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第三节 《内经》讲些什么——《<内经>时代》补注(赵洪钧医学传心堂定稿)

⑿天年:篇名含义见前补注。
本篇论述生理常识的主要经文如下
①论述人之生成及神对生命的重要性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②论述生命不同阶段的特点及禀赋对寿命的影响
“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或)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岐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致其死,可得闻乎?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鬓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乃善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故四肢不举)。八十岁,肺气虚,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黄帝曰: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岐伯曰:其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喘息暴疾;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实,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
金栋按:五十岁以后,脏气(五脏功能)衰退表现之顺序乃五行相生序,即肝、心、脾、肺、肾也。
 
⒀五味论:今本《灵枢经》第六十三篇篇名。篇名含义是:论述五味偏嗜、多食所引起的病证,并据以论证“五味各有所走”的理论。如《灵枢注证发微》说:“内论五味,各有所走,故名篇。”
 
本篇论述生理常识的主要经文如下
“黄帝问于少俞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惋心。”
金栋按:五味附五行之比类推演。
 
⒁阴阳二十五人:今本《灵枢经》第六十四篇篇名。篇名含义是:根据阴阳五行说,论述人体禀赋不同的各种体形。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每一类型,又根据五音的阴、阳属性及左右上下等各分出五类,就成为五五二十五种人。如《灵枢注证发微》说:“内有阴阳二十五人之别,故名篇。”
 
本篇论述生理常识的主要经文如下
①论述木形之人的特性。
“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苍帝。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平)背直身,小手足,有材,(好)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生病,(主)足厥阴佗佗然。左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上遗遗然。少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下随随然。右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上推推然。判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下栝栝然。”
②论述火形之人的特性。
“火形之人,比于上徵,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月引),锐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了),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生病,(主)手少阴核核然。质徵之人(一曰质之人,一曰左徵),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上肌肌然。少徵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下慆慆然。右徵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上鲛鲛然(一曰熊熊然)。质判(一曰质徵)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下支支(然)颐颐然。”
③论述土形之人的特性。
“土形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生病,(主)足太阴敦敦然。太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上婉婉然。加宫(一曰众之人)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下坎坎然。少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下枢枢然。左宫之人(一曰众之人,一曰阳明之上),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上兀兀然。”
④论述金形之人的特性。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发动身轻,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生病,(主)手太阴敦敦然。釱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下廉廉然。左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上脱脱然。右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上监监然。少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下严严然。”
⑤论述水形之人的特性。
“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广颐,小肩,大腹,大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绐(dai)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生病,(主)足少阴污污然。太羽之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上颊颊然。少羽之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下纡纡然。众之为人(一曰加之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上洁洁然。桎之为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下安安然。”
金栋按:阴阳二十五种人,乃阴阳五行化之推演。又,可与《灵枢•五音五味》前四段参看。
 
,《文子•卷第七•微明》云:“昔者,中黄子曰:天有五方,地有五行,声有五音,物有五味,色有五章,人有五位(常),故天地之间有二十五人也。上五有神人,真人,道人,至人,圣人;次五有德人,贤人,智人,善人,辩人;中五有公人,忠人,信人,义人,礼人;次五有士人,工人,虞人,农人,商人;下五有众人,奴人,愚人,肉人,小人。”
唐•徐灵府(黙希子)注:“二十五等人,品类各差也。变化不测曰神,纯素不杂曰真,通达无碍曰道,心洞玄微曰至,智周万物曰圣。含蓄曰德,仁爱曰贤,明慧曰智,柔和曰善,能知曰辩。无私曰公,奉君曰忠,不欺曰信,合宜曰义,恭柔曰礼也。事上曰士,攻器曰工,掌山泽曰虞,治田曰农,通货曰商。庶类曰众,伏役曰奴,昏昧曰愚,无慧曰肉,无识曰小人。”
文子,先秦时期道家重要人物,此引《文子》想说明本篇二十五种人之论,并非无稽之谈。
 
⒂通天:今本《灵枢经》第七十二篇篇名。篇名含义是:论述人的禀赋。《灵枢注证发微》说:“内言人有五等,皆禀气于天,故名篇。”
通,相通,精通,通晓。天,天然禀赋。
 
本篇论述生理常识的主要经文如下
①论述天人相应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
②论述阴阳四象五态之人的生理特性
“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抑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人,此太阴之人也”,“太阴之人,其状(黑甚)(黑甚)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腘然未偻,此太阴之人也”。
“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不恩,此少阴之人也”,“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崄,行而似状,此少阴之人也”。
“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此太阳之人也”,“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腘,此太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諟谛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宣,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此少阳之人也”。
“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让,卑而不諂,是谓至治”,“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颙颙然,愉愉然,(目旋)(目旋)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
金栋按:阴阳五行化的比类推演。
 
⒃卫气行:今本《灵枢经》第七十六篇篇名。篇名含义是:论述卫气的循行。如《灵枢注证发微》说:“详论卫气之行,故名篇。”
 
本篇论述生理常识的主要经文如下
①论述天人相应,卫气循行的主体路线:昼行于阳——行于六脉中、夜行于阴——周于五脏内各二十五周次。
岐伯曰:“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是故平旦阴(气)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端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以上循少阳之分,下至小指、(次指)之间。别者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指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于身)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于身三周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气行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十分身之二,阳尽而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一)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脏之八,亦如阳之行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二,与十分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
②论述卫气循行之半数,或有别解为不同学说。
伯高曰:“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毋已,日入而止,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五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六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七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八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九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一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二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三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四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五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六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七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八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九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十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二十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少)半日之度也。从房至毕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半日之度也。日行一舍,水下三刻与七分刻之四。大要常以日加之于宿上也,(则知)人气在太阳。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三阳与阴分,常如是无已,天与地同纪……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尽矣。”
金栋按:刘衡如说:“此后半篇伯高所对与前半篇岐伯所对(本皆假托,今指出者,显其原非一篇)分歧之点有二:岐伯说卫气行于三阳,乃从目同时并出,而伯高则以为依次递注,此其一;岐伯说日行一舍,人气行于身一周与十分身之八,而伯高则谓日行一舍或水下四刻,人气历三阳与阴分一周于身,此其二。……《内经》本非一时一人之作,此后半篇或为后人误解前半篇之意敷衍而成者,遂令两说合一。……唯明代楼英《医学纲目》卷一《阴阳》曾予指出,惜少人注意耳。”(刘衡如校勘本《灵枢经》)
 
⒄大惑论:今本《灵枢经》第八十篇篇名。篇名含义是:论述登高“则惑”。如《灵枢注证发微》说:“首二节论大惑之义,故名篇。”
惑,迷乱眩晕。大,甚也。
 
本篇论述生理常识的主要经文如下: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合揣,而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
金栋按:眼目五体(骨、筋、血、气、肉)之分属,乃五脏五行化之推演。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