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想学中医吗?

看到720楼了 书已读了几天 还没看完 一时半会儿消化不了 看来还得重读几遍 太晚了 睡觉 谢谢老师的无私
 
看到720楼了 书已读了几天 还没看完 一时半会儿消化不了 看来还得重读几遍 太晚了 睡觉 谢谢老师的无私

哦,爬“楼”很累,劳逸结合,不怕慢,只怕站,只要坚持,总有成的那么一天。
 
老师,我是一中医爱好者,有一困惑望解答:泽泻在六味地黄丸中的角色有没有其他哪一 味药可以代替?因为泽泻有毒性,而虚症往往需要长期服药,所以想到此问。
还有一问就是,滋阴和清(虚)热的关系?我自己猜想的几种可能关系是:因为滋了阴,所以热被清散了;或因为清了热所以相当于滋阴;或滋阴和清热是相互独立的? 盼回复解答!
 
老师,我是一中医爱好者,有一困惑望解答:泽泻在六味地黄丸中的角色有没有其他哪一 味药可以代替?因为泽泻

呵呵,善于思考,很好。
1、是药三分毒,药不对症,都是毒,药对症了,就是宝。有是证,用是药,泽泻,在六味地黄丸中,一者淡渗,防止地黄的粘腻,二者邪热。如果非要换的话,可以换做滑石,不过,滑石是有“爆发力”而没有“耐力”。
2、滋阴和清虚热的关系,举个例子,一个地方着火了,你用水去浇,想想看,火去哪儿了?下面条时,锅里的水溢出来了,倒点凉水,锅里的水就不会溢出来了,想想看,锅里刚才的一些“热”到哪儿去了?呵呵,这就是滋阴清热,不过,治疗虚热,不仅仅是滋阴这么一个治法,还有清散,比如牡丹皮、地骨皮等。这就是说滋阴可以清虚热,但清虚热不一定只靠滋阴。
 
对。呵呵,你不仅仅是一个中医爱好者这么简单啊。
 
老师我有冠心病,附睾炎,用了人参,三七,有了不错的效果,但随之又出现了晚上烦热难眠的新问题,左右为难,烦请老师指点一二,,谢谢
 
姬老师好
我最近在想个问题,脾虚久了的人,为什么会肾功能不好呀
 
姬老师好
我最近在想个问题,脾虚久了的人,为什么会肾功能不好呀

脾胃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将人吃的食物转化为脏腑需要的精微物质使其得以濡养,如果长期脾虚,加上素体阴虚又或熬夜、纵欲等伤阴精之事,使肾精亏损,脾虚又不能及时从食物中运化精微物质来濡养,导致肾虚。 个人愚见,同关注老师点评!
 
姓名 张**** 性别 女 年龄 联系方式
主诉 乳腺癌术后2年。
现病史 脉沉细弱,舌淡胖大,变有齿痕,苔薄白。阵发性气短,感觉胸骨后有冻死塞的感觉,经过西医三甲级医院的所有检查,未能检查出任何问题。睡眠差。右侧头痛,抽痛,2012年5月发行右侧胸腺为主的乳腺癌,手术。乏力不明显。潮热,汗出不多。早醒。手脚心不烧。脱发,干枯,眼睛干涩,无耳鸣,口干,咽干,鼻子干。吃饭好,血糖,糖耐量受损第二项餐后血糖9.1.心烦易怒。偶尔腰酸。骨质疏松。无心慌,无腹胀,无腹部冰凉。无腿软等症。无胆小。大小便正常。有时候干。每天吃一个苹果。
个性极强,争强好胜,经常生气!
 
脉沉细弱,——沉主寒,主里,
舌淡胖大变有齿痕,——有湿邪或者气滞。
苔薄白。——白主寒。
阵发性气短——气虚。感觉胸骨后有冻死塞的感觉。——气的温煦作用下降导致寒,寒则收引。
睡眠差,早醒。——肝疏泄太过,或者肾固摄无力
。右侧头痛,抽痛——气滞。
潮热——有热。
经常生气——有火。
手脚脱发,干枯——血虚。
眼睛干涩,口干,咽干,鼻子干——津液不足,直接诊断为脾虚。
偶尔腰酸——酸为肝所主,气血不足。
大小便正常。有时候干——津液 布散失常。
 
麻烦姬老师帮忙点评和归纳。这是群里昨天讨论的病例!
 
