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网友奉献一个口唇干裂的简单奇效方
此方源自《上海针灸杂志》1995年05期 ,原文照录:
自1981一1994年笔者采用放血疗法治疗口唇干裂20例,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例,女17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1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个月。 治疗方法 患者正坐仰靠,取兑端、承浆穴,术者站在患者右侧,针刺时术者左手拇、食指夹住被刺穴位,局部用含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右手持消毒后三棱针,快速直刺兑端穴,深约1~2分,并轻挤压针孔.周围使之出血l~3滴,然后用干棉球压针孔片刻,用同样方法刺承浆穴。一般1次即愈,未愈者隔日可再行第2次。 治疗效果 1.治疗结果 经1次治愈16例,经2次治愈4例。 2.病例介绍 王又义,女,28岁,1986年11月25日就诊。 自述口唇干裂,疼痛不适5夭。每年从秋末开始发病,春末开始好转,夏季恢复正常,已连续发病6年。用上述方法治疗1次即愈,随访3年未再复发。 体会 口唇干裂在秋季、冬季、春季比较多见。中医认为是因阴虚火旺,津液不足引起。西医认为可能与摄取新鲜蔬菜少,维生素缺乏有关。笔者根据疏通经脉,调其气血之原理,采用传统的三棱针放血疗法,刺兑端、承浆2穴,是该2穴具有主治消渴嗜饮,口疮臭秽的功效。
兑端穴、承浆穴的介绍:
兑端穴:
〖类属〗督脉第二十七穴。
〖位置〗在面部上唇中央之尖端处。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昏迷,晕厥,癫狂,癔病、口噤、口喝唇动、唇吻强、齿痛、消渴嗜饮、口疮臭秽、目翳、鼻塞、鼻渊、衄血、舌干、小便黄赤、黄疸。
〖作用〗开窍苏厥,清热泻火。
〖刺灸法]斜刺0.2~0.3寸。注意事项:本穴不灸。
〖配伍应用〗
癫疾呕沫寒热痉互引:配龈交穴、承浆穴、大迎穴、丝竹空穴、囟会穴、天柱穴、商丘穴(《备急千金要方》)。
舌吐不收,名曰阳强:配外关穴、涌泉穴、少冲穴、神门穴(《针灸大全》)。
唇吻强,上齿龈疼痛:配目窗穴、正营穴、耳门穴(《备急千金要方》)。
口内生疮:配内关穴、支沟穴、承浆穴、十宣穴(《针灸大全》)。
口干:配二间穴、窍阴穴(《针灸资生经》)。
衄血不止:配禾髎穴、劳宫穴(《针灸资生经》)。
溺黄:配太溪穴、阴谷穴、下廉穴(《同上》)。
〖附录〗
(1)穴名释义:兑为口;端,指人中沟唇端,穴在唇上端,因而得名。
(2)别名:兑骨、唇上端、壮骨。
(3)现代应用:昏迷、昏厥、癫痫、癔病、鼻塞、鼻炎、鼻息肉、口腔炎、齿龈炎、口疮、糖尿病。
承浆穴
〖取穴方法〗承浆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和颏肌之间;有下唇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颏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口眼歪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人体穴位配伍〗配委中穴治衄血不止;配风府穴治头项强痛、牙痛。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附注〗足阳明、任脉之会。
承浆穴足阳明任脉之会。
〖别名〗天池穴,鬼市穴,悬浆穴,羕浆穴。
〖穴义〗任脉的冷降水湿及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