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用药记录今日始

我们村里一直下雨,空气潮湿粘腻,大家都感冒咳嗽。我用苍术。
得益于李老师的看脸色理论。
李老师颜值高,这么好的帖子,请继续。
 
我们村里一直下雨,空气潮湿粘腻,大家都感冒咳嗽。我用苍术。
得益于李老师的看脸色理论。
李老师颜值高

嘻嘻,一直下雨,空气潮湿,是不是加点儿干姜?

呵呵,互相学习。
 
2015/4/23
嘻嘻。今天,没用芦根,加了点防风。
 
嘻嘻,一直下雨,空气潮湿,是不是加点儿干姜?

呵呵,互相学习。

是老师,谢谢老师的指点!
现在开始学习看脸色吃饭。也好让脸蛋更俏一点。嘻嘻!
 
是老师,谢谢老师的指点!
现在开始学习看脸色吃饭。也好让脸蛋更俏一点。嘻嘻!

嘻嘻,看脸色吃饭是我说的吗?
 
2015/4/26
气温逐渐升高,内热偏盛者多,天气仍然干燥,津亏者众。

处方:山豆根、桔梗、当归、黄精、益智仁、枳壳、山药、百部、甘草。
 
2015/4/27

今日新体悟:干与燥不同,干多因内外之热灼津而生,燥虽有内外之别,但多因外感而起。
 
2015/5/1
节日快乐。
天干无雨,热灼津伤耗气,机体呈现津亏气虚热盛之象,治当清热益气养阴滋液。
呵呵,处方:沙参、茯苓、当归、生地、益智仁、川贝母、枳壳、山药、甘草。
大家指正。
 
李荣伟; 说:
李荣伟 发表于 2015-4-16 08:41
嘻嘻,是的。不是说好多病都是因为气候异常造成的吗?特别是一些流行病,外感病,时疫病。

许多慢性

这应该就是内经所说的 不知年之所加不可以为工
 
李老师节日快乐!
可以请李老师回答下面这个问题吗?
有个问题想请问一下在辩证准确的前提下使用附子,从小剂量开始当附子的量达到有效治疗量的时候,患者吃完药物以后是不是有感觉全身发热、微微汗出的感觉????

如果辩证准确附子吃完后没有出现发热微微汗出是不是就表示剂量不够需要加大剂量呢???
 
李老师节日快乐!
可以请李老师回答下面这个问题吗?
有个问题想请问一下在辩证准确的前提下使用附子,从

嘻嘻,花蜜,节日快乐。
关于这个问题我已在“消息”中回答了“duanyulong123”老师。不知道“花蜜”、“duanyulong123”是不是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相同的问题?如果有必要,我就把在“消息”中的回答复制过来。你看呢?
 
不是,因为duanyulong123 问我这个问题,我让他请教您,顺便帮他贴到了这里,希望他别介意我多事。
老师,请复制过来,我也想学习。
 
不是,因为duanyulong123 问我这个问题,我让他请教您,顺便帮他贴到了这里,希望他别介意我多事。
老师,

嘻嘻,下面是原消息,一字未改,请指正。

嘻嘻,首先申明咱这几年用附子较少,具体什么原因,咱好像在帖子中也有说明,在次就不再重复了。因为临床用的少,所以对你的体问很难有一个令你满意的答复。
如果说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首先强调的是辨证准确,但话又说回来了,辨证准确了,你用药未必就精当,这里还须强调用附子是合理必要的。
阳虚使用附子,从小加量逐步加药,当达到有效治疗量的时候患者服用后是不是会出现微微发热、并出汗的情况,我临床没有这个体会,咱现在只能是猜测。
我觉得不会。因为要想达到微微发热出汗的情况,其药物必须要有通阳的作用,有向表开腠理的作用。当然这种观点是咱自己认为的,同道们不一定赞同。还说附子,咱临床虽说用的不多,但也常用,虽然没有感受过多大的量是有效治疗量,但咱感觉附子总的来说是温阳的,偏于燥,无通阳的作用,用多了可能会有“上火”的表现,但不可能汗出,当然用量过大后,中毒后引起的大汗,就不是你说的微汗了。呵呵,中毒后会不会大汗,咱也是猜测。
谢谢你的信任,可咱可能辜负了你的信任。
请原谅,咱毕竟水平有限。
以后我们可以互相讨论学习,不要说请教,好吗?
为了中医,为了患者,我们共同努力。
 
谢谢指教。仰视老师,所以要说请教!
同意附子是温阳的,应该是在脉沉的情况下使用。
我记得以前有一个教授,原来是中山医科大的,现在某大学教书,到处去讲学,3年前开始腹泻,他略懂中医,求助于同行,自己也治疗,后来泻得他腿软,没法讲课,他打电话给我的老板,讲述他的症状,我的老板就叫他吃附子和人参,3年来一直没停过,附子从最初的五分到5两,吃得他神采奕奕,满世界讲学,我不是我老板这一派的,他从不教我,所以我并不知道老板辩证用药的意图。
 
谢谢指教。仰视老师,所以要说请教!
同意附子是温阳的,应该是在脉沉的情况下使用。
我记得以前有一个教

嘻嘻,阳虚用附子,脉沉未必皆阳虚,我认为脉沉者还是气虚者多。
 
谢谢指教。仰视老师,所以要说请教!
同意附子是温阳的,应该是在脉沉的情况下使用。
我记得以前有一个教

泻可能是寒湿所致,泻则伤津耗气,湿性重浊趋下,津伤气耗则筋骨肌肉失养,故泻得他腿软。附子温阳去寒湿,人参益气健脾补津养筋骨,邪祛气补筋骨得养,故体健有力。
嘻嘻,猜的。
 
杏林一翁; 说:
杏林一翁 发表于 2015-4-14 14:00
李兄像如来,“艺不轻传”嘛!

赞同!那个酒鬼就是很少摆摊卖货。强烈要求李大酒鬼再认真写些东西出来嘿嘿,独乐乐怎如众乐乐?好东西就要拿出来分享的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