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自学中医点滴记实(连载)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4-12-28 15:48 编辑

苦味药为什么性寒?为什么能清热甚至解毒?
现代科学研究对西医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研究成果,也可以拿来为中医的研究和发展服务。苦味药除了能“燥湿”,其“杀菌”作用同样不可小觑。“燥湿”意味着去除水分,疏通气机,意味着“发酵”的程度会降低;其“杀菌”作用,意味着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会把益生菌(酵母菌)杀死,其结果是“发酵”的程度也会降低,生命“燃烧“的程度就会降低,所以苦味药“性寒”。“发酵”的程度降低了,水湿壅滞的程度降低了,那么“热毒”壅滞的根源就消除了,所以,苦味药大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经书说苦坚,咸软,酸收,辛散,甘缓。

甘味药中主要因为很多糖类;而辛味是因为有醇、醛、烯、部分酚类,碱类所致;酸味药自然是因为有有机酸成分,部分酮可能也是酸味;咸味自然是有机盐或无机盐类;苦味大部分是碱类、糖苷、蒽醌类,少部分酸类以及酮类也是苦味。

从化学成分来说,糖类,醇,醛,烯都适合作为燃料,而酸碱盐类则几乎不可能(除非进一步与身体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可燃物)。因此,辛甘发散为阳,酸苦为阴。咸软则是因为吸水的原因(生活中盐比较容易受潮),而苦则是因为燥湿才表现出坚的效果。

所以问题来了,苦为何能燥湿?

苦味大多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与其富含生物碱的原因相关,这一类物质对人其实是有毒性(只是大小不同而已),其实就是以毒攻毒吧。
 
最后编辑:
根据现代科技的卫星图片展示地球体表的色彩变化,可以推测出各种疾病在地球的流行趋势。
这句话说明了地球的大环境会提供某些菌群适合的生长环境,使其大量加快增长繁殖造成某种疾病的流行,证明了中医五运六气的科学性。中医的五运六气是古人认识到太阳系其他行星对地球的幅射作用从而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变化规律,决定着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趋势。其中某时候的不准确性也引起过古人的困惑,现在觉得是否因太阳的周期耀斑爆发,或是其他大质量的恒星对地球施加的作用影响,令其失掉规律性。五运六气是古人认识到太阳系内地球其他行星的正常态势的常态反应。
现代科技卫星图片的展示,不过是一维或二维的显示,而中医的五运六气理论是根据三维甚至是四维的思考而推测出来的,两者之间不可同日而语。
关于其他星系以及星球对地球的影响,在《内证观察笔记》中有详细的说明。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4-12-30 18:22 编辑

中药“六神曲”的作用
知道了“酵母菌”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就不难想象的到中药中的“六神曲”,其中含有多种“酵母”,这为人的“生命燃烧”提供外援性“酵母菌种”。所以,在使用中药“六神曲”时,最好搭配对身体“加热”,但又不能使用“苦寒药物”,否则,活的酵母会被苦寒药物杀灭
六神曲加入酵母,作用在于消食,当然也因此放出热量。不过这个过程的热量是缓慢的而且温度不高。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5-1-4 09:21 编辑

