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世界读书日,中医读书荐【原撰】

**名老中医之路


作者: 周凤梧 张奇文,丛林编 页数: 1229
定价: 65.0
出版社: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装帧: 精装
出版年: 2005-7-1
 
书评转帖:

傅文录 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
《名老中医之路》书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笔者刚刚走出校门不久,通过媒体介绍得知此书之发行,当时非常渴望能得到一本一睹快,遗憾的是始终未能如愿,信念在自己心中悬挂了近20年,如今终于如愿看到了此书每于晚上阅读一篇,慢慢品味这些名家为中医事业奉献一生的酸甜苦辣。
《名老中医之路》之书中的60余位名老中医,都亲笔撰写了自己一生的求医生涯,字里行间,透射出他们求医行医之路途上的艰辛与困惑,汇总他们的共同特征,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坚忍不拔的求医信念与毅力:这些名老中医大都出生于解放的战乱年代,为了学习中医,不惜千里求学或拜师,为了完成学业,在颠沛流漓、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中,起早贪黑,抓紧一切时间去自学或背书,为后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这坚忍不拔的求学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普渡众生的慈悲心怀:这些名家在一生的求医行医过程中,始终怀着“普渡众生”的心愿,乐善好施,济危救贫,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普救“含灵之苦”做为自己终生的追求。
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方法:背书是学习中医的基本功,一般从四小经典(《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药性赋》、《脉诀》)开始,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可见”之说,而且只有熟读会背才能使人联想丰富、触类旁通,有利于加强理解、增强长久记忆的效果,这些名家不仅要“闻鸡起舞”,而且还“夜焚膏油”,虽然当时“一知半解少不懂”,但终生受益的“童子功”却为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背书的基础上,逐渐接触或学习四大经典(原指的是《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本典籍),同时还旁涉历代诸子百家名著名作,特别是重点内容需要背诵,当时不理解者、存疑后释成为悬念。“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表明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发挥,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些名家大都一开始就接触临床,如白天出诊跟师抄方,或抓方司药,或炮制药材等,同时老师在临证中结合病人讲解书本上的理论,使书本上的知识在病人身上具体化,为以后独立行医临证打下基础。他们在临证中边学习、边存疑、边求知、边读书、边思考从而得到锻练和提高。中医的诸多发现与真知灼见,都是从临证发现并得到的,这些提练的精华都是在临证中总结并与书本理论有机结合的产物,其博大精深就体现在临证中顽强的生命力上。中医药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上的一朵奇葩,所谓“文是基础医是楼”,这些名家不仅精研中医药经典著作,同时也广开视野,充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阅读诸子百家,更热爱传统的诗、书、礼、仪、经、儒等中国历史文化,这是中医名家成功的必然条件。
《名老中医之路》中的诸多名家成功的路径不一,但其勤奋、认真、博学的身影为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不管任何学科,最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正如子贡所说:“夫子之墙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名老中医们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这条成功之路大概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的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名老中医之路》1--3辑所载95位名医名录:


岳美中任应秋姜春华金寿山郭士魁李聪甫
刘渡舟彭履祥何任周凤梧李克绍方药中
赵金铎王伯岳万友生魏长春陈耀堂彭静山
陈苏生董廷瑶徐荣斋朱良春凌耀星贺本绪
龚志贤刘炳凡

邓铁涛王渭川王鹏飞叶橘泉刘树农关幼波
江育仁朱仁康孙允中沈仲圭沈六吉何世英
陈源生杨永璇吴考槃张伯臾张珍玉周筱斋
哈荔田洪子云祝谌予施维智高式国钱伯文
韩百灵屠揆先董德懋谢谢海洲楼百层路志正
蒋洁臣裘笑梅赵棻赵炳南赵绍琴谭日强
潘澄濂

肖龙友陈鼎三曹炳章袁鹤侪施今墨王静斋
孔伯华汪逢春徐小圃蒲辅周吴棹仙李斯炽
姚国美王文鼎吴少杯时逸人陈慎吾齐赤选
余无言刘惠民朱小南秦伯未赵锡武黄文东
程门雪赵心波韦文贵章次公陈达夫杨志一
刘季三陆瘦燕
 
