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7/17
- 帖子
- 161
- 获得点赞
- 10
- 声望
- 18
饮食物的进入利用和代谢谢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饮食对于人体生命的维持也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饮食物的进入、下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运化、浊物的外排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等。
饮食物的进入
饮食物的进入靠的是肾。
一、生理
我们都知道,人体中只有气具有自主运动性,其他物质都是在气的带动下才运行的,饮食物的进入也不例外。
没有外界空气的进入,饮食物就不可能进入人体(排除外力强制进行的情况)。试想,你在呼气的时候能将饭吃进来吗?肯定不能。前面已经谈过,外界空气的进入,是靠肾的功能发挥,因肾主纳气。肾的功能发挥就是肾气,所以,饮食物的进入靠的就是肾气,并非我们常说的胃气。
胃属于腑,只是一个受盛器官,所谓胃气,就是胃的功能,即受盛功能。一个受盛器官是不可能把饮食物“吃”进体内的。胃就相当于汽车里的油箱一样,只具有受盛功能,外界油的进入却与它无关。
故而,《素问•水热穴论》篇说“肾者,胃之关也”。
二、病理
由于肾主纳气,食随气入,所以,能不能吃在于肾;脾主思,故而,想不想吃在于脾。当一个人进食量减少时,有以下三种情况:
1、想吃而不能吃
①、肾的功能下降所致。这时,就要看肾的本藏自病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肾功能相对下降:大病之后、失治误治之后,导致肾功能极度低下的病人,这时的想吃而不能吃就是本藏自病;另一种常见情况就是宿食积聚,“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由于宿食的占位而导致不能食,这就是他因导致肾功能的不能正常发挥所致。
②、有某种东西堵塞:如现在西医上的喉部肿瘤等,导致想吃而不能吃,这也是他因导致肾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所致。
③、胃体受损,吃进去的东西无以受盛,使得肾功能“自我下降”而出现想吃但不能吃的情况。
所以,对于想吃而不能吃的病人,一定要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考虑。
治疗上:
A、因肾本藏问题的,我们就要补肾纳气,药物可选用山药、吴茱萸、核桃、熟地等。
B、他因导致的,一定要消除病因。因气滞导致的,用理气之法,选理气之药;因血瘀导致的,用理血之法,选活血化瘀之药;因痰湿导致的,用通利之法,选逐痰去湿之药;因积食导致的,用除积之法,选消食通滞之药。当然,更要治疗导致积食停滞的原因。
民间有一办法:伤什么食就把什么东西烧焦后温水冲服,效果很好。比如吃面食导致的停食胃胀,可把馒头烧焦,服用即可。注意,服后要多喝水。
还有一单方:砂仁烧焦,服用,有点酸苦味,效果很不错。
C、胃体受损的:形体属阴,故而滋胃阴之法最为常用,下面就用几个常见病症说明一下。
a胃溃疡:西医病名。属于中医上的胃体受损,治疗上首先要用滋阴法,药物选用石斛、天花粉、玉竹、沙参、生地、麦冬、芦根等;其次,溃疡有脓和出血情况存在,旧的不去,新的不生,故而排脓法要用,药物可选黄芪、白芷、皂角刺等,虽然乳香、没药也排脓,但有一定的刺激性,故此时应慎用;止血药物很多,我常用的是乌贼骨,止血制酸,效果不错;最后,一定要根据中医的辨证用药,有热的,散热,药物可选连翘、柴胡、薄荷等;有寒的,散寒,药物可选良姜、生姜、丁香、肉桂等;虚的,补虚,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可以选用;实的,泄实,气滞用陈皮、木香、枳壳、柴胡等;活血用当归、赤芍、丹参等;去痰用半夏、茯苓、苍术、白芥子等。
b胃下垂:西医病名。中医上有升提之药,如黄芪、柴胡、升麻、葛根等,就是专门针对下垂病症而设的,所以,见到胃下垂,首先要想到升提;其次,还要想到胃下垂的原因,一个是气虚,一个是积食:气虚,胃体不堪重负而下陷,出现下垂,治疗上需补,药物选用黄芪、党参、白术、苍术、山药等;积食,可使胃体承受的重量增加,日久导致下垂,可用助消化之品,如山楂、麦芽、神曲、内金等,通滞之品可选玉片、厚朴、枳实等;最后,再结合中医辨证而用药。
