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当以派系为耻
天知道中医有多少派,古代开山立派是很神圣的事,一般人即使要写本书,还要假借神或先圣的口,而到后世人们逐渐不那么淳朴了,几乎人人都想立派,敢立派.因为市场经济的规律是:利用创新制造经济增长点;制定标准,就能占领利益最高点.
其实中医无论是多少派,只要没逃出医理药性的,你还认这个性味归经的,就只有一派,中医派.张仲景没有立伤寒派,吴鞠通也没立温病派,郑钦安也没建立火神派,朱丹溪更没说要搞个补阴派,后人为什么要搞出这么多派系呢?这是因为医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不高,医生的地位在九流三教中属中九流,次于秀才,不属于读书人之列,东汉末的华佗也常因为自己读圣贤书而行医是很下贱的事,医学不是正学,属于偏门,古代的主流知识体系由五经六艺构成,医学的地位只和和戏子,杂技,这些是同一个地位,所以,在历史上,承担着人类健康使命的医学,并没有公开的共享的知识传播体系,这使得医学的传播就象今天的学相声小品一样只能拜师学艺,当然,历史上不只是医学,就是工业技术,也没有公开的共享的知识传播体系,直到八国联军的大炮打进来了,中国才开始注意到各种"杂家"的重要性,清朝才开始办专业学堂,但是医术一直不过是江湖技术的方式存在.
既然医学成为江湖技术存世,那么就得按照江湖法则,江湖法则其实也是根据当时的市场条件来制定的生存法则.江湖生存法则是弱肉强食的,学医者必须死扛自己的师承一脉,以保护自己的技术家族(技术家族:该词本人杜撰,即在某一技术理论体系内,为维护该体系而形成的传承人围绕创始人核心理论形成的利益团体.)不被市场淘汰,形成一致的口径,以保证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于是形成了帮派. 师承制不是社会共享的培训制度,所以,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远远谈不上普及,即使到解放前,,中国一个县平均不到两个中医诊所,一个诊所只有一个中医,象妇女接生这样的事,一个省也难找出一个妇科中医,只好由稳婆代劳了.以前妇女接生大部分是稳婆的活,稳婆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中医常识,但是要按中医女科的标准去衡量的话,就差太远了,所以,史上象生产这样的问题,对于女性来说确实是冒很大的危险,对孩子来说也很危险,稳婆缺乏从产前到产后的正确的系统的调理知识.这还仅仅是个接生的例子,其他病也如此,找个菩萨拜拜很容易,找个郎中看病,那真是山高水远,除非你住得离他近.--这就是医学资源被各个派系垄断的恶果,他们尽量避免技术被随意公开,以保持其市场的珍稀性,从而保护自己的价值.所以<史记>中长桑君传授医术给扁鹊,说成是”以禁方传扁鹊”.当然,形成禁书的主要原因还是古代印刷术的落后和传媒落后造成的,如果象今天一样,随便编一本书,随便卖个几十万册,比看八辈子病还赚得多,估计禁书也就不禁了,现在中医界出书的热潮,就象小便失禁一样无法控制,我去新华书店啊,都是去找工业类的书,中医的书根本就不看,中医书籍是满书架的胡说八道,区别是谁会炒作谁热门,所以我说,如果古代造纸和印刷象现在这么发达,传媒象今天这么发达,即使森严的派系规矩也无法控制医生们的文学创作冲动,
中医也正是各派为了维护自己派系的利益,互相防止技术泄露,导致了技术渗透严重的不充分,于是各技术语言也不尽相同,六经辨证的心和五行辨证的心不是同一个意思,皇帝内经的肾也不是明清著作的肾,对于缺乏理解能力的学习者而言,很容易混淆,网络上经常有跟我探讨中医的,探讨来探讨去总是纸上谈兵,我也厌倦,于是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心脏这个器官,它的功能,在五行辨证中它属于哪一个?结果呢,回答的都是说心主火,当然是火.我说,连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了,不要跟我讨论了,无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