“生命煅烧”理论(续)——谈“燃料”
生命燃烧理论中的三要素(燃料、氧气和温度),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辩病、治疗的一个大的框架,就象盖房子一样,是一个主体工程架构。那么“燃料”就是这个主体工程的“核心”部分,应部分网友的要求,今天就着重谈一下“生命燃烧”理论体糸中的“燃料”。
我们知道,在机器使用的燃料当中从形态上划分,有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以及气液混合燃料。比如固态酒精,液态酒精、柴油、煤油、汽油和机油等; 若从功能上划分可分为燃油和润滑油。而中药中所使用的“燃料”,要从起源上看,大多数来自于植物,大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都具有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功效,所以从形态上是无法划分的,只能从功能上划分。事实上传统的“中医理论”也是从功能上划分的。由于在实践和用药的过程中我发现传统的“温里剂”和“解表剂”这一说法不够恰当,所以这“解表药”和“温里药”的分类也应该被取消。
由于现在我还对于中药掌握的并不是很多,只能对于“燃料”大体上做一个简单的分类,我把他们划分为:增温燃料、增液燃料、增气燃料和化精燃料。下面我就分别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增温燃料
我把原料药材本身气味不大,进入体内后却能使身体变热的中药,称之为“增温燃料”。其中包括大部分的温里药。像附子、干姜、桂枝、肉桂等等。
二、增液燃料
我把原料药材本身气味不大,进入体内能够增液形成更多阴物质的中药称之为“增液燃料”。其中包含一大部分的滋阴药和清热药,如生地、玄参、麦冬、山药、知母等。
三、增气燃料
这里我把原料药材本身气味很浓、清香四溢,进入人体后能够祛寒、化湿、升温的中药统统称之为“增气燃料”。像大部分的解表药、芳化药、理气药和一部分的祛风药等,都可以被划分为“增气燃料”,因为有机物在体内被分解后的气体燃料进入体内,可以“四通八达”,可以直接参与“燃烧”。如荆芥、薄荷、藿香、辛荑、黄芪等等。
在实践应用当中,我发现这些“增气燃料”非常重要,反观现今大多数中医人的用药,我发现用的很少,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什么原因?还是《伤寒论》里张医圣就很少用,后来的一些有名的医家也很少用,只是大多被用在舒肝理气上。
四、化精燃料
我把中药能温补肾阳的中药称这为“化精燃料”,诸如杜仲、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狗脊等。我感觉这些药能将身体中的津液转化为肾精(精血),所以把他们称之为“化精燃料”。在使用上往往与“增液燃料”同用,如肾气丸,右归丸等。
说明:还有一类“燃料”,在中药里被称作“补气药”的,像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甘草、大枣等,我认为是兼有“增液”、“化精”和“增气”的。这里就不再另行分类。
赞同,人参属于气阴双补,本身以补五脏之阴为主,上火要么是因为身体很健康(代谢快),加入了较多的”燃料“(阴)所致,要么就是因为身体淤堵,部分地方气较足消耗增大热量变多,形成虚火。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5-1-28 14:16 编辑

谈酵素养生与酵素的制作
几天前我去了躺姑姑家,她们家有好几个人信佛。知道我是学中医的,就指着地上的一些瓶瓶罐罐对我说,这就是她们制作的酵素。我一看这能喝吗?“可别把身体喝坏了?”说着我拿起了沙发上的那本介绍酵素制作的小册子。那是一本32开装订很粗的书,也没有出版社之类的发行地点,估计是民间私下印制的。我草草地翻看了一下,里面的知识介绍与我在先研究过的“低温燃烧”(人体发酵)理论非常吻合,就是利用益生菌在体内帮助消化、分解、合成各类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由于有大量的益生菌的参与,肌体的温度也会相应地升高,进而能够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谢。酵素的食用,最早是在日本流行,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比中国人多10岁,与喝酵素有关。并说我姑夫以前有小腿肿的现象,今年88岁的身体,自从喝了酵素之后,小腿不肿了,每天还能上街散步。当时我也试着喝了一瓶盖,兑蜂蜜和温开水冲服,肚子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可见当初的顾虑是多余的。姑姑还给我介绍了酵素的制作方法。配料:水果或果皮以及适量的红糖。在第一个月,每天搅拌并排放气体,待一个月之后不再产生气体时将盖子封紧保存,整个过程没有空气介入的可能,到三个月之后酵素即成。给我的感觉那酵素有一股浓浓的酒糟味。
注意:尽量使用有机瓶,不能使用玻璃瓶,如果瓶盖小会很容易发生爆炸。
这个是一个商业的阴谋,其作用远没有吹嘘的那么大。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5-2-5 09:49 编辑