更多的大夫在临床上治疗胃下垂常选用补中益气汤,不过最好要加用枳壳和益母草。有人做过试验,不加这两种药物,效果不好。我的经验是:如果要用这个方剂加味治疗,必须对症,且益母草的量要用到30到60克,枳壳必须要炒用,其量也要用到30到90克,效果才好。
我常用一单方,效果也不错:就是把炒白术90到150克装到猪肚中,煎煮到猪肚熟,什么也不放,喝汤、吃肚,一次就可缓解甚至治愈胃下垂。
c萎缩性胃炎:西医病名,为胃体损伤之病,首先,要滋阴,选用石斛、天花粉、生地之类;其次,热胀冷缩,缩为寒所致(阴血不足也可导致,临床时需明辨),故而,也要适当加用散寒之药,如吴茱萸、高良姜、干姜等;缩,则血脉不通,故而,活血药是必用之品,可选当归、赤芍、川芎、丹参、乳香、没药、水蛭等;萎缩,相当于痉挛,故而还要用解痉药,如蜈蚣、全虫、僵蚕、地龙、白芍等;病久郁热,组方时也要适当地选用连翘、柴胡、薄荷等药物(和上面的散寒法可并用);有炎症,就有渗出物,这个病理产物属于中医上的痰湿范畴,故而,临床治疗时的治标还应祛痰利湿。
当然,病人的舌脉、症状是中医辨证的关键。
《中医杂志》1987年的第二期上谈到,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宁夏枸杞子,洗净,烘干,打碎分装。每日20克,分两次于空腹时嚼服,2个月为1疗程。服药期间一般停用其他中西药物。共治疗20例,经2---4个月观察,显效15例,有效5例。
当年,我们的班主任一见到胃脘部有问题的病人,更多的是选用二陈汤加减治疗,以化痰利湿,这是因为“中焦之病:中间为痰湿,左边为死血,右边为积食”。胃脘部在中间,其病症的治疗更多是用二陈汤为主加减治疗,以化痰利湿;而西医上的脂肪肝、肝硬化等肝部的病症在右边,治疗时用消食导滞法为主,效果不错;西医上的脾脏肿大等病症发病部位在左边,治疗时用活血化瘀法为主,疗效确切。
2、能吃而不想吃:能吃,说明肾功能正常;脾主思,不想吃,说明脾功能下降。
在排除正常吃饱了饭的情况之下,遇见能吃而不想吃的病人,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①、脾失健运:如果脾失健运,则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运化,导致持续堆积,便出现不欲食的情况。而脾气不足和中寒都可导致脾失健运;脾主思,思虑过度更可伤脾,故而,在生活当中经常能见到因思虑而不欲食之人。
②、肝之疏泄太过:因肝木克脾土,肝气太强时,克制脾功能,使脾的运化功能降低,出现不欲食。生活当中也能遇到大怒之后“气得不想吃饭”,原因就在于此(有些人越生气越能吃,则是生气的轻症)。这里,建议想要保健的人们:在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生气。因为“怒伤肝”,当生气的时候,更多的肾、脾之气都转化为肝气(这点将在后面谈述),如果遇到吃饭,则可导致饮食物在胃中不能正常下降而出现宿食滞留,不但有胀闷堵之感,更可发生其他杂病---这是根据“气的转化特点”而作出的推理;“怒则气上”,生气之后,气上而不降,则导致胃中的食物不能随气下降而出现滞留,导致病态发生---这是根据“气的运行特点”作出的推理。总之,吃饭时的生气很是不好。
③、挑食,不喜欢的食物,不欲食。针对这种情况,采用疏导之法,培养好的习惯,纠正偏食。不能乱用药物,毕竟“是药三分毒”。
治疗时:在把饭菜做可口的基础之上,要用诱导之法,循序渐进,改变不良习惯。
3、不想吃也不能吃
脾肾两伤所致。在补虚的同时更要针对病因做治疗。
三、养生
历代医家,没有几个不注意保护胃气的,而胃气,就是胃的功能。胃为仓禀之官,水谷之海,所以,饮食物的养生更是至关重要。这里,我简单谈谈:
1、饮食
现在的好多人都不知道该吃什么好,其实,只要把握两点即可:
①、天人相应,食时令之物即可。
时令蔬菜是指那些根据蔬菜生长特点,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通过人工栽培管理(或野生),采收后新鲜上市的蔬菜。这些蔬菜的最大特点是采收时间与春、夏、秋、冬四季密切相关,所以消费者把它们称为时令蔬菜。吃时令蔬菜有两方面的好处:
