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民间草医生前传我的秘方

胳膊赌,假麻与鸡蛋白调和帖之。
 
生齿龙者,其状如龙根于齿部,疼痛难言。用红引水草捣烂追蜜含于口即愈。
有用五时合皮(去外皮,恐毒)取二层皮捣烂和蜜含之。
 
红引水草
别名:水苋菜、圆叶节节菜 、水豆瓣、红格草、田马齿苋、水红莲草、水猪母乳。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除湿解毒。主跌打损伤;内外伤出血;骨折;风湿痹痛;蛇咬伤;痈疮肿毒;疥癣;痢疾;淋病;水臌;急性肝炎;痈肿疮毒;牙龈肿痛;痔肿;乳痈;急性脑膜炎;急性咽喉炎;月经不调;痛经;烫火伤。
 

附件

  • 14.9 KB 查看: 55
五时合
别名: 叶下珠。珠仔草、假油甘(潮汕)、(潮安、潮州)、油甘草(普宁、蹬海)、合羞草、五时合(揭阳)、田油甘、田青仔、叶后珠(南澳)、珍珠草(广州)。
性味:味微苦甘,性凉,无毒。
效能:内服清热解毒散气去积;外用消毒退肿。入脾肺经。
主治:赤白痢疾,暑热痢疾,伤暑发热,目赤肿痛,小儿疳积,夜盲;外治毒蛇咬伤,指头蛇疮,皮肤飞蛇卵,小儿暑疖。
 

附件

齿漏一症,为脓疱溃出嘴巴,可用五倍子(文蛤)研末,同蜜用纱布包而含于口即可愈。
 
溃疡疱,疱大而不破,里面微黑。用垃圾旁破纸藉捣烂敷患处即愈。
或用节节花捣烂帖患处。
 
节节花
潮汕地区别名称为节节花、苦节节花、竹叶节节花、山节节花、山龙胆草、苦地胆、鲫鱼胆草。外地别名称为鲫鱼胆草、大凉藤、细样鲫鱼草、细样亚婆潮、大样鸭坡草。本品为茜草科耳草属耳草。生于各地山野坡坎、坑边、路旁旷地、草地林缘或灌木丛下,为一年生草木。
节节花味苦,性寒,无毒。入肝肺经。内服清热凉血行气、消炎解毒,主治感冒、咽喉炎、痢疾、急性结膜炎、胃肠炎等。外治解蛇毒、拔毒消肿。主治狗咬伤、皮肤痈肿、飞蛇卵、指头蛇疮、毒虫咬伤、毒蛇咬伤(青竹蛇咬伤为佳)、带状疮疹等。
1、治感冒发热:节节花15克,葫芦茶30克,水煎服。
2、治咽喉炎:节节花15克,水煎服。
3、治痢疾:节节花15克,水煎加白糖服。
4、治胃肠积热痛:节节花15克,水煎服。
5、治狗咬伤:节节花30克,捶酒取汁服,药渣捶红糖贴患处。也可治皮肤痈肿疮毒。
6、治飞蛇卵:节节花捶汁抹患处。
7、治手足指头蛇疮:节节花捶酒贴患处。
8、治毒蛇咬伤:节节花30-60克,捶酒取汁温服,药渣贴患片。(最好送往医院急救并用此方)
本品内服常用量生品15-30克,干品10-15克。外用适量,体质虚寒无热者勿服。
 
“蛇得子”用望高子捣烂和酒帖之。
 
钻洞蛇,草头香炖酒敷患处,两次即愈。
也可用托壁蜈蚣藤炖酒帖。
 
草头香
别名: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江表传》),莎草根(《别录》),香附子(《唐本草》),雷公头(《纲目》),香附米(《本草求真》),猪通草茹(《陆川本草》),三棱草根(《中药志》),苦羌头(《中药材手册》)。
功能主治: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
(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
(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
 
蜈蚣藤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疼痛;外用治牙痛,癣。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
 