用生命燃烧理论来看看“六味地黄丸”中用的是什么“燃料”?
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
熟地、山药、茱萸具有养阴、生津、增液的功效,所以应该属于“增液燃料”。丹皮、茯苓、泽泻是用于利水、活血、清热、凉血等,属于工具类“燃料”。
增液燃料在生命燃烧理论中的三要素中,增加的是“燃料”部分,解决的是阴虚液少的问题;而工具类“燃料”解决的是因液少凝痰凝血等,造成的水积、血凝和热毒的问题;所以根本解决的是在生命燃烧过程中对“氧气”利用不足的问题。
综合上述不难理解,六味地黄丸所能解决的就是因身体消耗过大造成的阴虚液少之症,现在大多数人还在服用“六味地黄丸”为什么还能起作用,还有些效果,那是因为“六味地黄丸”的补阴是补到了阴的最基本面(阴液);只能缓解一时的不适而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对于现在多数人出现的阳虚之症、畏寒怕冷之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那面对目前多数人的阳虚之症,为什么“六味地黄丸”没有效果呢?首先说,这个病症首先要用到“增温燃料”,像姜、辛、桂之类,而方中却一味也没有;再者,阳虚症应该用到“增气燃料”,即气味比较重的像细辛、黄芪等以助“增温燃料”升温之效。第三、“六味地黄丸”没有用到“化精燃料”,像杜仲、菟丝子等,以解决阳虚精亏的根本问题。
另外,对于阳虚症主要障碍是“痰”,而方中却并没有使用祛痰之药,所以其治疗效果就不用多说了。
六味地黄丸不是解决阳虚的,阳虚需要用八味地黄丸,又叫肾气丸。
 
用生命燃烧理论来看“麻黄汤”的不足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桂枝——增温燃料;麻黄、杏仁——增气燃料兼工具类燃料。具有气味明显又兼祛湿、痰、利水的作用,所以具有双重属性。甘草——气液混合燃料。既补胃阴又补气。
可见,麻黄汤中最为缺乏的是“增液燃料”。因为面对外感引起的高热伤阴,在使用麻黄汤后,这一伤害会“变本加厉”更加严重,仲景在治疗伤寒时一再发生“传变”,也就不足为奇了。
增大甘草量即可,或者加入玄参麦冬。
 
将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至少20年
根据对自己半年多的有效治疗,看着由胖大而变小的舌头,和手臂上渐渐淡去的老年斑,以及各种不利症状的消失等等,说明我自配的中药秘方具有加快新陈代谢谢,提高身体机能的作用,如果进行长期服用就可以将身体内的废物、杂质等等被代谢谢掉,使得人体内的气血通畅,机能增强,如同多年瘀积的“暖器片”不热了,经过清洗基本可以使性能恢复如初。所以说一个人如果在40岁左右开始服用类似的药物,也就是说无论是男人或者女人,在所谓的“更年期”出现之前就服用能加快“新陈代谢谢”的药物,就可以使人的寿命得到大大延长,延长至少20年是完全可能的。
但乌龟这种寿命较长的动物,其新陈代谢速率比较慢。
 
“新陈代谢谢障碍”
祝贺你,你己经窥视到核心问题了!但是还差一层外膜未透!如同已见到了故宫,就差进内游览了!
说说看,透过膜内是什么?
 
通过这次腹泻的经历,我在反复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中药在配伍上是不是也应该考虑杀菌的因素;另一方面就是使用中药干粉不可忽视的带菌问题,因为中药使用水煎时会通过高温将上面的细菌杀死,而中药直接打粉就会使潜伏在中药材上面的细菌被保留下来,会直接进到患者的胃里,致使肠胃中的有害菌出现超标,从而导致腹泻加重。
你的燃烧理论好像挺好,但是你没有想明白中药为什么能治病!所以才出现上面的结论。
从化学成分来说,有的中药其有效成分必须通过水加热才能析出(或者中间反应得到),因此干粉只适合某些药物其有效成分不依赖于水煎获得的那些。
 
