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金匮 伤寒论谈说【原创】

先生还真不是一般的强悍,支持楼主,讲得真好。
 
先生还真不是一般的强悍,支持楼主,讲得真好。

朋友过誉了,希望您能多来交流,关于往下进行的安排,我考虑了下,为了能有一个连贯性,准备在太阳上中下都说完后,再单独说一说药,经络穴位以及临床详细运用的医案及一些专题,这样可能会更顺畅系统些。只是时间有限,更新的会相对慢一些,平时有问题了也可以在此贴中交流。今天抽时间写了几条,一会儿先发,望多指证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 、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一,强念jiang,要知道,别念错了。
二,和太阳上篇的桂枝加葛根汤比较。对比看。看变化的地方。是关键点。
三,从药物用量上,看表实的程度,此方是在桂枝加葛根汤的基础上加了麻黄,减了芍药,虽说是刚柔并济,但刚多了一分,柔减了一分。也和其对应的病机相吻。
四,为何不直接在麻黄汤基础上加葛根,而是在桂枝加葛根汤基础上加麻黄,减芍药?联系想想芍药,炙甘草,大枣在这里的作用。
五,这个方子,折射出来中庸的思想,仔细体会下。
六,临证运用,其实也很灵活,此方对应的病机是外有经络表证的郁闭,内有津液的不足。不能养筋。而整个方子是往上提升后开表郁的。因此,临证用的时候,这个强几几,并不局限于项背,肩膀不适只要符合这个病机的也可以用,另外还有面部的问题,葛根汤是作用于太阳经和阳明经的。作用于太阳,反应到症状就是后背,脖子,肩膀,反应到阳明就是嘴和面部,反应到太阳有项背强几几,这其实是一种筋脉拘急的表现。反应到嘴和面部,就有可能见到嘴张不开,面部抽动等情况。有时候在中风中经络的时候能看到,这个时候根据情况也可以用葛根汤来加减的。但是如果是身体下部的筋脉拘急,则不适合。因为这个方子是往上走的。往上走的,就能解决上头的问题,有时候遇到一些鼻渊头痛,也可以用此做底方,加些通窍的辛夷,而肺开窍于鼻,如果肺有郁热,还可以加石膏等。同时,还可以治疗所谓的肠胃感冒,这个在下一条就会说到。有时候一些上头肺气郁闭的遗尿(多见于小儿时刻想尿尿),也是有机会用到的,等等,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搞清楚此方的内涵及人体内在生理的变化规律。才能从根本上来活用,而此学习方法,整部伤寒论的学习亦是如此。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一,此两条放在一起说,同时,应参看第37条。对比看。
二,这两条主要是在说病在经络,在表,人体有自我防御抗争力,更多的跑到外头抗敌,导致里不合,内部“空虚”了。此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表现。为何夏天肠胃方面更容易出问题,其内在原因和这两条所讲的有想通之处。而实际运用中,此方特别在夏天,肠胃不适吐泻中,也常能见到。
三,这个方子的思路是后世治疗所谓肠胃感冒,水土不服吐泻的祖方。
四,合病者,当有其对应的症状,这个参看前面说过的太阳经证的症状,同时,还有阳明经证的症状。前额头,面部,鼻子,等都会涉及。
五,33条中,其实透露出升降的思想,里虚,可能会下利,这是降而不升,还可能会呕逆,这是升而不降。内在原因是里虚导致脾胃升降失常了。
六,这个用的方子的指导思想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安内必先攘外。这个大家可以体会下。
七,实际临床中,可能呕,和利会同时出现,不要死板,拘泥。因为人体内部本来就是脏腑相互关联,升降相互循环的。
八,同样会有呕,利的情况,和后面条文中泻心汤类相比较,区别的关键点在于是否有外感的症状。
九,和葛根芩连汤相比,区别在于看下利后,肛门是否有灼热感,再看舌苔,葛根芩连汤常能见到黄苔。最后就是临床上,葛根芩连汤证一般是只利,不呕。
十,32,33两条也是31条的一个补充,应结合31条所述,共参之。同时平时临证中用到后建议整体总结,并可在读书中注意留意收集相关病案。以扩展眼界。
十一、31条说的,主要是葛根汤在经络层的运用,此条已经涉及里,这三条合起来看,也能体会到,表里之间的一种联系和影响。我所体会也是一家之言。大家全当参考吧!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促,一作纵)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一,注意葛根的用量到了半斤。
二,此方证诊断时注意看舌头。
三,一般是只利不呕,从方药的组成上也能推断出,但是临证时,如果同时还有呕逆的情况,可以加上竹茹,也无妨,不必拘泥。
四,临证时,见到具体患者,有时候还兼有表证发热,有项强,只不过条文中没有直说,但是也说了“脉促者,表未解也”只是症状省略了,这点要知道。
五,这个利,是热利,大便臭,肛门热,是判断点。也正因为此,所以,对于这种热利的处理,就不能单单用葛根汤的提升化气法了,还要用苦寒药来使之“坚”。也就是所谓的苦坚止利法。这个原理之前说过,可参看。但是从另一面说,不能看到有利就想着苦坚,那是很片面的。利是有水,而水有寒热。治水治法又有提升气化,苦坚,修下水道以排多余的污水,修道路(强土)来治水,等等。不能机械,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想对策,从而遣方用药。
六,学习伤寒论时,要把方子对照着条文对比看。从方子是可以反应症状,病机的。反过来,从条文也可以加深对方子用药配伍的理解。
七,这个方子很好用,发明此方之人也是功德无量。临证常能用得到,大家要熟记之。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一,身痛,腰痛,骨节疼痛,对应的是太阳经络。具体大家可以翻看《灵枢.经脉》篇相关论述。
二,实际用的时候,要注意再诊左边尺脉。如果不足,或者迟,不可妄汗。
三,此条对应的麻黄汤,用的是泻法,开泻体表卫气,快刀斩乱麻,为何要这样,因为表阳有郁结。
四,麻黄有几个功效,治喘,治痛,治上开下。注意几个药对,麻黄桂枝,麻黄杏仁。
五,实际运用中,如果服药期间喝水,宜少量频服,以防蓄水,停饮。
六,实际运用中,如果喘重,恶寒轻,可以去桂枝,恶寒轻是表证轻的表现。如果太阳,少阴同病。脉沉,可以加附子太少并治。有口渴,烦躁,转化为大青龙,越婢,麻杏石甘。咳喘不得卧,转化到小青龙。关节痛,湿痹,转化到麻黄加术。遇到兼有大便不下的,也可灵活加减,大黄,芒硝,表里双解,后世防风通圣散即是此意。如果汗后表证还在,汗出,恶风,转桂枝汤。汗后渴,脉洪大,转白虎或白虎加人参汤。过汗亡阳,转桂枝加附子,芍药甘草附子,四逆等。临证时遇到表有风湿,兼内热,也可术,薏,石并用。
七,诸血不足者,慎用。这里的血,还代表汗,代表精,汗,血,精,同源。
八,哮喘未涉及肾时的祖方。
九,关于太阳失治内转阳明肠胃的原理,参看《素问.皮部论篇》,以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这里不细说了。
十,血不足,尺脉不足者,可先建中,脉起后再服,但是也可以减麻黄汤的量,之后喝粥,覆背取汗也是可以的。喝粥是充汗源,防止进一步伤津液,覆背是由于减了量,用覆背来加力道。还可以用各半汤,来补泻兼施。还可以加参补之,同时也是一种反佐。这些都是可以的,临证时要灵活。切勿拘泥不化!
 
