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过邯郸

  “阴虚火旺”实质上是“阳平阴虚”(相对于“平人”而言)。
  用药应该“因势利导”,把于“自身”而言相对过剩的阳气(虚火)利用起来,帮助阴血的化生,即“阳中求阴”,才能以最少的损耗,获得最大的补益效果。

  仲景治虚劳病的方药,就体现了这一治则。
  “小建中汤证”的患者有手足烦热、衄、悸等热象,但其体内的阴阳状态是“阴阳皆虚”,只是:阴(负2)、阳(负1),阳气相对强于阴血而产生了虚火。
  所以[小建中汤]的用药,补阴的力量大过补阳,阴(补2),阳(补1),使患者向着“平人”的阴血阳气水平靠近,最终治愈虚劳病。
  
  如果治疗“小建中汤证”用“损阳补阴”的方法来“调平”自身的阴阳,阳(损0.5)、阴(补0.5)。
  那么,患者仍然将处于一种:阴(负1.5)、阳也(负1.5)的“阴阳两虚”,阴阳皆不及“平人”的“弱阴弱阳弱平衡”的“虚劳”状态。

  虚劳病中的“黄芪建中汤证”,阴阳两虚的程度,尤其是阳虚的程度,大于“小建中汤证”,已经出现“诸不足”,所以加黄芪升补肝脾阳气,此方补阳之力就与补阴之力就大致相当甚至略胜一畴了。
 
  “阴虚火旺”实质上是“阳平阴虚”(相对于“平人”而言)。
  用药应该“因势利导”,把于“自身”而言相对过剩的阳气(虚火)利用起来,帮助阴血的化生,即“阳中求阴”,才能以最少的损耗,获得最大的补益效果。

  仲景治虚劳病的方药,就体现了这一治则。
  “小建中汤证”的患者有手足烦热、衄、悸等热象,但其体内的阴阳状态是“阴阳皆虚”,只是:阴(负2)、阳(负1),阳气相对强于阴血而产生了虚火。
  所以[小建中汤]的用药,补阴的力量大过补阳,阴(补2),阳(补1),使患者向着“平人”的阴血阳气水平靠近,最终治愈虚劳病。
  
  如果治疗“小建中汤证”用“损阳补阴”的方法来“调平”自身的阴阳,阳(损0.5)、阴(补0.5)。
  那么,患者仍然将处于一种:阴(负1.5)、阳也(负1.5)的“阴阳两虚”,阴阳皆不及“平人”的“弱阴弱阳弱平衡”的“虚劳”状态。

  虚劳病中的“黄芪建中汤证”,阴阳两虚的程度,尤其是阳虚的程度,大于“小建中汤证”,已经出现“诸不足”,所以加黄芪升补肝脾阳气,此方补阳之力就与补阴之力就大致相当甚至略胜一畴了。
我也很喜欢用比例分析阴阳,按阴阳比例配药,效果很好。对于经方的运用,我有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前几天和儿子一起玩乐高积木,感觉把所有的都拆开了天马行空地安装既省事又快速,如果拿一些提前组合好的部件再组合就很难,不是这里多出来,就是那里少了。经方就是提前组合好的部件,有的病症正好适合,多数不是恰到好处,与其这里减那里增地套用经方,不如跳出这个框架自由组合。论坛的高手都喜欢把所有的病都和经方扯上关系,好像不这样就显示不出水平来,要我说,治好病就是硬道理,没必要引经据典,治病又不是搞文学创造,不用几个成语典故就显示不出学问来。
 
九年前我有段时间没测血压了,这天测血压190/110。老伴拿出降压药让我吃了。血压降至160/100。停药后血压回升到190/120。我知道血压高只清只降不行,随后停降压药改服人参归脾丸,每日晨服一丸,血压缓慢回落到130/85。多年耒血压很少有起伏。一补一泄正相反。道理何在。
 
我也很喜欢用比例分析阴阳,按阴阳比例配药,效果很好。对于经方的运用,我有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前几天和儿子一起玩乐高积木,感觉把所有的都拆开了天马行空地安装既省事又快速,如果拿一些提前组合好的部件再组合就很难,不是这里多出来,就是那里少了。经方就是提前组合好的部件,有的病症正好适合,多数不是恰到好处,与其这里减那里增地套用经方,不如跳出这个框架自由组合。论坛的高手都喜欢把所有的病都和经方扯上关系,好像不这样就显示不出水平来,要我说,治好病就是硬道理,没必要引经据典,治病又不是搞文学创造,不用几个成语典故就显示不出学问来。

  是啊,中医能治好病,就是靠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所谓“阴阳一调百病消”。
  不过从“理法”到“方药”有很长的距离,俗话说:“执一法不如守一方,守一方不如识一药”,要更好的实现“调和阴阳”的策略与治法,还要靠精准选择具体的方药来达成。

  修楼房造大桥离不开“预制构件”、编程序建网站缺不得“模块平台”,同理,中医用药治病也少不了“经典成方”。
  “经典成方”不仅仅限于“仲景经方”,久经临床实践验证,确实疗效卓著、配伍精当的历代名方,都是中医师临证时,精确法药转换、简化组方难度、提高实际疗效的“宝剑利器”。

  只有理论水平更高、临床经验更丰富、药性把握更精准的中医师,才有能力进行更为精细的“私人定制”,使用更精细的“方药模块”。
  从以“运用成方”为主、到结合“运用药对、驾驭单药”;从“辨识方证、运用原方”为主,到结合“药证细化、随证加减”。

  现实中不少“时方老中医”就惯于自己组方,有个人用药的套路,疗效也不错。
  但初出茅庐羽翼未丰,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有限者,要彻底抛开现成的“经典方剂、经典药对”,跨跃到直接“驾驭单药”来配伍组方,可能难以完全实现与辨证治法之间的“精确衔接”,因而难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厚积才能薄发,根深才能叶茂,充分的继承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是啊,中医能治好病,就是靠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所谓“阴阳一调百病消”。
  不过从“理法”到“方药”有很长的距离,俗话说:执一法不如守一方,守一方不如识一药”,要更好的实现“调和阴阳”的策略与治法,还要靠精准选择具体的方药来达成。

  修楼房造大桥离不开“预制构件”、编程序建网站缺不得“模块平台”,同理,中医用药治病也少不了“经典成方”。
  “经典成方”不仅仅限于“仲景经方”,久经临床实践验证,确实疗效卓著、配伍精当的历代名方,都是中医师临证时,精确法药转换、简化组方难度、提高实际疗效的“宝剑利器”。

  只有理论水平更高、临床经验更丰富、药性把握更精准的中医师,才有能力进行更为精细的“私人定制”,使用更精细的“方药模块”。
  从以“运用成方”为主、到结合“运用药对、驾驭单药”;从“辨识方证、运用原方”为主,到结合“药证细化、随证加减”。

  现实中不少“时方老中医”就惯于自己组方,有个人用药的套路,疗效也不错。
  但初出茅庐羽翼未丰,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有限者,要彻底抛开现成的“经典方剂、经典药对”,跨跃到直接“驾驭单药”来配伍组方,可能难以完全实现与辨证治法之间的“精确衔接”,因而难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厚积才能薄发,根深才能叶茂,充分的继承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说的非常好,只要是治病的需要,是学习的需要,只要不是为了刻意用而用,任何方法都无可厚非。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