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上工治未病"之我见---读经思考录

我是这样考虑的,伯高说,刺未生,刺未盛,刺已衰。第一种意思可能是先刺没病的地方,然后再刺不盛的地方,

谢谢你的思考和回复!可能你是对的。我再继续看下去。等我把灵枢看完素问也看完再确定。
 
第二种意思可能是上工里也分三个层次,一个刺未病,水平再低点的刺未盛,水平又低点的刺已衰。所以最后伯高说上工治未病。就是说水平最高的刺未病。你多琢磨琢磨,看哪个意思更接近临床
 
第二种意思可能是上工里也分三个层次,一个刺未病,水平再低点的刺未盛,水平又低点的刺已衰。所以最后伯高

我刚开始也这么想,但是完全从字句理解,可能还是你的上一个解释比较接近.好像原文就是讲上工和下工,没有在分档次的意思.谢谢!
 
中医有很多术语。其中有“治未病”。是体现未病先防。既病防病。其概念清晰。有代表性。针对性很强的其中一个。让学者一看就知道指的是什么。

把治未病无限扩大。又把治没病的地方叫治未病。这种叫法当然可以。但已没有实际意义了。反把一个术语变得模糊笼统了。

疾病有顺经传。逆经转。越经传。在防范未然之时叫治未病。
另一领域如养生。怡情。食疗。打打太极拳等等也叫防范未病。

举个例子。一个人身体一侧久病。取对侧正气来治疗激发患侧恢复。术语叫取健侧或对侧。这样术语能让人明白取什么位置。如果叫取未病。或治未病。也是可以的。但足以令人不知头绪。在什么位置。这就是术语的好处。

所以我们在交流之时。应当多用中医术语以利交流更能理解。有如普通话一样。一听就能明白。如我和网友在电话交流之时因普通话不标准,虽然没有把赚钱说成撞墙。但说了半天。网友也只听懂一大半。

用山火来比喻治未病。
在发生山火人困其中之时。山火还没有烧到身边那一刻。应马上把身边草木烧掉。烧出一个很大的空地。这样山火烧来了。再也不会烧到身边了。
 
中医有很多术语。其中有“治未病”。是体现未病先防。既病防病。其概念清晰。有代表性。针对性很强的其

我们的老师都是这么教导我们的.但是在灵枢逆顺篇的意思其实是在讲治病的策略.我认为这里的治未病不是防病的意思,是如兵法里"不迎逢逢之气,不破堂堂之阵"的意思.请您再仔细看看原文. 至于是按五行相生还是想克,还需多加深入研究.我知道您心里是认为我是在刻舟求剑,也许吧,只要我记录了丢剑的地点两岸参照物方位和在舟上掉下的位置,找到剑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我希望重新按古文的原意还原古人想要教导我们的,而不是历代的人云.也就是说我想去仔细去体会古人的鸡汤的原味,而不是后人兑了多少次水又加了多少调料的号称鸡汤的汤.如果您要反驳我,最好拿原文来我们一起咬文嚼字,不要拿实际你认为该是怎样.
 
北京某个著名的中医院有一个专门的治未病诊疗室,不知具体是干什么的。
 
你说的很对。治未病绝不是仅仅防病。我们交流涉及两个问题。

1。。我不喜欢咬文嚼字。更喜欢词能达意。我们一直有交流。你是知道的。
中医治病是诊疗防三位一体的。因与果。矛与盾。买与卖也是一起的。离开一个问题去探讨另一个问题没有意义。所以中医治病二字就寓诊治防在内了。
治未病三个字也是一体的。就是治疗将要发生的疾病。或者治疗可能发生的疾病。就叫治未病,若三个字分开来看。也就没有意义了。

