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10
- 帖子
- 328
- 获得点赞
- 3
- 声望
- 18
三世说医--中医为何前科学/超科学?
——多维度科学比量中医理论
正本清源谈中医基础理论背后的科学性
健康管理硕士 马桢伟 2017年10月
序 言(一)
余致力于探讨中西理论沟通,兼顾唯心与唯物的统一,已有几十年的辛苦。自上世纪70年代学习中医以来,80年代中西结合热,倾力用西医微观物质层面知识解释中医理论,90年代气功热,试用引力/斥力和量子物理学解说气功与特异功能现象,2000年以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第二维度科学复杂性思维的兴起,又致力于用第二维度科学解说《黄帝内经》与《伤寒论》,2005年以来传统国学文化复兴,使余有幸在天命年后重新对传统儒释道进行补课,特别是2007年学习周现强老师谈宋代儒学的‘道物协同承接’本质(中医/中华文化核心理念),再回眸前之数十年的的中西沉淀,学习李致重老师对中医的沉思、启蒙、正本、清源,幡然醒悟,原来当今中西汇通/融合/中医科学与否?远在天边,近在只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跳出近代西医束缚,用现代量子力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第二维度科学)以及辨证逻辑(自然辩证法)/模糊数学…回归认识传统儒释道/易传以及古代惠施/公孙龙/荀子/韩非等著作,首先在思想上贯通中医古典的整体综合方法论与现代科学方法论之间的桥梁。由此一番清新/深邃中西理论贯通应然而生。
如用系统整体理解《黄帝内经》阴阳中(质量/能量/信息)三生万物,即“形而下”之器【器证--唯物】(重物质-牛顿力学/生物化学范畴)与“形而上”之道【心证--唯心】(重能量-量子力学/量子生物学范畴)的对立统一,那么自能理解中医的“中”则是形上与形下“两精相搏”之神【辨证-唯象】(重信息-系统整体状态信息控制)。
就传统文化的“中”而言:儒家谓之中庸/有的放矢,道家谓之中道/玄关,释家谓之中观/唯识【不二法门】,‘中’既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命名,更是传统儒释道文化的核心理念,与现代科学沟通:‘中’是形上(阳-能量)与形下(阴-物质)冲气以为和(对立统一)体现的运动状态信息,故当年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又离不开物质与能量…”。宗现代逻辑理解“信息是物质运动状态借助于物质与能量的体现。”倘若明白于此,则明白中医之“中”是特指人体系统整体状态信息反映与控制,由此用量子力学解读诸多中医基础理论一级概念:如“道/德(太极/阴阳/元气合而为道)精/气/神/象/数/势/序/三生万物/天人合一等”,诸多中西现代沟通疑难自将迎刃;中西理论沟通甚至唯心与唯物的统一都显而易见,可熟路轻驾;由此站在量子力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前卫科学立场上重新认识中医之“中”,重新解读《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则别有一番现代科学之洞天,中医不仅科学,而且前科学/超科学!它将迎来的不仅是现代前卫科学理论与中医理论贯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生理/心理/社会】在量子层面的贯通,而且还将预言未来现代科学/哲学/宗教/文化的大贯通!
相反,由于历史的原因,当今面上中医自身大多因为不识“上”而误读“中”,误读“中”而异化“医”,久而久之“渐趋末法(旦知技法,不知其理)”,导致今天面上中基理论弊端:“一级概念因不易理解而易被抛弃;二级概念因机械对应而易被曲解;三级概念因功利主义而易被异化”(傅景华老师言)。
中医理论-基础科学体系“皮”之不存,中医临床技术之“毛”将按附?回眸当今中医临床:学院派主流大部被西化中医“方病相对”占领;经方铁杆大多囿于日本吉益东洞古方派【倒退派】“证候群-方证相对”沾沾自喜,离仲景《伤寒》原意“病脉证并治”【系统三维立体交叉网格控制】相去甚远;满世界的民间中医,或是“弃理求术-以药(技)代医”,或是“以巫代医-以用代学”,“中医理论无用,中医只是经验技术”“中医让你糊里糊涂活着(寓意理论不科学)”甚嚣尘上;如此中医这“理法方药(技)”一脉贯通的系统科学体系,丧失了赖以支撑的基础“灵魂”,中医科学技术体系根本(核心理论)不保,又何以生存/发展?中医临床疗效的每况愈下已成不争之事实!结果几十年轰轰烈烈的“中西医结合”用李致重老师结语描述:“概念不清干劲大,心中无数主意多,豁出去生存求发展,自带镣铐闯世界,混乱犹如一场没有起跑线的田径赛”。面对这“人类医学史上的伟大革命”,众多忧心着急的赤子/学子“不知起跑线在哪里?唯有莫可名状的尴尬!
