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弱弱的问一下

,“火神”只一时,为什么不能长久?就是因为他们更多的只是针对症状做治疗,刺激人体,使得功能超常发挥而取一时之效,但没有寻根治疗,没有从功能的产生条件和骨脉筋肉皮的正常与否去诊断用药,所以只能是“昙花一现”。


这个问题,只要充分认识到,就可以很好的利用它的特点~!

我说,附子能改变人的生理节奏,就是这个意思,只是我了解得不深透,说不出来

说是人的生理节奏,准确地说,应该是代谢谢节奏~!

能在一定程度加快人体的代谢谢节奏

有了这个功能,我们就有了调解人体总的生长曲线方法了

这,对于中老年人,嘿嘿,大有用处哇

对年轻人,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有了病症~!
 
谢谢老牙,这些都是书稿中的内容,反正都是要“发于表”的,所以,先拿出来,让大家赐教。
 


对于一个事情,能清晰地说出来

说明你对这件事情了解够90%

如果能清晰的写出来,你对这件事情的了解要达到120%才行的~!!

您老能随口道来这些中医们保密的东西,可见水之深,城之高哇~!
 


您的书,我先提前预订一本
 
回复 453# 牙混混


你好,老牙,到时老姬一定送你一本。
 
2、大便的常见病症及治疗
1)大便质的异常
正常情况下,大肠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水液,使得粪便更好而出。如果水液量增多,则导致大便稀;如果水液量减少,则导致大便干。由于脾主管水液的运化,故而,只要是大便质的异常,就必须首责之于脾,是脾功能下降,脾虚所致。然后用寻根诊断法找出导致脾虚的原因,一并治疗之。
临床上,治病求本,针对根本原因治疗时,最好要适当少佐一些健脾运脾药,则效果更好,不管大便稀或大便干。
(1)大便稀
正常情况下,饮食物中的水液一部分是通过脾的运化而入血,更多部分是在小肠中“泌别清浊”之后,随着浊气的外排而入膀胱。
故而,大便稀的正治之法就是健脾助运化和“利小便而实大便”。
健脾的药物可选用茯苓、山药、黄芪、白术、苍术等。
利小便的药物可选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萹蓄、瞿麦等。
水之过多为湿,中医有燥湿药,如清热燥湿的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等,祛寒燥湿的有苍术、白术等。
大便稀为泄泻,中医有治疗症状的止泻药,如五味子、乌梅、诃子、赤石脂、益智仁、芡实、金樱子、石榴皮、明矾、炮姜等。
但治病求本,治疗时不但要健脾,更要找出导致脾虚的原因进行治疗:因寒的,温之;因热的,寒之;因虚的补之;因实的,利之。
《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一期上,郑春雷等介绍:用生硫磺2克,日服三次,治疗慢性泄泻100余例,均收到显著疗效。例黄某,男,37岁。患慢性泄泻9年余,大便溏薄,日泻4---6次,伴有白色粘液,腹部冷痛,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曾诊断为慢性肠炎,经服中西药乏效。改用硫磺2克,每日3次,服药后当日腹泻加重,但腹痛消除,精神转佳,继服2日泄泻停止,余症皆除,后以理中丸调治1周告愈,追访3年未复发。
《山东中医杂志》1984年第四期上郑健周等介绍:治疗慢性泄泻,若应用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之法治疗效果不佳时,在此治法的基础上加用硫磺,往往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药理研究证明,硫磺内服后,在肠中产生硫化氢,能刺激肠壁,增强肠蠕动而有缓泻作用,故有时药后泄泻加重,继服却泻病即愈。说明硫磺既有缓泻消积之功,又有益火助阳之力,用于食积脾虚之慢性泄泻,可起到攻补兼施的作用,硫磺因有小毒,故临床应注意用量,若治疗纯虚之久泻,在大队温药中,用1克,分2次冲服,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若治疗虚实夹杂之久泻,可配合消导药,适当加量,一般用1.5---2克,分2次冲服,也可达到治疗目的,但要注意,非精制者不宜内服。在治疗时,要中病即止,且勿过剂,以免发生中毒。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第六期上:小儿腹泻,用麻黄2---4克,前胡4---8克,煎后少加白糖频服,日1剂。治疗138例,治愈126例,其中124例服药1---2剂即愈。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此可能是宣肺利水取效。
《浙江中医杂志》1980年第八期上,林一德介绍:茅某,男,工人,患慢性泄泻已五年,大便溏薄,加有粘液,日2---4次,伴肠鸣,腹胀,便后腹中空痛,稍进油腻生冷,病即加重。某医院诊断为“结肠功能紊乱”,久治未效。证见面色萎黄,短气懒言,纳少,舌淡苔薄腻,脉弦细。证属肝旺脾虚湿盛。治当升阳燥湿,实脾抑肝。予单味防风15克,每晚煎服1剂,连服10天,泄泻次数减少,日1---2次,腹痛亦轻。继服10剂,病愈。
小儿腹泻时,也可把面粉炒成焦黄色,适量服用,效果不错。
对于急慢性腹泻,可用《简明中医学》中的基本处方:
苍术、厚朴、陈皮、神曲、猪苓、茯苓、白术、甘草,水煎服。
加减:有外感表证的,加荆芥、防风或桂枝、柴胡;偏热的,加黄芩、黄连、葛根;湿重的,加藿香、砂仁、车前子;食积的,加山楂、麦芽,重者加枳实、槟榔;脾胃虚寒的,加党参、白术、干姜、吴茱萸;久泻不止的,加山药、黄芪、党参、或赤石脂、诃子;呕吐的,加旋复花、代赭石;水泻的,加车前子、薏苡仁。
我在1997年过完春节后治疗一男性病人,由于大年三十饮食不注意而出现泄泻,用西药后就是不止。初六单位值班,诊治时仍一日大便数次,质稀,身感乏力,头晕。思之,虽为伤食所得,但数日泄泻,脾气已损,中气不足,急则治其标,故用补中益气丸100粒,参苓白术散半瓶,用开水化开后温服。上午服下,直到晚上,只上了一次厕所,不但别无所苦,且头晕、乏力缓解,晚上又服一次,第二天即安。
 