同楼上病例,请老师指正。脉沉细弱~沉为里,细为湿或气血不足,弱为气血不足,舌淡胖大~淡为虚,胖大为水湿,变有齿痕~水湿,苔薄白~寒。阵发性气短~气虚,感觉胸骨后有冻死塞的感觉~冻为寒,直接诊断为气虚,塞为不通,直接诊断为气滞,经过西医三甲级医院的所有检查,未能检查出任何问题。睡眠差~肝疏泄过强或肾固攝无力。右侧头痛,抽痛~不通,不荣,不松(可排除),2012年5月发行右侧胸腺为主的乳腺癌,手术~手术损耗气血。乏力不明显。潮热~清气不足,浊气相对过多运动增强形成热,或者阴不足导致热,汗出不多~浊气外排带出汗液。早醒~同前睡眠差。手脚心不烧。脱发,干枯,眼睛干涩,无耳鸣,口干,咽干,鼻子干~直接诊断为肝脾肺津液不足。吃饭好,血糖,糖耐量受损第二项餐后血糖9.1.心烦易怒。偶尔腰酸。骨质疏松~肾主骨,疏松为形不足,形不足为阴不足,加之前面肝肺脾津液不足,潮红之热象,可诊断阴虚,又因为”肾为水脏,主津液”,故可诊断肾阴虚。无心慌,无腹胀,无腹部冰凉。无腿软等症。无胆小。大小便正常。有时候干~津液不足。每天吃一个苹果。
个性极强,争强好胜,经常生气~怒伤肝!
病性:寒热夹杂,气虚之寒,阴虚之潮热
病态:气阴两虚,寒湿滞留
病位:气血津液
病因:气虚导致寒湿滞留,阴虚导致全身津液不足
 
姓名 张**** 性别 女 年龄 联系方式
主诉 乳腺癌术后2年。
现病史 脉沉细弱,舌淡胖大,变有齿痕,苔薄白

现病史 脉沉细弱——脉象不懂
舌淡胖大,变有齿痕——淡说明血虚, 有湿
苔薄白——寒
阵发性气短——应该是肾不纳气
,感觉胸骨后有冻死塞的感觉——寒,
经过西医三甲级医院的所有检查,未能检查出任何问题——。。
睡眠差——精出过多,肝疏泄太过或肾固摄不及
右侧头痛,抽痛,——有三
2012年5月发行右侧胸腺为主的乳腺癌,手术。乏力不明显。——有点气虚
潮热,汗出不多——
早醒——精出过多,肝疏泄太过或肾固摄不及
手脚心不烧——
脱发,干枯,眼睛干涩无耳鸣,口干,咽干,鼻子干,——津液布散失常,脾虚
吃饭好,血糖,糖耐量受损第二项餐后血糖9.1.——血糖不懂
心烦易怒——怒伤肝,肝火旺
偶尔腰酸。骨质疏松——这个可以是精虚么?
无心慌,无腹胀,无腹部冰凉。无腿软等症。无胆小。——
大小便正常。有时候干,——津液布散失常,脾虚
每天吃一个苹果。
个性极强,争强好胜,经常生气!——
整体来看, 是脾气虚导致运化不及,津液输布失常,导致肝疏泄功能增强, 导致气虚生寒象
病位:中焦
病性:寒
病态:虚
治则补气温里。
小子拙见,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另外还有2个问题。 1,病案中 经常生气 是肝疏泄过强导致的么??2,这个病案可否说成脾阳虚?因为气虚+寒象就是阳虚, 可是气虚了温煦作用下降也可成寒象(应该是虚寒吧) 那么 气虚+实寒(外感寒邪) 是阳虚?? 还是气虚+虚寒( 温煦作用下降生寒) 是阳虚???
请老师和各位大大指点啊!
 
爬上了1175楼
真高 下一步在把书看一边 然后练习分析
 
麻烦姬老师帮忙点评和归纳。这是群里昨天讨论的病例!

不好意思,才回复,歉!
这是气血不足,寒湿内阻之证。寒热虚实都有。
 
同楼上病例,请老师指正。脉沉细弱~沉为里,细为湿或气血不足,弱为气血不足,舌淡胖大~淡为虚,胖大为水湿

很不错,继续!
 
现病史 脉沉细弱——脉象不懂
舌淡胖大,变有齿痕——淡说明血虚, 有湿
苔薄白——寒

好,采取这种格式分析,很不错,有些没有分析出来的,看书或者问其他的同学,好吗?这样学习起来特别的快。
经常生气,或者爱生气,更多的是与血虚有关系;气属阳,阳虚则寒,要诊断阳虚,就要有寒象,故而,气虚之后出现了寒象,才能诊断为阳虚。如果气虚但没有因气虚而出现的寒象,是不能诊断为阳虚的。比如这个人本身就有气虚的现象,现在又感冒受寒,出现了恶寒,虽然两者同时存在,但不能诊断为阳虚。这里,还有一个表里的关系。
 
三个月学懂中医

姬 领 会

中医,分为三大块,一块是基础知识,一块是诊断,一块是治疗。三个月学懂中医的规划就是一个月学习一块。
前言
第一个月,学习中医基础知识

阴阳不难懂
认识阴阳
阴阳的本义
阴阳的关系特点
阴阳的延伸含义
阴和阳的特性
阴阳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
人的阴阳划分
病邪的阴阳划分
药物的阴阳划分
阴阳病症诊治
五行很简单
五行的本源
五行的含义
五行字义的延伸
五行之间的关系概述
相生
相克
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
五行在中医上的应用
五脏的自然归属
五脏之间的关系
五脏病变的治疗
脏腑理论很实用

