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想学中医吗?

很不错,继续!

谢谢老师的鼓励。真的就是按照老师学习中医的流程,从入手《其实中医很简单》开始到现在不到两个月,感觉收获确实很多。当然,看书的过程和分析病案的过程,还是有些疑惑的地方,希望老师闲暇之余,能来论坛指导学生学习中医。 比如:阳虚=气虚+寒象,这里的“寒象”指的是什么? 是指人感觉到的“冷”吗?还是指病性诊断为“寒”?或者还可以有其他延伸内容? 谢谢老师解答!
 
谢谢老师的鼓励。真的就是按照老师学习中医的流程,从入手《其实中医很简单》开始到现在不到两个月,感觉

我认为除了病人感觉外 还要参考舌象 比如薄白胎 和脉象 比如浮涩 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老师请指导
 
我认为除了病人感觉外 还要参考舌象 比如薄白胎 和脉象 比如浮涩 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老师请指导

寒热的诊断,并不是根据病人表现出的寒或热,一个是寒证、热证,一个是寒象、热象,这是不一样的。如何诊断,看看《其实中医很简单》后面的对病的认识里面有介绍,好吗?
说真的,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我也不大能搞明白,随着临床的时间延续,慢慢的领悟到一些东西。
你这样的思考很好,提问很好,继续。
 
老师好。,我也在自学。连<<中医基础>>都看不懂哎希望有机会能亲近老师学习。感恩。
 
经络不神秘
充满了奥秘的人体经络,在显微镜下也观察不到,然而却又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并且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的养生、保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经脉》里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所以,经络,对人体来说很是重要,于是乎有人就说“不懂经络,动手便错”。于是,更多的人在研究经络,有用同位素来测者,有用现代生物物理学来证实者,有想“返观内视”者,真是“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技。结果呢?到现在也没有一个说法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
要了解经络,就要先了解经络的起源,就必须要用古人的简单思维来思考。
我们都知道,《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但是,《黄帝内经》里面为什么没有谈到经络的起源?
对于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和治疗学的这部医学巨著而言,“忘了谈”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故而,《黄帝内经》中没有谈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经络的起源太复杂而谈不清楚;二是经络的起源太简单而不值得谈。
想想看,《黄帝内经》中把相当复杂的天、地、人都谈的很是清楚,难道把经络的起源情况谈不清楚?所以,“忘了谈”这种原因是不存在的。
用排除法,我们可以知道:经络的起源太简单,以至于在《黄帝内经》中不值得谈述。
至于如何简单,别着急,请往下看。
定性而很少定量的中医学
天生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生活当中,人们经常是一分为二来给事物或现象进行定性,用冷热、深浅、多少、大小、长短、强弱、松紧等词来表述,不过,很少定量,比如:今天天很冷,冷到什么程度,不定量;今天太热了,热到什么程度,不定量;这衣服的颜色很深,深到什么程度,不定量;这衣服的颜色很浅,浅到什么程度,不定量;今天喝水很多,多到什么程度,不定量;今天很少喝水,少到什么程度,不定量;这个光线很强,强到什么程度,不定量;这个光线很弱,弱到什么程度,不定量;这个绳子绑的太紧了,紧到什么程度,不定量;这个绳子绑的很松,松到什么程度,不定量。等等。
来源于生活的中医,就是为生活当中的老百姓服务的,老百姓需要的,就是中医应该具备的。老百姓谈话时只定性而很少定量,那么中医也就紧随之,只定性而很少定量。比如给病人说“把这个药粉拿回家,一次吃一勺子”,他能明白,因为更多时候,成人用的勺子,其大小基本是固定的,但假如你给病人说“把这个药粉拿回家,一次吃5克”,呵呵,普通的老百姓可不知道5克是多少。
中医更多时候是只定性而不定量,如舌淡到什么程度,舌红到什么程度,我们没有具体的定量标准。诊脉也一样,说是脉滑,脉滑到什么程度,我们不能定量表述。
我们更多人都知道的一句话叫做“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为什么不传量?就是因为中医在更多时候是只定性而不定量。不过,也就是因为中医的不定量,使得后来的中医大夫更具有灵活性,比如根据主证的需要我们用黄芪来治疗:病人的体质不同,用量不同;病情不同,用量不同;地域不同,用量不同;季节不同,用量不同;兼症不同,用量不同。具体病情具体用药,效果更好。
如果要定量,生活当中的人们更多是采用三分法,经常用特别、比较、轻微等词来表述,比如表述衣服脏的程度,则会说“这件衣服特别脏”、“这件衣服比较脏”、“这件衣服轻微地有点脏”等。
中医之理,就是生活之理。更多时候中医也是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常用阴阳两个字来表述。对于需要定量的,也常用三分法,比如把阴分为太阴、厥阴和少阴,把阳分为太阳、少阳和阳明。
 
