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景岳全书 妇人规》月经病论治

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最当辨察虚实。血有留瘀而痛者,实痛也;无血而痛者,虚痛也。大都痛而且胀,或上冲胸胁,或拒按而手不可近者,皆实痛也。宜行之、散之。若无胀满,或喜揉按,或喜热熨,或得食稍缓者,皆属虚痛,不可妄用推逐等剂。

凡新产之后,多有儿枕腹痛者,摸之亦有块,按之亦微拒手,故古方谓之儿枕,皆指为胞中之宿血。此大不然。夫胞胎俱去,血亦岂能独留?盖子宫蓄子既久,忽尔相离,血海陡虚,所以作痛。胞门受伤,必致壅肿,所以亦若有块,而实非真块。肿既未消,所以亦颇拒按。治此者,但宜安养其脏,不久即愈。惟殿胞煎为最妙。其次则四神散、五物煎,皆极佳者。若误认为瘀,而妄用桃仁、红花、玄胡、青皮之属,反损脏气,必增虚病。有母体本虚而少血者,即于产时亦无多血,此辈尤非血滞。若有疼痛,只宜治以前法,或以大、小营煎、黄雌鸡汤主之。

殿胞煎(见小产论外方)

四神散(见血寒论外方)

五物煎(见血寒论外方)

大营煎(见血热经早)

小营煎(见血虚经乱)

《良方》黄雌鸡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虚羸腹痛。

当归 白术(炒) 熟地黄 黄 (炒) 桂心(各半两) 小黄雌鸡(一只,去头足肠翅,细切)

上先用水七碗,煮鸡至三碗,每用汁一碗、药四钱煎,日三服。

凡新产之后,其有阳气虚弱,而寒从中生,或寒由外入,以致心腹作痛,呕吐不食,四肢厥冷者,宜九蜜煎、大岩蜜汤,或理阴煎主之。产当寒月,以致寒气入腹,脐下胀痛,手不可近者,宜羊肉汤主之。若气实寒甚者,宜蟠葱散。

九蜜煎(见《新方八阵·因阵》)治产后阳气虚寒,或阴邪入脏,心腹疼痛,呕吐不食,四肢厥冷。

此与大岩蜜汤略同而稍胜之。

当归 熟地(各三钱) 芍药(酒炒焦) 茯苓(各钱半) 炙甘草 干姜(炒) 肉桂 北细辛(各一钱)吴茱萸(制五分)

水二钟,煎服。

大岩蜜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阳气虚寒,心腹作痛,不食呕吐,四肢厥逆。

生地 当归 芍药(炒) 干姜 吴茱萸 桂心 独活 甘草(炒) 小草(各一两) 细辛(半两)(按∶小草即远志之苗)

上每服半两,水煎服。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良方》羊肉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妇脾虚寒邪内乘,以致腹痛或头眩脐胁急痛。

精羊肉(四两) 当归 川芎(各半两) 生姜(一两)

上以水十盏,煎至四盏,分四次,空心服。

《局方》蟠葱散(见《古方八阵·热阵》)治男妇脾胃虚冷,滞气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胁,膀胱小肠寒疝、气疝,及妇人血气刺痛。

苍术(米泔浸切) 炙甘草(各八钱) 三棱(煨) 蓬术(煨) 茯苓 青皮(各六钱) 丁皮 砂仁(去壳) 槟榔(各四钱) 延胡索(三钱) 干姜(炒) 肉桂(各三钱)(按∶丁皮即丁香树皮)

上每服五钱,水一盏,入连根葱白一茎,煎七分,空心热服,或为末用葱汤调服二三钱。

产后恶露不尽,留滞作痛者,亦常有之。然此与虚痛者不同,必其由渐而甚,或大小便不行,或小腹硬实作胀,痛极不可近手,或自下上冲心腹,或痛极牙关紧急,有此实证,当速去其血。近上者宜失笑散;近下者宜通瘀煎、夺命丹、回生丹。或未效,当用决津煎为善。

失笑散(见经期腹痛)

通瘀煎(见经期腹痛)

夺命丹(见鬼胎)

回生丹(见鬼胎)

决津煎(见经期腹痛)

产后有脾虚肾虚而为腹痛者,此不由产,而由脏气之不足。若脾气虚寒,为呕吐、为少食而兼腹痛者,宜五君子煎、六君子汤、温胃饮之类主之。若肾气虚寒,为泻、为利而兼腹痛者,宜胃关煎、理阴煎之类主之。

五君子煎(见崩淋经漏不止)

六君子汤(见经期腹痛)

温胃饮(见血虚经乱)

胃关煎(见《新方八阵·热阵》)治脾肾虚寒作泻,或甚至久泻腹痛不止,冷痢等证。

焦干姜(一至三钱) 吴茱萸(五七分制) 白术(炒一至三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山药(炒二钱)白扁豆(炒二钱) 炙甘草(一、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泻甚者加肉豆蔻一、二钱,面炒用,或破故纸亦可。气虚势甚者,加人参,随宜用。阳虚下脱不固者,加制附子一、二、三钱,腹痛甚者,加木香七八分,或加浓朴八分。滞痛不通者,加当归二、三钱。滑脱不禁者,加乌梅二个,或北五味子二十粒。若肝邪侮脾者,加肉桂一、二钱。

产后有饮食停滞及气逆作痛,亦当因其类而消去之。如排气饮、大和中饮之类,皆可酌用。

排气饮(见经期腹痛)

大和中饮(见《新方八阵·和阵》)治饮食留滞积聚等证。

陈皮(一、二钱) 枳实(一钱) 砂仁(五分) 山楂(二钱) 麦芽(二钱) 浓朴(一钱半)泽泻(一钱半)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胀甚者加白芥子,胃寒无火或恶心者加炮干姜一、二钱。疼痛者加木香、乌药、香附之类。多痰者加半夏。