肾的职能
脾的职能
肺的职能
肝的职能
心的职能

气是脏发挥功能的物质
经络不神秘
定性而很少定量的中医学
经络是古人虚拟出来的
经脉的起源很简单
经脉的发展很有必要
为了符合阴阳的特点而发展了经脉
更多穴位的发现,使得经脉线发生了变化
经脉的命名有说道
运用经络知识防治疾病很简便
第二个月,清楚中医的诊断
诊什么?
形体






功能
运动功能
神志活动
饮食物的进入利用和代谢谢
饮食物的进入
饮食物的下降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营养物质和水液的运送
浊物的外排
营养物质的利用
空气的进入利用和外排
空气的进入
气的分类
气的特性
清气的输送
清气的利用
浊气的外排
如何诊?

全身望诊
局部望诊

听声音
嗅气味

围绕主诉来问
边辨边问
尽量详细的问
急重病人,扼要询问

脉诊
按诊
断什么?
病因
病位
病性
病态
表象
病势
如何断?
直接诊断法的运用
寻根诊断法的运用
中医辨证也辨病
第三个月,掌握中医的基本治法
中医治疗的原则
正常平衡原则
治病求本原则
扶正抑邪原则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原则
简廉原则
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
准确诊断是前提
治疗必须到位
患者配合
针刺疗法
什么是针刺疗法
针具
练针
针刺前的消毒
持针方法
针刺角度
针刺的深度
针刺后的手法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
针刺治疗部位的选择
艾灸疗法
什么是艾灸疗法
艾灸的功能
灸法的种类
艾灸时的注意事项
艾灸治外伤效果好
火罐疗法
什么是火罐疗法
拔罐的种类
拔罐的方法
拔罐时的注意事项
火罐疗法的禁忌症
常见病症的拔罐部位
捏脊疗法
什么是捏脊疗法
捏脊的方法
捏脊时的注意事项
肚子疼痛不要急,后背一提就没事
刮痧疗法
什么是刮痧
刮痧的工具
持板方式和刮拭方法
刮拭顺序和方向
刮拭后的反应
刮痧的补泻
刮痧的作用
刮痧的注意事项
刮痧的禁忌
刺血疗法
什么是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的作用
刺血疗法的适应症
刺血时的禁忌
刺血时的注意事项
刺血疗法如何做
从血色辨病情
从出血动态辨病情
刺血治疗后的反应
异常反应的处理
刺血之秘
推拿疗法
什么是推拿
推拿的作用
推拿的手法
推拿的补泻
推拿的适应症
推拿的注意事项
推拿的禁忌证
异常情况的处理
药物疗法
中药功效的来源
中药的治病原理
中药的应用原则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剂型
中药的配伍
中药的应用注意和禁忌
八纲用药法
五脏用药法
症状用药法
传统用药法
中药剂量的把握
附 中医薪火有传人
 
