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核心吗

是的,中医的核心理论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阴阳五行学说是朴素的中医哲学思想基础,用它来阐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属性特征和发展规律,是观察,分析,解决人体生命现象问题的哲学依据。
中医辨症,是辨别症状和体征的本质,阴阳五行不是症状和体征的本质,它是一个象征性概念,与中医,人体没有任何关系,这个问题不明确, 中医是走不出困境的。
 
中医辨症,是辨别症状和体征的本质,阴阳五行不是症状和体征的本质,它是一个象征性概念,与中医,人体没有任何关系,这个问题不明确, 中医是走不出困境的。
 
已经离不了了。毕竟是以中医为业,吃的就是这碗饭怎么远离。还回工厂去打工?开什么玩笑!
再说即便自己想要远离中医,那家人肯定不会答应,广大的病人也不会答应。非得闹晕我不可!
是啊,这是一条漫漫不归路,回不去喽
 
阴阳五行只不过是古人借用来简单说明医学实验结果的工具而已。就像是用一种语言来描述医学内容,那么换一种语言也可以描述啊!
 
阴阳五行只不过是古人借用来简单说明医学实验结果的工具而已。就像是用一种语言来描述医学内容,那么换一种语言也可以描述啊!
  也许可以看成“模拟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启发辨证灵感的一种哲学理论模型”,如同象棋,可以模拟、展示、训练军事思想、战争谋略、战役运筹等。
 
习惯上称“五脏六腑”,而“脏五腑六”是由解剖而来吗?是否与阴阳五行说有关系?
 
习惯上称“五脏六腑”,而“脏五腑六”是由解剖而来吗?是否与阴阳五行说有关系?

  个人以为:
  “脏五腑六”是先秦时期哲学向医学渗透的产物。
  如果把“三焦”等同于“体腔”归入“腑”,那怎么没把有解剖实体的“心包”看作“脏”呢?
  “体腔”和其它“五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明显的差异:1、“五腑”皆与体表相通,而体腔没有;2、“五腑”皆有受纳和传输的功能,而体腔没有。
  而“上焦、中焦、下焦”的概念,是按功能和位置对脏腑的分组,以及对病位的描述。

  我对人体主要物质结构(脏、腑、经)的看法是:
  一、五脏(心、肝、脾、肺、肾);
  二、五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
  三、体液通道(三焦)遍布全身的组织,类于腑,属阳
  四、神经网络(心包)遍布全身的组织,类于脏,属阴
  五脏 + 神经网络(心包) -> 六条阴经
  五腑 + 体液通道(三焦) -> 六条阳经

  现代医学认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两种主要调节方式,我认为正是因为这种重要性,所以人体产生了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人身无处不三焦 ->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 ”,《医宗金鉴》注解为:“腠者,一身空隙,血气往来 ...”。
  人身无处不心包 ->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为病机十九条之一。现代医学研究也显示,人类的一些基本情绪不仅伴随着特异性的外周自主反应,也激活了大脑皮层与皮层下的不同神经环路。人类情绪的中枢神经机制是一个包含多成分、多层次脑活动系统的开放性功能网络。这一网络需要与内外环境持续相互作用,能协调不同系统之间的活动,实现生存适应的基本功能。(《人类情绪的外周自主反应与中枢神经机制的整合——情绪信息加工脑功能网络模型的初步构想》)
  

======

一、中医学基础理论(内经医学体系)的形成(摘录编辑自《中国医学通史》):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的发展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医巫的分化,而且在渗透到医学之中,促进了医学理论的形成。所有名家的哲学思想几乎无不涉及生理、病理、养生、治疗等,形成各自的哲理性医学理论观点;医学著作也吸收和应用哲学概念和思想从而逐步建立医学理论基础,如元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天人相应论等思想,因而使中医理论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哲学思想气息

