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方剂名称是怎样来的?

代针散
出处:《疡医大全》
本方由木鳖子、川乌两味药物组成,水磨后以鹅翎扫刷疮上,留豆大一处出脓,如药水干再刷。用于治疗恶疮肿痛,日久不出脓者。有消瘫排脓之功。疮痈日久,脓已酿成,而不能自行溃破者,往往需用刀或针刺切开排脓,以使腐脓去而新肌生,疮瘫之患得以痊愈。方中木鲨子溃瘫消肿;川乌散寒止痛。两药共享,尤对阴疽肿毒之已成脓者,用之可自行破溃出脓,促其早愈。犹如用刀针切刺排脓一样,故名曰「代针散」。
 
仙方活命饮
出处:《校注妇人良方》
本方由穿山甲、白芷、天花粉、皂角刺、当归尾、甘草、赤芍药、乳香、没药、防风、贝母、陈皮、金银花诸药组成。用于疮痈肿毒初起,红肿焮痛;或身热微恶寒,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数有力等症。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医宗金鉴》云:「此方治一切瘫疽,不论阴阳疮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化脓生肌,散瘀消肿,乃疮痈之圣药,诚外科之首方也」。「仙方」,托名仙人所传之方,言其功效神;「活命」,谓有定痛回生之功。本方用于外科诸证,可使痈肿消而疼痛止,疗效可靠,济世活人,故称「仙方活命饮」。本方又名「真人活命饮」,谓修真得道之人所制,均为溢美之辞。
 
白虎汤
出处:《伤寒论》
本方由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四味药物组成。用于阳明经热盛,或邪热在气分之壮热,烦渴,口干舌燥,面赤恶热,大汗出,脉洪大有力或浮滑等证。有清热、除烦、生津之功。
「白虎」者,为四方宿名之一,是西方七宿的合称,古代传说中西方的金神,主气在秋,秋金当令而炎暑自解。方中行云:「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兽。虎啸谷风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温热经纬》)本方用于阳明经证,以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为用药指征。服药之后,其清热解暑之力,犹如白虎金神般的疾猛迅速,使热势骤降,重证告愈,故名曰「白虎汤」。本方加人参名「白虎加人参汤」,益气之功更佳;加苍术名「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有清热燥湿之功;加桂枝名「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有清热疏表之功。
 
白雪糕
出处:《古今医鉴》
本方由大米、糯米、山药、芡实、莲肉诸药组成,共为细末,入白砂糖搅和令匀,入笼蒸糕,任意食用。用于治疗病后脾胃虚弱之证。有健脾益胃、补虚扶羸之效。
本方所选之五种药物,实为五种常用食物。《素问.脏气法时论》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之说。方中大米、糯米为谷,以扶养胃气;山药为菜,以补益脾气;芡实、莲肉为果,以健脾和胃。诸药配伍,对脾胃虚弱之证当然有益。且方中诸药与白砂糖均为白色,如法蒸糕后,更是色白如雪,香甜可口,故名「白雪糕」。
 
失笑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由五灵脂、炒蒲黄两味药物组成。用于瘀血停滞之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痛经,产后恶露不行等症。有活血袪瘀,散结止痛之功。
本方是治疗血瘀作痛的常用方。方中二药配伍,不仅能活血,且又能止血,相反相成、相得益彰。吴于宣曰:「是方用灵脂之甘温走肝,生用则行血;蒲黄甘平入肝,生用则破血。佐酒煎以行其力,庶可直扶厥阴之滞,而有其推陈致新之功,甘不伤脾,辛能逐瘀,不觉诸证悉除,宜可以一笑而置之矣。」(《古今名医方论》)「失笑」者,忍俊不住而发笑。此方仅二味平易之药,竟能使瘀血疼痛霍然若失,其止痛效果之佳,使人忍不住发出笑声。故称之曰「失笑散」。
 
半夏泻心汤
出处:《伤寒论》
本方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诸药组成。用于胃气不和,症见心下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作用。
本方主治小柴胡汤证因误下伤中而形成的痞证。「痞」者,即闭塞不通之意。心者,此处指心下,即胃也。留邪在心下,则胃脱有堵塞不适感。王旭高云「「泻心者,实泻胃也,心下痞即胃痞也。」(《王旭高医书六种》)王又原云:「不曰泻胃而曰泻心,恐混以苦寒,伤其胃阳,又误为传入阳明,以治阳明之法治之也。此仲景之微旨也。」(《名医方论》)方中以半夏为主药,重在辛温散痞而和阴,有解除心下痞满之效,故称「半夏泻心汤《伤寒论》中泻心汤有五: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通治各种痞证;附子泻心汤治痞证
兼阳虚;大黄黄连泻心汤则治邪火内炽。
 