阴阳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
知识不在于拥有多少,只在于能用上多少。我们掌握中医的理论就是为了中医的临床,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阴阳,下面,就来谈谈阴阳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
一、人的阴阳划分
中医的对象是人,所以要谈阴阳的中医应用,首先就要谈人的阴阳划分。
从阴阳的本义来说,阴是“有”的变化过程,阳是“无”的变化过程,人的一生,受孕是“有”的变化过程开始,形体变强大;中年之后,是“无”的变化过程开始,形体变弱小,直至死亡。这个“有和无”的变化过程要符合规律。如果不符合规律,象“发育迟缓”、“未老先衰”等就是违背规律的,就是病态。
《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谈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这就是古人对形体的“有与无”的正常变化过程的真实描写。
《黄帝内经》中还谈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人的形体与功能、上与下、内与外、表与里、前与后、脏与腑、气与血和津液之间,都有阴阳属性:
正常的人是由形体和功能两部分构成的,形体属阴,功能属阳。
上属阳,下属阴,当人在站立的时候,腰腹以上属阳,腰腹以下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前面的胸腹属阴,后面的背部属阳。
五脏是“藏精气而不泻”,犹如“雾气的团聚”,故而五脏属阴;六腑是“传化物而不藏”,犹如“雾气的发散”,故而六腑属阳。
由于血和津液都是在气的推动作用下运行的,所以,气为动属阳,血和津液为静属阴。
二、病邪的阴阳划分
中医的目的是防治疾病,故而,要谈阴阳的中医应用,就必须要了解病邪的阴阳划分。
人体生病,有外邪侵袭所致者,有内生之邪所为者。以内外来分阴阳的话,外邪属阳,内生之邪属阴。
让人生病的“外邪”,包括六淫、磕碰外伤、虫兽咬伤、饮食所伤、精神刺激所伤等。其中,六淫,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病邪,又有阴阳之分:由于风善动,暑和火温热,故而,风、暑、火属阳;由于寒则冷,湿则静,故而,寒、湿属阴;燥,虽有阴燥和阳燥之分,不过,更多时候,燥则火热而伤阴血,故而,人们就把燥邪归属于阳。
内生之邪,我们通常是指寒邪或者热邪,有时候也指实邪,即气滞、血瘀、痰湿水饮、积滞(食积、结石、虫积、肠滞)等。
三、药物的阴阳划分
1、根据药材在植物中的部位来分阴阳
植物类药物,药用部位位于植物上部者属阳,如花、叶、果实、种子等药材;药用部位位于植物下部者属阴,如根及根茎类药材。
药用部位为花、叶子、果实、树皮等植物外面者,属阳;药物用部位为茎干等植物里面者,属阴。
2、根据药物的质地来分阴阳
质地轻者上浮,属阳,质地重者沉降,属阴。
3、根据药性来分阴阳
药性,有寒、凉、温、热四种,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4、根据药味来分阴阳
味,指的是气味和味道。由于气味善于发散,犹如“雾气的发散”一样,故而,气味属阳;由于味道藏含于物体之中,犹如“雾气的团聚”,故而,味道属阴。
味有厚薄之分,对气味而言,厚是强的意思,薄是弱的意思,气味强,容易走窜;气味弱的不容易走窜,比如气味强的,老远就能闻到,气味弱的,走进之后也许都闻不到。相对而言,气味强者属动,气味弱者属静,所以,厚者为阳,薄者为阴。
对于味道而言,厚是重的意思,薄是轻的意思。由于味道藏含于物体之中,犹如“雾气的团聚”,味道重的“团聚”较强,味道轻的“团聚”较弱。相对而言,味道重的属静,味道轻的属动,所以,厚者为阴,薄者为阳,故而,《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谈到“气为阳,气厚为阳中之阳,气薄为阳中之阴,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味为阴,味厚为阴中之阴,味薄为阴中之阳,薄则疏通,厚则滋润”。
味道,一般分为辛、甘、淡、酸、苦、咸等几种,《黄帝内经》中谈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所以,味道之中又分阴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四、如何利用药物的阴阳属性来治疗人体之病
前面我们谈了,阴阳具有长消的关系特点,故而,人的一生,就是阴阳长消过程的一生,适当的阴消阳长或者阴长阳消,只要在人体的适应范围内,人体就不会感到有什么不舒服,但是,一旦超过了人体的适应程度,就会出现病证。比如一个人平常的饭量是一天吃半斤米饭,由于某种原因,这个人今天吃了四两半或者五两半的米饭,由于在自己的适应范围内,故而,这个人并没有感觉到什么不舒服,但是,当给这个人吃了一斤或者一两米饭的时候,这个人就会出现不舒服的情况,要么肚子撑胀,要么饥饿难受,这就是超过了人的适应程度之后出现的结果。