“新十味地黄丸”的组方思路
熟地30、山药15、山茱萸15、丹皮10、苍术10、厚朴10、藿香6、肉桂6、杜仲15、菟丝子15。单位:克
新十味地黄丸主要的治疗对像就是阳虚痰湿症,面对痰湿体质,中医人往往首先要考虑祛痰祛湿,这种作法其实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你根本没有找到导致痰湿的根源——“寒”;所以,在治疗的大方向上应该以升阳健脾为准则,糸统地调升人体生命燃烧的“火势”,如何调升生命燃烧的“火势”,按照生命燃烧理论的三要素原则,在补充燃料的同时还需要清除体内“垃圾”,疏通脉道,“干燥”燃料,以求最后达到高效利用氧气和加速燃烧以提高体温的目的。
增液燃料——熟地、山茱萸、山药;增温燃料(兼增气燃料)——肉桂;增气燃料——苍术、厚朴、藿香;工具类燃料(清热、活血、凉血、止血等)——丹皮;化精燃料——杜仲、菟丝子。其中苍术、厚朴、藿香也同时扮演着祛湿痰等工具类燃料的角色。
大量“增气燃料”的使用会对阴液和肾精消耗量增加,所以在方中重用“增液燃料”和“化精燃料”,原因就在于此。
我想,应该分清增气与理气的区别。比如党参黄芪白术(白术是通过健脾生气),确实是增气燃料;但是陈皮枳壳苏叶木香苍术藿香等,则是鼓动气流动的药,本身消耗气并不增气,所以这些药使用时还是需要一些补气的才行,否则久服导致气虚。
 
,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5-4-9 10:40 编辑

回首再看“大青龙”
离开《伤寒论》有一段时间了,学习《伤寒论》,一方面是对仲景用方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仲景用药上的了解。单就他的方剂而言,前面我已经几次提到大多属于阴阳不兼顾的药方,感觉更多的是轻阴而重阳的“武器类”方,无论是麻黄汤还是大青龙,都是克伐很重的“暴力”用方。小青龙汤在我的帖子里前面已经作了分地析,而大青龙并没有专门作过研究,因为当时对其中的两味药“石膏”和“杏仁”,太“不以为然”,现如今我发现有很多医家对大青龙却情有独衷,评价很高,那我就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看法,详细研究一下这个几乎被遗忘了的经方。
【处方】 麻黄(去节)、石膏,各三钱。杏仁(去皮尖)、
甘草(炙)、桂枝,各一钱。大枣五个,生姜一钱半。
【功能主治】 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燥烦,六脉浮紧。
其中的石膏在我的帖子里曾经作过专门的分析,这里不再赘述,单就杏仁而言,先看一下杏仁的功效:杏仁,味苦,性微温;归肺、大肠经。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苦味药能够祛湿,杏仁又带有一种特殊气味(芳香味),可见杏仁又是一种“气体燃料”在生命燃烧理论中应属“增气燃料”,进入体内后会加速体内的生命燃烧程度,这也是它表现为“性温”的原因之一。所以它既能祛痰湿又能降气(加速燃烧的结果)。而它的润肠通便作用是它的油脂(与麻仁类似)的功效。可见杏仁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方面是祛痰工具,另一方面是加速燃烧,再一方面是提供润滑的“增液燃料”,在方中与甘草、大枣一起完成对体内阴物质的补充。
至于石膏,进入体内之后,首先要失去自身携带的“结晶水”而吸收热量——清热,然后那些“结晶水”还可以作为“水源”对体内因“过热”而出现的“伤阴”做出及时的补充,所以,石膏在体内所扮演的角色是间接地起到了“补阴”的作用,也可以为麻桂姜的发汗作用提供“汗源”。