A 是口味、营养比较好。不同的蔬菜品种,由于遗传特性不同,适应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生长,在适宜的条件下长得最健壮,营养最丰富,口味最佳。如青菜,适应低温气候,夏天收获的青菜口味清淡,冬季收获的青菜吃起来味甜质糯,十分爽口。有经验的消费者都知道,霜打过的青菜味更甜,这是因为低温时青菜里的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又转化成易溶于水的葡萄糖,使得细胞液内糖份浓度增加,既增强了植株抗冻能力,也增加了甜度和口感。又如冬季的菠菜,不仅口味甜糯,营养含量也比夏季菠菜多8倍;相反,像番茄、黄瓜等蔬菜适应在较高温环境下生长,七月份采收的果实其维生素C含量是一月份采收的二倍。所以从营养和口味角度来看,时令蔬菜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B 是符合人体健康需要。孔子说过“不时不食”,意思是吃东西要按季节、按时令,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民间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的说法,不仅是说萝卜和姜的营养丰富,而且从中医学角度来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姜有发散排毒作用,食姜排毒之后,人体功能更有利于发挥;萝卜被喻为“小人参”,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故而,更有利于养形体。
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本土之物,应本地之气而成,养本方之人,更使天人相应。故而,外来之物只能品尝,或当药物来纠人病之所偏可以,万万不可当作食物而常吃。
2、保胃气,护胃体。
胃是人体中饮食物的受盛器官,相当于汽车、飞机的油箱。想想油箱对汽车、飞机的重要性就能知道胃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①、避免饮食所伤。
过饱、过饥、过热、过凉、五味太过等都会伤及到胃。
②、按时饮食。
③、常食清淡之物。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饮食对于人体生命的维持也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饮食物的进入、下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运化、浊物的外排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等。
饮食物的进入
饮食物的进入靠的是肾。
一、生理
我们都知道,人体中只有气具有自主运动性,其他物质都是在气的带动下才运行的,饮食物的进入也不例外。
没有外界空气的进入,饮食物就不可能进入人体(排除外力强制进行的情况)。试想,你在呼气的时候能将饭吃进来吗?肯定不能。前面已经谈过,外界空气的进入,是靠肾的功能发挥,因肾主纳气。肾的功能发挥就是肾气,所以,饮食物的进入靠的就是肾气,并非我们常说的胃气。
胃属于腑,只是一个受盛器官,所谓胃气,就是胃的功能,即受盛功能。一个受盛器官是不可能把饮食物“吃”进体内的。胃就相当于汽车里的油箱一样,只具有受盛功能,外界油的进入却与它无关。
故而,《素问•水热穴论》篇说“肾者,胃之关也”。
二、病理
由于肾主纳气,食随气入,所以,能不能吃在于肾;脾主思,故而,想不想吃在于脾。当一个人进食量减少时,有以下三种情况:
1、想吃而不能吃
①、肾的功能下降所致。这时,就要看肾的本藏自病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肾功能相对下降:大病之后、失治误治之后,导致肾功能极度低下的病人,这时的想吃而不能吃就是本藏自病;另一种常见情况就是宿食积聚,“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由于宿食的占位而导致不能食,这就是他因导致肾功能的不能正常发挥所致。
②、有某种东西堵塞:如现在西医上的喉部肿瘤等,导致想吃而不能吃,这也是他因导致肾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所致。
