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金匮 伤寒论谈说【原创】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螈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首先,我觉得,后世的温病学也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现在很多人不了解就去盲目的跟风否定,不可取!
也是伤寒杂病论的一个完善补充,我还是觉得能“伤、温”统一比较好,同时此条这里又牵涉到真假寒热的问题了,个人觉得要舌、脉、望,问、触,相结合判断,不能只看舌,或者只看脉这样子
结合条文说几点:
一,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首先,还是提到了太阳病,但是后面的症状不符——发热而渴,不恶寒。因此这种病的症状应是脉浮,头痛,渴,不恶寒这种叫做温病,字面意思是如此,但是为什么?这个啊,古往今来,各种注解五花八门,说说自己的理解,不一定对,供参考吧,先回过头来看看前五条,不知道能否看出来太阳伤寒,是怎么发展转变的?大体说,是由表入里,一点点变的,最开始是外界的原因而致病,而再看本条,其实,温病恰恰相反,是从内往外走的,“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是由于本身内有伏热,外又感风寒,导致了这个症状,它既有太阳表证的症状,又有阳明经证的症状,而其根源还在于津液匮乏,里热,此应表里双解,用防风通圣散或者麻杏石甘汤加生津之品治之。效果个人临床中观察,要比桑菊,银翘等效果好。如果这个时候这样治疗了,条文中后面的那些情况就不会出现了,之所以出现后面的情况,都是一个接一个的误治导致的,甚则会危及生命
二,往后看,“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这是第一误,误汗了,刚才说了,这种温病的根源在于津液匮乏,里热,要表里双解,现在单纯误用辛温,就会导致体内更加的炽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出现了少阴的象,已经比较严重了,这个时候就要清热生津,通泻火郁了,经络疗法也是一样,取穴的话主要在大肠经,三焦经,心经以及心包经,可取大肠经合谷,三焦经外关,语言难处点刺中冲,一般而言都能治好,这是第一逆,接下来,更厉害,又继续误治了,用了下法,本来津液就不足了,先前误汗,现在又误下,就会导致“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这都是由于津液大伤而导致的,下面因无液而不利,上面因无液,无以滋养而导致直视,治疗的话就要大补其阴,补肾阴壮水,肾经的太溪,复溜基本上是必用的,同时可以配上三阴交以及后背膀胱经的肾腧及膀胱腧,接着条文又说“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这种情况已经相当凶险,火邪已经烧到心那儿去了,之所以有剧则如惊痫,时瘈疭,是因为心主神明啊,现在这种情况,急救的话马上十二井点刺导泻之,同时取心经神门,心包经内关,也可参照后世温病学的治法,尚有一线生机。此条后面的三变全是误治,这就要求医生在最开始就有正确判断,心细谨慎,才不至于误治而致多般变化,谨记之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

欢迎深入交流
 
苍穹jiff; 说:
苍穹jiff 发表于 2014-9-26 09:58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

我平时就舌红有裂纹,芒刺多,根部薄黄苔。昨天冒雨受风,恶寒流鼻子,请老师指教:断寒热。
 
我平时就舌红有裂纹,芒刺多,根部薄黄苔。昨天冒雨受风,恶寒流鼻子,请老师指教:断寒热。

首先,别叫我老师,谈不上
另外,你学伤寒论,金匮也有年数了,自己解决不了吗?我平时忙,在这里发帖已经是挤时间。没多余时间和精力来帮你看。不好意思
 
苍穹jiff; 说:
苍穹jiff 发表于 2014-9-28 08:53
首先,别叫我老师,谈不上
另外,你学伤寒论,金匮也有年数了,自己解决不了吗?我平时忙,在这里发帖

谢谢回复。没办法,我也是挤时间学习,基本是用手机在路上上网,而且学而不得其法。我是说在外感初期是不好分寒热的,平剂宣散最好。如上例。银翘不好,麻杏石甘也不合适。当然,化裁之后又是另外一回事。
 
谢谢回复。没办法,我也是挤时间学习,基本是用手机在路上上网,而且学而不得其法。我是说在外感初期是不

没事有时间了咱们多交流,你说的不错,学经方不能学死了,法备,方活!
要知道变通
 
老师辛苦了,建议老师运用临床病案的分析,讲述伤寒论的重点条文,这样更精彩!
 
老师辛苦了,建议老师运用临床病案的分析,讲述伤寒论的重点条文,这样更精彩!

往后会插入一些个人医案,多谢指点,也希望你能多发表见解,虽然没见过面,但是我觉得你学中医,从事中医踏踏实实,很难得。我也很喜欢与您这样的一线中医静下心来多交流,彼此都能提高
 
谢谢老师太爱,期待老师更多的精彩
 
我平时就舌红有裂纹,芒刺多,根部薄黄苔。昨天冒雨受风,恶寒流鼻子,请老师指教:断寒热。

刘老师,都学习伤寒,金匮很久的大师了,应该给我们讲讲,你那个情况下,你是怎么判断寒热的,我们也想听听刘老师的说法
 
中医龙; 说:
中医龙 发表于 2014-9-29 19:33
刘老师,都学习伤寒,金匮很久的大师了,应该给我们讲讲,你那个情况下,你是怎么判断寒热的,我们也想听

老师不敢当。说实话,我也分不清:你说热吧,他背心胸口发冷流清鼻子。你说寒吧,他大便比平时干,小便不清,而是黄的。老看到用麻黄付子细辛治鼻炎的,就是不敢用。
 
作为新人,发帖2分钟,哭
 
老师不敢当。说实话,我也分不清:你说热吧,他背心胸口发冷流清鼻子。你说寒吧,他大便比平时干,小便不

那样,辨证怎么辨?不是有寒热夹杂吗?
这个,算不算是寒热夹杂呢
 
中医龙; 说:
中医龙 发表于 2014-10-1 19:01
那样,辨证怎么辨?不是有寒热夹杂吗?
这个,算不算是寒热夹杂呢

我想过:黄连阿胶鸡子黄加浮萍辛荑苍耳子炒苍术黄柏,外用葱白汁喷鼻。不敢下药。毒药需谨慎。
 
杏园辛勤至笔耕,导我后学进门槛,仁心妙手洒甘露,岐黄薪火永相传
 
感谢老师辛勤奉献,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令我们这些没有机会进学堂的人,也如临课堂,重温一下上课的感觉,期待老师精采继续,谢谢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