鸡眼可用乌橄榄仔赔热烧存炭研末帖之。
 
生穿掌者,钉地根、乌龙草、大叶婆(又名鸡生鸡母)炖酒服。
 
钉地根
别名:独脚龙、老鼠尾(广州)、千斤拔(增城、罗定、韶关、湛江、五华)、矮脚老虎、土黄芪、金牛尾、大力牛(惠阳)。
性味:甘、微涩、性平。
功效:有祛风湿强腰膝的功用。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腰腿痛、带下、跌打损伤等。
单方验方:
1、治风湿性关节炎:钉地根30克,刺刁根9-15克,水煎服。
2、治腰肌劳损、下肢无力:钉地根30-60克,猪脚1只,炖服。
3、治白带过多:钉地根30克,猪赤肉100克,炖服。
4、治慢性肾炎:钉地根30-60克,女贞子30克,淮山15克,石韦10克,水煎服。
5、治慢性腰腿痛:钉地根150克,威灵仙90克,五加皮150克,杜仲、牛膝各90克,白酒3000毫升。将上药浸入酒中,半个月后可饮用,每次15-20毫升,每晚入睡前服用。
6、治跌打内伤:钉地根30克,威灵仙12克,水煎加入少量白酒服。
7、治扁桃体炎:钉地根适量晒干研细末,每次少许吹患处。
本品内服常用量15-30克。
 
乌龙草
【别名】丁癸草(《生草药性备要》)人字草、苦地枕、铺地锦(《岭南采药录》),二叶人字草,苍蝇翼、沙甘里(《广东中草药》),一条根(《福建中草药》),乌龙草、红骨丁地青(《实用中草药》)。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去瘀。治感冒,高热抽搐,腹泻,黄疸,痢疾,小儿疳积,喉痛,目赤,疔疮肿毒,乳腺炎。
【附方】1、治黄疸(阳黄):丁癸草(千)五钱,生鱼一条。煎水服,每日一次。(《岭南草药志》)2、治中暑或食物所伤引起的腹泻:鲜丁癸草一至二两。洗净切碎,水适量煎服。(《闽南民间草药》)3、治白痢:鲜丁癸草五至八钱,水适量煎,调蜂蜜服。(《闽南民间草药》)4、治小儿疳疾:丁癸草三至五钱,瘦猪肉二至四两,水炖服。(《福建中草药》)5、治喉头炎:丁癸草,调酸醋揉烂,放于口内含服。(《岭南草药》)6、治大疮,散痈疽:丁癸草叫连茎,捣烂敷。(《岭南采药录》)7、治马嘴疔(生于上人中处者是):丁癸草叶,捣烂,加蜜糖少许敷。(《岭南采药录》)8、治痔疮:丁癸草四两,银花四两,苦楝皮四两。以水煎出味,倒于浴盆内,乘热坐于盆上熏肛门,待水稍凉后,即坐于药水内浸洗,约浸半小时即可,每日一至二次。(《岭南草药志》)9、治竹叶青蛇咬伤:鲜丁癸草四两,捣烂绞汁服,渣外敷。
 
圆疔宜取田麻炖酒服。
 
生肾风者,有淋巴结肿大,时而有脚下肿大,时好时止,伴腰酸痛,眼睛模糊。
宜用校下仔炖瘦猪肉食之。最忌酒。
 
关节肿大者宜用黄花仔炖酒服。
 
黄花仔
潮汕地区别名称黄花草、七寸金、千下槌、四稔槌。广州地区称之田基黄。本品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地耳草。生于田野、沟坑、山畔近水湿地处,春秋季采集。其性平,味苦甘。功能为清热利湿、行瘀解毒。潮汕地区群众常用此品服用以清热去湿行气散瘀,外用以作解毒消肿。主治跌打损伤、黄疸型肝炎、产后腹痛等。民间治疗经验颇多。
1、治黄疸肝炎:黄花仔30克,乌脚荖30克,水煎服,每天2次。
2、治传染性肝炎(无黄疸):黄花仔30克,水煎服。
3、治跌打损伤胸胁积痛:黄花仔30克,捣烂取汁冲酒服。
4、治痢疾腹痛、里急后重:黄花仔30克,捶汁冲蜜服用。
5、治妇女产后腹痛:黄花仔30克,煮瘦猪肉30克,冲酒食肉饮汤。
6、治急性结膜炎:黄花仔30-60克,煎水洗患眼,每日数次。
7、治疮疖肿毒、湿疹:根据病情用黄花仔适量,煎水洗患处。
8、治毒蛇咬伤:鲜黄花仔60克,捣烂取汁加醋10克,温开水煎服。药渣加酒捶后贴伤口。
本品常用量新鲜全草为15-60克,干品15-30克。外用适量。孕妇忌服。
 
病脚YA宜黄花仔、马了檄捣烂炖酒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