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麻汤加大荆芥量即可。有次感冒流清鼻涕不止,也没有发烧,一连好几天,不知道辩证用哪个方?
可能多为积食发热。我儿五周岁过两个月,身高116cm,20.2kg,最近两个月每月都有一次超过39度的高烧,不流鼻涕,不怕冷,不咳嗽,舌苔红,且布满很多红点,手心热,是不是内热太重了,平常吃饭慢,量也不多,吃肉多,请各位老师帮忙辩证一下,谢谢。
进食会让身体额外消耗能量,这些能量通过体表散发出来,就会让人觉得身体发热,这种现象被称为“食物热效应”或“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不同的食物产生的“食物热效应”不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食物热效应”更强烈,而淀粉类、蔬菜类就差得多。这就是为何吃火锅时,吃一大盘羊肉,身体能发热很久。而如果吃的是一大盘涮白菜,很快就不觉得热了。这主要是由于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而碳水化合物所含热量仅有5%至6%作为热量散失,脂肪则略低,仅为4%至5%。也就是说,蛋白质含量越高的食物,越容易发散热量。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畜禽肉和鱼肉,其蛋白质含量为15%至20%,鸡蛋为13%,南豆腐是6%,蔬菜类一般在1.5%以下。
按混合食物来说,通常把蛋白质的热效应计算为10%,也就是说,一餐饭在有主食有菜,荤素搭配,荤少素多的情况下,总能量当中有1/10是作为食物的热效应通过身体散发出来的。假如一顿正餐吃掉700千卡,就有约70千卡在餐后不久直接从体表散失。
在您之前指导我饮食结构的时候,我就让他少吃肉了,针对这情况请问老师我儿该怎么调理呢?
谢谢老师的回复,他菜也吃,肉也吃,现在发烧了,不知怎么正确吃药,老师保和丸可以吃吗?
中医界就是被一些二混子给弄烂了
虽然我也是个爱好者,耍嘴皮子,多于动手。樊正阳不太喜欢这种人,而且不太理睬我,但是我还是学到一些东西的。乱说话,走夜路会被鬼跟着的,我曾经进过这个微信群,先让进群的人不断的拉人,并且承诺等到群里的人数达到500就开始讲课,传授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人数真的到了500,开讲 了,竟然都是讲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最后还是要想卖自己的书,里面还有很多托,为他摇旗呐喊,感觉很无耻,要是有人提出异议,他就说是别有用心的人,没想到中医界竟然有这样的人。
初感时,有一部分人只觉咽喉不适,些许怕风或恶寒、头昏、身困的症状。在这个时候,我们会常常求助于体温表,这个体温表的发烧界限,是个大众化的数值,有时候症状出现了,而体温表不表态,但是,身体已经报信在发烧了。我们有些医生,甚至认为体温到了37°C还未发烧,临床经验,很多人体温超过36、5以上,已经是在发烧了,甚至还有一些人,素来基础体温低,到36度已经是在发烧,这是因为有个体差异的问题。虽然体温表还在疑惑,但是,人的身体已经说话:我在发烧了。那么,我们就不能以体温表为依据,而是依据人的感觉,那么,我们就不能以体温表为依据,而是依据人的感觉,这只是个过程的问题,这个,伤寒论已经明确说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名曰伤寒”。在这个时候,如果有脉诊经验,就会发现脉不一定见浮紧或浮数,只是脉无缓和之象,有躁动不安的感觉,是体温在蓄积上升阶段,体表未显现而已。此时,若给与一般的解热药,如我们都知道的安乃近、APC等,发热一旦抑制,也多会病解。还有些简单方,如葱豉汤,葱白、豆豉、生姜熬汤热服取汗等,如果没有里热,多会病解。
(待续)
什么是里热?老师初感时,有一部分人只觉咽喉不适,些许怕风或恶寒、头昏、身困的症状。在这个时候,我们会常常求助于体温表,这个体温表的发烧界限,是个大众化的数值,有时候症状出现了,而体温表不表态,但是,身体已经报信在发烧了。我们有些医生,甚至认为体温到了37°C还未发烧,临床经验,很多人体温超过36、5以上,已经是在发烧了,甚至还有一些人,素来基础体温低,到36度已经是在发烧,这是因为有个体差异的问题。虽然体温表还在疑惑,但是,人的身体已经说话:我在发烧了。那么,我们就不能以体温表为依据,而是依据人的感觉,那么,我们就不能以体温表为依据,而是依据人的感觉,这只是个过程的问题,这个,伤寒论已经明确说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名曰伤寒”。在这个时候,如果有脉诊经验,就会发现脉不一定见浮紧或浮数,只是脉无缓和之象,有躁动不安的感觉,是体温在蓄积上升阶段,体表未显现而已。此时,若给与一般的解热药,如我们都知道的安乃近、APC等,发热一旦抑制,也多会病解。还有些简单方,如葱豉汤,葱白、豆豉、生姜熬汤热服取汗等,如果没有里热,多会病解。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