**用药心得十讲

内容提要
《用药心得十讲》是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中日友好医院焦树德教授在临床用药方面的心得体会。本书文搞曾在《赤脚医生杂志》(现为《中国临床医生》)上以讲座形式连续发表,受到许多读者特别是广大基层医生的欢迎。应读者要求,1977年我社把它汇编成册出版,供基层医生参考。
本书这次的修订工作,改进了上一版的错误,补充了作者最新用药心得;结合当今中医药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规、标准等对上一版原文中个别内容做了适当调整;书末对第2至9讲各类药物运用心得分别用表格做了归纳,既能清晰的反映出作者的认识与用药经验,也非常有助于学生记忆、复习、比较书中涉及的300多味中药的性味、主要功能、主治、配伍应用、剂量、使用注意等。以表格形式总结名老中医用药经验,提高了本书的使用功能,是为满足当代读者更高需求的一种尝试。
作者简介
焦树德,男,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国医学研究院学术顾问,新加坡中医学院毕业医师协会永远学术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学会副主任 焦树德教授著有《用药心得十讲》、《从病例谈辨证论治》等。1986年获“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1年科技进步三等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贴。 焦树德教授在中医内科教学、疑难病诊治方面颇有建树,创立了中医新理论。 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高热性疾病,肝、肾、胃、肠重病和各种疑难病。曾获部级科研成果奖1项。研制了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降脂茶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病。在《新中医》等杂志发表文章50余篇。
 
目录
第1讲 用药需注意什么
注意辨证论治与理论方药的一致性
注意配伍变化和用量大小的变化
注意药物炮制与生用的不同
注意药方的随证加减
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科研成果
尽量能认识中药饮片
注意煎服方法
第2讲 发散药
麻黄
桂枝
荆芥
防风
紫苏
羌活
独活
白芷
藁本
细辛
辛夷
苍耳子
香薷
生姜
薄荷
菊花
牛蒡子
蔓荆子
浮萍
柴胡
蝉蜕
第3讲 泻利药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巴豆
火麻仁
郁李仁
蜂蜜
……
第4讲 补益药
第5讲 理气药
第6讲 寒凉药
第7讲 湿热药
第8讲 活血化瘀药
第9讲 其他药物
第10讲 谈谈组织药方
附一 常用药物小结表
附二 中草药名索引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内容介绍】
范中林(1895?1 989)四川郫县太和镇人,享年94岁,蜀中现代名医,
曾师从潘竹均(音)等多人。多年来潜心于《伤寒论》的研究,善用经方,
尤以舌诊见长,深受火神之祖郑钦安思想的影响。在运用六经辨证规律治
疗若干外感和内伤杂病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对许多虚寒证、疑难
病的疗效尤为显著。
本书选编了范氏应用六经辨证诊疗的60多个病例,其中有以麻黄汤治
愈三年低热的太阳证发热案,有以四逆汤治愈严重前列腺炎的少阴证淋病
案,还有以理中汤辈治愈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失血性贫血的太阴少阴证案
。范氏用药悉本《伤寒论》,组方严谨,以味精量重为特点。

