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民间草医生前传我的秘方

生怪者,最宜韭菜下面白者炖酒服。韭菜头帖之即止。
 
生膜目者(目痛久生膜)
引水草、圆叶水竹菜、虾壳捣烂帖之。
 
水竹菜
潮汕地区称为水竹草、竹仔草、尖叶竹草、蛇竹草、竹草、竹仔菜、竹菜、竹节草。外地别名竹叶菜、竹根菜、兰花菜、鸭跖草、鸭翠蝴蝶。本品为鸭跖草科鸭跖草属鸭跖草。为一年生草本世纪。生于草埔、田埂、池沟边、路旁湿地。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日本及越南亦有。
水竹草味甘淡,性寒,无毒。入肺、胃、心肝、小肠经。内服清热解毒、利水、凉血。外用拔毒、消炎退肿。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流行性感冒、暑热口渴、小便尿血、便血、尿道炎、肾炎水肿、痢疾、小便短赤不利、急性咽炎、肠胃咽炎、肠胃积热、毒蛇咬伤、皮肤红肿热毒。
1、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水竹草、金丝草各30克,车前草24克,水煎服。
2、治肠胃积热:水竹草30克,水煎,冲蜜服。
3、治流行性感冒:水竹草30克,马兰根、竹叶、麦冬、紫苏各10克,豆豉15克,水煎服。
4、治暑热口渴:⑴水竹草30克,水煎,冲红糖服。⑵水竹草30克,捶汁,冲蜜服。⑶水竹草、苍蝇翼、蚶壳草各30克,水煎,冲红糖服。⑷发高热者:水竹草60克,加盐捶烂,绞汁饮服。
5、治尿血:水竹草60克,水煎,冲红糖服。
6、治积热小便短赤不利:水竹草30克,水煎,冲红糖服;或捶烂,榨汁冲蜜服。或水竹草、车前车、猫毛草各30克,水煎服。
7、治痢疾:水竹草30克,苦职、马齿苋各15克,水煎服。
8、治便血:鲜水竹草30克,白茅根、紫珠草各15克,水煎服。
9、治急性咽炎、扁桃体炎:⑴鲜水竹草30克,水煎服。⑵鲜水竹草90-120克,捶烂,加入凉开水绞汁,频频含咽。
10、治肾炎水肿:水竹草、金丝草各30克,车前草、地胆草、茅莓根各15克,水煎服。
11、治尿道炎:鲜水竹草30克,蒲公英、赤小豆各15克,水煎服。
12、治痈疽疔疮、毒蛇咬伤:水竹草30克,水煎服;另鲜水竹草适量,或鲜犁头草适量,捶烂,外敷患处。
13、治皮肤红肿热毒:水竹草、叶下红各适量,共捶烂,贴患处。或水竹草适量,加红糖,共捶烂,贴患处。
本品内服常用量全草生品30-60克,外用适量。
 
鼻龙,也是鼻衄,可用白花蟛蜞草煎水服。
也可用犁墙藤(鲜者取浓汁)、正梅片吹之。
 
白花蟛蜞草
【别名】旱莲草、旱莲子(《本草图经》)
【功效】凉血,止血,补肾,益阴。
【主治】治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伤出血,须发早白,白喉,淋浊、带下,阴部湿痒,老鼠痣。
旱莲草在中医美容古方中使用频率极高,认为是乌须黑发,生长毛发的要药。《千金月令》中的金陵煎;《寿亲养老书》中的牢牙乌髭方、旱莲散;《摄生众妙方》的乌须固齿方;《太平圣惠方》的治眉毛脱落方,都是以旱莲草为主药。《新修本草》说用旱莲草“汁涂发眉,生速而繁。”《本草纲目》说它能“乌髭发,益肾阴。”《本草正义》认为旱莲草“入肾补阴而生长毛发。”明代名医缪促醇对旱莲草十分推崇,在《本草经疏》中说:“古今变白之草,当以兹为胜。”他认为在中草药中,能使白发变黑的最佳药物就算旱莲草了。
 
