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寻找经络

难道中医不该反思吗?
为什么古人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经络,奇经八脉,现代人却说看不见摸不着了?
 
有记者做过调查,中医院校的毕业生,有三分之一从事中医,三分之一从事西医,三分之一转行。
 
有的中医人不喜欢西医,对西医的解剖学也有偏见,这样就很难找到经络。
 
做人体解剖的时候,是看不到血流方向的。所以古代医家对经脉,络脉,冲脉,任脉等血管的行走方向分辨不清,与现代解剖学的认识不同,让我们很难分辨出来。
 
《素问·五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夫脉者血之府也。”“脉”就是血管,包括经脉和络脉,是人体有名有型的器官。
 
中医要走向世界,必须要有科学依据,才能得到国际认可。
 
三焦考证
中医的脏腑学说,来自《黄帝内经》。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其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六腑是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其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心、肝、脾、肺、肾、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在现代解剖学上,都有相对应的脏器,唯独三焦,至今尚未定论,历代医家们千年来争论不休。 《灵枢·五藏别论篇》曰“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胃的主要作用是受纳、腐熟水谷。食物经过胃的腐熟消磨,下传于小肠。小肠有分清别浊的作用,清者由脾输布全身,浊者下注大肠。大肠接受小肠下注的浊物,再吸收其中部分多余的水分,使食物残渣成为粪便,经肛门排出。小肠、大肠是粪便的排出通道。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本输》言:“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决,决定、管理之意,渎,沟渠、水道之意。古代医家反复告诉我们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运行水液的作用,是人体的“水道”。讲三焦属膀胱,是指与膀胱关系密切。
《灵枢·胀论》“黄帝曰: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指出了三焦的位置在腹部,三焦有病,腹部胀满,小腹更甚,小便不通而有窘迫感,水溢皮下则身体水肿,停留腹部则为水胀病。
《灵枢·本脏》讲:“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素问·金匮真言论》讲:“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说明三焦是有实实在在的物质基础,且为六腑之一。三焦、膀胱是尿液的排出通道。
在解剖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尿液自肾脏由肾盂沿输尿管向膀胱排泄。输尿管起自肾盂,终于膀胱,是一对细长的扁形管状器官。成人输尿管全长25~35厘米,位于腹膜后,沿腰大肌内侧的前方垂直下降进入骨盆。输尿管的管腔大小不一,其直径约为2~5毫米,有三个生理性狭窄部位,当肾结石随尿液下行时,容易嵌顿在输尿管的狭窄处,并产生输尿管绞痛和排尿障碍。临床上将输尿管分为上、中、下三段,也可称为腹段、盆段、膀胱段。腹段自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到跨越髂动脉处;盆段,自髂动脉到膀胱壁;膀胱段,自膀胱壁内斜行至膀胱粘膜、输尿管开口。输尿管粘膜和膀胱粘膜是彼此相连的,输尿管纵行肌与膀胱三角区肌亦是相连的。
输尿管是尿液由肾脏向膀胱排泄的通道,即古人所讲的“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输尿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将输尿管分成了三个段,成了特殊的标志;输尿管的腔型结构,符合腑的特征,即空腔脏器。至此,我们可以明白,古人讲的三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输尿管,是个有名有型的器官。
现代解剖学认为,输尿管粘膜和膀胱粘膜是彼此相连的,输尿管纵行肌与膀胱三角区肌亦是相连的。所以古人讲“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可见古代的解剖研究,非常仔细认真,对三焦的认识和现代解剖学对输尿管的认识完全相同。由于输尿管很细,被人们忽略了,不容易想到输尿管就是三焦。
 
经,指的神经。络,指血管(包括动脉与静脉)。穴位位于大的神经与血管之旁,这样针刺穴位,既不损伤神经也不损伤血管。古人经过了亿万次实践,知道了损伤这两大体系都有危害,所以一定是取这两大体系之旁来确定穴位。这样不但对神经有一定的刺激,又不直接造成损伤。
 
古代医家的发明创造应该传承下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