:“坤为牛。”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坤为地。地道柔顺,能载物,牛性柔顺,亦能载物,故坤为牛。”[/FONT]
 
【其谷稷】王冰说:色黄而味甘也。

张介宾说:稷,小米也。粳者为稷,糯者为黍,为五谷之长,色黄属土。
 
[FONT=仿宋]【上为镇星】胡天雄说:王云:“土之精气,上为镇星,二十八年一周天。”天雄按:土星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远近次序,为环绕太阳之第六颗,据现代测算,与太阳平均距离为9.54个天文单位,即142700万公里,公转周期为29.46年。

洪钧按:镇星后来改名为土星,就是来自五星附五行。土星离太阳很远,故在黄昏后和黎明前它可以在南中天出现。这就是为什么说土主中央。但是这不等于说土星总在南中天,因为他也是围绕太阳周期运动的,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移动。加之地球自转,土星的位置也要一昼夜大体上转动一周。又,土星亮度不够,不像金星那样很容易肉眼观察。(赵洪钧著,金栋补注《内经时代补注》)[/FONT]
 
【其音宫】王冰说:宫,土声也。

张介宾说:土音曰宫,其应长夏。
 
金匮真言论71.jpg

金匮真言论72.jpg

[FONT=仿宋]【其数五】胡天雄说:《礼·月令》“中央土,其数五”与《素问》同。郑玄注:“土生数五,成数十,但言五者,土以生为本。”自后言河洛者,皆宗此说。天雄按:水火木金,皆得土而成。郑注“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疑未确。《易·系辞》“天一地二,天三第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只是言天地自然奇偶之数,与此不同。《内经》认为“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三部九候论》),土居中央,应四旁,生万物,本身无所谓生成,故《月令》作“其数五”,本篇亦云“其数五”,不作“其数十”,因为“十”是另一个意义上的“一”,不属此数范围。简《识》引《梦溪笔谈》说甚详。[/FONT]
 
【其臭香】王冰说:凡气因土变,则为香。

张介宾说:香为土气所化。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