中医的‘百年困惑’众说纷纭,千头万绪,而万惑之源只有一条,即只承认中医疗效而始终怀疑或不承认其理论的科学性,即便是摇旗呐喊反对中医的标杆性人物,如当年的余云岫或今天的方舟子,谁都不敢说中医根本没有疗效,说中医“封建迷信”也罢,“原始朴素”也罢,甚至今天铁杆中医退而求其次说“文化多元”……鲜有不是通过指责贬低或变相承认中医理论的落后而不科学,进而异化或否定中医。所以,捍卫中医,复兴中医,走出中医“百年困惑”的决胜之举也唯有一条,即针锋相对用现代前卫科学思路明辨中医理论的现代科学价值与地位。
反之,倘若今天还不能旗帜鲜明的明辨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继续让人们只承认中医/中药的疗效而无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那么不管当今政府如何重视中医,三令五申强调中医对于民族与世界的重要意义,出再多的政策,用再多的钱,俱会因中医理论的“原始落后”“不科学”而难登大雅之堂,中医没有腰杆,唯有投降西医,继续陷于“当代悖论”-虽政府/百姓全社会力挺中医轰轰烈烈,但临床中医疗效日趋下行则是其必然!
因为丢掉中医基础理论,就等于丢掉中医灵魂,没有灵魂的中医学已经非“学”可言,只是一种异化/蜕变后的躯壳---或依附于西医理论框架,或倒退回经验阶段,虽表面繁荣,实“真寒假热”渐“厥身已毙,神明将熄,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悲泣。”中医自毁萧墙的现代悲剧必将继续上演!!!
——多维度科学比量中医理论
正本清源谈中医基础理论背后的科学性
健康管理硕士 马桢伟 2017年10月
序 言(一)
余致力于探讨中西理论沟通,兼顾唯心与唯物的统一,已有几十年的辛苦。自上世纪70年代学习中医以来,80年代中西结合热,倾力用西医微观物质层面知识解释中医理论,90年代气功热,试用引力/斥力和量子物理学解说气功与特异功能现象,2000年以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第二维度科学复杂性思维的兴起,又致力于用第二维度科学解说《黄帝内经》与《伤寒论》,2005年以来传统国学文化复兴,使余有幸在天命年后重新对传统儒释道进行补课,特别是2007年学习周现强老师谈宋代儒学的‘道物协同承接’本质(中医/中华文化核心理念),再回眸前之数十年的的中西沉淀,学习李致重老师对中医的沉思、启蒙、正本、清源,幡然醒悟,原来当今中西汇通/融合/中医科学与否?远在天边,近在只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跳出近代西医束缚,用现代量子力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第二维度科学)以及辨证逻辑(自然辩证法)/模糊数学…回归认识传统儒释道/易传以及古代惠施/公孙龙/荀子/韩非等著作,首先在思想上贯通中医古典的整体综合方法论与现代科学方法论之间的桥梁。由此一番清新/深邃中西理论贯通应然而生。
如用系统整体理解《黄帝内经》阴阳中(质量/能量/信息)三生万物,即“形而下”之器【器证--唯物】(重物质-牛顿力学/生物化学范畴)与“形而上”之道【心证--唯心】(重能量-量子力学/量子生物学范畴)的对立统一,那么自能理解中医的“中”则是形上与形下“两精相搏”之神【辨证-唯象】(重信息-系统整体状态信息控制)。
就传统文化的“中”而言:儒家谓之中庸/有的放矢,道家谓之中道/玄关,释家谓之中观/唯识【不二法门】,‘中’既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命名,更是传统儒释道文化的核心理念,与现代科学沟通:‘中’是形上(阳-能量)与形下(阴-物质)冲气以为和(对立统一)体现的运动状态信息,故当年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又离不开物质与能量…”。宗现代逻辑理解“信息是物质运动状态借助于物质与能量的体现。”倘若明白于此,则明白中医之“中”是特指人体系统整体状态信息反映与控制,由此用量子力学解读诸多中医基础理论一级概念:如“道/德(太极/阴阳/元气合而为道)精/气/神/象/数/势/序/三生万物/天人合一等”,诸多中西现代沟通疑难自将迎刃;中西理论沟通甚至唯心与唯物的统一都显而易见,可熟路轻驾;由此站在量子力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前卫科学立场上重新认识中医之“中”,重新解读《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则别有一番现代科学之洞天,中医不仅科学,而且前科学/超科学!它将迎来的不仅是现代前卫科学理论与中医理论贯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生理/心理/社会】在量子层面的贯通,而且还将预言未来现代科学/哲学/宗教/文化的大贯通!