乳痈者,用鸭舌草(蒲公英)捣烂,左乳痛者帖右拇指。右乳痛者帖左拇指。随即止痛。
也可用芙蓉花叶、蕃著叶心捣烂帖之。
 
鸭舌草,潮汕地区别名鸭舌红、鸭舌苦草、黄花鸭舌草、淡水鸭舌草、红背仔、鹅公英等。本品为菊科莴苣属剪刀股。为多年宿根草本。生于山野沙地、堤岸潮湿地。多人工栽培。
鸭舌草味苦,性寒,无毒。内服清热凉血、解毒散结。外用消炎、消肿、止痒。入脾肺经。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阑尾炎、口腔溃疡。外治妇女乳痛、皮肤湿毒作痒、小儿口舌生疮、皮肤疮疖肿毒。
1、治肺热咳嗽:
⑴鸭舌草9克,水煎,冲红糖服。
⑵鸭舌草15克,和尚头草、灯笼草各30克,水煎服。
⑶鸭舌草15克,夏枯草、和尚头草各30克,水煎,冲糖服。
2、治咽喉肿痛:鲜鸭舌草全草适量,捶烂,水醋各一半,过滤,分数次含漱。另鸭舌草根、金银花各15克,水煎服。
3、治皮肤湿毒:鸭知草15克,水煎,冲酒少量服,服后1、2日有可能更痒,过后即愈。
4、治口腔溃疡:鲜鸭舌草适量,捶汁抹患处,每日数次。或用10多叶,开水冲红糖服。
5、治小儿子口舌生疮:鸭舌草适量,捶汁抹患处,每日数次。或用10多叶,开水冲红糖服。
6、治阑尾炎:鸭舌草30克,金银花、桃仁、丹皮、黄柏、紫花地丁各9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另外鸭舌草全草适量,捶烂,少量米酒调,煨热敷患处。
7、治妇女乳痛:鸭舌草15克,捶汁,冲少许酒服,渣捶酒贴患处。
8、治皮肤疮疖肿毒:鸭舌草、叶下红、六角英各适量,共捶烂,贴患处。或鸭舌草15克,水煎,冲红糖服。
本品内服常用量叶生品9-15克。外用适量。
 

附件

  • 54.3 KB 查看: 80
裤带痈与裤带同齐,宜芋叶与青虫油捣烂敷之。重症加蜘蛛一只同擂。
 
芋又名芋艿、芋头,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植物栽培。以球茎供食用 。
现在世界上的栽培面积以中国最大,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及台湾省,其次是长江及淮河流域。根为白色肉质纤维根,茎为地下球茎,叶互生,叶片大,多为盾状长心脏形 。花为肉 穗 花序 ,栽培种很少开花。浆果。中国栽培的芋属于叶柄用变种、球茎用变种。两个变种性喜高温多湿环境,不耐强烈日照及干旱。水芋多栽于水田、低洼地或水沟,旱芋多栽于土层深厚、湿润的土壤。生长期长。需肥量大,尤需施足钾肥,以利球茎形成和淀粉积累。主要病害有腐败病及疫病,害虫有斜纹夜蛾等。球茎含淀粉、蛋白质。可作蔬菜,也可代粮,或晒成芋干食用。还可提取淀粉,作芋泥罐头。芋花柄和叶用芋的叶柄也可作蔬菜或饲料。
 