  阴阳的概念在医学中应用较早。医和的六气病因论即有阴气和阳气。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春秋时秦国著名医生医和 为晋侯治病提出:阴、阳、风、雨、晦、明等六种天气现象的太过会导致人体发生疾病。表明在春秋时期阴阳的概念已用于分析人的生理和病因病理。
  《周礼·天官冢宰》医师章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色养其死生(《周礼注疏》卷五,见《十三经注疏》,666页)之语,这显然是运用五行概念来归类,以诊断疾病的指导疗养,所以五行概念应用于医学当在《周礼》成书之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周礼》成书 年代偏晚,约作于战国后期。于魏文侯主政时期)。

  《内经》中系统地总结了当时自然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发挥了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及其无限可分性的思想。又如,先秦诸子著作对五行主时只论及五行所司季节和日期,而《内经》则进一步把五行主时落实到时辰,为建立和发展医学理论服务


二、中医临床学理论(经方医学体系)的形成(摘录编辑自《中国医学通史》):

  秦汉是中国医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时期。确立了中医临床辩证论治的思想。
  辩证论治的思想出现于先秦。秦汉时期,经过无数医家的努力,特别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辨杂病,形成了一套理法方药相结合的体系,建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规范。确立了四诊、八纲、脏腑、经络、三因、八法等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
 
最后编辑:
读读《内经》则会发现,《内经》以阴阳五行说为核心理论。这是因为“阴阳五行说是《内经》体系的骨架或框架。抽出这个架子,《内经》就委然脱地成为一堆零砖碎瓦。带着阴阳五行的头脑去读《内经》,大致上无往而不通。否则便基本上读不懂。”(赵洪钧《内经时代》)
 
读读《内经》则会发现,《内经》以阴阳五行说为核心理论。这是因为“阴阳五行说是《内经》体系的骨架或框架。抽出这个架子,《内经》就委然脱地成为一堆零砖碎瓦。带着阴阳五行的头脑去读《内经》,大致上无往而不通。否则便基本上读不懂。”(赵洪钧《内经时代》)
阴阳五行说是《内经》的统帅、灵魂。有了它,尽管各篇错乱重复,矛盾之处举不胜举,仍不失为一个整体。没有它,《内经》只剩下一堆零碎的臆测和经验知识。
 
阴阳五行说是《内经》的统帅、灵魂。有了它,尽管各篇错乱重复,矛盾之处举不胜举,仍不失为一个整体。没有它,《内经》只剩下一堆零碎的臆测和经验知识。
倘没有阴阳五行,只有《灵兰秘典论》和《肠胃》、《平人绝谷》三篇的原始脏腑说,便没有《内经》体系。《内经》的脏腑学说,就是阴阳五行化的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学说。五行学说在构成《内经》体系上尤其重要。不管人们认为这种学说多么朴素、原始,但就中医论中医——本质上是就《内经》论中医,只能说明阴阳五行是中医的理论核心。稍微修正一下也只能说阴阳五行统帅下的以五脏为主的脏腑学说是核心。(赵洪钧《内经时代》)
 
习惯上称“五脏六腑”,而“脏五腑六”是由解剖而来吗?是否与阴阳五行说有关系?
在脏腑学说中,为什么有五脏六腑,而又有五脏五腑及六脏六腑之说?
 
在脏腑学说中,为什么有五脏六腑,而又有五脏五腑及六脏六腑之说?
五脏五腑源于五行说之推演,六脏六腑源于阴阳说中三阴三阳之推演,五脏六腑源于“天人相应”天五地六说之推演。
 
五行依赖于“天人相应”,赤道地区和南北极怎么讲五行?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五行运行能一样吗?北半球用五行左升右降,南半球可能就是右升左降了。而三阴三阳则来自于《周易》,不受天象的影响,才是普遍的规律。
 
五行依赖于“天人相应”,赤道地区和南北极怎么讲五行?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五行运行能一样吗?北半球用五行左升右降,南半球可能就是右升左降了。而三阴三阳则来自于《周易》,不受天象的影响,才是普遍的规律。
  把问题推向极端,就能暴露其局限,看清其作用域。
  老师视野广阔,深受启发。