根据同气相求原则,为达病位,我们常用属阳的药物来达属阳的病症部位,常用属阴的药物来达属阴的病症部位:前面我们谈了,人体的病证,可分为外邪侵袭所致和内生病邪所为这两种,外邪侵袭所致者属阳,内生病邪所为者属阴;外来之寒邪,为阳中之阴,外来之热邪,为阳中之阳;内生之寒邪,为阴中之阴,内生之热邪,为阴中之阳。临床上,我们在治疗外邪侵袭所致的病症时,首先选用属阳之品以达病位,比如选用植物的花、叶、果实及树皮类药材,质地轻浮类药材,气味大而味道较小的药材,辛、甘、淡味类药材等等;在治疗内生病邪所为的病症时,也是首先选用属阴之品来达病位,比如选用植物的根茎类、茎干类药材,质地沉重类药材,气味小而味道重的药材,酸、苦、咸味类药材等等。
其次,根据阴阳的制约关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疗属阴的寒性病症时,我们就要用属阳的温热性的药物来制约之,治疗属阳的热性病症时,我们就要用属阴的凉寒性的药物来制约之。比如治疗外来风、火、暑、燥之邪所致的病症,因其为阳中之阳,故而,我们在选用能达病位的属阳的药物同时还需选用能制约阳邪(风、火、暑、燥)的属阴的寒凉性药物;治疗外来寒、湿之邪导致的病症,因其为阳中之阴,故而,我们在选用能达病位的属阳的药物同时还需选用能制约阴邪的属阳的温热性药物来治疗。举例来说,我们在治疗风寒感冒的时候,常选用质地轻浮的药物如桂枝、羌活、荆芥、防风、紫苏等,由于这些药物药性温热,能制约属阴的寒邪,故而,一药两用而用以治病;治疗风热感冒的时候,选用属阳的质地轻浮的金银花、连翘、薄荷、菊花、芦根、桑叶和药材部位部位植物上部的牛蒡子等药物(金银花、连翘、菊花、桑叶等药物其药材也都位于植物的上部,也属阳)以达病位,由于它们的药性寒凉属阴能制约属阳的热邪,故而,也是一药两用,直接拿来“处方”就成。
生活当中,同一件事,好多人都能做好,比如煮鸡蛋,很多人都会做;一个人,有很多能力,比如会打扫卫生、会做饭、会讲故事、会唱歌、会修理电脑等等。同样,中医里的一个病症,好多中药都能治疗,比如治疗呃逆病症,既可以用生姜等味辛的药物来发散胃中之气,也可以用代赭石等质地沉重的药物来沉降胃中之气。中药,因其有不同的阴阳属性,故而就可以治疗不同的属阴属阳病症。
举几个例子:决明子,药材是果实,药用部位位于植物的上部,故而,就能治疗人体属阳部位的病症,如治疗头晕、眼花等,但因其质地沉重而属阴,故而,也完全可以治疗人体属阴的下部病症,如消肠滞以通便;升麻、葛根、柴胡等根类药材,其药用部位位于植物的下部,故而,可以治疗人体属阴的下部病症,但因其质地较轻而属阳,故而,它们也可以治疗人体上部病症,如治疗脖子、口腔、头面部的疾病等。比如葛根,它既能治疗腹泻脱肛的下部病症,也可治疗颈部僵硬的上部病症,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1、由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故而,在用药的时候要注意阴中之“阳”或者阳中之“阴”出现的副作用,比如我们在用决明子来治疗头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因沉降而出现的通便作用,如果接受治疗的患者本来就有大便溏薄的情况,一天要上好几次厕所,这时候,就需放弃决明子而改用它药,或者,非要用时,须小量且炮制后用;“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这里的“轻”,一是指质地轻,二是指药量轻。小量和大量相比较,小量属阳,大量属阴,故而,小量的药物更容易上达于头面;经酒等属阳之物炮制之后,也容易使决明子到达头面部。2、如何把握中药的直达病所问题。比如葛根,既能治疗人体下部病症,也能治疗人体上部病症,临床上我们如何用葛根来达部位?上面已经谈过了小量和大量的阴阳属性问题,故而,我们在治疗上部病症时候,要小量应用,治疗下部病症时候,需大量应用。如果有人患病之后既有脖子僵硬不适,又有大便溏薄,大量应用吧,葛根都跑到下面去治疗大便溏薄而不治疗上面的脖子僵硬了,小量应用吧,葛根都跑到上面来治疗脖子僵硬而不治疗下面的大便溏薄了,这又该怎么办?呵呵,前面谈了,能治疗同一病症的药物很多,配伍就是,比如用小量的葛根来治疗脖子僵硬不适,配伍茯苓、山药等质地沉重的属阴药来达人体下部以治疗大便溏薄不就成了。或者,先用小剂量的药物治好脖子问题,再用大剂量的药物治好大便问题。当然,先用大剂量的药物治疗大便问题,再用小剂量的药物治疗脖子问题也完全可以。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由于中医认识疾病的时候,还有一个“病态”,如何用阴阳之理来指导临床用药以治疗虚证和实证?
前面我们已经谈过了,对虚实而言,由于“虚”的本义是大土山,为静态;“实”的本义为货物充于屋下,为动态。故而,虚属阴,实属阳。人体病态,只有两种,一种是虚证,一种是实证。所谓虚证,就是人体所需的物质供应不足之证,所谓实证,就是“动”力不足,使人体所需的物质停滞凝聚而产生的病症和需外排但外排不畅致使浊物停留体内而产生的病症。治疗时,“同声相应”,我们以阴治阴,以阳治阳,也就是说用属阴的药物来治疗虚证,用属阳的药物来治疗实证。
