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方剂名称是怎样来的?

三仁汤
出处:《温病条辨》
本方由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苡仁、半夏诸药等组成。用于湿温初起之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等症。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功。
本方治疗证属湿温初起,卫气同病,湿气留恋三焦,湿重于热者。吴鞠通认为此时不宜用汗、下、滋阴等法,应以芳香苦辛,清宣淡渗之法,方可中的。方中诸药合用,既可轻宣上焦肺气,又可畅通中焦气机,还可渗利下焦湿热,使湿利热清,诸证自解。由于方中杏仁宣肺气,白蔻仁调中气,生苡仁利下湿,以「三仁」为主药,通利三焦湿热,故称「三仁汤」。
 
不知道失笑散有没有解释?


回复:105楼为失笑散的解释
 
三消汤
出处:《验方新编》
本方由党参、白术、当归、茯苓、生地黄、黄柏、知母、黄连、麦门冬、天花粉、黄芩、甘草等十二味药物组成。用于通治消渴之症,饮水不止者。有益气滋阴,清热生津之功。
「三消」,即上消、中消、下消。上消以多饮多渴为主;中消以消榖善饥为主;下消以多饮多溺为主。本方之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当归、地黄滋阴养血;知母、黄柏、黄芩、黄连育阴清热;麦冬、花粉生津止渴,诸药配伍,通治上消、中消、下消之症,故名「三消汤」。
 
三拗汤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由甘草、麻黄、杏仁组成,加生姜煎服。用于感冒风寒,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满气短等症。有宣肺、平喘、止咳之功。「拗」者(音「要」),违逆不顺之谓也,「三拗」,指所用三药皆违常法而用,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而生用。本方从《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去石膏而来,原方遵古炮制,麻黄当切断去根节,杏仁当煮后去外皮和尖,甘草用蜜炙。
本方与古法相悖而行,故名「三拗汤」,主要取其发汗、平喘力着之义。《证治准绳?幼科》又有一方,名五拗汤,即本方加荆芥不去梗,桔梗蜜拌炒,治感受风寒,及形寒肢冷,痰嗽咳连声者。
 
三痹汤
出处:《校注妇人良方》
本方由独活、秦艽、川芎、熟地黄、白芍药、肉桂、茯苓、防风、细辛、当归、杜仲、牛膝、甘草、人参、黄耆、续断、生姜诸药组成。用于治疗肝肾气血不足、风寒湿痹,手脚拘挛之症。有益肝肾、补气写、袪风湿、止痛之功。
痹证,由风、寒、湿三气杂至、留滞于经络、肌肉、筋骨之间而成。《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统称「三痹」。本方为《备急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化裁而来,集袪风除湿、散寒止痛、补气和血、益肾滋阴诸药于一剂,专治风、寒、湿三气袭虚所致之行、痛、着痹,故称「三痹汤」。
 
三品锭子
出处:《外科理例》
本药由三种不同处方组成,分称上、中、下三,如法炮制,研极细末,糯米糊和为梃子,状如线香,阴干,每次一锭,置疮内。上品锭子由白矾、麝香、没药、牛黄、白砒等味组成,外用治疗痔疮;中品锭子由上品锭子去牛黄一味,并调整剂量而成,外用治疗痔瘘、六瘤(即骨、脂、肉、脓、血、粉瘤)、气核、瘰历;下品锭子由上品锭子调整剂量而成,外用治疗瘰历、气核、疔疮、发背、脑疽诸疮。
「品」,在古代常常用来表示某些事物的种类或等级。本方有三种处方,分治三类不同的疾病,故名「三品锭子」。
 
三子养亲汤
出处:《韩氏医通》
本方由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三味药物所组成。用于老人中虚喘嗽,痰壅气滞之症。有降气消食、温化痰饮之功。 方中选用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三子」系均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平。本方用三种果实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
并寓「子以养亲」之意,原书云:「三士人求治其亲,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甚切。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汤,以为甘旨,名三子养亲汤,传梓四方。」正如吴鹤皋云:「奚痰之有飞霞子此方,为人事亲者设也。」(《医方考》)故以「三子养亲汤」为名矣。
 