至宝丹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由生乌犀屑、生玳瑁屑、琥珀、朱砂、雄黄、龙脑、麝香、牛黄、安息香、金箔、银箔等药物组成。用于中暑,中恶,中风,温病;以及小儿惊厥属于痰浊内闭诸症。有化浊开窍,清热解毒之功。
张秉成曰:「方中犀角、牛黄,皆秉清灵之气,有凉解之功;玳瑁、金箔之出于水;朱砂、雄黄之出于山,皆得宝气,而可以解毒镇邪。冰、麝、安息,芳香开窍……领诸药以成其功,拯逆济危,故得谓之至宝也。」(《成方便读》)「至」者,极也,最也; 「宝」者,珍实之物品也。本方为清热熄风,镇惊,豁痰开窍的重要方剂,用于热邪内扰,痰浊蒙闭心包诸证,疗效显著,是极珍贵的方剂之一,所以称「至宝丹」。
 
地黄饮子
出处:《宣明论方》
本方由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诸药组成。用于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舌苔浮腻,脉沈迟细弱之瘖痱证。功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本方主治瘖痱证。「瘖」指舌强不能言;「痱」指足废不能用。其证由下元虚衰,虚火上炎,痰浊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故刘河间选用滋补肾阴的干地黄为主。王晋三曰:「饮,清水也。方名饮子者,言其煎有法也」。陈修园曰:「又微煎数沸,不令诸药尽出重浊之味,俾轻清走于阳分以散风,重浊走于阴分以降逆。」方中以干地黄为主,用清水微煎为饮服,取其轻清之气,易为升降,迅达经络,流走四肢百骸,以交阴阳,故名「地黄饮子」。
 
百合固金汤
出处:《医方集解》
本方由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芍药、当归、贝母、生甘草、玄参、桔梗诸药组成。用于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之咽喉燥痛,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之功。
本方为治肺肾阴亏咳嗽的常用方。方中以百合等润肺生津之品为主,诸药相伍,使肺肾得养,阴液充足,虚火自清,痰咳得止。肺在五行中属金,肺金不固则变生诸证。本方服之可使肺金宁而肺气固,诸证自能随之而愈,故名「百合固金汤」。亦有言「固金」为「固若金汤」之义,喻服之本方,可使肺气健固,犹若金城汤池一般矣。
 
回春丹
出处:《敬修堂药说》
本方由川贝母、陈皮、木香、白豆蔻、枳壳、法半夏、沈香、天竺黄、僵姜、全蝠、檀香、牛黄、麝香、胆南星、钩藤、大黄、天麻、甘草、朱砂诸药组成。用于小儿急惊, 痰热蒙蔽者。有清热化痰,开窍定惊之功。小儿急惊风,有热、痰、风、搐四大临床特征,为儿科「四大症」之一。本方所治急惊风,系痰热壅盛,内闭心窍,热动肝风所致。「回春」,谓冬去春来,草木重生之意。宋苏拭有「槛内群芳芽末吐,早已回春」之词。后喻医术高明、起死回生,为「妙手回春」。本方药量虽小,药方甚强,治疗小儿急惊风疗效卓著,犹如「妙手回春」,使患者迅速恢复健康,所以名曰「回春丹」。
 
舟车丸
出处:《景岳全书》
本方由黑牵牛、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青皮、陈皮、木香、槟榔、轻粉诸药组成。 用于水肿水胀,形气俱实之口渴,气粗,腹坚,大小便秘,脉沈数有方等症。有行气逐水之功。
张秉成云:「此方用牵牛泻气分,大黄泻血分,协同大截、甘遂、芫花三味大剂攻水者,水陆并行;再以青皮、陈皮、木香,通理诸气,为之先导;而以轻粉之无窍不入者助之,故无坚不破,无水不行,宜乎有舟车之名。」(《成方便读》)本方为诸攻逐剂中甚者,服之可使水湿之邪,从大小便迅速排出,其峻猛之势,犹如顺流之舟,下坡之车,顺势而下,使水湿之邪荡然无阻。所以叫做「舟车丸」。本方去槟榔名「舟车神佑丸」(《医宗金鉴》),功效相同。
 
血府逐瘀汤
出处:《医林改错》
本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实、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诸药组成。用于胸中瘀血,阻碍气机、兼肝郁气滞之瘀血证,证见胸痛、头痛曰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舌质黯红,脉涩或弦紧等。有活血袪瘀、行气止痛之功。
本方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致胸痛胸闷之剂。王清任认为隔膜的低处,且如池,满腔存血,名曰「血府」。于是根据「血府」可以产生「血瘀」的理论,创立此方。本方从桃红四物汤化裁而来,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袪瘀又能生新,使「血府」之瘀逐去而气机畅通,从而诸证悉除,故名「血府逐瘀汤」。
 
安宫牛黄丸
出处:《温病条辨》
本方由牛黄、郁金、犀角、黄芩、黄连、雄黄、山栀子、朱砂、梅片、麝香、珍珠、金箔衣诸药组成。用于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痰热壅闭心窍所致之高热烦躁、神昏谙语等症。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功。「宫」,本义指帝王住所,此处指心包而言。心包,即心之包膜,为心之外围。心为君主之宫,心包犹主之宫城。温热邪毒内陷,心包即代心受邪,故热扰神明出现神昏担语,称为「热入心包」。方中以牛黄清心解毒,内透包络为主,合诸药为丸,以清内陷心包之热邪,从而使热邪得清,心神方能「安」居其「宫」,故称「安宫牛黄丸」。
 