仲景曰∶“产后腹中 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当归生姜羊肉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妇腹中 痛、寒痛,血气不足,虚弱甚者,及寒月生产,寒气入于子门,手不可犯,脐下胀满,此产后之寒证也。并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

精羯羊肉(一斤)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上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加葱、椒、盐,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

立斋曰∶前证若因气滞,用延胡索散;若因外寒,用五积散;若因怒气,用四物加木香、柴胡;若因血虚,用四物、参、术、炮姜。若因阳气虚弱,用四君、当归、炮姜。若因脾虚血弱,用六君、当归、炮姜。

延胡索散(即玄胡当归散。见经痛论外方)

《局方》五积散(见《古方八阵·散阵》)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肚腹疼痛,及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骨髓酸痛,及痘疮寒胜等证。

当归 麻黄 苍术 陈皮(各一钱) 浓朴(制) 干姜(炮) 芍药 枳壳(各八分) 半夏 白芷(各七分) 桔梗 炙甘草 茯苓 肉桂 人参(各五分) 川芎(四分)

水二钟,姜三片,葱白三茎,煎八分,不拘时服。

又歌曰∶痢后偏生脚痛风,局方五积自能攻。就中或却麻黄去,酒煮多多服见功。
 
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有风寒外感而热者;有邪火内盛而热者;有水亏阴虚而热者;有因产劳倦,虚烦而热者;有去血过多,头晕闷乱烦热者。诸证不同,治当辨察。

产后有外感发热者,盖临盆之际,多有露体用力,无暇他顾,此时或遇寒邪,则乘虚而入,感之最易。若见头疼身痛,憎寒发热,或腰背拘急,脉见紧数,即产后外感证也。然此等外感,不过随感随病,自与正伤寒宿感者不同,故略加解散,即自痊。可勿谓新产之后,不宜表散。但当酌其虚实而用得其宜耳。凡产后感邪气,不甚虚者,宜三柴胡饮;若气虚脾弱而感者,宜四柴胡、五柴胡饮。若肝脾肾三阴不足而感者,宜补阴益气煎;若虚寒之甚者,宜理阴煎。若产妇强壮,气实而感者,宜正柴胡饮。若兼内火盛而外邪不解者,宜一柴胡饮。若风寒俱感,表里俱滞者,宜五积散。

三柴胡饮(见热入血室)

四柴胡饮(见热入血室)

五柴胡饮(见《新方八阵·散阵》)五为土数,从脾胃也。脾土为五脏之本,凡中气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不可。此与四柴胡饮相表里,但四柴胡饮止调气分,此则兼培血气,以逐寒邪,尤切于时用者也,神效不可尽述。凡伤寒、疟疾、痘疮,皆所宜用。

柴胡(一至三钱)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白术(二、三钱芍药(钱半炒用) 炙甘草(一钱) 陈皮(酌用或不必用)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热服。寒胜无火者,减芍药加生姜三、五、七片或干姜一、二钱,或再加桂枝一、二钱,则更妙。脾滞者,减白术。气虚者,加人参随宜。腰痛者,加杜仲。头痛者,加川芎。劳倦伤脾阳虚者,加升麻一钱。

补阴益气煎(见热入血室)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正柴胡饮(见《新方八阵·散阵》)凡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 疟初起等证。凡血气平和,宜从平散者,此方主之。

柴胡(一至三钱) 防风(一钱) 陈皮(一钱半) 芍药(二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五片)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如头痛者,加川芎一钱。如热而兼渴者,加葛根一、二钱。如呕恶者,加半夏一钱五分。如湿胜者,加苍术一钱。如胸腹有微滞者,加浓朴一钱。如寒气胜而邪不易解者,加麻黄一、二、三钱,去浮沫服之,或苏叶亦可。

一柴胡饮(见热入血室)

五积散(见产后腹痛)

产后有火证发热者,但外感之热多在表,火证之热多在里。此必以调摄太过,或时令热甚,或强以酒,或误用参、术、姜、桂大补之药,或过用炭火,或窗牖太密,人气太盛,或气体本实而过于动作。凡属太过者,皆能生火。火盛于内,多见潮热、内热,烦渴喜冷,或头痛多汗,便实尿赤,及血热妄行。但无表证,脉见缓滑不紧而发热者,便是火证。宜清化饮、保阴煎之类主之。若本元不虚,或火之甚而势之急者,即徙薪饮、抽薪饮亦所常用,不必疑也。

清化饮(见血热经早)

保阴煎(见血热经早)

徙薪饮(见崩淋经漏不止)

抽薪饮(见血热经早)

产后有阴虚发热者,必素禀脾肾不足,及产后气血俱虚,故多有之。其证则倏忽往来,时作时止,或昼或夜,进退不常,或精神困倦,怔忡恍惚,但察其外无表证而脉见弦数,或浮弦豁大,或微细无力,其来也渐,非若他证之暴至者,是即阴虚之候。治当专补真阴,宜小营煎、三阴煎、五阴煎之类,随宜主之。

小营煎(见血虚经乱)

三阴煎(见血虚经乱)

五阴煎(见血虚经乱)

若阴虚兼火而微热者,宜一阴煎。若阴虚兼火之甚而大热者,宜加减一阴煎。若阴虚火盛,热而多汗者,宜当归六黄汤。若阴中之阳虚,火不归源而热者,宜大营煎、理阴煎、右归饮之类主之。若血虚阳不附阴,烦热作渴者,宜人参当归汤。若气血俱虚,发热烦躁,面赤作渴,宜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若热甚而脉微者,宜急加桂、附,或以为火,则祸在反掌。

一阴煎(见血虚经乱)

加减一阴煎(见血热经迟)

当归六黄汤(见热入血室)

大营煎(见血热经早)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右归饮(见肾虚经乱)

人参当归汤(见《妇人规古方》)治去血过多,内热短气,头痛闷乱,骨节作痛,或虚烦咽燥。

人参 当归 生地 桂心 麦冬 白芍药(各等分)