比如,我们用属阴的气味小的药物来补虚,如用黄芪来补气、白芍来补血等;我们用属阳的气味大的药物来增强“动”力以泻实,如用木香来理气、用川芎来活血等。
用属阴的酸苦咸味类药物来补虚,如酸味的白芍、苦味的百合、咸味的附子等;用属阳的辛甘淡味类药物来泻实,如用白芥子来消痰、薏苡仁除湿、代赭石降肠浊等。
生活当中,当我们给湖水中放入质地沉重的东西(如石头)时,不但这个东西能沉入水底,且还能引起向下的水流;当我们给湖水中放入质地轻浮的东西(如木头)时,不但这个东西能上浮于水面,而且,还能引起向上的水流。同样道理,讲究升降浮沉的中药,质地轻的有升浮之性,也有升浮之力,质地重的有沉降之性,也有沉降之力。更多时候,中医人也借用这个升浮或者沉降之“动”力来消除实邪以治疗实证。比如用质地轻浮的麻黄来散阴疽,用质地沉重的代赭石来通便,等等。
五、阴阳病症诊治
阴阳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阴阳,就是指属性的阴阳,比如表证、实证、热证属于阳证,里证、虚证、寒证属于阴证。这里的阳证和阴证,就是根据外属阳内属阴、实属阳虚属阴、热属阳寒属阴而来的。
前属阴,后属阳。有人出现的病症,向前弯腰没有什么不舒服的,但向后背的时候,却出现疼痛等不适,这就属于阳病;如果向后背没有什么不舒服,但向前弯腰的时候,却出现疼痛等不适,这就属于阴病。比如我以前治疗过的一个患者,喝多白酒之后,猛然昏不知人,摔倒在地,经过抢救之后,没有其他什么事,可就是不能向后背,否则,腰就特别疼。但是,当向前弯腰的时候,腰却没有什么不适。这个腰疼就属于阳病。
下属阴,上属阳。有人出现的病态,只是头部异常出汗;有人出现的病态,只是脚的异常出汗。单纯头部出汗的,为阳病;单纯脚部出汗的,为阴病。有人出现的病态,只是脸肿;有人出现的病态,只是腿肿。单纯脸肿的,为阳病,单纯腿肿的,为阴病。
晚上属阴,白天属阳。有的疾病,白天平安无事,晚上发作;有的疾病,晚上平安无事,白天发作。晚上发作的,为阴病;白天发作的,为阳病。当然,晚上病情加重的,也属于阴病;白天病情加重的,也属于阳病。比如有些病人患有的咳嗽,白天没事,晚上出现,这就属于阴病;有些病人患有的咳嗽,晚上没事,白天出现,这就属于阳病。
平躺属阴,站立属阳。有人患有的疾病,站立时没事,平躺时则会出现身体不适;有人患有的疾病,平躺没事,站立时却会出现不适。平躺时出现身体不适的,属阴病;站立时出现身体不适的,属阳病。当然,平躺时病情加重的,也属于阴病;站立时病情加重的,也属于阳病。比如有些头晕患者,站立时头不晕,但平躺的时候,则出现很严重的头晕情况,这就属于阴病;有些头晕患者,平躺时不晕,但站立时则头晕的很厉害,这就属于阳病。
1992年,上大二的我遇见一个病人,三十多岁。平躺时没有任何不适,站立时也没有任何不适,但是,当坐或蹲时,则腰疼的厉害,当时在西安也做过好多治疗,结果都不理想。有病乱投医,知道我是陕西中医学院的,故而,想让我找学院的老师给她治疗,当时的我和其他老师也不熟,而班主任又很忙,于是,就自己找资料。想到平躺属阴、站立属阳,就推理出坐或者蹲时则为半阴半阳,而肝胆属半阴半阳之脏,于是,翻开朱进忠老先生编写的从肝论治的《难病奇治》一书,见到一个病案和这个人病情较为相符,于是,抄原方给这个病人,没想到,两个礼拜后,病人寄来感谢信,说是腰疼已经痊愈,可以正常上班了(她上班是坐着工作)。
休息属阴,活动属阳。有人患有的疾病,活动时没事,但休息时则出现不适;有人患有的疾病,休息时没事,但活动时却出现不适。休息时出现不适的,为阴病;活动时出现身体不适的,为阳病。比如有些人患有的腿疼,活动时没事,但休息时却疼的厉害,这就属于阴病;有些人患有的腿疼,休息时没事,但活动的时候,却疼的很厉害,这就属于阳病。
寒凉属阴,温热属阳。患病之后,有人感觉到凉,有人感觉到热。感觉到凉的属阴病,感觉到热的属阳病。比如有人经常出现的手脚发凉,这就属于阴病;有人经常感觉到手脚发热,这就属于阳病。
阴天属阴,晴天属阳。临床上经常能见到一些病症,变天加重,也就是说遇到阴天时病情更厉害,这就属于阴病。比如很多气管炎患者、心脏病患者、骨质增生病患者的病情就是这样的。
冬天属阴,夏天属阳。有的疾病,夏天轻,冬天重;有的疾病,冬天轻,夏天重。冬天加重的属阴病,夏天加重的属阳病。比如同样是牛皮癣,冬天重,夏天轻,就属于阴病;夏天重,冬天轻,就属于阳病。有些疾病,是变换季节时出现或者加重,比如好多人患有的荨麻疹,则属于半阴半阳病症,从肝论治,效果很好。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病人的色泽、声息、脉象上来辨阴病还是阳病:
以色泽来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色泽鲜明的属阳,如脸红目赤之人就是阳病;色泽晦暗的属阴,如脸色青紫之人就是阴病。
以声息来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声音高亢者属阳,声音低微者属阴;呼吸微弱者属阴,呼吸气粗者属阳。