【本书目录】
太阳证发热(长期低热)
太阳证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太阳证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
太阳证咳嗽(支气管扩张)
太阳证咳嗽(急性肺炎)
太阳证哮喘
太阳证刚痉(临产麻疹)
太阳证柔痉(颈椎病)
太阳证风湿(风湿性关节炎)
太阳证风湿(急性腰扭伤)
太阳证风寒湿痹(风湿)
太阳证历节病(风湿性关节炎)
太阳证风寒湿痹(坐骨神经痛)
太阳证风寒湿痹(周期性麻痹)
太阳证水疝(阴囊疝)
阳明证呕吐(食管癌待查)
阳明证高热痿蹙
阳明证臌胀
太阳阳明证泄泻(过敏性结肠炎)
太阳阳明证结胸
少阳证发热
少阳证癫狂(神经官能症)
太阳少阳证胁痛(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太阳少阳证腰痛[腰椎错位、风湿(疑似)]
太阴证视歧(复视、双目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
太阴证痰咳(慢性支气管炎)
太阴证寒呃(胃神经官能症)
太阴证胃脘痛(胃溃疡、胃癌待查)
太阴证水肿
太阴证泄泻(慢性肠炎)
太阴证睑废[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太阴少阴证睑废[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太阴少阴证痉病(脑溢血后遗症)
太阴少阴证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失血性贫血症)
太阴少阴证嘴眼畸形(舞蹈症)
太阴少阴证虚劳(脑血管硬化、美尼尔氏综合征)
太阳少阴证头痛
太阳少阴证胸痹(神经官能症)
太阳少阴证瘿病(甲状腺左叶囊肿)
太阳少阴证咳喘并二便失禁(慢性气管炎、肠炎、尿道萎缩)
太阳少阴证鼻衄
少阴证鼻衄
少阴证头痛
少阴证哮喘(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少阴证哮喘(支气管哮喘)
少阴证虚喘(支气管哮喘)
少阴证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少阴证喉痹(慢性喉炎、瘛肉)
少阴证喉痹(慢性咽炎)
少阴证舌强(脑震荡后遗症)
少阴证心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少阴证虚损
少阴证偏枯(脑血管意外)
少阴证气厥(心力衰竭)
少阴证寒厥
少阴证真寒假热(高热)
少阴证下利虚脱(正伤寒)
少阴证淋病(前列腺炎)
少阴证淋病
少阴证淋病
少阴证淋病(肾盂肾炎)
少阴证经闭
少阴证不孕
少阴证胎黄(新生儿黄疸)
厥阴证头痛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
厥阴证肠?(急性痢疾)
厥阴证骨痹(风湿性关节炎)
厥阴证骨痹(坐骨神经痛)
厥阴证寒痹(坐骨神经痛)

附录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卷第一
平脉法第一
伤寒杂病论卷第二
平脉法第二
伤寒杂病论卷第三
六气主客第三
伤寒例第四
杂病例第五
伤寒杂病论卷第四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伤寒杂病论卷第五
伤暑病脉证并治第七
热病脉证并治第八
湿病脉证并治第九
伤燥病脉证并治第十
伤风脉证并治第十一
寒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伤寒杂病论卷第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伤寒杂病论卷第七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伤寒杂病论卷第八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伤寒杂病论卷第九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一
辩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二
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
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三
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
辨疟病脉证并治
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四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五
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
辨胸痹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六
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
 
**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

《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何绍奇著,中医药医话医案类著作。199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5年出版该书的增订本。
作者何绍奇(1944-2005)是我国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中医研究生,喜爱读书,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结合自己丰富的阅历和近40年的临证经验撰成此书。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载文123篇,对中医理论、病证、方药、养生及书籍、人物、治学方法等予以阐发,颇多新见。下篇收录120个病例,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病证,有得有失,实事求是,反映了作者的临证思路和方法。
本书语言流畅,篇幅短小,说理透彻。且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对理解中医理论精髓及临床辨证论治均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书评转帖:
读书临证,乐在其中——何绍奇《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读后
中日友好医院 谷万里 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2月20日 总2490期