可见,大青龙由于这两味药(石膏和杏仁)的加入,尽管对体阴没有直接的补充,但对因燥热而产生的“伤阴”,起到了及时“刹车”的作用。
这就是治疗农村里所谓的”寒包火“证的有效方子。
 
舅今年终于可以出去打工了
邻村我舅(他和我妈有同一个姥姥)今年60多岁,由于家里穷,半路打工时找了个外地的女人做老婆,比他还大几岁,前几年一同打工,很能干重活。但自从去年有病之后就哪也出不去了,只好在家种地。再赶上去年地里收成不好,到处看病吃药把个家底也折腾光了,到头来还是没有疗效毫无进展。去年冬天我到他家的时候,只见舅母在炕上双膝脆着让我把脉,她说腰背腿哪儿都疼痛,坐下来就痛得起不来我一看可不是嘛,全身几乎都肿,手指头的皮肤被绷得很紧,腿脚也一样。脉位很深,沉弱略数,舌下暗黑。第一次好像是小青龙合四逆散再加桃仁、红花,三剂药过后手臂、肩部的疼痛得到缓解,具体方子留在老家了,一周给她开3剂的药量,煎服3天,现在身边只有其中的一个方子(2月15日):柴胡20、升麻20、黄芪50、当归30、陈皮20、甘草20、杜仲30、淫羊藿30、女贞子30、益母草50、白术30、怀牛膝30.我给她拿了两包,并嘱咐她一周一包,每包是3剂的量,冬天放置不容易变质,煎好后混合分3天服用。这样先后服用了十多剂,年前我去看望她时,上半身已经基本得到舒解,我怕以后抽不出时间来,正月初我又把我的秘制配方中药打成粉作为善后(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加快新陈代谢谢,大约能吃一个月),之后,我也离开家乡外出了。
今年清明节,我回家为父亲扫墓,顺路去看望舅母,一进院子,只见舅母竟然在院子里干活,我问:“舅哪儿去了?”,她说:正月一过就到山西(大同)打工去了,她说现在下半身还有些疼痛,但比以前强多了,可以干活,你舅把大田里的活留给我,他自己出去打工去了。只见她拿给我留给她的中药粉,还有一些(没舍得很快吃完)。我心想:这样的结果不错。最后跟舅母匆匆作了道别,并嘱咐她多注意身体。
柴胡重用解热镇静,轻用则升气解郁;升麻轻用具有升阳透疹作用,重用则清热解毒。若用于补气,多与柴胡黄芪一类同用。所以药量并非随意的。
 
十多天,一有空就看张老师的帖子。真是收获良多。
之前看过太多书了,始终找不着门路,直到看到您的这个“生命燃烧”理论,才感觉脑子清醒了一点。
至于是不是因此就进了岐黄之门,还不好说。但有您这套理论垫底,肯定能走得更远一些。
从之前的帖子可以看出,张老师是一个很爱琢磨也很自傲的人,矢志要自己摸索出一套理论体系来。我觉得这是件好事。
我之前看过的书中,也有几位高士跟您是一样的秉性,也都很自傲,但最终也都独创了自己的一套体系来解读中医,后世的拥趸也都不少。
所以推荐给张老师看一下。
我想,都是自傲之人,共同语言或许会比较多一点。
第一本,郭生白《伤寒六经求真》。这位老爷子不很主流,但在小圈子里名气很大。他这本书有个好处,只肯定六经辨证,不肯定八纲、脏腑、三焦。这是我喜欢他的一个原因。因为我觉得“大道至简”,如果把一个体系琢磨透了,天地万物必定就都能有个解释。如果看个病,需要同时动用六经,八纲,脏腑、运气,肯定不是大道。
第二本,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人很自负,认为张仲景之后,各宗各派都没把岐黄之术看明白。就他看明白了。但他狂妄地有道理,他那套体系的确能解释天地万物(但听说,用在临床上有点问题。因为我不是医科学生,所以我也没弄明白)。
第三本,黄元御《四圣心源》。应该说,彭子益的那套体系是出自黄元御,两者几乎毫无二致。但黄元御貌似水平更高一点,他的书也更好看一点。但有人也说他的那一套,在临床上有点问题。我虽然不懂,但总觉得是那些人没掌握到黄元御的精髓。毕竟,黄元御是乾隆年间的大御医,要是临床上不行,乾隆敢让他瞧病?这人跟彭子益一样,也自傲得很。除了岐伯、黄帝、张仲景、华佗,还有孙思邈,别人一概看不上。说他们没得道,而他自己得道了。
这几本书,张老师看了有可能会不喜欢,也不认同。这很正常。
但凭借我这点粗浅的中医底子,隐隐约约觉得,你的那套“生命燃烧”体系,跟上面三位高士的理论,都有一些暗合之处。特别是郭生白,弄了一个“生命本能”体系来解释病理,我觉得貌似跟张老师的理论可以互补。
提到郭生白,我突然记起来之前看到过他宣传的《本能论》,对于伤寒六经病有过他自己的思考和解释。与楼主差不多是同一个方向,最后他提到厥阴病就是身体系统代谢问题。然后弄了好几个”秘方“治疗糖尿病高血压之类(部分见下),还出了不少电子书光盘之类,很多讲座。