附件

佛注(可能指睾丸炎)者,丢仔头,地龙屎帖之。
 
下肢溃疡者用牛屎帖之,或生蕃著粉捶生桐油帖之神效。也可用假艾捶红糖敷之。
 
毛头疔生于脚指,取雄精、绿豆共捶尿桶底帖之。
 
生瓜,此证最喜生于肌肉丰富处,宜用红心倾子根炖酒服。
 
拦腰蛇的患者可取苦瓜根炖酒服。
 
苦瓜根
【性味】苦,寒。
【功用主治】清暑涤热,明目,解毒。治热病烦渴引饮,中暑,痢疾,赤眼疼痛,痈肿丹毒,恶疮。
苦瓜味苦,南方人多食为蔬。夏秋间都可吃到苦瓜,用作配茉佐膳,只觉可口,不觉其苦。中国粤人以苦瓜切片,晒干贮存,作药用,此即治暑天感冒之苦瓜乾也。
用苦瓜做家常菜式,如"凉瓜炒田鸡"、"凉瓜排骨"、"酿凉瓜",皆滋味隽永。但江浙人不懂得品尝,少吃苦瓜。两广、福建盛产苦瓜,外省则每作盆栽欣赏。
苦瓜以味得名,苦字不好听,粤人又唤做凉瓜。苦瓜形如瘤状突起,又称癞瓜;瓜面起皱纹,似荔枝,遂又称锦荔枝。
 

附件

风鱼,虱母头与马鞍藤炖酒服,渣帖之。
风鱼者,古有“五肚生鱼”之说,即两手肚、两大腿及腹部。凡有肌肉丰富处,喜生之。也可用沙青草(海滩边较多见,凡鱼最忌此草)与埔银(了哥王)二药之叶捣烂敷之,即愈。
钻洞鱼也用此方。
 
白花虱母头
特 点: 潮汕地区别名称为虱母头、虱母球、虱麻头、苍耳草、阳菜归、胶东仔、胶东只头、猪母带、羊带归、狗脚迹。外地别名称为苍耳、苍耳子、疾头婆、苍耳草、老苍子、白痴头婆、菜耳、野茄子、苍刺头、痂头猛、野洛苏、草带妇、苍子。本品为菊科苍耳属苍耳。为一年生草本。生于田野、山坡、荒地、村房、路旁,或人工栽培。
白花虱母头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内服发汗通窍、散风祛湿、解毒止痛。外用止痒、消炎、排脓。人肝肺经。主治风寒头痛、菌痢、肠炎、伤风感冒等。
民间常用单方验方如下:
1.治风热、伤暑感冒:虱母头茎、叶30克,野菊花10克,大青叶20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连服2—3日。或虱母头根30克,水煎,冲红糖服。
2.治过敏性鼻炎、副鼻窦炎:虱母头子3克,研细末,少量吹入鼻腔;另用荆芥适量研细末,每次10克,生姜汤冲服,每日服3次。或用虱母头子适量,炒去刺,研细末,每次3克,开水冲服,每日服3次。
3。治风湿性关节炎:虱母头根30克,加猪骨共煮,饮汤吃肉。
4.治肠炎、菌痢:鲜虱母头全草60克,加水80O—1000毫升,共煎至500—600毫升,每日分3次饮服。
5.治头风痛:虱母头根30克,瘦猪肉共煮饮汤吃肉。
6.治过敏性鼻炎:虱母头子适量,洗净,炒黄,研成细末,用开水冲服,每次5克,每日服3次。
7.治荨麻疹:虱母头子适量,水煎,洗患处,每日l剂。
本品内服常用量全草或根生品15-60克,干品10—30克。枝、叶外用适量 。
 

附件

马鞍藤
【性味归经】辛、微苦,湿。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拔毒消肿。用于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外用治疮疖,痔疮。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附件

埔银(了哥王)
【性味归经】苦、微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通经利水。根、根内皮主治:扁桃体炎,腮腺炎,淋巴结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麻风,闭经,水肿。叶主治:外用治急性乳腺炎,蜂窝织炎。
【用法用量】根:1~3钱(鲜根3~5钱)必须久煎;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本品有剧毒,用时宜慎,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痰火疬(腋下鼠蹊生核疮或四肢掣挛疼痛):了哥王叶五钱,加入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②治鹤膝风:南岭荛花、接骨草。水煎,对酒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疗疮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小儿头疮:鲜了哥王茎叶,捣烂外敷或挤汁外涂。(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疮疡,乳痈:了哥王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中章药》)
⑤治无名肿毒:丁哥王叶,捣烂,加米酒少量,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附件

生风独、风鱼、风串,用红心虹叶捶酒最妙。帖之即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