何绍奇先生的遗著《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新出了增订版,封面以墨竹作底衬,装帧设计淡雅,一如何先生之风格,书名由何先生亲笔题写,颇有文人雅士之风。捧读此书,感慨良多。
我的博士导师史载祥教授与何绍奇、朱步先均是朱良春先生早年的学生,论及辈份,何先生当为我的师叔。正因为这层机缘,使我能有缘在去年6月底江苏南通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上向何先生当面讨教。回京后,我整理出与何先生的合影,通过电子邮箱发送至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但数日后即得到消息,何先生于7月7日晨不幸于香港辞世,听到此噩耗,当时我的震惊难以言表。哪知我与何先生的一面之缘,愉快交往,竟成绝响。
何先生一向以读书临证为人生之至乐,堪称当代儒医。《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第一版出版于6年前,早已售罄。此次出版补充了部分新作和医案,仍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读书析疑篇”,共收录先生百余篇短文,对中医医理、病证、方药、养生以及中医医籍、人物、治学方法、各家学说等,予以阐发,颇多新见。在学术传承方面,特别对曹颖甫先生的高风亮节、章次公先生的学术思想、朱良春先生应用虫类药的经验加以论述。下篇为“临证得失篇”,收载了先生120例病案,所治病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有得有失,实事求是,体现了先生的临证思路、方法和选方用药的风格特色。其可贵之处在于,所载医案不但收录了治疗效果好的,也将失误的医案收录,警示自己,提醒读者,以资借鉴。医案按语,要言不烦,切中肯綮。读先生之书,深感其既博览群书,又勤于临证,互相参悟,于医理多有阐发。
是书虽分上、下两篇,但二篇之间并非孤立无关。中医医理与临证实践密不可分,没有深刻的医理指导,临证多难知常达变。如先生治疗痰证,多用生半夏,认为其止呕化痰之功,远胜于清半夏和法半夏。辨治阳虚证,注重舌脉,用药多重用附子,量多至60克。治疗急性热病,先生分析临床治疗中的得失,体会到须避免过用寒凉,以免热中未已,寒中又起。治怪证,多从痰入手,对痰热证喜在辨证基础上合用礞石滚痰丸。治便血,反对一味凉血止血,主张补虚健脾,益气固脱。治创口不敛,常重用黄芪至120克,配伍当归,以收托补之功。治痹症,用药颇多朱良春先生之风格。总之,何先生对各家学说颇有研究,临证擅长取法各家之长,不一而足,论治各科疾病,总以取得临床良效为准。
读书、临证并非易事,正如何先生在其自序中写到:“读书苦,一字之辨,一义之析,十天半月还弄不出来。看病苦,费尽心思,没有疗效。”但先生是一个通达乐观,能苦中作乐之人,认为读书、临床之乐恰在其中,“一个字义弄明白了,一个久治不愈的病人看好了,就真是其乐融融”。书末所附朱步先老师悼念何先生的文章中,忆及何先生早年经济窘困,寒假无钱回川探亲,赋诗言志:“同窗好友各西东,我无川资怨命穷,读书读到人静后,一觉醒来太阳红。”何先生以读书为乐的高尚情趣、豁达的生活态度,跃然字里行间,确实值得我辈学习。
 
医俗史
陈乐平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7.11一版
 
**跟周仲瑛抄方

顾 勤等 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9
 
内容简介:
跟周仲瑛抄方—跟名医抄方丛书

《跟名医抄方丛书》以全国百位著名老中医的高徒随师抄方的第一手完整原始资料为素材,原汁原味地记录、再现随名医抄方的过程,从师徒不同角度充分挖掘名医的临证精髓,特别是名医诊治“活的”思路、方法和技巧,而不仅仅是“死的”四诊、处方、用药,让更多的中医学子能如同亲随名医抄方般学习到诸多名医大家的真功夫、真本领,弥补名医资源稀缺、无法跟师侍诊的缺憾。本书是此套丛书的开篇大作。