经络是古人虚拟出来的
经络,就是我们常说经脉和络脉。
经,古字为“巠”。形声。从糸( 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巠声。本义为“织物的纵线”。
络,形声。从糸( mì),表示与丝线有关。各声。本义为“缠绕,捆缚”。
脉,本意为提供血液循环的血管网络,后延伸为有体系分布的线路。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经脉,是指人体的纵线;络脉,是指缠绕人体纵线的横线。
1973年,考古学家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医药帛书。据考证,这些帛书都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下葬的,它们编撰时间不同,最早的可能成书于春秋时期,而最晚的则是战国末年至秦汉之际的作品。就其内容而言,这些书较成书于秦汉之际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典籍更为原始和古朴,所以,这里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较全面记载了人体十一条经脉循行路线及所主疾病的著作。其中,只谈了“经”,而没有谈“络”;只谈了人体的纵线,而没有谈及缠绕人体纵线的横线。
后来,在《黄帝内经》中,才出现了“络”,至此,经络系统才慢慢的走向完善。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经络系统?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给人体定位。当人体体表的某一点出现问题的时候,为了表述方便,于是就有了经络。
看看我们的现在,要给一个地方定位,就用经度和纬度来定位,而经度和纬度却是人们虚拟出来的经线和纬线上的东西。
由于地球上的经纬线是虚拟出来的,取相比类,人体的经络也是虚拟出来的。经,是人体的纵线,络,是人体的横线。
 