  我觉得五行生克理论还是有其合理性和实用价值的。
  用五行分析总结的生理病理的大部分规律是正确的。

  《黄帝内经》的“取象比类思维”和“五行生克理论”总结和描述的,是生理病理的通常规律,可以指导日常养生,可以对预测疾病的变化和流行趋势,也可以给治病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但它不是证候与用药之间的精确对应,把它作为辨证用药的首要或主要依据就不精确了,用“一般规律”来分析解决“具体情况”效果不好。

  养生掌握一般规律就受用,治病还是得走实证的路线:
  打2个比方:
    1、同样符合“甘酸化阴”的原理,用[芍药甘草汤]效果就非常好,而用“糖醋汁”效果就很差。
    2、[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补血效果很好,为什么选这四味药也是临床实验得出来的,如果仅根据五色五味等用五行理论归纳的属性来选药,那范围非常宽泛,能得到很多个组方,其中大部分的效果应该都很差。


======
<灵枢>第五十六篇{五味}

  上徵与右徵同,谷麦,畜羊,果杏,手少阴,脏心,色赤,味苦,时夏。
  上羽与大羽同,谷大豆,畜彘,果栗,足少阴,脏肾,色黑,味咸,时冬。
  上宫与大宫同,谷稷,畜牛,果枣,足太阴,脏脾,色黄,味甘,时季夏。
  上商与右商同,谷黍,畜鸡,果桃,手太阴,脏肺,色白,味辛,时秋。
  上角与大角同,谷麻,畜犬,果李,足厥阴,脏肝,色青,味酸,时春。

  上徵与右徵同属于火音类型的人,用五谷中小麦、五畜中的羊肉、五果中的杏子等苦味食物调养,属于手少阴心经,表现为赤色,适宜苦味的食物,适应夏季的气候。
  上羽与大羽同属于水音类型的人,可以用五谷中的大豆、五畜中的猪肉、五果中的栗子等咸味的食物调养,属于足少阴肾经,表现为黑色,适宜咸味的食物,适应冬季的气候。
  上宫与大宫同属于黑音类型的人,用五谷中的稷米、五畜中的牛肉、五果中的大枣等甜味食物调养,类属足太阴脾经,表现为黄色,适宜甜味的食物,适应长夏的气候。
  上商与右商同属于金音类型的人,用五谷中的黍米、五畜中的鸡肉、五果中的桃子等辛味的食物调养,类属手太阴肺经,表现为白色,适宜辛味食物,适应秋季。
  上角与大角同属于木音类型的人,用五谷中的芝麻、五畜中的狗肉、五果中的李子等酸味的食物调养,类属足厥阴肝经,表现为青色,适宜酸味的食物,适应春季的气候。
 
倘没有阴阳五行,只有《灵兰秘典论》和《肠胃》、《平人绝谷》三篇的原始脏腑说,便没有《内经》体系。《内经》的脏腑学说,就是阴阳五行化的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学说。五行学说在构成《内经》体系上尤其重要。不管人们认为这种学说多么朴素、原始,但就中医论中医——本质上是就《内经》论中医,只能说明阴阳五行是中医的理论核心。稍微修正一下也只能说阴阳五行统帅下的以五脏为主的脏腑学说是核心。(赵洪钧《内经时代》)
  还真是彻底贯穿、“五行终始”,刚才查看了一下《素问》5{阴阳应象大论},这篇以阴阳命名,里面也大段的谈论五行。
 
读《内经》则会发现,《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内经》的方法是取象比类方法,《内经》以阴阳五行说为核心理论。
 
读《内经》则会发现,《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内经》的方法是取象比类方法,《内经》以阴阳五行说为核心理论。
取类比象的前提是,气,感知气的流转,
 
读《内经》则会发现,《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内经》的方法是取象比类方法,《内经》以阴阳五行说为核心理论。
  《内经》用一种“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阴阳、五行”两个理论工具(哲学模型),来对自然界事物的变化规律,和人体的生理病理进行归纳总结。
 
最后编辑:
既然讨论五行,谁能说清“土生金”和“土生万物”?土难道不能生木、不能生火?不能生水?离了土,什么也生不出来!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