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民间草医生前传我的秘方

为中医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3/17
帖子
202
获得点赞
7
声望
18
民间草医生前传我的秘方


薛深是我乡村的一民间草医,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传说当时有一凤阳老人寄宿,供其食住,凤阳老人临走献出秘方。这些我无法证实,只知道薛深老草医,生前救人无数。民间习俗,每治愈一例奇难杂症,病家多以“四色礼”--烟、酒、茶、红包之类,答谢谢医者。薛深生前对我说,他平生医好无数病人,不知收过多少的“四色礼”。如今,人将黄昏,不能将这些秘方带进棺材。看我为人忠厚,故将其用之有效的一些秘方传给我,希望能继承下去。我受宠若惊,拿起纸笔,一一记下。几年后,薛深老草医就去世了。

今天,我从书柜底翻出这本小册子,看着他的经验方。因我虽说是中西医结合吧,也无从对他的经验方进行试验。故把这引些秘方公开出来。希望薛深老草医在天有灵,原谅我的做法。我想让有懂得草药的人有更大的发挥。
 
以下红色的是当时草医传给我,要我写下的原话,我未修改过。所讲的都是当地的民俗病名和当地所称呼的草药名称。一些他所讲述的草药,我查了《陆丰中草药》和《中药大辞典》,再从网络下载于下面。其中一部分我不认识的,容我以后考查再补充。

后顶痈,位于玉枕骨两旁,若红肿速溃为顺,坚硬黑陷者为逆。
急粗取臭风仔捣红糖帖之,即愈。
 
臭风仔
【别名】胜红蓟、白花香草、白花臭草、柠檬菊、七星菊、白毛苦、猫屎草、脓泡草、广马草。
【性味归经】辛、微苦,凉。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止痛,止血,排石。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胃肠炎,胃痛,腹痛,崩漏,肾结石,膀胱结石;外用治湿疹,鹅口疮,痈疮肿毒,蜂窝织炎,下肢溃疡,中耳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或干品研末撒敷患处,或绞汁滴耳,或煎水洗。
 
枕头蛀,位天玉枕骨,即项中之处。此证溃出稠脓为吉顺;若紫暗塌陷,溃出血水者则风险。
宜取新鲜的假艾叶捣红糖帖患处。
 
生蛾,中医称“乳蛾”,西医称“扁桃体炎”。一边肿大称“单蛾”,两边肿大叫“双蛾”。有急发肿大者多引起不能呼吸。可取盐酸鸡、叶下红鲜叶捣烂捶蜜含之即愈。
 
考查“盐酸鸡”,正名是“酢浆草”气味:酸、寒、无毒。
主治:1、小便血淋。用酢浆草捣汁,煎五苓散服下。
2、二便不通。用酢浆草一把、车前草一把,共捣取汁,加砂糖一钱调服。不通可再服。
3、赤白带下。用酢浆草阴干,研为末。每取三匙,空心服,温酒送下。
4、痔疮出血。用酢浆草一大把,加水二升,煮取一繁荣昌盛服下。一天服三次,有效。
5、癣疮作痒。用酢浆草涂搽,数次即愈。
6、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到痛处,有效。
 
查“叶下红”,正名称“羊蹄草 ”。
性味:苦,凉。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利水。用于湿热泄泻,痢疾,血热吐血、便血,水肿腹胀,咽喉肿痛,肝热目赤。外用治跌打肿痛,疗疮肿毒,皮肤湿疹。
用法与用量:15~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喉痧,即猩红热咽峡炎,取用盐酸鸡和拿投根(入地下白色的根为佳),煎水冲蜜服。
 
拿投根,【异名】露兜子(《岭外代答》),竻波罗(《岭南采药录》),假菠萝(《生草药手册》),山波罗(《岭南草药志》),野菠萝(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功用主治-橹罟子的功效】①《纲目拾遗》:补脾胃,固元气,制伏亢阳,扶持衰土,壮精神,益血,宽痞,消痰,解酒毒,止酒后发渴,利头目,开心益志。
②《陆川本草》:治疝气,小便不利,糖尿病。
③《生草药手册》:煎水洗,愈汗癣。
补脾益血;行气止痛;化痰利湿;明目。主痢疾;胃痛;咳嗽;疝气;睾丸炎;痔疮小便不利;目生翳障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蜜浸。
【选方】①治痢疾:霹兜竻果实二至四两。
水煎服。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目生翳障,渐渐昏暗,视物不明:橹罟子浸白蜜内,每日连蜜啖一枚,一月可退。
(《纲目拾遗》) ③解暑:竻波罗(路兜竻中心与菠萝相似者),煎服。
 
咽喉塞,为喉症危症,往往患者欲食不得而丧生,最宜用假阳虽捣烂同蜂蜜用纱布包着,含于口中,可望活命。
 
为中医兄提供的应该都是简便验廉的好方法

可惜我这里几乎都没有
 
血彪,在额正中出血即是。宜墙头上蜻蜓饭与米饭捣烂帖之则愈。
 
锁头疔,位于嘴唇下,宜用拿投根(取地下白者为佳),捣烂擂酒帖之。
 
嘴角蛇,用草鱼齿研末与茶油沫之。
 
嘴角七星疔,宜灯心草烧灰,调茶油,沫患处。
 
胳膊痈,七个芳著叶、芙蓉花叶捣烂帖之。
 
番薯
别名: 甘薯,红薯、番薯、山芋.俗名:地瓜
【功效】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
【各家论述】
1.《纲目抬遗》:补中,和血, 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煮时加牛姜一片,调中与姜枣同劝;(同)红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泄。
2.《本草求原》: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去宿瘀脏毒,舒筋络,止血热渴,产妇最宜。和鱼、鳢鱼食,调中补虚。
3.《随息居饮食谱》: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凡渡海注船者,不论生熟,食少许即安。
4.《岭南采药录》:醋煮服,治全身肿。
野生种起源于美洲的热带地区,由印第安人人工种植成功,抗病虫害强,栽培容易。哥伦布初见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藷献给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将甘藷传至菲律宾。在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由东莞人陈益从安南首先引入广东[1]。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又从吕宋携带回中国,试种后,“甫及四月,启土开掘,子母钩连,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抚金学曾大力推广,并撰《海外新传七则》。《农政全书》详细记述了番薯的种植方式,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南人用当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藷故也。」中医学认为甘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芙蓉花【别名】:木芙蓉、拒霜花、地芙蓉、华木。
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芙蓉,以花(芙蓉花)、叶(芙蓉叶)和根入药。夏秋摘花蕾,晒干,同时采叶阴干研粉贮存;秋、冬挖根、晒干。
【性味归经】微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白带;外用治痈肿疮疖,乳腺炎,淋巴结炎,腮腺炎,烧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0.3~1两;外用适量,以鲜叶、花捣烂敷患处或干叶、花研末用油、凡士林、酒、醋或浓茶调敷。
【备注】(1)芙蓉花:对于一切疮痈肿毒、乳痈等症,初起外用,能消肿止痛;已成者内服,有排脓之功。有可治肺痈,单用鲜花一至二两(干花减半),水煎,加冰糖五钱冲服,也可配合鱼腥草同用。芙蓉花还能凉血清热,可配莲蓬壳,用治血热崩漏。此外,亦可用治水火烫伤,研末,用蜂蜜或麻油调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