上用粳米一合,竹叶十片,水二钟,煎一钟,去米,入药五钱,枣二枚,煎服。或总煎之亦可,虚甚者,用熟地黄。

八珍汤(见经不调)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产后有去血过多发热者,其证必烦渴短气,头痛头晕,闷乱内热,是亦阴虚之属,宜人参当归汤主之。

立斋曰∶大凡元气虚弱而发热者,皆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但用六君或补中益气加炮姜温补脾气,诸证自退。若四肢畏冷,急加附子。“凡新产阴血暴伤,阳无所附而外热,宜用四物炮姜,补阴以配阳;若因误服寒凉克伐之剂而外热,此为寒气格阳于外,宜用四君子加姜、桂;如不应,急加附子;若或肌肤发热,面目赤色,烦渴引饮,此血脱发躁。宜用当归补血汤。”

六君子汤(见经期腹痛)

补中益气汤(见经不调)

当归补血汤(见崩淋经漏不止)
 
产后乍寒乍热
产后乍寒乍热,总由血气虚损,阴阳不和而然。若阳胜则乍热,阴胜则乍寒。凡阴胜而寒多者,宜增损四物汤、理阴煎。若阳胜而热多者,宜四物汤、三阴煎。若阳气陷入阴中而乍寒乍热者,宜补中益气汤,补阴益气煎。若阴阳俱虚而寒热者,宜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若败血不散,流入阴中而作寒热者,宜决津煎、殿胞煎。若血实气壅者,宜夺命丹。

增损四物汤(见血寒论外方)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四物汤(见经不调)

三阴煎(见血虚经乱)

补中益气汤(见经不调)

补阴益气煎(见热入血室)

八珍汤(见经不调)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决津煎(见经期腹痛)

殿胞煎(见小产论外方)

夺命丹(见鬼胎)

陈无择曰∶败血流闭诸阴则寒,流闭诸阳则热,宜五积散。若有外感者,宜从前“产后发热”治。

五积散(见产后腹痛)
 
蓐劳
蓐,草荐也。产妇坐草艰难,以致过劳心力,故曰蓐劳。此即产后劳倦也。其证则或为寒热如疟,或头疼自汗,或眩晕昏沉,或百节疼痛,或倦怠喘促,饮食不甘,形体虚羸之类,皆其候也。悉当以培补元气为主。

若初产后,蓐劳困倦,惟猪腰汤为妙,或用黄雌鸡汤、白茯苓散。若蓐劳虚汗不止,宜母鸡汤。若兼脏寒者,宜羊肉汤。若气血俱虚者,宜五福饮、十全大补汤。若兼外邪发热而中寒、背恶寒者,宜理阴煎,详加减法治之。若兼阳虚内寒者,宜五君子煎或理阴煎。若阳盛阴虚兼内热者,宜五福饮加芍药、黄芩、地骨皮之类,随宜用之。

猪腰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褥劳,寒热如疟,自汗无力,咳嗽、头痛、腹痛俱效。

猪腰(一对) 当归 白芍药(酒炒各一两)

上以药二味,用水三碗煎至二碗,去滓,将猪腰切如骰子块,同晚米一合,香豉一钱,和葱、椒、盐煮稀粥,空心日服一次,神效。或加人参更妙。

黄雌鸡汤(见产后腹痛)

白茯苓散(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蓐劳,头目肢体疼痛,寒热如疟。

白茯苓(一两) 人参 当归 黄 川芎 白芍药(炒) 熟地 桂心(各半两) 猪腰(一对)

上以水三盏,入猪腰并姜、枣各三事,煎二盏,去渣,入前药半两,煎一盏服。

母鸡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褥劳,虚汗不止。

人参 黄 白术 白茯苓 麻黄根 牡蛎( 各三钱)

上用母鸡一只,去毛杂,净水六七碗,同药煮至三碗,任意服之。

羊肉汤(见产后腹痛)

五福饮(见血热经早)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补阴益气煎(见热入血室)

补中益气汤(见经不调)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五君子煎(见崩淋经漏不止)
 
产后喘促
产后喘急有二∶乃一以阴虚之极,一以寒邪在肺。盖产后既以大虚,焉得气实而喘?若肺无寒邪而见喘促者,此以血去阴虚,孤阳无主,故气穷短促而浮脱于上,此实肝肾不接,无根将脱之兆,最为危候。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正此类也。惟贞元饮为治此之神剂。若气虚兼寒者,宜大补元煎或理阴煎。若风寒外感,邪气入肺而喘急者,此必气粗胸胀或多咳嗽,自与气短似喘、上下不接者不同治。当以疏散兼补为主,宜金水六君煎或六君子汤。若单以寒邪入肺,气实气壅而本无虚者,宜六安煎或二陈汤加苏叶之类主之。

贞元饮(见《新方八阵·补阵》)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者。世人但知为气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亏损肝肾,此子午不交,气脱证也。尤为妇人血海常亏者,最多此证。宜急用此饮以济之、缓之,敢云神剂。凡诊此证,脉必微细无神,若微而兼紧,尤为可畏。倘庸众不知,妄云痰逆气滞,用牛黄、苏合及青(皮)、陈(皮)、枳壳破气等剂,则速其危矣。

熟地(七、八钱甚者一、二两) 炙甘草(一至三钱) 当归(二、三钱)

水二钟,煎八分,温服。如兼呕恶或恶寒者,加煨姜三、五片。如气虚脉微至极者,急加人参随宜。如肝肾阴虚,手足厥冷,加肉桂一钱。

大补元煎(见血热经早)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金水六君煎(见《新方八阵·和阵》)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神效。

当归(二钱) 熟地(三五钱)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钟,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一、二钱。

六君子汤(见经期腹痛)

六安煎(见《新方八阵·和阵》)治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证。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杏仁(一钱,去皮尖切) 白芥子(五七分,老年气弱者不用)