相反,由于历史的原因,当今面上中医自身大多因为不识“上”而误读“中”,误读“中”而异化“医”,久而久之“渐趋末法(旦知技法,不知其理)”,导致今天面上中基理论弊端:“一级概念因不易理解而易被抛弃;二级概念因机械对应而易被曲解;三级概念因功利主义而易被异化”(傅景华老师言)。
中医理论-基础科学体系“皮”之不存,中医临床技术之“毛”将按附?回眸当今中医临床:学院派主流大部被西化中医“方病相对”占领;经方铁杆大多囿于日本吉益东洞古方派【倒退派】“证候群-方证相对”沾沾自喜,离仲景《伤寒》原意“病脉证并治”【系统三维立体交叉网格控制】相去甚远;满世界的民间中医,或是“弃理求术-以药(技)代医”,或是“以巫代医-以用代学”,“中医理论无用,中医只是经验技术”“中医让你糊里糊涂活着(寓意理论不科学)”甚嚣尘上;如此中医这“理法方药(技)”一脉贯通的系统科学体系,丧失了赖以支撑的基础“灵魂”,中医科学技术体系根本(核心理论)不保,又何以生存/发展?中医临床疗效的每况愈下已成不争之事实!结果几十年轰轰烈烈的“中西医结合”用李致重老师结语描述:“概念不清干劲大,心中无数主意多,豁出去生存求发展,自带镣铐闯世界,混乱犹如一场没有起跑线的田径赛”。面对这“人类医学史上的伟大革命”,众多忧心着急的赤子/学子“不知起跑线在哪里?唯有莫可名状的尴尬!
中医的‘百年困惑’众说纷纭,千头万绪,而万惑之源只有一条,即只承认中医疗效而始终怀疑或不承认其理论的科学性,即便是摇旗呐喊反对中医的标杆性人物,如当年的余云岫或今天的方舟子,谁都不敢说中医根本没有疗效,说中医“封建迷信”也罢,“原始朴素”也罢,甚至今天铁杆中医退而求其次说“文化多元”……鲜有不是通过指责贬低或变相承认中医理论的落后而不科学,进而异化或否定中医。所以,捍卫中医,复兴中医,走出中医“百年困惑”的决胜之举也唯有一条,即针锋相对用现代前卫科学思路明辨中医理论的现代科学价值与地位。
反之,倘若今天还不能旗帜鲜明的明辨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继续让人们只承认中医/中药的疗效而无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那么不管当今政府如何重视中医,三令五申强调中医对于民族与世界的重要意义,出再多的政策,用再多的钱,俱会因中医理论的“原始落后”“不科学”而难登大雅之堂,中医没有腰杆,唯有投降西医,继续陷于“当代悖论”-虽政府/百姓全社会力挺中医轰轰烈烈,但临床中医疗效日趋下行则是其必然!
因为丢掉中医基础理论,就等于丢掉中医灵魂,没有灵魂的中医学已经非“学”可言,只是一种异化/蜕变后的躯壳---或依附于西医理论框架,或倒退回经验阶段,虽表面繁荣,实“真寒假热”渐“厥身已毙,神明将熄,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悲泣。”中医自毁萧墙的现代悲剧必将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