目录:
跟周仲瑛抄方—跟名医抄方丛书

抄方单元一 肺系病证
哮喘案1
哮喘案2
哮喘案3
咳喘案1 慢性支气管炎
咳喘案2
咳喘案3 喘息性支气管炎
咳嗽、肺痈案 支气管扩张
抄方单元二 心系病证
心悸案1 频发房、室性早搏
心悸案2 频发房性早搏
心悸案3 扩张性心肌病
心悸案4 高血压病、高脂血症
心悸案5 高血压病
胸痹案1 冠心病、室壁瘤
胸痹案2 冠心病
胸痹案3 冠心病、房颤
失眠案1
失眠案2 癔病
失眠案3
癫狂案
痴呆案 一过性失忆
健忘案
抄方晕元三 脾胃系病证
胃痛案1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痛案2
胃痛案3
胃痛案4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痛及血证案
胃痞案1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痞案2 慢性胃炎
胃痞案3 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胃痞案4
泄泻案1
泄泻案2 溃疡性结肠炎
泄泻案3 肠易激综合征
泄泻案4 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案1
便秘案2
便秘案3
便秘案4
抄方单元四 肝胆系病证
胁痛案1 乙型肝炎
胁痛案2 乙型肝炎、肝硬化
胁痛案3 乙型肝炎
胁痛案4
疲倦乏力案1 乙型肝炎
疲倦乏力案2 乙型肝炎
黄疸案1 急性重型肝炎、胆道感染
黄疸案2 胆囊炎、胆结石
黄疽、症积、鼓胀并见案 肝硬化、胆囊炎
鼓胀案 肝硬化腹水
头痛案1 低颅压综合征
头痛案2 三叉神经痛
眩晕案1
眩晕案2
眩晕案3
眩晕案4 高血压病
中风案1
中风案2
中风案3
中风案4
中风案5 高血压病
中风案6
抄方单元五 肾系病证
遗精滑泄案
关格案 慢性肾功能不全
抄方单元六 气由津液病证
梅核气案
脏躁案
血证案1 血小板减少症
血证案2 鼻衄
血证案3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增多症案
皮肤瘙痒案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痰证案
悬饮案 乳糜胸水
消渴案 糖尿病
癌病案1 肺癌
癌病案2 肺癌
癌病案3 肺癌
癌病案4 食道癌
癌病案5 食道癌
癌病案6 胃癌
癌病案7 胰腺癌
癌病案8 胰腺癌
癌病案9 原发性肝癌
癌病案10 鼻咽癌
癌病案11 悬壅垂肿瘤
癌病案12 腰骶椎占位
癌病案13 多发性骨髓瘤
癌病案14 脊索瘤
癌病案15 脑瘤
癌病案16 膀胱癌
抄方单元七 肢体经络病证
痿证、睑废案 重症肌无力
痹证案 类风湿关节炎
雷诺病案
痿证案1 运动神经元病
痿证案2 格林巴利综合征
颤证案1 肝豆状核变性
颤证案2 高血压病
颤证案3
肢麻案
抄方单元八 其他病证
气短案
恶风畏寒案
风湿在表案
发热案1
发热案2
发热案3
发热案4
阴阳毒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
泛吐涎唾案
口干涩案
口干案脂肪肝
咽喉疼痛案慢性咽炎
痛经、带下案 附件炎
 
医籍考
(日)丹波元胤
郭秀梅 周田研吉 整理
学苑出版社2007.4
 
爱上中医
何裕民 著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
 
**伤寒论通释
李心机 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一版

简介
《伤寒论》系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为习医者必读之书.但该书年代去远,文字古朴,医理深奥,自汉唐以降,对该书疏注者不下800余家,但歧义较多,阅读殊为困难.有鉴于此,作者乃积研读《伤寒论》30多年心得,结合临床实践,对该书进行通释,名曰《伤寒论通释》.
本书以刘渡舟等于199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伤寒论校注》为底本进行通释.
全书特色:①保持《伤寒论》原貌,不随己意篡改原文;②让《伤寒论》自己诠释自己,体现仲景原意;③突破"注不破经","疏不破注"之旧例,继承前贤成就,又赋注释以新义,独见;④以《神农本草经》为依据,探讨仲景组方用药规律,思路;⑤医理深入浅出,联系实际,文义畅达明晰.
书末附录了条文提要与索弓l,关键词索引,药方索引,方剂索引,咀备读者检索.
是书是中医医教研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书评选登:

李心机教授,师从伤寒巨匠李克绍先生,从事《伤寒论》研究40余年,颇有心得,见解独到,并跟从杂病家刘献琳侍诊三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六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连续出版了三部专著——《伤寒论疑难解读》(1999年3月出版,2000年7月重印)、《伤寒论通释》(2003年11月出版,2004年9重印)、《伤寒论图表解》(2004年7月出版),是先生40余年对《伤寒论》学习、讲授、研究、临证体会的全面总结。其东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正本清源的研究方法,独特鲜明的学术主张,勤奋严谨的学术实践,已形成了自己独树帜的学术体系,由三部著作所架构起的《伤寒论》诠释新体系已初步完成。

