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用药记录今日始

感谢分享,请版主坚持。
“咱一般用药当天之内无论外感病,还是慢性杂病,咱用药都差不多一样,只是随症加减略有不同。”这个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服药后的反馈要是有的话就更美了。
有点点疑问,从天论治是这样,从人论治是怎么考虑的?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看天,看地,看人。当个医生,尤其是当个好医生也是不容易。{:soso

嘻嘻,谢谢。

嘻嘻,看天,看地,看人,天人合一。
 
呵呵,这可是一个医生或者说一个学者的最高境界。
 
感谢分享,请版主坚持。
“咱一般用药当天之内无论外感病,还是慢性杂病,咱用药都差不多一样,只是随症加

嘻嘻,服药后的反馈当然是有说好的,有说不见效了。
嘻嘻,咱不可能每个病人都见效,但见效的少了咱也不可能继续用,呵呵,咱还没那么傻。
具体到每个病人的反馈意见,咱没有在论坛发表的爱好。呵呵。
嘻嘻,美不美无所谓,交流而已。
从天论治是这样,从人论治是怎么考虑的?嘻嘻,天人合一,不能顾人不顾天,也不能顾天不顾地。呵呵,人吗?首先七情要考虑进去,患者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社会地位的变化等等也在咱的考虑之列。
多谢关注, 山空夜静好思考。
 
李老师的文章多隐晦难明,也很难读懂药物配伍,就这一话题似有所思,貌似以五行用药,我试析之:春用肝药,如谷精草,兼顾脾胃,如白术。夏用心药,如黄连,兼顾肺,加贝母。伏暑用脾药,如薷香,兼顾肾脏,加泽泻。秋用肺药,如桑叶,兼顾肝胆,加白芍。冬季用肾药,如熟地,兼顾心,加五味孑或麦冬。不知我说的对不对,如果李老师真如学生所说,据五行生克配药,能不能来个医案,如果不是,还请老师指教。以解我之愚钝。
 
李老师的文章多隐晦难明,也很难读懂药物配伍,就这一话题似有所思,貌似以五行用药,我试析之:春用肝药,

嘻嘻,多谢关注,咱已不是唐、宋、元、明、清了,而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习主席时代了。呵呵。
咱一般的用药规律是开启上焦,畅通中焦,夯实下焦,这咱在帖子的开篇就说了,在咱以前的帖子中咱也经常这样说。至于四时用药吗,咱没有过多的考虑五行生克配伍,咱考虑的主要是四季气候特点。春季用柴胡、薄荷疏肝,山萸肉补肝,助肝气的升发。夏季高热易耗津伤气,咱用沙参益气养津,很少用降心火的药物,因为天热食寒凉贪凉者多。长夏季节暑湿、贪凉饮冷者多,咱用附子、干姜、菟丝子温阳,用藿香、滑石、佩兰、苍术等化湿醒脾,芦根补充必要的水分。秋季气候干燥咱用沙参、麦冬、菊花等滋阴润燥或清肺热。冬季除用熟地等实下助收藏外,还要适当加用一些清热、宣腠之品,因为冬季腠理闭塞易生内热。四季脾王不受邪,一年四季咱都用益智仁温脾助阳。当然这只是一般用药。
医案吗?咱一般不写。以前没写,以后估计也不多,咱想交流的就是理论。
五行生克配伍用药,以后可能会考虑,看咱的悟性了。
再次感谢老师的关注,现在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以后想起什么我们再交流。
常指点哦。
 
老师的贴子学生常读几遍才能略有所悟,看来和老师还是有差距啊。
 
老师的贴子学生常读几遍才能略有所悟,看来和老师还是有差距啊。

嘻嘻,那当然,你还停留在“唐宋元明清”,咱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了。
 
嘻嘻,可随新,可随心,随心所愈就未必了。

嘻嘻,今天下午治咳嗽,有几个方中都加了麻黄。原因是这几

审时而用
 
嘻嘻,多表扬,少批评。你的表扬就是咱远离常道的动力。呵呵。

呵呵! 对李兄不作为和“不轻传”行为要批评
 
嘻嘻,那当然,你还停留在“唐宋元明清”,咱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了。

祖国医学起源于古代,所以我是溯本求源,嘿嘿,我是医学正宗。
 
我无日不用桔梗和枳壳,特别妇女。
 
呵呵,我今天用了麻黄 石膏 杏人 苏叶 只桔 后又用了防己 木通 苍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