以脉象来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脉跳动快者属阳,脉跳动慢者属阴;脉洪大者属阳,脉细小者属阴。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我们辨别病症的阴阳属性有什么意义?
呵呵,不管是对现在的治疗还是对疾病的预后,都有很大的意义,因为相对来说,属阴的病症不好治疗,属阳的病症治疗起来相对简单容易。
用我们的肉眼来看,“团聚的雾气”形成的比较慢,而“雾气的发散”则相对较快,故而,比较之下,阴病的治疗时间要比阳病的治疗时间长。为什么会如此?原因就是阴病要比阳病难治。这一点,长期进行中医临床工作的人都有很深的体会。
形体病症比功能病症相对难治。形体病症,相当于西医上说的器质性病变。比如过来两个心慌的病人,其中一人是因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心慌,另一人是因刚才一百米赛跑导致的心慌。想想看,哪一个好治疗?不用我说,地球人都知道是第二个,也许,不用做任何治疗,让这个病人安静一会儿,心慌就会消失。
下部病症比上部病症相对难治。这里所说的“病症”,是病因病机相同而出现的表象。比如同样的水肿,眼脸肿胀要比腿脚肿胀相对的好治一些。
体内病症比体表病症相对难治。这里所说的“病症”,也是病因病机相同而出现的表象。比如同样的寒邪致病,外寒导致的病症,我们发散即可,而内寒导致的病症,则需较长时间的温里才能治好。
脏的病症相对于腑的病症来说较为难治。腑是“传化物而不藏”,只需要消食导滞就能治好,而五脏病变之后,则需较长时间的调治。注意,这里腑的病症指的是“传化物而不藏”的积滞证,并不是胃溃疡、肠癌等本身的破损癌变证。
血和津液的病症比气的病症相对难治。血瘀和痰湿停滞要比气滞难治,血虚和津液不足要比气虚难治。
当我们知道了阴阳病变的治疗难易程度之后,治疗就会胸有成竹,判断预后则是心中有数。和病人交流时就能准确地告知其疗程的长短,以便病人对治疗有个心理准备。
当然,病总是要治疗的,不管是阴病还是阳病,不管是难治还是易治。
上面谈述的是阴阳归属之病,即广义的阴阳病证,下面我说一下狭义的阴阳病证。
狭义的阴阳,就是指物质的阴阳,即“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源自《中医诊断学自学指导》,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在明白狭义的阴阳之前,我们先要知道阴阳盛衰与寒热表象之间的关系。
热胀冷缩,自然之理,而胀大的过程犹如“雾气发散”的过程,收缩的过程犹如“雾气团聚”的过程,所以,从阴阳角度来说,阳多的时候,即“雾气发散”太过的时候,就说明有热存在;阴多的时候,即“雾气团聚”太过的时候,就说明有寒存在,故而《黄帝内经》中就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正常人体之中,阴阳就像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一样,是相对平衡的,如果阴多了,阳自然就会减少;如果阳多了,阴自然也会减少,这就是《黄帝内经》中谈到的“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相反,当阳虚的时候,阴则增多,阴胜则寒,故而,阳虚就会出现寒象;当阴虚的时候,阳则增多,阳胜则热,故而,阴虚就会出现热象。
这里,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不管是阳胜产生的热还是阴虚产生的热、阴胜产生的寒还是阳虚产生的寒,都是人体感知的热和寒;二是临床上我们一定要清楚寒热的产生是以胜为主产生的还是以虚为主产生的,这点,我们可以根据脉来辨别,脉有力者就是“胜”,脉无力者就是“虚”。
现在,我们就可以用推理的办法来知道人体物质的阴和阳指的是什么了。
首先,我们可以排除这里的阴和阳不是本义上的阴和阳,不是雾气的团聚和发散,因为这些和人体的构成物质不沾边。
下来,我们进行推理:
既然已经排除了阴和阳本义,那么,就只有延伸含义了。前面我们在“人的阴阳划分”中谈过,阴和阳在人体之中表述的是形体与功能,、下与上、前与后、里与表、脏与腑、血津液与气。
那么,阴阳究竟表述的是有关人体的所有的延伸含义还是其中的一部分?
既然“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虚会出现寒象,阴虚会出现热象,那么,人体之中属阳的功能、上、外、后、腑、气哪一种虚能出现寒象?人体之中属阴的形体、下、里、前、脏、血和津液哪一种虚能出现热象?
用排除法判断:气虚会出现寒象;血和津液不足会出现热象。所以,阳虚,有的人会说阳气不足;阴虚,有的人会说阴血不足或是阴液不足。
由此可以得知:阳虚体质,实际上指的是气虚加有寒象之人,阴虚体质,实际上指的是血虚和/或津液不足加有热象之人。
继续推理:由于“气有余便是火”,故而,阳胜,指的就是气滞且有火热之象的病症;阴胜,则是指血瘀或者痰湿水饮停滞且有寒象之症。这里的火热之象,就是人体出现发烧发热火辣辣的感觉;寒象,就是人体出现寒冷凉嗖嗖的感觉。