从成无己全面注解《伤寒论》开始,历代注家常常恪守“注不破经,疏不破注”的传统,不求甚解地承袭人注解,因因相袭,并且把后人的想法主观地强加于《伤寒论》。而且后世注释《伤寒论》的书籍,东抄西袭,前后矛盾者比比皆是,严重地阻碍了对《伤寒论》理论的正确理解。

先生积40年研究之体会,正本清源,分辨是非,洞悉百家争论,寻求仲景原旨,另起炉灶,在六年内连著三部专著,深入浅出,由博返约,论据确凿,方法科学,观点独到,发聋振聩,基本架构起《伤寒论》诠释的新体系,有助于促进《伤寒论》学术研究从低水平的重复走向深入。

1.回归文化医学背景,运用东方传统思维——诠释新体系的理论根基

先生认,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处处弥漫和体现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伤寒论》的产生,首先是以先秦文化为经纬编织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大背景,其次是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文献融汇成的医学背景。《伤寒论》的基本理论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基因,又放大了《黄帝内经》等医学文献的理论质点。因此,只有把《伤寒论》置于上述两大背景中去认识,对其进行文化与医学层面的纵深阐释和挖掘,才有可能探测到其理论深度。

《伤寒论》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所固有的思维方法,因此要读懂《伤寒论》必须依靠和运用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先生用“琢磨”两个字来概括,只有通过“琢磨”,才能还原张仲景的想法,才能追寻到张仲景的理论思路。

这种“琢磨”思维方法先生举了个形象的例子: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在“空中飞舞”,只需通过“飘带”去想像;这与欧洲的绘画和雕塑艺术中,飞舞中的“天使”必须有“翅膀”不同,在那种思维方式中,没有“翅膀”是飞不起来的。要理解中医学和《伤寒论》的真谛,主要依靠蕴含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人的思维方法,从“象”中求“意”,宛若从“飘带”中理解“飞”的含义,而不是从“形”中求“实”。

这种思维方式还可以概括为“悟”字。“静能生悟”,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对中医学的真谛有所体悟。先生可谓深谙此理,潜心十年,静悟《伤寒论》之理,才有今日之成就。

2.用校读之法,从仲景原著找答案——诠释新体系的核心方法

为打破《伤寒论》的“误读传统”, 先生提出的“让《伤寒论》自己诠解自己”、“让张仲景自己为自己作注释”的学术主张。“在对《伤寒论》六病诸篇等出自仲景(或叔和)之手的文献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找出由于误读而导致的疑点和难点,尽量从仲景书中找出无可辩驳的确证,在这些确证的支持下,作出符合仲景理论思路的解释。”即主张从《伤寒论》自身找答案,只有遵循这个原则,破译难点,解读疑点,才有可能寻到《伤寒论》的理论思路。

在这一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先生进一步指出,学习和研究《伤寒论》,要学会运用校读的方法,要学会利用本证本训的方法。校读法,如邵冠勇先生所言:“乃是一种读书的方法,即寓校于读中,将有关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的读书方法。”与一般阅读方法比起来,这是一种深入扎实的读书方法,是带研究性质的读书方法,是弄明白《伤寒论》的重要方法。本证本训,是指从原著中找出固有之证据和训释,它是解释《伤寒论》中有关疑点、难点的重要依据。与今本《伤寒论》关系密切的资料,莫过于各个不同的传本。因此《脉经》、《金匮玉函经》、《千金冀方》以及《太平圣惠方》中有关《伤寒论》的内容,还有赵刻宋本《伤寒论》中的《平脉法》、《辨脉法》、《伤寒例》以及诸可诸不可各篇,都是研读《伤寒论》不可少的校读资料。从这些文献中寻找根据,通过分析、比较、推演,得出合理的、客观的结论,而不是盲目沿袭后人之说,不求甚解,以讹传讹。另外,在药物和方剂方面,要与几乎和《伤寒论》同时代的《神农本草经》,及稍晚于《伤寒论》的《名医别录》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校读。

