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医门方案

谢谢!

还不咋热,多给些意见

多给些意见?

嘻嘻,放心,咱一项就好体意见、说不是。

呵呵,你见咱拍马屁的次数多呢还是唱反调的次数多?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三仁汤与茵陈蒿汤同用,治疗湿温病中后期,寒热头身痛等表证已减,湿热并归于中下焦,合茵陈蒿汤、加茯苓车钱半夏,当兼有瘀热发黄,烦渴胀满,呕恶口苦,小便不利,舌红苔黄厚腻等。
 
三仁汤与茵陈蒿汤同用,治疗湿温病中后期,寒热头身痛等表证已减,湿热并归于中下焦,合茵陈蒿汤、加茯苓车


疸多有瘀,本案若加郁金更好。
 
应该是“疸多有瘀,本案若加郁金或许更好”。因为没有经过验证只能是猜测。


改:

疸多有瘀,本案若加郁金或许更好!


 
湿温

案四




唐吉元,男,38岁,1986年6月14日诊。

巴杏仁15g 薏苡仁15g 白蔻仁10g 腻滑石30g 云苓片10g 大粉草10g 紫油朴15g 紫苏叶15g 银柴胡15g 条黄芩10g 清半夏10g 荆芥穗15g
淡竹叶10g 薄荷叶10g

评按:

经方素来为医家所重,如小柴胡汤,在外感、杂病中使用甚广,本案眼目在小柴胡之半合三仁汤而加味。《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犹之)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皮毛为肺之合,肺为三焦之上源,凡表里之气,莫不由三焦升降出入,水道亦由三焦而行;表里邪气之传变,也必由三焦而出入,邪在三焦,当宣展气机,虽温邪也不可概用寒凉抑遏之。和解表里之半乃所谓“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湿温证病本湿热邪气留恋气分不解而抑遏三焦,营卫通行有碍,外可见寒热往来,内或胸胁苦满,或心下痞闷,或小便不利,治则宣上、畅中、导下所当必然,即所谓分消上下,随证变法。亦可看为小柴胡证而兼湿热之邪,本方案即是。湿热内蕴,参、姜、枣不宜,故取小柴胡之半开上焦,合杏仁宣上,蔻仁、厚朴畅中,滑石、薏苡仁、茯苓、竹叶清热渗湿而导下,加味苏叶、荆芥、薄荷也为透解邪热。经、时方明理而常合法如此也。
 

附件

  • 382.8 KB 查看: 46
现在的感觉是你只有处方,没有病历呀?
 
现在的感觉是你只有处方,没有病历呀?



有方即有案,有案即是病历。

有方即有理法在其中,就有对应或适应的病与脉证。

并非都如故事一样医话。


天热,请您
 
有方即有案,有案即是病历。

有方即有理法在其中,就有对应或适应的病与脉证。

我是说没有现成的,犹如处方那样有纸有字的病历记录。
 
我是说没有现成的,犹如处方那样有纸有字的病历记录。



哦,这个,这个很少,没有整理记录的习惯,所以只剩下几百张处方了。

 
尊敬的樊老师您好,您见多识广,我弟弟的双脚跳进了石灰水里,请教先生此病有什么好的方法?请樊师赐方!谢谢樊师!
 
尊敬的樊老师您好,您见多识广,我弟弟的双脚跳进了石灰水里,请教先生此病有什么好的方法?请樊师赐方!谢谢


陈久的石灰水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只有掉进新发的石灰坑,很烫,会造成烫伤,烫伤也有分度,如果严重去医院看医生吧。



 
杨金江,男,19岁,1987年7月8日诊。

白条参15g 白蔻仁10g 巴杏仁10g 薏苡仁15g 小枳实10g 腻滑石30g
锦纹黄10g 炒麦芽15g 福建曲15g 紫油朴10g 清半夏10g 淡竹叶10g
大粉草10g 东楂炭10g

评按:

厚朴、枳实、大黄相伍是为小承气汤,治“腹大满不通者”,为“微和胃气”,治肠中有热,腹胀腹满,大便难行而不燥、不坚者。《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再论三焦不从外解,必致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就不可下也。但伤寒邪热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乃为无湿)不可再攻也,以粪燥为无湿矣。” 邪热在里,劫烁津液,大便秘结,当以承气汤类急下之,为救津液之将亡;若湿温证湿热盘踞中下二焦,气机阻滞,导致大便不爽,亦可视邪热深浅而轻下之,是为开气机通道,本案用小承气汤即是此意。

本方所用白条参即是北沙参,非指人参生晒者,味甘微苦性凉,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功效,常用之治肺燥咳嗽,热病伤津、口渴等。湿热久稽不解,随人体质而变,素阳旺阴虚者,则易伤津化燥,热者变燥,而湿邪仍在,故需沙参养胃阴,小承气通大便而下热结,三仁芳香化湿、淡渗而利小便,焦三仙化食消,如此组方是为分消法。本案当见身重乏力,午后身热,舌黄苔腻,口干欲饮,食积难化,脘腹饱胀,小便黄赤,大便初硬后溏,粘腻难解等症候。
 

附件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