三甲复脉汤
出处:《温病条辨》
本方由炙甘草、干地黄、白芍药、阿胶、麻仁、麦冬、生牡蛎、生鳖甲、生龟板等九味药物组成。用于治疗下焦温热,热深厥甚,脉细数,心中憺憺大动,甚至心中痛者,有滋阴息风之效。
「三甲」者,是指本方所用的药物中有软件动物牡蛎之甲壳,脊椎动物鳖之背甲,龟科动物乌龟之腹甲,三种动物贝甲并用,其滋阴潜阳之功能更强。「复脉」者,言本方是在复脉汤(即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创立,有益气补血、滋阴复脉之作用,本方可使阴液补充,脉复于常。故对温热病后期阴亏脉弱等症有效。
 
三品一条枪
出处:《外科正宗》
本品由明矾、砒石、雄黄、乳香四味药物组成,先将矾、砒锻红,再研成细末,加雄黄、乳香二味,调搓成药条,阴干后外用。适用于痔疮、肛瘘、瘿瘤、疔疮、发背、脑疽等症。有袪腐、拔瘘之功效。
「三品」者,谓方中有明矾、砒石、雄黄三种主要药物,乳香有调糊作用。「一条枪,谓本方的使用方法是将药搓成条,像「枪」一样插进疮孔之内,从而达到袪除腐肉,治愈瘘管之作用。故以此而命名。
 
三物备急丸
出处:《金匮要略》
本方由大黄、干姜、巴豆等三种药物组成。用于里、寒、实证,证见卒然心腹胀痛,脘腹胀满高起,二便不通,甚则痛如锥刺,面清气喘,暴厥者。有攻逐寒积之用。
方中巴豆辛热峻下,开通闭塞;干姜温中,助巴豆以袪寒;大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三药配合,力猛效捷,制丸储藏,以备用于逐暴寒实之急证,故名「三物备急丸」。汪昂亦有「三药峻厉,非急莫施,故曰备急」之说。(《医方集解》)本方是中医治疗急腹症的主要方剂之一。
 
大定风珠
出处:《温病条辨》
本方由生白芍、阿胶、生龟板、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生鸡子黄、鳖甲诸药组成。用于虚风内动证,症见神倦瘈瘲,脉气虚弱,舌绛少苔,时时欲脱者。有滋阴熄风之功。
吴鞠通曰:「名定风珠者,以鸡子黄宛如珠形,得巽木之精,而能息肝风。肝为巽木,巽为风也。龟亦有珠,具真武之德而镇震木,震为雷,在人为胆,雷动而未有无风者,雷镜而风亦静矣。元阳真上巅顶,龙上于天也。制龙者,龟也。古有豢龙御龙之法,失传已久,其大要不出乎此。」(《温病条辨》)本方为治风之剂,方中多用甘润救阴之药,尤添鸡子黄其形如珠,功在滋阴液,熄风阳,因作用较「小定风珠」为强,故称「大定风珠」。
注:「豢」:音“换”,饲养之义。
 
大补阴丸
出处:《丹溪心法》
本方由黄柏、知母、熟地黄、炙龟板四药组成,研末,用猪脊髓蒸熟,炼蜜为丸。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吐血;或烦热易饥,足膝疼痛,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等证。有滋阴降火之功。 朱丹溪曰:「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善卫生者,宜常养其阴,俾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体强无病。今人纵欲者多,精血既亏,相火必旺,真阴愈竭,孤阳妄行。而劳瘵潮热,盗汗骨蒸,咳嗽咯血、吐血等证易作。所以世人火旺致此病者,十居八久;火衰成此疾者,百无二三。是方能骤补真阴,承制相火,较之六味,功效尤捷。」为大补肾阴良方,故称「大补阴丸」。
 
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出处:《伤寒论》
大青龙汤由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等诸药组成。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兼有里热证者。有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之功。小青龙汤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等诸药组成。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诸证者。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古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青龙,是神话中东方木神,色主青,主发育万物。张秉成曰:「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成方便读》)二方发汗逐饮之功,犹如青龙之兴云治水,但依其发汗力强弱而命名「大、小青龙汤」。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
出处:《伤寒论》
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四药组成。用于阳明腑实证之痞、满、燥、实四证及脉实者,或肠中实热积滞之「热结旁流」等证。有峻下热结之功。小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三药组成。用于阳明腑实之痞、满二证为主者,有轻下热结之功。 承者,受也、顺也、制也。王晋三云:「承气者,以下承上也。」(《古方选注》)柯韵伯云:「诸病皆因于气,秽物之不去,由于气之不顺,故攻积之剂必用行气药以主之。亢则害,承乃制,此承气之所由;又病去而无气不伤,此承气之义也。」(《伤寒来苏集》)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下降为顺,二方峻下热结,皆能承顺胃气,使腑气得降
,热结得通,故名「承气汤」。
 
