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5/05/16
- 帖子
- 2577
- 获得点赞
- 414
- 声望
- 83
呵呵,学习了,谢谢老师。很喜欢这样的玩法。
个人感觉应当从半表半里考虑,春秋二季发,为阴阳相交之时,阴阳不交则发作。脉结不仅可以考虑为心的问题,也可以考虑是阴阳不交形成的“痞”。进食和睡卧可能导致气道不畅,交通失利,加重病情。应当是少阳或者厥阴的问题。本案患者舌苔白厚,入夏好转,应是寒多热少的厥阴病。如是我当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三坳汤加减治疗。刘某某,男,四十四岁,二0一三年四月七日来诊。
主诉:吸气则咳六天,季节性发生六年。
现病史:六年前春季,患者偶感,结果治疗后好转。感癒后不久,出现咳嗽,多方治疗未愈,入夏后渐癒。数年来,每年春秋两季必发,服止咳药更甚,食后加重,卧后加重,今求中药试治。患者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出汗不多,经常头痛头晕,睡眠不实。饮食一般,二便常可。吸气有土腥气,容易呛咳,无痰,咳前常常“哼哼”有声,虚里随之疾动。心律不整,肺部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红点舌,苔白厚。脉象结。
该案如何诊治?欢迎讨论。
群策群力,共克顽疾。呵呵,学习了,谢谢老师。很喜欢这样的玩法。
网友点评精彩,谢谢分享。一点看法供参考。此案“吸气有土腥气,容易呛咳,无痰,咳前常常“哼哼”有声,虚里随之疾动。心律不整,肺部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红点舌,苔白厚。脉象结” 。 整理下:1 伤寒后, 虚里动---心动悸,脉结,此非伤寒 之炙甘草汤证?2 吸气有土腥气、咳、无痰、肺无异常。此气逆也。咽部受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并无实际病变。故仅需解其心动脉结一面咳必自止。宗气--- 胃所化生的水谷之气还有一部分没有转变为血与营卫气,而是积存于胸部之气海,具体部位在虚里。它的功能是推动1 心跳即血行。2 呼吸(息)。3脉动即营卫之循行。宗气是呼吸脉动之动力。 伤寒论之炙甘草汤证即宗气病。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脉缓止曰结。常人一息脉5动,缓脉为一息4动,比常人少一次。代脉是脾之脉,代者更也更替之意。每一息(一呼一吸为一息)之间的更替脉要动一次。此即呼吸之间脾受味也,有这一动表示脾气正常。就像四季的转换,若无土气在每季之间作缓冲,温热凉寒之间的变动就会剧烈的人体难以承受。悸者心动也。心动悸意指心动剧烈,而此时脉动却缓而有停顿,说明宗气已无力推动脉行,故经曰其动应衣宗气泄也。宗气来源于胃气 说明胃气衰弱。故方中甘药7味且量大,30枚大枣补12经气酒7升强卫气生地250克主伤中麦冬补胃络麻子补中宜气参草致津液 ,如此胃气生宗气长而脉得复。
谢谢网友精彩点评,心脾确实不称职。个人感觉应当从半表半里考虑,春秋二季发,为阴阳相交之时,阴阳不交则发作。
个人感觉应当从半表半里考虑,春秋二季发,为阴阳相交之时,阴阳不交则发作。脉结不仅可以考虑为心的问题,也可以考虑是阴阳不交形成的“痞”。进食和睡卧可能导致气道不畅,交通失利,加重病情。应当是少阳或者厥阴的问题。本案患者舌苔白厚,入夏好转,应是寒多热少的厥阴病。如是我当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三坳汤加减治疗。
老师确实不同凡响,博彩众议,和合八方。谢谢网友精彩点评,心脾确实不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