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远服。凡外感风邪咳嗽而寒气盛者,多不易散,宜加北细辛七八分或一钱。若冬月严寒邪甚者,加麻黄、桂枝亦可。若风胜而邪不甚者,加防风一钱,或苏叶亦可。若头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荆子皆可。若兼寒热者,加柴胡、苏叶。若风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黄芩一、二钱,甚者再加知母、石膏,所用生姜只宜一片。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当归二、三钱,老年者尤宜。若气血不足者,当以金水六君煎与此参用。凡非风初感,痰胜而气不顺者,加藿香一钱五分,兼胀满者,加浓朴一钱,暂开痰气,然后察其寒热虚实而调补之。若气虚猝倒及气平无痰者,皆不可用此方。

二陈汤(见安胎)
 
喘嗽论外方
陈氏 二母散(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热血上攻,留于肺经,咳嗽喘促。

知母 贝母 人参 桃仁 杏仁(俱去皮尖) 白茯苓

上等分,每服五钱,加姜,水煎服。

二味参苏饮(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瘀血入肺,咳嗽喘急。

人参(一两) 苏木(二两)

上作一剂,水煎服。若既愈,当用六君子以补脾胃。若口鼻黑气起,宜急用此药加附子五钱,亦有得生者。
 
产后恶露不止
产后恶露不止,若因血热者,宜保阴煎、清化饮;有伤冲任之络而不止者,宜固阴煎加减用之;若肝脾气虚,不能收摄而血不止者,宜寿脾煎或补中益气汤。若气血俱虚而淡血津津不已者,宜大补元煎或十全大补汤。若怒火伤肝而血不藏者,宜加味四物汤。若风热在肝而血下泄者,宜一味防风散。

一止血方∶用蒲黄二两,水煎顿服。

保阴煎(见血热经早)

清化饮(见血热经早)

固阴煎(见肾虚经乱)

寿脾煎(见血虚经乱)

补中益气汤(见经不调)

大补元煎(见血热经早)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加味四物汤(见经不调)

一味防风散(见崩漏论外方)
 
血不止论外方
人参当归汤(见产后发热)

佛手散(见杀血心痛)
 
产后发痉
产后发痉乃阴血大亏证也,其证则腰背反张,戴眼直视或四肢强劲,身体抽搐。在伤寒家虽有刚痉、柔痉之辨,然总之则无非血燥、血枯之病,而实惟足太阳与少阴主之。盖膀胱与肾为表里,肾主精血,而太阳之脉络于头目项背,所以为病若此。若其所致之由,则凡如伤寒误为大汗以亡液,大下以亡阴,或溃疡、脓血、大泄之后,乃有此证。故在产后,亦惟去血过多,或大汗、大泻而然,其为元气亏极,血液枯败也。可知凡遇此证,速当察其阴阳,大补气血,用大补元煎或理阴煎及十全大补汤之类,庶保其生。若认为风痰,而用发散消导等剂,则死无疑矣。

大补元煎(见血热经早)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产后大便秘涩
产后大便秘涩,以其失血亡阴,津液不足而然,宜济川煎加减主之。及后立斋法俱妙。

济川煎(见《新方八阵·补阵》)凡病涉虚损而大便闭结不通,则硝黄攻击等剂必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此用通于补也。

当归(三五钱) 牛膝(二钱) 肉苁蓉(酒洗去咸二、三钱) 泽泻(一钱半) 升麻(五七分或一钱)枳壳(一钱,虚甚者不必用)

水一钟半,煎八分,食前服。如气虚者,但加人参无碍。如有火加黄芩。如肾虚加熟地。

立斋曰∶前证若计其日期,饮食已多,即用药通之,祸在反掌之间矣。必待其腹满觉胀,欲去不能者,此乃结在大肠,宜用猪胆汁润之。若服苦寒疏通,反伤中气,通而不止,或成他证。若去血过多,用十全大补汤;血虚火燥,用加味四物汤;气血俱虚,用八珍汤。虽数日不通,饮食如常,腹中如故,仍用八珍加桃仁、杏仁治之。若泥其日期饮食之多而通之,则误矣。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加味四物汤(见经不调)

八珍汤(见经不调)
 
产后杂证方
《良方》黄龙汤 产后外感(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良方》交加散 产后中风(见经痛论外方)。

海藏 愈风汤(见《古方八阵·和阵》)一名举卿古拜散。治一切失血筋脉紧急,产后或汗后搐搦。

荆芥穗(为细末)

上先炒大豆黄卷,以酒沃之,去黄卷,取净汁调前末三四钱服之。轻者一服,重者二、三服即止。气虚者忌服。童便调亦可。

交加散(见《古方八阵·和阵》)产后类风不省人事。治 或战振或产后不省人事,口吐痰涎。

当归 荆芥穗(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钟,酒少许,煎七分,灌服,神效。

《良方》七珍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不语。

人参 石菖蒲 生地 川芎(各一两) 细辛(七钱) 防风 朱砂(另研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调服。

补脬饮(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伤动,脬破不能小便而淋沥。

生黄丝绢(一尺剪碎) 白牡丹皮根 白芨(各一钱,俱为末)

用水一碗,同煮至绢烂如饧,空心顿服,服时不得作声,作声则不效。

人参汤 产后诸虚(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良方》麻黄根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虚汗不止,身热发渴,惊悸不安。

麻黄根 人参 黄 (炒) 当归 牡蛎( 粉) 甘草

上每服四、五钱,水煎服。

《良方》趁痛散(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骨节疼痛,发热头重,四肢不举。

牛膝(酒炒) 甘草(炒) 薤白(各一两) 当归 白术(炒) 黄 (炒) 桂心 独活(加姜各半两)

