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杂病论》之《张仲景原序》是张仲景撰写的吗?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8
声望
63
年龄
62
《伤寒杂病论》中之《张仲景原序》是张仲景撰写的吗?
 
下面是《原序》文: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候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治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但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憟,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以斃,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顾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尚馀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者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明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次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勿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彷彿;明堂厥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长沙守南阳张机著
 
请同道网友发表高论,谢谢了!
 
好象没有最后一句;汉长沙守南阳张机著
 
古曰:文以载道。没说 人以载道。言之有物,虽贩夫走卒之言,亦可传之千载。
 
楼主老兄似乎是搞文献的,好像没看过老兄自己的医案?
 
探讨这个有意义么?

因为在《全球中医药》论坛同道网友王锡民先生发了如下这么一个帖子:

请大家谈一下《伤寒杂病论》与《内经》的关系

目前,对于《伤寒杂病论》与《内经》的关系,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认为,《伤寒杂病论》是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种认为,《伤寒杂病论》与《内经》没啥关系,学伤寒就能临床,不用学《内经》。这是当今经方派及几位经方名家的观点。


请大家畅谈一下:

1、《伤寒杂病论》若是在《内经》指导下形成,证据是什么?请论证。至于《伤寒杂病论》自序,因有论文指出是伪造,就不必再当成证据了。
2、《伤寒杂病论》若不是在《内经》指导下形成,证据是什么!也请论证。


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从二者的内容上进行论证,看看二者所言是否一致。比如说,《内经》的三阴三阳与《伤寒》的三阴三阳是否一致。又如,《伤寒论》为什么抛弃了五行学说?

所以就上述《伤寒杂病论·原序》是否为张仲景所撰写的,就有探讨的意义了!
 
楼主老兄似乎是搞文献的,好像没看过老兄自己的医案?

请问先生,那些“国医大师”们是搞文献研究的还是搞临床治病的?

第二届有个国医大师叫李今庸的,据说有个雅号为“《内经》王”-中医训诂一代宗师,不知先生是否听说过?
 
因为在《全球中医药》论坛同道网友王锡民先生发了如下这么一个帖子:

请大家谈一下《伤寒杂病论》与《

《伤寒论》的理论源于《素问。热论》,不知道大家认为是不是这样。《伤寒杂病论》不能等同于《伤寒论》,还有杂病论(金匮要略)呢。如果说《伤寒论》抛弃了五行学说,基本是无稽之谈,因为《伤寒论》本来用的就是六经传变理论,而杂病--《金匮要略》恰恰用的是五行学说。
 
本帖最后由 刘建立 于 2015-6-11 21:52 编辑

另外,《伤寒论》这东西是江南诸师“密而不传”的东西,而孙思邈晚年见到后如获至宝,并把它抄录到自己的书中,既然孙思邈把它当做宝贝,就不会把其序扔掉吧,所以,我们要确认《伤寒论》的序是不是真的,可以看一看《千金方》中是不是有:有关“序的记载。这些东西必须从文献记录中寻早。
 
河间金栋; 说: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6-11 21:20
请问先生,那些“国医大师”们是搞文献研究的还是搞临床治病的?

第二届有个国医大师叫李今庸的,据说

就是那个湖北的捶台子打板凳痛心疾首现代的中医教育培育中医掘墓人的那个?
 
我们再看看这句话“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明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大家注意”自非才高识妙“这几个字,一个作者自己有这么自夸的吗?表面是夸先辈,实则是夸自己,如果张仲景在自己的书里这么炫耀自己,实在不可思议。-以上仅仅是个人的猜测,绝不是个人定论。
 
不知道是不是张仲景撰写的,但肯定不是我写的。
 
如果不是才高识妙,能写出伤寒论,至今还都在深研,其方药至今也应用广泛,所以,说不是张仲景写的原序。一是被孙思邈摘抄不写原出处所迷惑,一是自己没有明白张仲景的书写愿意。
张仲景的三维理论理解的很深奥,就是在原序中,也有很多地方显示出三维的存在。
 
如果不是才高识妙,能写出伤寒论,至今还都在深研,其方药至今也应用广泛,所以,说不是张仲景写的原序。一

我也承认张仲景才高识妙,不过总感觉自己说自己才高识妙有点不好意思。
 
一切都是猜测,缺乏相关证据。或真或伪或真伪参半
 
《序》这种东西,可以自序,也可以他人作序,他人做的序也是序,只不过不能称作自序而已。
 
我翻了一下《金匮要略》,上面有一个《金贵要略方论序》,这个序是宋。林亿等人做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