又如国家说。“我们要把国防建设好”。这句话的防字肯怕谁也不会理解为只建设盾而不建设矛。这是防范与打击是一体的。

治未病。防病也是寓于治病。这也是谁都想到的问题。所以治未病是诊治防浓宿在里面的。

古人在书中文字为何如此简练?。这与当时使用竹简刻字携带有关连,假如和现代人们写文章长篇大论的话。那么出游之时必然要请一部汽车运输才能把这篇文章运到目的地。或者你认为在身体没有病的地方治疗叫治未病。是治病不是防治。那当然可以了。呵呵。这又是觉得大家用字不清楚。解释不清的问题。

2.关于学习经典心得和解释。
古今几乎所有人都说自己最贴近经典原意解释。但谁又真的贴近经典愿意?都是瞎子摸象个人心得罢了。看经典没有正面侧面之分。只要心得验于临床都是正面的。贴近愿意的。有违于临床再优美的文字都是空的


也想听听你对治未病的说法。包挎经文
 
上工治未病
来自: 台灣雲豹(台灣) 2010-11-28 22:31:55
扁鵲三兄弟-小故事大啟示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

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醫術最好呢?」



扁鵲回答說:「大哥最好,二哥次之,

我最差。」文王疑惑的問:「那麼為什麼你

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大哥治病,是治病於病

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認為自己有病,

因此不願預先治療來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

氣無法傳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

剛剛發作之時,剛發作時症狀大都是輕微,

因此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一些小病,所以他

只在我們的村裏小有名氣。而我扁鵲治病,

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看見的都是

我在經脈上扎針、放血,或是切膚鉅骨等大

手術,所以他們以為我的醫術最高明,因此
名字才遍响全国
 
有人说,中医是预防医学,黄帝内经里就讲了,高明的医生在你没病的时

候治疗。没有病,你治疗什么?可悲、可怜,这些高级教授怎么会这样解释这句话。)

中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高明的医生治疗疾病,从没有病的地方下手。

治病要: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内病外治;

什么意思?

头上的病治疗脚,头晕、头痛、高血压要治疗下部,比如命门、涌泉穴。

反之,腿脚不好的病人,要从腰胯、腰椎、胸椎、颈椎、大脑、小脑治疗。

身体左边腿脚、胳膊不好的,要治疗他的右脑,反之亦然。

体内有寒气、有热、有火、有伤、

可以在人体外拔罐,推拿、针灸、刮痧、膏药、熏洗。






网上资料。
 
北京某个著名的中医院有一个专门的治未病诊疗室,不知具体是干什么的。

以现在大家对治未病的理解,应该是防病保健部门.
 
有人说,中医是预防医学,黄帝内经里就讲了,高明的医生在你没病的时

候治疗。没有病,你治疗什么?可悲

对呀,从没有病的地方下手,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啊,您一直在做着上工的事,却不认可理论,为什么上病下取,四肢病治躯干,肝病要治脾,都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啊,想清楚这个道理就不会走弯路,比如治烧心,治了后面就不会画舌添足还要治前面了.
 
内经涉及治未病有十多处。也看了多个注本,
治未病的概念是,“治未生。未盛。未作。未传之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展和发生,“

作为交流,我尊重你的说法。针灸治疗身体没病的地方叫不治已病治未病。但个人是不认同的。这个说法在针灸运用上是欠妥的,也是不成熟的。要知道。针灸治病绝大多数是在没病之处针灸的。所谓远端等。这早已是明摆着的。可针灸为何不用这样说针未病处。因为在针灸理论和术语里自有它的内容。如果按照你所说的。就会令人困惑。不利于学习理解进步的。

比如说。左涌泉有病,针右涌泉。在针灸理论术语对应疗法中。叫针等高对应。也可叫针同经对应点。这样非常好理解和运用。触类旁通或举一反三。若按你的说法。左涌泉有病,不治已病针右未病处。那真叫人费解了。更不利于学习启发。又可反问。为和要针右未病处的足底而不针足面未病处。你如何解说?难道再解释说这是对应法。或是说同经对应点。这样解释不很辛苦吗?

如肝区疼痛。针尺泽。针灸理论为金克木。针曲池为大肠经与肝相通。如果向你所说的。治未病针哪个未病处。这样好理解吗?