3.理论联系临床,诠释合乎文理、医理、事理——诠释新体系的强大生命力

《伤寒论》是仲景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一部奠定中医学辨证体系的临床著作。因此,研究《伤寒论》要紧密结合临床,那种离开临床,闭门造车,学究式的研究方法必然是错误的。先生以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基础,始终坚持诠释合乎文理、医理、事理的思路。请看下面的例子。

“潮热”这一术语在《伤寒论》中出现10次,自成无己释为“若潮水之潮,其来不失其时也,一日一发,指时而发”后,历代因因相袭,直至今日的教科书仍然承袭此误,解为“发热如大海涨潮一样,多于午后定时而发”。先生指出,此说不合医理,阳明病除了午后潮热,其他时间发不发热?上午发热就不叫“潮热”了?通过对《伤寒论》前后条文的校读,演绎仲景思路,先生认为潮热不含有发热与时间的关系,而是表述病人发热的感觉,即是在持续发热的同时,有一阵阵的如潮水上涌的烘热感,其时病人发热加重,反映里热外蒸的病势。这种发热的现象可以不定时的出现,由于天人相应,故以午后尤甚。先生解释顺应医理,符合事理,确能为临床诊病提供依据。

对54条“先其时发汗”一直解为在发汗之前给药,有人甚至以治月经病为例解释。先生联系临床,认为此说大误,月经定期来潮,其时可定,发热汗出,其时不定,何谈其先?所谓“先其时”即在发热汗出初露倪端时径先发汗,含有急汗之意。在临床上开完处方嘱病人于汗出前服药,病人肯定不明白;告诉其于感觉将要出汗时赶快服药,病人一听就明白,合乎临床实际。

其他如“寒在骨髓与热在骨髓”、“桂枝不中与之”、“呕吐与咳吐”、“麻黄去沫”、“瞑目与目瞑”、“渴与消渴”、“脾约与脾弱”、小青龙汤和小柴胡汤方后注“渴去半夏”等等问题,先生理论联系实际,论说合乎文理、医理、事理,其思路与方法尤有创新性与启发性。

《伤寒论》历代注家无数,至今争鸣尤酣。但都难以超越前人,少有新见。先生潜心研究数十年,对《伤寒论》进行全面注释,从原则方法到内容形式,不袭他人成法,不落他人窠臼,独树一帜,以深入准确地体悟经典精义为基础,建构起全新的《伤寒论》诠释体系。新诠释体系具有原则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新、形式新五个鲜明的特点。

此外,先生在《伤寒论图表解》里,采取图文并用的形式,在《伤寒论》研究史上第一次把深奥的理论用浅显明白的图文表述得淋漓尽致,以简洁直观的结构图演绎原文的内在逻辑,把症状病机、治疗思路、组方用药之间的因果关系一清二楚地展现出来。在《伤寒论通释》中,每条原文之后附列《脉经》、《金匮玉函经》、《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相对应的条文进行校读。对每条原文进行诠释,内容包括释义、解词、阐发、书证、前后连贯、比较、互相印证等,根据不同的条文,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这种用各个不同传本进行系统、全面、深刻地校读、训释、诠解,是古今《伤寒论》研究中少见的新颖形式。先生还精心编制了“条文分类速览”表,抓住关键词,便于查找、记忆,一目了然。 总之,由《伤寒论疑难解读》、《伤寒论通释》、《伤寒论图表解》所建构起的《伤寒论》诠释新体系已初步完成,从而形成了先生自己的在国内学术界独树一帜的、棱角分明的、原创性的《伤寒论》研究、诠解新体系。学术界专家评论认为:其特点是全新的诠解原则,清新的诠释思路,独到的学术见解,不落俗套的诠解内容,新颖的表现形式,考究理论背景,追求条文本义,透析百家争论,在《伤寒论》的研究方法上辟出一条新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李心机教授所创建的《伤寒论》诠释新体系,必将在《伤寒论》学术史乃至中国医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中医药报》
 