③、胃体受损,吃进去的东西无以受盛,使得肾功能“自我下降”而出现想吃但不能吃的情况。
所以,对于想吃而不能吃的病人,一定要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考虑。
治疗上:
A、因肾本藏问题的,我们就要补肾纳气,药物可选用山药、吴茱萸、核桃、熟地等。
B、他因导致的,一定要消除病因。因气滞导致的,用理气之法,选理气之药;因血瘀导致的,用理血之法,选活血化瘀之药;因痰湿导致的,用通利之法,选逐痰去湿之药;因积食导致的,用除积之法,选消食通滞之药。当然,更要治疗导致积食停滞的原因。
民间有一办法:伤什么食就把什么东西烧焦后温水冲服,效果很好。比如吃面食导致的停食胃胀,可把馒头烧焦,服用即可。注意,服后要多喝水。
还有一单方:砂仁烧焦,服用,有点酸苦味,效果很不错。
C、胃体受损的:形体属阴,故而滋胃阴之法最为常用,下面就用几个常见病症说明一下。
a胃溃疡:西医病名。属于中医上的胃体受损,治疗上首先要用滋阴法,药物选用石斛、天花粉、玉竹、沙参、生地、麦冬、芦根等;其次,溃疡有脓和出血情况存在,旧的不去,新的不生,故而排脓法要用,药物可选黄芪、白芷、皂角刺等,虽然乳香、没药也排脓,但有一定的刺激性,故此时应慎用;止血药物很多,我常用的是乌贼骨,止血制酸,效果不错;最后,一定要根据中医的辨证用药,有热的,散热,药物可选连翘、柴胡、薄荷等;有寒的,散寒,药物可选良姜、生姜、丁香、肉桂等;虚的,补虚,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可以选用;实的,泄实,气滞用陈皮、木香、枳壳、柴胡等;活血用当归、赤芍、丹参等;去痰用半夏、茯苓、苍术、白芥子等。
b胃下垂:西医病名。中医上有升提之药,如黄芪、柴胡、升麻、葛根等,就是专门针对下垂病症而设的,所以,见到胃下垂,首先要想到升提;其次,还要想到胃下垂的原因,一个是气虚,一个是积食:气虚,胃体不堪重负而下陷,出现下垂,治疗上需补,药物选用黄芪、党参、白术、苍术、山药等;积食,可使胃体承受的重量增加,日久导致下垂,可用助消化之品,如山楂、麦芽、神曲、内金等,通滞之品可选玉片、厚朴、枳实等;最后,再结合中医辨证而用药。
更多的大夫在临床上治疗胃下垂常选用补中益气汤,不过最好要加用枳壳和益母草。有人做过试验,不加这两种药物,效果不好。我的经验是:如果要用这个方剂加味治疗,必须对症,且益母草的量要用到30到60克,枳壳必须要炒用,其量也要用到30到90克,效果才好。
我常用一单方,效果也不错:就是把炒白术90到150克装到猪肚中,煎煮到猪肚熟,什么也不放,喝汤、吃肚,一次就可缓解甚至治愈胃下垂。
c萎缩性胃炎:西医病名,为胃体损伤之病,首先,要滋阴,选用石斛、天花粉、生地之类;其次,热胀冷缩,缩为寒所致(阴血不足也可导致,临床时需明辨),故而,也要适当加用散寒之药,如吴茱萸、高良姜、干姜等;缩,则血脉不通,故而,活血药是必用之品,可选当归、赤芍、川芎、丹参、乳香、没药、水蛭等;萎缩,相当于痉挛,故而还要用解痉药,如蜈蚣、全虫、僵蚕、地龙、白芍等;病久郁热,组方时也要适当地选用连翘、柴胡、薄荷等药物(和上面的散寒法可并用);有炎症,就有渗出物,这个病理产物属于中医上的痰湿范畴,故而,临床治疗时的治标还应祛痰利湿。
当然,病人的舌脉、症状是中医辨证的关键。
《中医杂志》1987年的第二期上谈到,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宁夏枸杞子,洗净,烘干,打碎分装。每日20克,分两次于空腹时嚼服,2个月为1疗程。服药期间一般停用其他中西药物。共治疗20例,经2---4个月观察,显效15例,有效5例。
当年,我们的班主任一见到胃脘部有问题的病人,更多的是选用二陈汤加减治疗,以化痰利湿,这是因为“中焦之病:中间为痰湿,左边为死血,右边为积食”。胃脘部在中间,其病症的治疗更多是用二陈汤为主加减治疗,以化痰利湿;而西医上的脂肪肝、肝硬化等肝部的病症在右边,治疗时用消食导滞法为主,效果不错;西医上的脾脏肿大等病症发病部位在左边,治疗时用活血化瘀法为主,疗效确切。
2、能吃而不想吃:能吃,说明肾功能正常;脾主思,不想吃,说明脾功能下降。
在排除正常吃饱了饭的情况之下,遇见能吃而不想吃的病人,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①、脾失健运:如果脾失健运,则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运化,导致持续堆积,便出现不欲食的情况。而脾气不足和中寒都可导致脾失健运;脾主思,思虑过度更可伤脾,故而,在生活当中经常能见到因思虑而不欲食之人。