上每服半两,水煎。

加味小柴胡汤 乳母肝火发热(见经不调)。
 
带下
凡妇人淋带,虽分微甚,而实为同类。盖带其微,而淋其甚者也。总由命门不固。而不固之病,其因有六∶盖一以心旌之摇之也,心旌摇则命门应,命门应则失其所守,此由于不遂者也;一以多欲之滑之也,**无度,纵肆不节,则精道滑而命门不禁,此由于太遂者也;一以房室之逆之也,凡男女相临,迟速有异,此际权在男子,而妇人情兴多致中道而止,止则逆,逆则为浊为淋,此由于遂而不遂,乃女子之最多而最不肯言者也。以上三证,凡带浊之由乎此者,十居八九,而三者之治,必得各清其源,庶可取效。然源未必清,而且旋触旋发,故药饵之功,必不能与情窦争胜,此带浊之所以不易治也。此三者之外,则尚有湿热下流者;有虚寒不固者;有脾肾亏陷而不能收摄者。当各因其证而治之。

心旌摇,心火不静而带下者,先当清火,宜朱砂安神丸、清心莲子饮、直指固精丸之类主之。若无邪火而但见心虚带下者,宜秘元煎、人参丸、心虚白浊歌、茯菟丸之类。

东垣 朱砂安神丸(见《古方八阵·寒阵》)一名黄连安神丸。治心神烦乱,发热怔忡,不寐或寐中惊悸、头运(同晕)等证。

生地 朱砂(另飞为衣) 当归(各一钱) 甘草(五分) 黄连(一钱半)

汤浸蒸饼为丸,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津液咽之,或食后用温水、凉水送下亦可。

清心莲子饮(见《古方八阵·寒阵》)治热在气分,口干作渴,小便淋浊,或口舌生疮,咽疼烦躁。

黄芩 麦冬 地骨皮 车前子(炒) 甘草(各钱半) 人参 黄 石莲子 柴胡 茯苓(各一钱)

上每服五钱,水煎服。

直指固精丸(见《古方八阵·固阵》)治肾虚有火,精滑,心神不安。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各一两) 牡蛎( ) 龙骨( ) 莲蕊 芡实 山茱萸 远志(甘草制)茯苓(各三钱)

上为末,山药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秘元煎(见血虚经乱)

人参丸(见《古方八阵·补阵》)宁心益智,安神固精。

人参 茯苓 茯神 枣仁 远志 益智 牡蛎(各五钱) 朱砂(二钱半)

为末,枣肉丸,服。

心虚白浊歌(见《古方八阵·补阵》)

白浊皆因心气虚,不应只作肾虚医,四君子汤加远志,一服之间见效奇。

《局方》茯菟丸(见《古方八阵·固阵》)治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尿有余沥或小便白浊,梦寐遗精等证。

菟丝子(制五两) 白茯苓(三两) 石莲肉(二两)

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汤或米汤下。一方有北五味子四两,兼治三消。

欲事过度,滑泄不固而带下者,宜秘元煎、寿脾煎、固阴煎、苓术菟丝丸、济生固精丸、锁精丸、金锁思仙丹之类主之。

寿脾煎(见血虚经乱)

固阴煎(见肾虚经乱)

苓术菟丝丸(见《新方八阵·固阵》)治脾肾虚损不能收摄,以致梦遗、精滑、困倦等证。

白茯苓 白术(米泔洗炒) 莲肉(去心各四两) 五味(二两酒蒸) 山药(炒二两) 杜仲(酒炒三两)炙甘草(五钱) 菟丝子(用好水淘净,入陈酒浸一日,文火煮极烂,捣为饼,焙干为末十两)

上用山药末,以陈酒煮糊为丸,桐子大,空心滚白汤或酒下百余丸。如气虚神倦,不能收摄者,加人参三、四两,尤妙。

济生固精丸(见《古方八阵·固阵》)治下元虚损,白浊如脂,或胞气虚寒,腰重少力,小便无度,并效。

牡蛎( ) 菟丝子(酒浸蒸炒) 韭子(炒) 龙骨( ) 北五味(炒) 白茯苓 桑螵蛸(酒炙)白石脂( 各等分)

上为细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局方》锁精丸(见《古方八阵·固阵》)治白浊、白带,小便频数。

破故纸 青盐 白茯苓 五味子(炒等分)

一方用五倍子。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万氏 金锁思仙丹(见《古方八阵·固阵》)治男子嗜欲太过,精血不固。此涩以去脱之剂。

莲蕊 芡实 石莲子(各十两) 金樱膏(三斤)

上以金樱煎膏如饧,入前三味药末,和丸桐子大,空心盐酒下三十丸,服久精神完固,大能延年。平时服食,忌葵菜、车前子。

人事不畅,精道逆而为浊、为带者,初宜六味地黄汤,或威喜丸之属以利之,久不止者,宜固阴煎、苓术菟丝丸之属以固之。

六味地黄汤(见经不调)

《和剂》威喜丸(见《古方八阵·固阵》)治元阳虚惫,精滑白浊遗尿,及妇人血海久冷,淫带梦泄等证。

白茯苓去皮四两切块,同猪苓二钱五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取出晒干,不用猪苓 黄蜡(四两)

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搜和为丸,如弹子大,每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利为效。忌米醋,惟糠醋可用。尤忌气怒动性。

湿热下流而为带浊,脉必滑数,色见红赤,证有烦渴而多热者,宜保阴煎、加味逍遥散、或经验猪肚丸亦佳。若热甚兼淋而赤者,宜龙胆泻肝汤。

保阴煎(见血热经早)

加味逍遥散(见经不调)

经验猪肚丸(见《古方八阵·固阵》)止梦遗泄精。进饮食,健肢体。此药神应。瘦者服之自肥,莫测其理。

白术(面炒五两) 苦参(白者三两) 牡蛎(左扇者 研四两)

上为末,用雄猪肚一具,洗净,以瓷罐煮极烂,木石臼捣如泥,和药,再加(猪)肚汁捣半日,丸如小豆大,每服四、五十丸,日进三服,米饮下。久服自觉身肥,而梦遗永止。

龙胆泻肝汤(见产门不闭)