大陷胸汤、小陷胸汤
出处:《伤寒论》
大陷胸汤由大黄、芒硝、甘遂三药组成。用于水饮与邪热互结于胸腹之大结胸症。有泻
热、逐水、通结之功。
小陷胸汤由黄连、半夏、瓜蒌实三药组成。用于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热结于心下之小结胸症。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
结胸,是邪热结于胸中,而出现心下痛,按之硬满的病证。《伤寒论》中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分为大、小、热实、寒实、水、血等类结胸。二方分治大、小结胸证。成无己云:「结胸为高邪,陷下以平之,故治陷胸曰『陷胸汤』」。(《伤寒论批注》)剂有大小,证有轻重,均能蠲(音“捐”)除胸中痰热互结之邪,如同陷阵,故分称「大陷胸汤」和「小陷胸汤」。
 
干颓汤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本方由生黄耆、当归、枸杞子、山萸肉、生乳香、生没药、鹿角胶七味药组成。用于治疗肢体痿废,或偏枯,脉象极细微无力者。有益气和血、滋补肝肾之功。「干」者,有制止、干预之意;「颓」者,即败坏、颓废为谓也。本方中生黄耆补中益气;当归养血和血;枸杞子、山萸肉滋补肝肾;乳香、没药散瘀止痛;鹿角胶补肾生精。诸药合用,可制止偏枯、痿废之证的发展,使颓废的肢体重新振复,故名约「干颓汤」。
 
千捶膏
本方由麝香、乳香、没药、铜绿、黄丹、龙骨、轻粉、安息香、松香、杏仁、蓖麻仁、琥珀、冰片、珍珠、血竭诸药等组成。外用至瘰历、痈疽、疔疮初起之症。有解毒消瘰、袪腐止痛之功。
由于本方制法比较特殊,先将杏仁、蓖麻仁入石臼中,用木槌捣烂如泥,然后将余药研成细末,置于石板之上,边加边用木槌去捶打,击千余下,使药物达到充分混合,成为软膏方止,方名则根据其制作方法而言,故称「千捶膏」。
 
川芎茶调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由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叶等组成为末,清茶调下。用于外感风邪头痛,证见偏正头痛,巅顶作痛,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有疏风止痛之功。本方为治疗风邪外袭所致头痛有效方。方中川芎善治少阳、厥阴头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薄荷、荆芥、防风辛散上行以疏散风邪,止头痛之功。此方以川芎为主药而制成散剂,用茶清调服,治风邪上犯头目,阻遏清阳之头痛有卓著的疗效,故名「川芎茶调散」。本方加菊花、僵蚕名「菊花茶调散」(《医方集解》),主治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目昏重及偏正头痛,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功。
 
小续命汤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
本方由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白芍药、川芎、杏仁、附子、防风、生姜诸药组成。用于中风不醒人事,筋脉拘急,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等症。有扶正祛风之功。
「续命」,即延续生命,这里有却病延年之意。《十六国春秋》载:晋安帝元年,卢循为广州刺史,赠刘裕以益智粽,裕乃答以续命汤。旧俗于端阳节以彩带系臂,云可避灾延寿,其丝便名续命丝。并有「细如续命丝」(欧阳修),「返魂单向何人用,续命汤于何处施」之诗句,可证二字之本意。中风证属正虚邪实,病情危笃,治疗不当则一蹶不振。本方服之可转危为安,延续生命,故称「小续命汤」。
 
天王补心丹
出处:《摄生秘剖》
本方由生地黄、五味子、当归身、天门冬、麦门冬、柏子仁、酸枣仁、人参、玄参、白茯苓、远志、桔梗组成为丸,朱砂为衣,龙眼肉汤送下。用于心肾不足,阴亏血少所致之虚烦心悸,健忘失眠等症。有滋阴清热、补心安神之功。
「天王」,指邓天王。相传唐终南宣律师(道宣)讲经劳瘁,梦邓天王授此方。实则是他患病后所创制出来的验方,而托名于邓天王。「补心」。即补养心血作用。本方滋中寓清,标本兼治,有补心血、清心火、敛心气、养心神之功。可使心气和而神自归,心血足而神自藏,从而虚烦、失眠、惊悸诸症得以痊愈。故称「天王补心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