②、肝之疏泄太过:因肝木克脾土,肝气太强时,克制脾功能,使脾的运化功能降低,出现不欲食。生活当中也能遇到大怒之后“气得不想吃饭”,原因就在于此(有些人越生气越能吃,则是生气的轻症)。这里,建议想要保健的人们:在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生气。因为“怒伤肝”,当生气的时候,更多的肾、脾之气都转化为肝气(这点将在后面谈述),如果遇到吃饭,则可导致饮食物在胃中不能正常下降而出现宿食滞留,不但有胀闷堵之感,更可发生其他杂病---这是根据“气的转化特点”而作出的推理;“怒则气上”,生气之后,气上而不降,则导致胃中的食物不能随气下降而出现滞留,导致病态发生---这是根据“气的运行特点”作出的推理。总之,吃饭时的生气很是不好。
③、挑食,不喜欢的食物,不欲食。针对这种情况,采用疏导之法,培养好的习惯,纠正偏食。不能乱用药物,毕竟“是药三分毒”。
治疗时:在把饭菜做可口的基础之上,要用诱导之法,循序渐进,改变不良习惯。
3、不想吃也不能吃
脾肾两伤所致。在补虚的同时更要针对病因做治疗。
三、养生
历代医家,没有几个不注意保护胃气的,而胃气,就是胃的功能。胃为仓禀之官,水谷之海,所以,饮食物的养生更是至关重要。这里,我简单谈谈:
1、饮食
现在的好多人都不知道该吃什么好,其实,只要把握两点即可:
①、天人相应,食时令之物即可。
时令蔬菜是指那些根据蔬菜生长特点,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通过人工栽培管理(或野生),采收后新鲜上市的蔬菜。这些蔬菜的最大特点是采收时间与春、夏、秋、冬四季密切相关,所以消费者把它们称为时令蔬菜。吃时令蔬菜有两方面的好处:
A 是口味、营养比较好。不同的蔬菜品种,由于遗传特性不同,适应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生长,在适宜的条件下长得最健壮,营养最丰富,口味最佳。如青菜,适应低温气候,夏天收获的青菜口味清淡,冬季收获的青菜吃起来味甜质糯,十分爽口。有经验的消费者都知道,霜打过的青菜味更甜,这是因为低温时青菜里的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又转化成易溶于水的葡萄糖,使得细胞液内糖份浓度增加,既增强了植株抗冻能力,也增加了甜度和口感。又如冬季的菠菜,不仅口味甜糯,营养含量也比夏季菠菜多8倍;相反,像番茄、黄瓜等蔬菜适应在较高温环境下生长,七月份采收的果实其维生素C含量是一月份采收的二倍。所以从营养和口味角度来看,时令蔬菜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B 是符合人体健康需要。孔子说过“不时不食”,意思是吃东西要按季节、按时令,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民间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的说法,不仅是说萝卜和姜的营养丰富,而且从中医学角度来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姜有发散排毒作用,食姜排毒之后,人体功能更有利于发挥;萝卜被喻为“小人参”,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故而,更有利于养形体。
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本土之物,应本地之气而成,养本方之人,更使天人相应。故而,外来之物只能品尝,或当药物来纠人病之所偏可以,万万不可当作食物而常吃。
2、保胃气,护胃体。
胃是人体中饮食物的受盛器官,相当于汽车、飞机的油箱。想想油箱对汽车、飞机的重要性就能知道胃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①、避免饮食所伤。
过饱、过饥、过热、过凉、五味太过等都会伤及到胃。
②、按时饮食。
③、常食清淡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