元气虚弱而带下者,宜寿脾煎、菟丝煎、七福饮、十全大补汤、九龙丸之属。若阳气虚寒,脉见微涩,色白清冷,腹痛多寒者,宜加姜、附,或用家韭子丸。

菟丝煎(见安胎)

七福饮(见血虚经乱)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丹溪 九龙丸(见《古方八阵·固阵》)治肾虚精滑。

金樱子 枸杞 山茱萸 莲蕊 莲肉 当归 熟地 芡实 白茯苓(各等分)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或酒或盐汤下。

《三因》家韭子丸(见《古方八阵·固阵》)治少长遗溺,及男子虚剧,阳气衰败,小便白浊,夜梦遗精。此药补养元气,进美余食。按∶此方当除去石斛,倍用菟丝,庶乎尤效。

家韭子(炒六两) 鹿茸(酥炙四两) 肉苁蓉(酒浸) 牛膝(酒浸) 熟地 当归(各二两)菟丝子(酒煮) 巴戟肉(各一两半) 杜仲(炒) 石斛 桂心 干姜(炮各一两)

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加至百余丸,食前温酒、盐汤任下。凡小儿遗尿者,多因胞(指膀胱)寒,亦禀受阳气不足也。作小丸服之。

脾肾气虚下陷而多带者,宜用寿脾煎、归脾汤、补中益气汤之属。

归脾汤(见经不调)

补中益气汤(见经不调)

立斋曰∶前证或因六淫七情;或因醉饱房劳;或因膏粱浓味;或服燥剂所伤;或亏损阳气下陷;或湿痰下注蕴积而成,故言带也。凡此皆当壮脾胃、升阳气为主,佐以各经见证之药。若色青者属肝,用小柴胡加山栀。

或湿热壅滞,小便赤涩,龙胆泻肝汤。色赤者属心,用小柴胡加黄连、山栀、当归。思虑过伤,用妙香散等药。色白者属肺,用补中益气加山栀。色黄者属脾,用六君子加山栀、柴胡,不应,归脾汤。色黑者属肾,用六味地黄丸。若气血俱虚,八珍汤。阳气陷下,补中益气汤。湿痰下注,前汤加茯苓、半夏、苍术、黄柏。

气虚痰饮下注,四七汤送肾气丸。不可拘肥人多痰,瘦人多火,而以燥湿泻火之药轻治之也。

小柴胡汤(见崩淋经漏不止)

《良方》辰砂妙香散(见《古方八阵·固阵》)治心气不足,惊痫或精神恍惚,虚烦少气少睡,夜多盗汗,心虚遗精白浊。服之安神镇心。

黄 山药(姜汁炒) 茯苓 茯神 远志(甘草汤制各一两) 人参 炙甘草 桔梗(各五钱) 木香(二钱)麝香(一钱另研) 朱砂(三钱另研)

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温酒调下,或用麦面汤调下。

《局方》王荆公妙香散(见《古方八阵·固阵》)安神秘精,定心气。

人参 龙骨(五色者) 益智(各一两) 白茯神 白茯苓 远志(制) 甘草(炙各五钱) 朱砂(飞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临卧温酒调下。

六君子汤(见经期腹痛)

八珍汤(见经不调)

四七汤(见安胎)

肾气丸(即八味丸。见经不调)
 
带浊论外方
醋附丸 治气滞带浊,腹中急痛。(见经痛论外方)

金樱膏(见《古方八阵·补阵》)治虚劳遗精白浊,最效。

金樱子(经霜后采红熟者,撞去刺,切开去核,捣碎煮之滤榨净汁,用熬成膏) 人参 桑螵蛸(新瓦焙燥)山药(各二两) 杜仲(姜汁) 益智仁(各一两) 薏仁 山茱萸 芡实 枸杞(各四两) 青盐(三钱)

上咀,用水同熬二次,去渣,熬成膏,将金樱膏对半和匀,空心白滚汤下三四匙。

克应丸(见《妇人规古方》)治妇人赤白带下。

熟地 赤芍(各二两) 当归(二两) 赤石脂( 醋淬) 龙骨 牡蛎( 酒淬) 茯苓 丹皮 艾叶(制) 川芎(各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百一》固元丹(见《古方八阵·固阵》)治元脏久虚,遗精、白浊、五淋及小肠、膀脱疝气,妇人赤白带下,血崩便血等疾,以小便频利为效。

好苍术刮净,米泔浸,咀片一斤。择坚而小者佳,惟茅山者尤妙,分作四份制之∶一份用小茴香、食盐各一两同炒;一份用川椒、补骨脂各一两同炒;一份用川乌头、川楝子肉各一两同炒;一份用醇醋、老酒各半斤同煮干、焙燥。

上连炒诸药,同为末,用酒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男以温酒、女以醋汤空心下。此高司法方也。

白芷散 治下元虚滑(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益母丸 治带浊诸病(见产要)

海藏 白芍药散(见《妇人规古方》)治妇人赤白带下、脐腹疼痛,如神。

白芍(二两炒) 干姜(半两炒)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温米汤调下,晚又进一服,十日见效。
 
白浊遗淋
淫浊与带下之不同者,盖白带出于胞宫,精之余也;淫浊出于膀胱,水之浊也。虽膀胱与肾为表里,故带浊之源,无非皆出于阴分。然带由脾肾之虚滑者多;淫浊由膀胱之湿热者多,此其所以有辨也。

若淫浊初起而见热涩者,宜大厘清饮。若初起无火,而但有窒塞者,宜小厘清饮或五苓散。若肝经怒火下流,宜加味逍遥散。若肝火盛而见痛涩者,宜龙胆泻肝汤。若服寒凉利药太过,以致下焦虚寒不固者,宜萆厘清饮。若元气虚寒下陷者,宜寿脾煎、补中益气汤。若脾湿下流者,宜归脾汤、六君子汤。若久而不愈,肝肾虚滑下陷者,宜寿脾煎、秘元煎、家韭子丸。