又如胃痛。针肝俞。太冲。针灸理论是木乘土引起的。按你说的。治未病针那个未病处。
你举例的案例。胃痛烧心,,说不治已病治未病针背部未病处。这说法当然可以。但问为何要针背部未病处。难道你再回头解释说。这是针灸理论运用的一种方法。心胃会涉及背部而且背部多有反映点。很多脏腑相联系的。或者又说这是胸背对应疗法吗。拐一个大弯回来再解释。你不觉得累吗?

用一条整体处方。治疗某个部位疾病。那你又如何说?

中医有很多清晰的概念和术语。离开它来解释是不正确的。针灸也有很多既有理论和术语。我们抛弃不用。反而舍近就远。自造迷茫。自造雾帐。这样是不利于朝着正确的方向学习针灸的
 
内经涉及治未病有十多处。也看了多个注本,
治未病的概念是,“治未生。未盛。未作。未传之时。采取相应的

我们做针灸的,病人会在没病的时候,病刚起的时候,病快好的时候来找我们治吗?难道不是试了其他所有的办法无效才来的吗?就连古代,医生那么缺乏,病人会在上述情况就医吗,医生面对的难道不是个个重病吗?如果治未病只是一个防病的概念,灵枢会在讲刺法用专门一章来说明吗?前面用得找用“兵法云:无迎逢逢之气,无破堂堂之阵”来铺垫吗?当然未病的地方多了,如何选择下手的地方是有讲究的。我想和五行很有关系。当然也可以从太极图,上下对应找。我从后背治雷诺效果好,我的师兄只是用长针解肚子也很好,我认为也可以算不治已病(四肢)治未病(躯干)。我觉得有了这个思路,治病会容易得多,不必纠缠于一穴一法。
 
治未病岂能仅仅防治如此简单
1.治未生。在疾病发生之前。断然使用或建议防范,
如即将反生流行病。或一个病人体质是肾阳虚者。在治病同时。建议病人少房事。少吃偏寒凉。以免出现肾阳虚之类疾病,
“避虚之道邪弗能害。”《灵枢。九宫八风》

2.治未盛。防微杜渐
疾病仍是处于先兆。采取防范或某些治疗
如一人淋雨后。出现流鼻滴。可开一些轻微感冒药。或建议吃些姜汤类的。
“其中人也微。故莫知病情。莫知其形。”《素问。八正神明》

3.治未作。无后其时。
对于一些周期性的或季节性的疾病。在缓解之后。介入治疗
如疟疾。哮喘等。在治疗疟疾发作之前两个小时治疗最好。
“反刺疟。先发如食倾,乃过之则失时也。《素问。刺疟》

4,治未传。截其邪路。
如外感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或脏腑病。防止肝病传脾。应实脾。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于其所胜。五脏相通。移皆有次。“《素问。玉机真藏论》

防寓于治。治寓于防。就是这样道理




2
 
治未病岂能仅仅防治如此简单
1.治未生。在疾病发生之前。断然使用或建议防范,
如即将反生流行病

你说得都对.其实我们的分歧就在于有没有必要把"治未病",作为治疗大法.比如你治病人的时候除了治未病以外,有没有必要再去治已病.比如你说腹痛你找手上穴也罢,脚上穴罢,腹痛好转了还有没有必要再去腹部上搞?如果是以"不治已病治未病"为原则,答案就是不需要再去腹部治.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病一定会好得慢些. 当然这个方法主要还是治内科病,经脉病.如果是筋经病,内经讲是要"以痛为输"的.骨头病也要另说了.
 
论得很精彩,义气之争可免,毕竟大家的目标和目的是一致的。
文子医生和96版主都值得敬佩!{
 
很牛,治未病不是单一的被动防御,治疗中心存此念,亦可攻守兼备,并可拓宽治疗思路
 
对呀,从没有病的地方下手,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啊,您一直在做着上工的事,却不认可理论,为什么上病下取,四

缪刺不算是治未病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