现在,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知道了什么是阴虚、阳虚,什么是阴胜、阳胜,接下来,我们就要对这些病症进行治疗。
生活当中,我们要把一块土地整平,则需把低凹的地方给填起来,把高凸的地方给铲掉。中医之理就是生活之理,“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就是中医的一个治疗原则。
阴虚者滋阴,阳虚者补阳。
虽然中医里有滋阴药也有补阳药,不过,前面我们谈了阴虚证是血和/或津液不足且出现了热象的病症,阳虚证是气虚且有寒象的病症,故而,治疗阴虚证时,除了应用补阴药之外,我们也可以用药性寒凉的补血药或者补充津液的药物来治疗;治疗阳虚证的时候,除了应用补阳药之外,我们也可以用药性温热的补气药来治疗。
当然,在直接补阴阳的同时,我们还可根据阴阳的互根互用、相互转化的特点,做到“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就是说在用补阳药治疗阳虚证的同时,少佐一点补阴药,则阳更得补;在用补阴药治疗阴虚证的时候少佐一点补阳药,则阴更得充。
前一段时间有个失眠的病人来找我,说在别人那里喝了一段时间的汤药,里面的酸枣仁用到50克才稍微能睡着,但不用酸枣仁的时候就又不行了。看舌、诊脉,知道是阴虚之后,我说“你的病很简单,简单到一味药就可以治好,不过,中药更多时候讲究的是配伍,我给你开两味药,你拿回家,晚上熬好,临睡前一次性把它喝了,今晚也许就能睡个好觉”。处方为:生地180克,肉桂(后煎)10克。第二天病人告知,昨晚睡的很香,很是舒服。
这里,生地就是滋阴泻火之药,大剂量以增强味之厚,使得滋阴更甚,效果更好;肉桂为补阳药,少佐之后,则“阴更得生”。
阴胜者泻阴,阳胜者泻阳。
前面我们谈了阴胜是指血瘀或者痰湿水饮停滞且有寒象之症,阳胜是指气滞且有火热之象的病症。故而,治疗阴胜证时需用药性温热的活血化瘀、逐痰除湿利水消饮的药物,治疗阳胜证时则需用药性寒凉的理气降气散气之药。
由于阴胜则寒,阳胜则热,根据阴阳的长消和对立制约的关系特点,我们也可以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来治疗:即针对“阳盛则热”的病症,应用寒凉性的药物来治疗,针对“阴盛则寒”的病症,应用温热性的药物来治疗。
这个道理很简单,谁都懂,可在生活当中,包括一些大夫在内的更多人很有可能出错,这里,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冬季的感冒,这是一个常见病,根据时令来说,更多的是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原则,我们要用温热性之药来治疗,可是,有人却偏偏在风寒感冒之后服用“大青叶”之类的寒性药物,结果是一个很普通的感冒,一个礼拜,两个礼拜,甚至一个月都不见好。由于我是民间中医,知道好多病是久治不愈后才找中医看的,这种在其他地方或者自行服用“大青叶”治疗自己的风寒感冒未愈而找我要求喝汤药的人很多。所以,我常给病人说,你们的病更多的是用错药所致的。试想,风寒感冒之后,有谁敢吃冰糕?反正我是不敢。一块冰糕对风寒感冒之人都有很大的伤害,而“大青叶” 类的寒凉之品,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要远大于冰糕对人体的伤害。本来就感冒不适,又用药物再次伤害,病还能好吗?
这里,我劝更多的病人,不要随便用药,如果非要自行用药,则一定要牢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
由于人体的病症是复杂的,更多时候不是单纯的“虚”或者“胜”,故而,在临床上还需注意,偏胜病症中有无偏衰的情况出现,或是偏衰病症中有无偏胜的情况出现。如果有,就要同时应用补泻之法。当然,要有所偏重,比如虚兼胜的,则以补虚为主,泻胜为辅;胜兼虚的,则以泻胜为主,补虚为辅。
在中医诊断学中还提到两个病症,一个是亡阴证,一个是亡阳证,虽然现在在临床上很少见到这两个病症,但是,由于它们都是危重病症,故而,我还是要简单地说一下。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人体构成物质中的阴指的是血和津液,阳指的是气,故而,亡阴证就是体内津液大量耗伤,阴液严重亏损时出现的病症,其临床表现为:汗出如油热粘味咸,呼吸短促,身体怕热,手足温热,躁妄不安,口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干没有津液,脉细数疾而按之无力。亡阳证就是体内阳气衰竭,终致暴脱之病症,其临床表现就是汗出如水,淋漓大泄,汗冷味淡,肌肤凉,手足冷,面色苍白,呼吸气微,口不渴或者喜热饮,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
一般情况下,我们常用生脉散来治疗亡阴证,用参附汤(人参、制附子)来治疗亡阳证。
最后,我要说明的是有关阴阳在经络中的具体运用,会在后面详细谈述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