比如他经常开生化汤强生粥(本能粥),其中生化汤他认为可以活血补虚,提高抗体力量。
生化汤组成:当归(全)8钱、川芎6钱、桃仁(去心)5分、烤老姜5分、炙草(蜜甘草)5分、米酒水1050ml。
采用双煎药汁混合,分多次服用。

强生粥配方为:茯苓,枸杞,黄精,陈皮,阿胶,莲子肉。其作用顾名思义,强壮身体,补充营养,视其配方可知主要是补阴的,也就是燃料的。

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以及上述四种病症的并发症;免疫系统疾病如:乙肝、风湿病、过敏性疾病、红斑狼疮、亚健康状态、更年期综合症、便秘、慢性胃病)的生态同步治疗方,配方为:

黄芪40克,天麻15克,猪苓30克,泽泻30克,牡丹皮15克,白术30克,柴胡35克,山萸肉10克,石菖蒲30克,党参30克,枣仁20克,远志15克,黄精30克,玉竹20克,山药20克,葛根粉40克,莲子粉30克,花粉30克,茯苓20克,薏苡仁20克,百合20克 。
 
一、 发酵体

任何一个生命体都是以能量为前题的:蒸气机车靠的是蒸气,燃油车靠的是燃油,电动车靠的是电力,磁力车靠的是磁力,还有太阳能车靠的是太阳能等等。那么人的能量主要是靠什么来提供呢?只有这个被称之为肠胃的消化糸统。中医古书上说是“水谷精微”,其实更多是由消化糸统产生并提供给人体的“燃料”,因为只有“燃料”才是人体赖以生存的能量源泉。

那么人体中的“燃料”主要是以哪种形式存在的呢?“气体”。因为只有“气体”燃料才会是最容易“燃烧”的。我们知道,汽油比柴油易燃,甲烷还要比汽油易燃。而且气体燃料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它的扩散性,可以“无处不达”。古人造字很有意思,“氣體”的“氣”字,下面就是一个“米”字,可见,人体内的气是由“米”(粮食)产生的。维持体内温度(36度)的主要燃料也许还有其它物质,但“气体燃料”却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的生命之源。

当初我在研究“生命燃烧”理论时对“燃料”这个概念还比较笼统,就像西医说的那样,认为人体内的“能量”主要甚至全部由血液提供,而当我亲自做过几次“酵素”之后,这一观念被彻底否定;因为当你看着酵素瓶子里的气体源源不断地产生并上升溢出到瓶口之外时,你就会很容易地想到人体肠胃这个“酵素”体,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我们制作酵素后大约3天就可看到有大量的气体产生,但如果将“菌源”提前植入酵素瓶内,几个小时内就会产生出大量的气体,就像我们用“酵母”发酵面粉一样。我们摄入的食物大约在体内停留24小时,胃肠道内有着大量的菌群,这个时间段我想基本上可以发酵完成。当人们饥饿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犯困”,因为“气体燃料”是第一被感知到的,它会越来越少。可见,说一般人3天吃不到东西就会被以饿死,不是没有道理的。