经脉的起源很简单
当我们需要给阴或者阳来定量的时候,需要用三分法。中医上,用太阴、厥阴和少阴来表述阴的多少,用太阳、少阳和阳明来表述阳的多少。
我们先看阴的程度表述:
太,是一个指事字,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而成为现在的“太”。它的本义为过于、极大的意思,故而,当“阴”特别多的时候,我们就定为太阴。
厥,是一个形声字,从厂(hǎn),从欮(jué)。“欮”意为“上半身憋气(发力)”,“厂”指“石崖”。“厂”与“欮”联合起来表示“采石于崖”。所以,厥的本义为憋气发力,采石于崖,后来引申含义为:1、憋气发力;2、突然喘不过气来而昏倒。再后来就出现了转义:古代采石辛苦,是一种接近体力极限的劳动,所以,“厥”有憋气过头而休克的意思,也有“好不容易”、“厉害”、“严重”等意思。
由于“阴”特别多的时候为太阴,故而,当“阴”较多的时候,就用“厥阴”来表示。
少,古今字义变化不大,为量少的意思,故而,当“阴”很少的时候,古人就用“少阴”来表示。
我们再看阳的程度表述:
阳,特别多的时候,古人就用太阳来表示;阳较少的时候,古人就用少阳来表示。
日月相连为明,而日,代表的是阳,月,代表的是阴,所以,和阴相连的阳,古人就用阳明来表示。
现在,我们对于三阴三阳的概念已经了解了,结合“前为阴、后为阳,内为阴、外为阳,下为阴、上为阳”这么几点,就能很快的搞清楚经脉的起源问题了。
将手臂的体表分为六等份,然后将手臂自然下垂:内为阴,前为阴,故而,手臂的前面和内侧相交之处就是“阴”最多的的地方,我们就说这是太阴区;内为阴,这时,太阴处往内走的一个等分区就属于厥阴区;再往内的一个等分区就属于少阴区。看看手指头,大拇指内侧最靠里且朝前,是“阴”最多的地方,故而,这里就属于太阴经穴;中指端内侧为“阴”较多的地方,故而,这里就属于厥阴经穴;小拇指端内侧,为“阴”较少的地方,故而,这里就属于少阴经穴。
外为阳,后为阳,手臂的外侧和后面交汇之处就是“阳”最多的地方,故而,这里就属于太阳区;外为阳,从太阳处向外移动,第一个等分区就是少阳区,第二个等分区就是阳明区。阳明区刚好和太阴区相连。
腿脚部位的三阴三阳区的划分同手臂。
这就是经脉的雏形。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你谈的固然不错,但毕竟是推理出来的,有什么东西能证明你的推理是正确的?
看看《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的几条经脉循行分布,是不是和我谈的经脉三阴三阳分区基本一致?
呵呵,对比之后,你会发现真是差不多。其实,看看现在针灸书上的经脉分布,和我上面说的三阴三阳区的分布也大致一样。
看到这里,也许,还有人会问:从总体上看,《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记载的十一条经脉在循行分布上有几个共同特点:1、经脉循行方向自下而上,各个经脉之间不相接续,而且与内脏不相联系; 2、经脉的起点多在腕踝部附近;3、经脉的循行路线描述非常简单,有的经脉甚至只有起点与终点的两点连一线的最简单形式。这些怎么解释?
我曾经多次说过:要了解古人写的东西,就要用古人的简单思维来考虑问题。想一想:我们人体内所需的东西,都是从体外而来,也就是从外而入的,故而,古人也就想当然认为人体经脉的走向也是从外而内,即从四肢走向胸腹和头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取象比类”思维模式。
由于三阴三阳有各自的分区,故而,各个经脉之间的不想连接也就不难理解了;由于这是体表的阴阳分区,故而,也就没有和内脏进行联系。
由于爬行的缘故,古人也许认为脚和手触地而看不到,更多时候,看到的人体是脚踝和手腕以上的部分,故而,经脉的起点就多从踝、腕部位附近开始。
至于经脉简单,甚至只有起点和终点的问题,这是因为只是用阴阳来区分了人体部位,还没有发现更多穴位的缘故。
最后,我必须说的是,要了解经脉的起源,就不能不谈三阴三阳经脉的脏腑所属问题,如足太阴经脉为什么命名为肺、手太阳经脉为什么命名为小肠?
呵呵,诸位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等我谈完经脉的发展及经脉体系的完善等有关内容之后再解答,好吗?
这里,也许有人要问:书上说的经脉好像是一条线,而你说的经脉是一个区,这是怎么回事?
问得好。
看看铁路,是不是也有宽度,但为什么我们经常会把某条铁路说成是“线”?这是因为铁路很长,而宽度对于长度而言就太小了,所以,就用“线”来表示。人体之中,经脉区的宽度和长度的比例就如生活当中的铁路一样,所以,我们常把经络用“线”表示。
更有,随着穴位的发现,人们更多的是把穴位连接起来,这样,也就构成了一条线。
 
经脉的命名有说道
现在,我们都知道,十二正经都有唯一的所属脏腑,如手太阴为肺经、手厥阴为心包经、手少阴为心经、手阳明为大肠经、手少阳为三焦经、手太阳为小肠经、足太阴为脾经、足厥阴为肝经、足少阴为肾经、足阳明为胃经、足少阳为胆经、足太阳为膀胱经等,那么,为什么一条经脉要与唯一的脏腑相配,换句话说,为什么手太阴是肺经而不是其他的脏腑之经?
经过对现有典籍的查询,没有发现这类解释,故而,我们无法知道当时经脉的配属问题,不过,根据结果,我们可以用反推法来理解其中的缘由。
前面谈了,阴的本义是雾气的团聚,阳的本义是雾气的发散,根据象思维,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我们就可以知道脏属阴,腑属阳。原因是脏为“藏精气而不泻”,就如雾气的团聚;而腑为“传化物而不藏”,犹如雾气的发散。
既然脏属阴,腑属阳,故而,阴经就用脏来命名,阳经就用腑来命名。这点,看看十二正经的经脉脏腑配属就可以知道。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常说五脏六腑,由于十二经脉为六阴六阳,既然阴经用脏来命名,但现在是五脏,缺少一个脏怎么办?
 
老师好,我初读中医书籍,想自学些日常保健用。刘老师解读中医里说学中医要先搞懂阴阳,书中说:冬应是收藏,为什么南宁冬天却穿衬衫;还有为什么南北极一直冷,赤道一直热;望老师百忙中能给指点指点,万分感激!
 
