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再问个问题阴虚就是血和津液不足、血为气之母、津血不足气有余则热【 我这辈子也不会忘了】阴虚的人比
老师我再问个问题阴虚就是血和津液不足、血为气之母、津血不足气有余则热【 我这辈子也不会忘了】阴虚的人比正常人容易出汗,除了“盗汗”还有“自汗”,还有吗?——————————————————————一般的全身汗出异常,有自汗、盗汗、大汗、战汗四种,局部的汗出异常,那可就多了,比如头汗、半身汗、手脚心汗等等。
“自汗”是发生在白天而“盗汗”是发生在晚上,没有既是白天又是晚上的也没有不是白天也不是晚上的,这么想的话应该没有了。———————————————临床上确实能见到白天晚上都出汗的病人。
可是难道就光上半身出汗就没有下半身出汗的吗,好像不对啊?——————有人是上半身出汗,有人是左半身出汗,当然,也有人是右半身出汗,不过,我没有见到单纯下半身出汗而上半身没事的人。这里,单纯的脚心出汗情况除外。
“阴虚耳鸣”我悟性不好理解不进去,气有余则热,热会发出声音?【我知道有五脏对五音的】我记得哪里看到说耳鸣不一定是阴虚是不是?检测的方法说用手捂住耳朵更响的怎么怎么的,不响的又怎么这么的。“肾开窍于耳”我知道,肾怎么不好了就耳鸣、耳聋了呢?因为我记性不好再加上心太复杂了沉不下来,快餐式的学习,没记住【这俩毛病我知道的】你在这里能否给我和同学们围绕耳鸣话题来讲一讲?————————————首先,你要知道耳鸣的产生机理,呵呵,看看《其实中医很简单》,哦,你没有看过,是吗?然后,就不难理解阴虚导致的耳鸣了。
还有,“汗”这个话题说起来应该是个大话题,上午一边干活我还一边在想在论坛上发个贴题目叫:抛砖引玉,话说“汗”。记得说“心在液为汗”,有说什么“一滴汗一滴精”,乱七八糟,可能是我胡说,反正我记得哪里说的养生当以出微汗为宜,《内经》吗?————汗的养生,我们中国人需天人合一,也就是说春夏秋冬,需生长收藏,夏天,我们这些人尽情的出汗排毒,喝点水之后,自然就会补充水液。干重活的室外工人可就不成了,一定要注意中暑虚脱。冬天,尽量不要出汗。我在给他们教太极拳的时候,这些是必须说的。风寒感冒,在治疗的时候,需微汗排邪,如果是大汗,则必伤正常的气和津液(呵呵,不用我说原因了吧)。
所以有时我在想,东方养生讲究“静”,《类经》说:“张紫阳曰∶心能役神,神亦役心,眼者神游之宅,神游于眼而役于心,心欲求静,必先制眼,抑之于眼,使归于心,则心静而神亦静矣。此言存神在心,而静心在目也。”。西方养生讲究“动”,“生命在于运动”有人说是东西方各自的饮食文化不同,一个素食,一个肉食,没深入的研究但感觉得也蛮有道理的。———————————————————适合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比如青年人需要以动养生,老年人需要以静养生。
可是你看那些运动员、师傅,运动干活时出那么大的汗难道不好吗?我觉得正常的就是多大的运动量就应该出多少汗否则太过与不及都是病态,可是反过来又一想,有人说身体好的人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不怕热是不是出汗就少呢?——怕,是人的一种情志活动,和出汗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上工治未病说的就是告诉大家怎么养生吧?——是的。
上面第一段的“汗”是病症,第二段的“汗”说的是养生的“汗”,姬老师能不能再围绕“汗”的养生和“汗”作为病症【我老是忘了病症和病证的区别,好像说不一样,我觉得是一样,是吗?】给同学们举例说明一下?关于汗的养生,春天,慢慢的出小汗;夏天,尽情的出大汗(根据个人体质及工作性质而定其量);秋天,出汗量需减少;冬天,尽量不要出汗。关于汗的病症,太多了,不好意思,麻烦你在百度上搜一下病案。
还有心在液为汗,肺在液为涕,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也能否给讲讲,这些贴近生活的题材我相信对我们这些初入中医的同学相信更有吸引力,呵呵。——这是五脏对五液而言的,有些牵强附会,我以前有一篇文章就是专门来写这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