中药趣话
王焕华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焕华,1946年7月生,别名王水,江苏省南京市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南京市第八、九、十届市委委员。 1970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后,投身杏林,潜心治学,从事中西医诊疗和研究工作三十多年。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勤于著述。 其代表性学术论著有: 《常见综合征中医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中医疗法指南》(香港:读者文摘远东有限公司,2003.) 《中国药话集》(台北: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 《中药趣话》(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 药粥疗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对中医养生学,尤其是对中医食疗食养理论颇多研究,其代表性著作有: 《实用健儿药膳》(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台北: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 《长寿药粥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和《新编长寿药粥谱》(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家庭保健饮料》(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台北: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1993.) 《中国传统饮食宜忌全书》(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完全健康饮食手册》(台北: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 《教你活到100岁》(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陆瘦燕金针实验录
陆瘦燕 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6一版


作者简介
陆瘦燕(1909-1969年),著名现代针灸学家。出生在上海嘉定一个针灸医师家庭。生父李培卿(字怀德,1865-1947年),医术高超,有“神针”之誉。 陆瘦燕偕夫人朱汝功在针灸临床、教学和针刺手法的研究中有诸多探索和成就,创办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及针灸函授班,创制“瘦燕式”金、银质毫针及各种规格的不锈钢毫针;设计创制了我国第一台光电显示经络腧穴电动玻璃人模型和我国第一套脉象模型,重视经络,全面切诊,整体治疗,善施针法,提倡温针、伏针、伏灸,形成自己特有的流派风格。 1960年,全国第一个针灸系在上海中医学院成立,陆瘦燕被任命为系主任,后又兼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主任、上海市针灸研究所所长,集医、教、研于一身。 陆瘦燕著述颇丰,主持编写了《针灸学习丛书》。先后出版了《经络学图说》、《腧穴学概论》、《刺灸法沤论》、《针灸腧穴图谱》等专著,作为学习针灸者和针灸工作者的参考读物,对推动针灸学术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中《针灸腧穴图谱》被国外出版社多次翻印发行,影响极为深远。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篇。“金针实验录”汇编了陆瘦燕的诸多典型医案,按照疾病的门类,共计115种;“中风预防法”对中风四候(中寒、中热、中湿、中燥)以及高血压进行了详细诠释,并提供了医药治疗和食疗的方法;“金针心传”对针灸圭臬之作“标幽赋”的经典条目进行注考,比较完整地体现了陆瘦燕的学术思想;“穴道释义”对任脉经、督脉经的穴位进行了全面周详的解读,包括释义、解剖、部位、主治、经验、提要、手术等方面。还收录任脉经、督脉经的经穴歌和经穴寸歌。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幼科刍言
董廷瑶 著
上海科技版
1983.8一版
 
**叶天士医案大全

主编:潘华信 朱伟常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四印


【图书简介】-叶天士医案大全本书内容有:临症指南医案、种福堂公选医案、叶氏医案存真等。【图书目录】-叶天士医案大全目录临证指南医案卷一中风肝风眩晕头风虚劳卷二咳嗽吐血失音肺痿卷三遗精淋浊阳痿汗脱脾胃木乘土肿胀卷四积聚痞噎膈反胃噫嗳呕吐吐蛔不食肠痹便闭肺痹胸痹哮喘呃疸卷五风寒风温温热暑湿燥疫癍痧疹瘰痰痰饮卷六郁肝火不寐嘈三消脾瘅疟泄泻卷七痢便血脱肛痿痹痉厥惊癫痫卷八衄疝头痛心痛胃脘痛胁痛腹痛肩臂背痛腰腿足痛诸痛耳目鼻牙咽喉疮疡卷九调经淋带崩漏胎前产后癓瘕热入血室卷十幼科要略痧疹痘疳吐泻痫痉阙虫集方种福堂公选医案叶氏医案存真叶天士先生方案真本眉寿堂方案选存未刻本叶天士医案三家医案合刻·叶天士医案古今医案按·叶天士医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