报名报名!
本人本科毕业,建筑专业。
老师同意收徒后,立即汇报目前的自学情况!
 
老姬; 说:
老姬 发表于 2014-3-5 16:53
经脉的命名有说道
现在,我们都知道,十二正经都有唯一的所属脏腑,如手太阴为肺经、手厥阴为心包经、手少

我谈谈吧!人体的腑其实也只有五个,胃,胆,大小肠,膀胱,都是空心的,能传物。古代中医认为气在人体内也是有一个上下运动的通道,这个通道没有具体的载体,所以抽象为三焦。同样,人体也只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古代中医可能是从心主神明需要护卫,心肾交通需要枢纽…~方面考虑提出了心包的抽象概念。
 
本帖最后由 youyangchun 于 2014-3-5 20:50 编辑

姬老师很多的学术观点都很新颖,有独到见解。特别是把血,精,津等人体功能的物质基础归为阴,把人体的功能归为阳,把功能的强弱作为虚实的判定更是有指导意义。(呼吸,消化,排泄,运动,思考,休息……都是人体的功能)
气,到底是阴啊,还是阳。这个问题我长时又疑问,通过思考我个人认为,如果从有形无形的角度上讲她当然是阳了。如果仅仅谈气,我认为它属于平。如果把带有温暖的气为阳气,冰冷的气胃阴气,这样理解的话,中医中常说的,心阳虚,肾阳虚,脾气虚,肺气虚,就会知道是什么意思。
气(我们人体只需要阳气)也有实,如气滞。
 
谈谈阴虚和湿热的认识。
还是拿我来说,我从小食量就小,您想想食量小就说明脾胃不行啊,接着就有两个问题,血,津,精产的少和体内有湿运不出去。天常日久自然就阴虚了,光是这些还没什么,天性好动,大脑手脚不闲,加上一忙起来不好喝水。您想想,这阴消耗的能不大嘛!还没完,穿的衣服也比别人多,盖的被子也比别人厚(感觉冷所以穿盖多)日子长了,现在怎样哪?身体瘦,不长肉,爱上火,口腔好烂,嗓子好疼,耳鸣,舌苔腻,有齿印,皮肤干好退皮,心慌…总之是亚健康吧!
怎么办哪?阴虚加湿热?
 
老师好,我初读中医书籍,想自学些日常保健用。刘老师解读中医里说学中医要先搞懂阴阳,书中说:冬应是收藏

呵呵,这就是中医讲究三因制宜的体现。
 
报名报名!
本人本科毕业,建筑专业。
老师同意收徒后,立即汇报目前的自学情况!

呵呵,没问题,如果可以,你先学好理论,最简单的就是把《其实中医很简单》前面的内容记熟,然后可以来我这里,学习临床诊治。
 
谈谈阴虚和湿热的认识。
还是拿我来说,我从小食量就小,您想想食量小就说明脾胃不行啊,接着就有两

好,现在说出来的话比以前强多了,很好,继续。
 
寒热的诊断,并不是根据病人表现出的寒或热,一个是寒证、热证,一个是寒象、热象,这是不一样的。如何诊

老师 根据您的提示 我再表述一下
来自身体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感受和身体外在表象 体征及排泄物等叫做象
根据象推断出来的结果叫做证
“其实中医很简单”P103页
根据冷 白 稀 润 静 等脏腑功能的衰弱的阴象信息综合推断出来的病症 称作寒症
从黄 热 动 燥 稠 等脏腑功能的亢奋的阳象信息综合推断出来的病症 称作热症
能这么理解吗老师
 
再接着说阴虚,既然阴在人体中代表着血,精,津。那阴虚就说明这些物质的缺少。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物质缺少那?
一: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不能升清。
二:胃有实热或虚寒或肝气犯胃(虽然这导致阴虚的概率不大)
三:心肾阳气虚,不能输送温度给胃(胃腐熟食物的功能下将
四:肺中有伏热,暗耗津液,当然心中有火也会。
五:人体一个或多个功能增强如不眠,多思,多动等消耗的多。(还有手淫过多)
六:病理性产物阻碍血,津,精的产生,如气滞,痰饮,水湿,瘀血,食滞,虫积…
总之在生产,运输,消费各个环节出现问题,天长日久都会出现阴虚。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