大厘清饮(见《新方八阵·寒阵》)治积热闭结,小水不利,或致腰腹下部极痛,或湿热下利,黄胆溺血,邪热蓄血,腹痛淋闭等证。

茯苓 泽泻 木通(各二钱) 猪苓(一钱) 栀子(二钱) 枳壳 车前子(各一钱)

水一钟半,煎八分,食远温服。如内热甚者,加黄芩、黄柏、草龙胆之属。如大便坚硬胀满者,加大黄二、三钱。如黄胆小水不利热甚者,加茵陈二钱。如邪热蓄血腹痛者,加红花、青皮各一钱五分。

小厘清饮(见《新方八阵·和阵》)治小水不利,湿滞肿胀,不能受补等证,此方主之。

茯苓(二、三钱) 泽泻(二、三钱) 薏仁(二钱) 猪苓(二、三钱) 枳壳(一钱) 浓朴(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前服。如阴虚水不能达者,加生地、牛膝各二钱。如黄胆者,加茵陈二钱,如无内热而寒滞不行者,加肉桂一钱。

仲景 五苓散(见《古方八阵·和阵》)治暑热烦躁,霍乱泄泻,小便不利而渴,淋涩作痛,下部湿热。

白术 猪苓 茯苓(各七钱半) 桂枝(五钱) 泽泻(一两二钱半)

古法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日三服。今法以水煎服。

加味逍遥散(见经不调)

龙胆泻肝汤(见产门不闭)

杨氏 萆 厘清饮(见《古方八阵·热阵》)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或服寒凉刮药过多,小便白浊,频数无度,澄如膏糊等证。

益智仁 川萆 石菖蒲 乌药(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六钱,水一钟,入盐一捻,煎七分,食前温服。一方加茯苓、甘草。

寿脾煎(见血虚经乱)

补中益气汤(见经不调)

归脾汤(见经不调)

六君子汤(见经期腹痛)

秘元煎(见血虚经乱)

家韭子丸(见带下)
 
淋浊论外方
《良方》滑石散(见《妇人规古方》)治热淋。

滑石(五分研) 通草 车前子 葵子(各四分)

上为末,以浆水调服。

牛膝膏(见《古方八阵·和阵》)治死血作淋。

桃仁(去皮尖) 归尾(酒洗各一两) 生地黄(酒洗) 赤芍药(各两半) 川芎(五钱) 牛膝(去芦四两酒浸一宿)

上 咀,用好水十钟,炭火慢煎至二钟,入麝香少许,分四次空心服。如夏月须用冷水换浸之,则不坏。

三味牛膝汤(见《古方八阵·寒阵》)治小便不通,茎中痛,及妇人血热内结,腹坚痛。

牛膝(根叶一握生用) 当归(一两) 黄芩(去黑心,半两)

上咀,每服一两许,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日三。
 
妇人梦与鬼交
人禀五行正气以生,气正则正;气邪则邪。气强则神旺;气衰则鬼生。如《刺法论》曰∶“神失守位,则邪鬼外干。”即此类也。然妇人之梦与邪交,其证有二∶一则由欲念邪思,牵扰意志而为梦者,此鬼生于心,而无所外干也;一则由禀赋非纯,邪得以入,故妖魅敢于相犯,此邪之自外至者,亦有之矣。病因有内外,则证亦有不同。病由内生者,外无形迹,不过于梦寐间常有所遇,以致遗失,及为恍惚带浊等证,亦如男子之梦遗,其机一也。但在女子多不肯言耳。至若外有邪犯者,其证则异,或言笑不常,如有对晤,或喜幽寂不欲见人,或无故悲泣,而面色不变,或面带桃花,其脉息则乍疏乍数,三五不调,或伏沉,或促结,或弦细,或代易不常,是皆妖邪之候。凡此二者,若失于调理,久之不愈,则精血日败,真阴日损,乃致潮热发热,神疲体倦,饮食日减,经水日枯,肌肉消削,渐成劳损,脉见紧数,多致不救。凡治此者,所因虽有不同,而伤精败血,其病则一。故凡病生于心者,当先以静心为主,然后因其病而药之,神动者安其神,定其志;精滑者固其精,养其阴,尤当以培补脾肾,要约门户,以助生气为主。

若为妖魅所侵,则内当调补正气,如归神汤之类,外宜速灸鬼哭穴以驱邪气,则自当渐愈。其穴以两手大指相并缚定,用艾炷于爪甲角骑缝灸之,务令两甲连肉四处着火方效。或七壮或二七壮,两足大趾亦名足鬼眼。

《集验》归神汤(见《妇人规古方》)治妇人梦交盗汗,心神恍惚,四肢乏力,饮食少进。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归身(各一钱) 枣仁 陈皮(各八分) 圆眼肉(七枚) 甘草 羚羊角 琥珀(末各五分)

上羚羊、琥珀二味不煎,余药煎熟去渣,入二末,和匀,食前服。
 
乳少
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故下则为经,上则为乳。若产后乳迟乳少者,由气血之不足,而犹或无乳者,其为冲任之虚弱无疑也。治当补化源而兼通利,宜猪蹄汤。若乳将至而未得通畅者,宜涌泉散。

猪蹄汤(见《妇人规古方》)治气血不足,乳汁不下。

用八物汤(即八珍汤)加黄 、漏芦、陈皮、木通。先以猪蹄煮汁二碗,煎药服之。或加天花粉。

又方∶用猪蹄一副,通草二两、甘草一钱、穿山甲十四片炒,将猪蹄洗切,入水六碗,同药煎煮约至三碗,加葱、姜、盐料,取汁饮之,忌冷物,要吃羹汤,助其气血,乳汁自下。夏月不可失,盖时用葱汤洗乳为佳。

