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者流鼻涕从外感和刘元素的理论肺热者流鼻涕方面入手不满意,望老师给思路?
治病求本,一定要找到流鼻涕的根本原因。
寒热虚实,必须辨证清楚,这里,我用《其实中医很简单》中的一点内容来答复你:
1、鼻塞
在排除外物堵塞的情况后,能导致鼻塞的最常见病因是鼻涕,所以,只要去除鼻涕和减少鼻涕的分泌,鼻塞就可以治好。
①、去除鼻涕
首先要根据鼻涕的情况来作出准确的诊断:
颜色:白者为寒;黄者为热。
质地:清稀者为寒;稠厚者为热。
下来,治病求本,根据诊断去除鼻涕产生的根源:色白清稀者,为寒,治疗时发散风寒或温里散寒;色黄稠厚者,为热,治疗时发散风热或清里泻热;色白稠厚者,为先受风寒,失治误治之后,湿郁化热,治疗上用发散风寒或温里散寒方药的同时,加用连翘、薄荷、柴胡等解郁药即可;色黄清稀者,为感受风热或内有郁热又新感风寒,治疗时发散风热或清散郁热兼发散风寒即可。
②、减少鼻涕分泌
正常量的鼻涕对鼻腔有很好的湿润作用,如果分泌量过少,则出现鼻腔干燥;如果分泌量过多,则容易出现鼻塞。
涕为津液,而津液的外出靠的是气,所以,鼻涕的增多只能说明局部浊气过多外排所致。局部浊气的含量增多,可直接说明局部清气的含量减少(因为同一个地方气的总量是相对恒定的)。浊气外排津液,清气布散津液,现清气不足,聚集在鼻部的津液就得不到很好布散,只能随着浊气的外出而外排,这样就出现了鼻涕增多之症。
故而,在临床治疗时,首先要用补气之品,如黄芪、山药、茯苓等;其次要用理气之药,如香附等;然后,再根据病因治疗:因寒者,去寒;因热者,散热。
我在临床上,见到有鼻塞症状的病人,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山药、茯苓、香附和苍耳、白芷、辛夷等,且用量一般均为30克(如果用到细辛水煎服时,量也要大,一般为10克),再结合去除病因的药物,效果很好。
这里,我说两个治疗鼻塞的单方:
---取苍耳子30—50克,用适量的香油炸至外焦内黄,将苍耳子取出扔掉,只留油。等凉了之后,用棉签蘸取少量浸润鼻孔,效果不错。条件允许的话,在做好的油里再加用少量的冰片或樟脑则更好。
---取大蒜、葱白各适量,榨汁后用少量之汁喷鼻内,效果很好。
如果觉得上面治疗鼻塞的办法见效还是有点慢,那么,我再说一个更快的办法,就是用艾条对着鼻部来灸,两三分钟即可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