1、发酵体的生成物

就酵素而言,感觉不到甜味,说明果糖和蔗糖被转化掉了,除了可燃性气体(类似于沼气的东西)之外,可能是被转化成多种酶和氨基酸,拿到中医上说最起码也是阴物质的原料。所以说,这个“发酵体”位于生命燃烧的最前沿,是为整个生命燃烧提供能源和必须品的重要环节。如果把整个生命体看作是一台“内燃机”的话,那么这个“发酵体”所提供的原料就是“燃料”、“润滑油”和“水”。

2、发酵体的“维护”和“保养”

通过我们在制作“酵素”的过程可知,整个“酵素”发酵完成大约需要至少三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在治疗“胃肠道疾病”时也不可急于求成,胃肠道内的益生菌和有效物大约也需要三个月或者半年多的时间。西药的抗生素用多了会杀灭大量的益生菌,也会破坏“发酵体”的内环境,中医用药也应该考虑用药,那些苦寒药也会破坏“发酵体”的内环境。

3、发酵速度的控制

通过制作酵素我们可知,加速发酵速度的方法大致有三种:加糖、加温和增加酵母量。其实在发酵后期还产生一种或几种“分解酶”或“转化酶”,会加快对糖质的分解速度。相反,若要降低酵素的发酵速度,就是用“苦寒”类的“抗生素”将酵母杀灭。所以,我们在治疗“肚胀”的患者用药时,一方面要用升温的方法增加身体对“气体燃料”的吸收,另一方面也要用点“苦寒”之品来降低发酵的速度,同时还能对身体做“垃圾清理”,进一步“扩大内需”。我们的胆管开口于小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起这样的作用。这以后在谈到人的“指挥控制糸统”中再做详细介绍。

4、寻找健康的“菌源”

去年有报道称,西医界通过利用健康人的“粪便”提取物,治疗“胃肠道疾病”获得成功。使用的就是其中所包含的“细菌”。所以,我想到山上去收集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粪便”,把它作为生产酵素的“菌源”。当然,这种做法会有被感染“禽流感”的风险,不可盲目效仿。

5、发酵体是如何保存“菌源”的?

人体的胃容量很大,人在饮食的过程中会把细菌等微生物纳入胃中,当然有有益的也有有害的;作为杀菌解毒工具的“胆汁”为什么不直接进入胃而是进入到小肠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发酵体”保存菌源。保存菌源的另一个地方就是最未端——阑尾。阑尾就像是一个具有古老植被的“原始大森林”,人体如果不用“抗生素”,它可能会把一生的益生菌保留到死。一旦手术切除,这一功能就不存在了。
人体内的益生菌确实在做着发酵工作,不过大多是用来发酵那些人体无法直接吸收的成分,而产生的发酵气体都不能被人体”燃烧“形成能量,大部分作为屁给放出来了。这些菌群的代谢产物中的一些氨基酸、多糖、维生素会被人体吸收。因此真正提供的并非是能量,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物质。
 
17、正确认识“发酵体”,也就是西医说的“消化糸统”对中医临床有什么指导意义?