时间有限,今天先简单谈到此,各位朋友多指证
 
以后每周保证更新一到两次
 
老师用麻黄汤灵活善变,好经验!
 
老师用麻黄汤灵活善变,好经验!

我主要还是继承,伤寒论中,整体系统的掌握后,慢慢的是可以左右逢源的,一些所谓的经验,其实还是来源于经典本身罢了,欢迎多来交流哈
 
苍穹jiff; 说:
苍穹jiff 发表于 2014-11-4 15:51
我主要还是继承,伤寒论中,整体系统的掌握后,慢慢的是可以左右逢源的,一些所谓的经验,其实还是来源于

嗯,有此经验,读伤寒论就容易多了,看病识病也可以左右逢源了,呵呵!
 
嗯,有此经验,读伤寒论就容易多了,看病识病也可以左右逢源了,呵呵!

伤寒论是框架,学无止境,总是觉得自己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多
 
苍穹jiff; 说:
苍穹jiff 发表于 2014-11-4 08:23
阳气不可孤立看,提脾阳宜用干姜,至于附子,并不是单纯作用于一处,具体用的时候通过其他药相配伍,可以

哦,谢谢
 
伤寒论是框架,学无止境,总是觉得自己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多

是啊,总有这么一个过程
 
176楼重复,谁有权限,麻烦帮忙删除下,谢谢
 
苍穹jiff; 说:
苍穹jiff 发表于 2014-11-5 10:15
176楼重复,谁有权限,麻烦帮忙删除下,谢谢

老师,我删除了,
谢谢老师提醒
 
今天有时间,一会儿继续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