《良方》涌泉散(见《妇人规古方》)下乳。忌食姜、椒、辛辣饮食。

王不留行 瞿麦 麦门冬 龙骨(各二钱)

上用猪蹄汁一碗,酒一杯,煎服,以木梳于乳上梳下。

产妇乳汁不来,其原有二∶盖一因气血不足,故乳汁不来,宜用猪蹄汤,是即虚者补之也;一因肥胖妇人痰气壅盛,乳滞不来者,宜用漏芦汤之类,是壅者行之也。

《良方》漏芦汤(见《妇人规古方》)治妇人肥盛,脉气壅结,乳少。

漏芦(二两) 蛇蜕(一条) 土瓜根上共为末,酒调下二钱。
 
乳出
产后乳自出乃阳明胃气之不固,当分有火、无火而治之。无火而泄不止,由气虚也,宜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若阳明血热而溢者,宜保阴煎或四君子汤加栀子;若肝经怒火上冲,乳胀而溢者,宜加减一阴煎;若乳多胀满而溢者,宜温帛熨而散之;若未产而乳自出者,以胎元薄弱,滋溉不全而然,谓之乳泣,生子多不育。

八珍汤(见经不调)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保阴煎(见血热经早)

四君子汤(见血虚经乱)

加减一阴煎(见血热经迟)
 
吹乳、妒乳
产后吹乳,因儿饮乳为口气所吹,致令乳汁不通,壅结肿痛。不急治之,多成痈肿。速服栝蒌散,外以南星末敷之,更以手揉散之。势甚者,惟连翘金贝煎最妙。

栝蒌散(见《妇人规古方》)治吹乳肿痛。

栝蒌(一个) 乳香(二钱)

上用酒煎服。外用南星为末,以温汤调涂。

连翘金贝煎(见《新方八阵·因阵》)治阳分痈毒,或在脏腑肺膈胸乳之间者,此方最佳。甚者连用数服,无有不愈。

金银花 贝母(土者更佳) 蒲公英 夏枯草(各三钱) 红藤(七、八钱) 连翘(一两或五七钱)

用好酒二碗,煎一碗服,服后暖卧片时。火盛烦渴乳肿者,加天花粉。若阳毒内热,或在颈项之间者,用水煎亦可。

产后妒乳,因无儿饮乳或儿未能饮,余乳蓄结作胀;或妇人血气方盛,乳房作胀,以致肿痛,增(通“憎”)

寒发热。不吮通之,必致成痈。若肿不消,用麦芽二、三两炒熟,水煎服,立消。

一方∶用陈皮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

一方∶治吹乳、乳痈肿痛。用萱草根,擂,酒服之,以滓 患处。

袖珍方∶用猪牙皂角去皮,蜜炙为末,酒服一钱。又诗云∶妇人吹奶法如何?皂角烧灰蛤粉和,热酒一杯调八字,管教时刻笑呵呵。
 
乳痈、乳岩
肿痛势甚,热毒有余者,宜以连翘金贝煎先治之,甚妙。

立斋法曰∶妇人乳痈,属胆胃二腑热毒,气血壅滞,故初起肿痛发于肌表,** 赤,其人表热发热,或发寒热,或憎寒头痛,烦渴引饮,用人参败毒散、神效栝蒌散、加味逍遥散治之,肿自消散。若至数日之间,脓成溃窍,稠脓涌出,脓尽自愈。若气血虚弱,或误用败毒,久不收敛,脓清脉大,则难治。乳岩属肝脾二脏,郁怒气血亏损,故初起小核,结于乳内,**如故,其人内热、夜热,五心烦热,肢体倦瘦,月经不调。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神效栝蒌散,多自消散。若积久渐大, 岩色赤,出水,内溃深洞,为难疗。但用前归脾汤等药,可延岁月。若误用攻伐,危殆迫矣。大凡乳证,若因恚怒,宜疏肝清热; 痛寒热,宜发表散邪; 肿痛甚,宜清肝消毒并隔蒜灸。不作脓或脓不溃,补气血为主;不收敛或脓稀,补脾胃为主;脓出反痛或发寒热,补气血为主,或晡热内热,补血为主。若饮食少思或作呕吐,补胃为主;饮食难化或作泄泻,补脾为主;劳碌肿痛,补气血为主;怒气肿痛,养肝血为主。儿口所吹,须吮通揉散,成痈治以前法。潮热暮热,亦主前药。大抵男子多由房劳耗伤肝肾,妇人郁怒亏损肝脾,治者审之,世有孕妇患此,名曰内吹,然其所致之因则一,惟用药不可犯其胎耳。

连翘金贝煎(见吹乳)

人参败毒散(见《古方八阵·散阵》)亦名败毒散。治四时伤寒瘟疫,憎寒壮热,风湿、风眩,项强,身体疼痛。不问老少皆可服。或岭南烟瘴之地,疫疠时行,或处卑湿,香港脚痿弱等证,此药不可缺,日三服,以效为度。

人参 茯苓 枳壳 甘草 川芎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桔梗(各等分)

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或为细末,沸汤点服。

神效栝蒌散(见《外科钤古方》)治乳痈及一切痈疽初起。肿痛即消,脓成即溃,脓出即愈。治痈之方甚多,独此方神效。瘰 、疮毒尤效。凡一切痈疽余毒,皆宜用之。

栝蒌(一个烂研) 当归(酒洗) 生甘草(各半两) 乳香 没药(各一钱)

上用酒煎服,良久再服,如不能饮,以酒水各半煎之,如数剂不效,宜以补气血之药兼服之。若肝经血虚,结核不消,佐以四物、柴胡、升麻、白术、茯苓。若肝脾气血虚弱,佐以四君、芎、归、柴胡、升麻。若忧郁伤脾,气血亏损,佐以归脾汤。

加味逍遥散(见经不调)

加味归脾汤(见胎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