安奠二天汤
出处:《傅青主女科》
本方由人参、白术、扁豆、炙甘草、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杜仲、枸杞诸药组成。用于妊振少腹疼痛,胎动不安。有补益脾肾之效。「安奠」,稳稳地奠定;「二天」,即指脾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傅青主云:「胎动乃脾肾双亏之证,自非大用参、术、熟地补阴补阳之品,断不能挽回于顷刻。世人畏用参、术,或少用以冀见功,见证不的,是以寡效,此方正妙在多用也。」(《傅青主女科》)本方诸药合用,能使脾肾之先、后天得以补益,从而肾气旺盛,脾气
充足,阴阳和调,气血相濡,维持妊振的需要,保证胎元的发育,而无胎动不妥,妊娠腹痛之虞。故名「安奠二天汤」。
 
交泰丸
出处:《韩氏医通》
本方由黄连、肉桂两味药物组成。用于心火偏亢,肾阴不足之心烦失眠,多梦怔忡,盗汗遗精等症。有清心火,温肾阳,交通心肾之功。心属火,主藏神,位居于上;肾属水,主藏精,位居于下。在正常情况下,心火下交于肾,以温肾阳;肾水上承于心,以养心阴。心肾交通,水火既济,则百病不生。反之,心火亢于上,肾阳衰于下,则诸证丛生。本方药仅两味,黄连苦寒以清心火,肉桂辛热以温肾阳,有交通心肾的作用。服之可使水火既济,心肾交通,心火、肾水两者,泰然共处,相安无事,故名「交泰丸」。
 
如意金黄散
出处:《外科正宗》
本方由天花粉、黄柏、大黄、姜黄、白芷、紫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十味药物组成,研为极细末,未成脓用茶汤同蜜调外敷,成脓用葱汤同蜜调敷等。用于痈疽,发背,疔疮,乳癌,跌仆损伤,湿痰流毒,及大头天行,天庖疮,小儿丹毒,皮肤赤肿等证。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方中天花粉、黄柏、大黄清热泻火,解毒消肿;姜黄、白芷活血袪风,消肿止痛;苍术、厚朴、南星、陈皮、甘草袪湿化痰,消肿止痛。凡痈疡疮疖初起焮红肿痛者,局部外敷尤宜。「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此处指称心随意讲;「金黄」,是指药物粉末呈金黄色,故以此命名之。
 
更衣丸
出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本方由朱砂、芦荟两味药物组成,取酒和丸,用黄酒冲服。用于治疗肠胃燥结,大便不通,心烦易怒,睡眠不安诸证。有泻火通便之功。本方主治肠结便秘之证。方中仅用药二味:朱砂性寒、有重坠下达之功;芦荟味苦,有膏滋润肠之效。相伍为用,可使胃关开启,肠胃积热所致之秘结霍然而除。「更衣」,古时称大、小便之婉辞。《论衡.四讳》云:「夫更衣之室,可谓臭矣。」柯韵伯云:「古人入厕必更衣,故为此丸立名。用药之义,以重坠下达而奏功。」(《古今名医方论》)喻热结便秘之病者,服本方丸剂后,在短时间内大便通畅,当即入厕,诸证消失。故称「更衣丸」。
 
坎离既济丸
出处:《沈氏尊生书》
本方由当归、熟地、生地、山茱萸、牛膝、天冬、麦冬、五味子、山药、龟版、知母、黄柏、川芎诸药组成。用于阴精亏损所致之阴虚阳亢,症见烦燥易怒,五心烦热、盗汗失眠;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脉象细数等。有滋阴降火之功。「坎」,八卦之一,卦形象征水;「离」亦为八卦之一,卦形象征火。古人谓肾为坎水,心为离火。「既济」,六十四卦之一,离下坎上。《易.既济》:「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本方功能滋肾水而降心火,服之可使心肾之水火上下交通相济,以防阴虚阳亢之症由生。故名「坎离既济丸」。
 
完带汤
出处:《傅青主女科》
本方由炒白术、炒山药、人参、炒白芍、车前子、制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诸药组成。用于脾虚带下,证见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面色 [ 白光 ] 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有补脾舒肝,化湿止带之功。
带下之证多与带脉有关。带脉属奇经八脉之一,带脉围腰一周,有如束带,能约束诸脉,所以有「诸脉皆属于带」之说。如果带脉失常,不能约束则为带下。本方肝脾同治,量大者补养,量小者消散,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为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下不止的常用方,服之可舒肝木,健脾运,消湿浊,从而使绵绵之白带完全中止,故名「完带汤」。
 
防风通圣散
出处:《宣明论方》
本方由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芒硝、连翘、薄荷、麻黄、石膏、桔梗、黄芩、白术、栀子、荆芥穗、滑石,甘草十七味药物组成,共为粗末,加生姜水煎服。用于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之证。有疏风解表,清热泻下之功。吴琨云:「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渍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袪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而甘草、白术,所以和胃气而健脾。……本方名通圣,极言其用之妙耳」。(《古今名医方论》)由于本方以防风为主药,表里双解,效果良好,故而命名「防风通圣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