(1)、肠胃重在“养护”。消化主要靠微生物来进行的,所以,肠胃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养”起来的;而把肠胃只看作是一台加工食物原料的机器,实际上等于无视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并把它们当作“病菌”去对待和去除,这样治疗的结果违背了生命体的客观运行规律,是一种“破坏性”治疗。

(2)、为“酸甘化阴”这一论断找到科学依据。我们制作水果酵素所用的原料就是酸味和甘味的水果,只有这两种味道的食物能得到较高的发酵速度,而且会产生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同时还会产生多种酶和氨基酸,这是构成“阴物质”的主要成分。

(3)、肝病为何会传脾?肝病说穿了就是一种“瘀”症,不仅肝被瘀堵,而且身体的所有部位都会因失去“清道夫”而发生交通拥堵。“发酵体”(脾胃)产生的气体无法渗透通过肠胃壁而进入体内,消化(发酵)得到的营养物质也无法顺利到达组织和血液,这种情况下肠胃最容易出现“鼓胀”。

(4)、“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甘之味的药是用来增加“发酵体”内的原料的,而苦味药类似于“胆汁”是用来充当“清道夫”的角色,清理的同时也会“伤血”,那只有加速“发酵体”的发酵速度并提高阴物质的产出,才可以弥补因苦味药“清肝”而造成的“伤血”。
《金匮要略》说,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然而《黄帝内经》则说,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可见,这里存在一些歧义。
 
第一次以身试药

二十年前,自从得知那个民间药方“狼毒煮红枣”以后,受好奇心的驱使,总想亲自试试。随后打电话给老家的父亲,父亲给我挖了一包(大食品袋)并让人捎了过来。我上街买了一斤红枣,又在锅里放了两根狼毒根,那时候我也不知道煮了多长时间,只记得红枣等捞出来时,软的几乎要烂掉了。开始只吃了几个,后来感觉没有什么反应就吃了十来个,就这样一斤枣没用几天就吃完了。
在吃红枣期间,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身体的确没有什么感觉,唯一有感觉的就是,在房事上很给力。之前一直有早泄的毛病,并且很严重;但在那一段时间,“早泄”却似乎逃得无影无踪了。所以,我认为狼毒还有壮阳作用。
因此,我意识到狼毒不适用于肺结核,肺结核用狼毒,因过度纵欲可能会死得更快。(只是个人之见)
这里有爱爱医论坛里的绿衣网友的试药经验和用药心得,可以看看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22/22/771394_561444859.shtml
 
这里有爱爱医论坛里的绿衣网友的试药经验和用药心得,可以看看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22/22/771394_561444859.shtml
非常感谢!你提供的绿衣网友的这个帖子虽然我还没有看完,但感觉很有借鉴作用。只是他试药的方法大都采用水煎,这样难免剂量会比较大,如果使用粉剂的话,剂量相对就小多了;当然有些“毒药”只能用煎剂。
 
非常感谢!你提供的绿衣网友的这个帖子虽然我还没有看完,但感觉很有借鉴作用。只是他试药的方法大都采用水煎,这样难免剂量会比较大,如果使用粉剂的话,剂量相对就小多了;当然有些“毒药”只能用煎剂。
从他的记录文字中可以发现,他似乎用粉剂和水煎都有试过,是分开来进行的。不过文字中表示的剂量应该是煎剂,因为大多粉剂从小量开始之后感觉不舒服就停了。
 
这里我再分析一下“补气”和“破气”。这两种药物在我在帖子里都被划在了“增气燃料”的范畴,都是主要以“气体"的形态而存在的,并且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以我把它们统统列为”增气燃料“。这里的”气“完全是一种物质形态,是“气体燃料”而不是“气力”,传统意义上的“气”是指人体内的“气力”之气。但为什么有的能“补气”而有的却是“破气”呢?差别就在于药物中的“兼有功效”。比如人参,除了具有“气体燃料”的特性之外,它还有“补精”的作用;而黄芪是具有“甜味”的一种增气燃料,这种甜味类似于“生地”一样,还同时具有“增液燃料”的特性;而其它如霍香、苍术、厚朴等为什么是“破气”的呢?因为它们没有像人参、黄芪样“补精”或“补液”的特性,进入身体之后,这些燃料只起到燃烧的作用,用多了自然会加剧体内的消耗,体内气体的消耗最为明显,所以有“破气”之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