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说说协热利

老哥,看看这个回复【葛根汤证、桂枝人参汤证的‘利’中无热,多为清稀的利】。这个叫不叫 协热利?你

热、利同在就是,缺一不可

利,虽清稀,但表有热,也是热、利同在
 
白术; 说:
白术 发表于 2015-4-13 12:30
热、利同在就是,缺一不可

利,虽清稀,但表有热,也是热、利同在

伤寒发热,因泻下而热减轻或消失,利变为主症。如果这样理解就可以无热而利,1700年前对外邪的出路就可以用现代科学的观念解读了。
 
学《伤寒》可以横看,竖看,正看,反看从不同角度去学,有不同见解是正常的

如人用手持物,无关左右,只要运用自如就成

所以,按宗源老师的理解来学,或按我的方式来读,都无所谓对错,

唯一可依靠的标准就是,按照自己习惯的路数去见证用药是否有如期之效
 
协【说文】众之同和也。
那么协热利,有点人为的导致利的意思。比如发烧后输液、吃寒凉食物等,也不一定都是医生误治。
桂枝人参汤,好比一个人立志要从井里爬出来,爬到井边了被人一脚踹下去了,他在井底仍然往上爬,把井水搅动了。治的时候,给他一些垫脚的东西,帮着把他拽出井来。
葛根汤,这个人爬到井边了,但井上边有一层厚厚的罩子,不进则退,压迫着他往下掉,溅起了水花。治的时候,要同时把这个罩子给打破了。
总之下利,是有东西在肠子里搅动,才下的。这个东西,可称为风、热。
算了,不扯了。玩excel去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经典用到临床行之有效就是正确的。
 
有没有想过协热利就是指拉稀的时候有热象,不是清便下自利,是拉稀又臭又急.
 
本帖最后由 ctcmy101 于 2015-4-14 17:13 编辑

这么多老师日夜分战地盖了126层楼,都是为这三个字,协、热、利。这三个字也太难搞了!
俺继续跟着学习,虽然有点儿晕,各位老师辛苦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5-4-14 09:37 编辑

最后归结到用:当然是寒性下利,肛门不热 下利不臭,舌不红胎不黄,才用此方。至于有表寒用桂枝。还是有表热,发热不恶寒,用银翘,到时再说。甚至数下之,12日表解了,没有表证了,干脆抹去桂枝,只剩下人参白术伏苓干姜。翻了下医案,用过此方的居然不多,九十论没有。经方实验录没有,临证实验录没有。伤寒名案选注没有。
 
有晕高的,那就做个小结:

协热利:热、利协同为病。从热是否入里与热相合来分,大致有两条路线:

1、葛根汤->桂枝人参汤->(外有表热,内有下利,热、利虽未合于一处,但协同为病,故为协热而利)--->入太阴,理中汤、四逆汤之类但无热协,故已经不属协热利。

2、黄芩汤(太少合病)->葛根芩连汤(太阳阳明合病)->白头翁汤(涉及厥阴)--->热与利合,亦为协同为病,也称协热利。
 
有晕高的,那就做个小结:

协热利:热、利协同为病。从热是否入里与热相合来分,大致有两

嘻嘻,协热利,不是热、利协同为病,而是协热为利。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163)

此谓主因后续不同吧
 
醫道宗源; 说:
醫道宗源 发表于 2015-4-10 11:07
我个人喜欢把伤寒经文分成“常病"、"变症"、“误治”、“救逆”等几类。

本条就是“误治”之后的“变症

君一席话 如风散乌云 希望可以交个朋友 2551528121我qq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258)】

这条不是“发病”的情况,而是用药之后的表现。【

在霍乱病脉证并治里: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 水者,五苓 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在论中——反下之,并非药 为,有时也是一种病势。
 
在霍乱病脉证并治里: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霍

老爷子好 。您所言甚是,伤寒转阴(传经入里)是一种发病趋势,所以在很多时候即使没有使用【攻下】的诱导,也会一样出现【协热利】。但总归其发病机理,与仲景所举例的误下发病,还是比较统一的。

先生治学严禁,向您学习
 
外热未解,有发热,里证没除,有心下痞。
利是攻下而致。
伴随发热的下利——协热利也。
方是治表证和下后的虚痞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