哈哈哈,老K,到时老姬也会送你一本。
 


完全是医案的设计,过程,总结的话。书一定会好卖的

中医,不缺说教性的,炫耀性的,吹牛性的书

缺乏,真知灼见的,表述性的书籍~!

从老姬这个帖子,估计,老姬写本表述性的书可能性很大~!

表述性的书,人们会当作手册使用的
 
很有见地,继续支持早日出书学术鼓励百花齐放,百鼓齐鸣~!
 
回复 460# ksjyjs
谢谢,书还没出来那。
老姬出书的目的是为了把自己这么多年的辛苦领悟拿出来,“有福同享”,只为杏林更绿。
让中医变得简单,变为推理医学,理论和临床能紧密结合,老姬想在这一方面尽微薄之力,抛砖引玉,真的很想让更多有水平的人做这样的事。
 


希望,详细总结自己诊治的临床病例

详细,非常重要~!

可以让后人参考~!
 
看完以上论述,认为还没有把人的定义讲清楚,《周易》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根据这个观点我认为人是具有性理生命和生理生命的生灵。如果只从生理生命方面认识人,人和动就物没有区别。
 
回复 462# 牙混混


老牙说的在理,老姬发点临床感悟,请指正。
 
回复 463# 李兴太


人是高级动物,虽很有“灵性”,但我们是中医,是防治疾病的,只有先从生理上认识人之后,才能谈得上病理,你说那?
 


越写的详细,你书约有参考价值

像那些所谓大师们吞吞吐吐,炫耀性的,啥几剂即愈,任何参考价值也没有~!!

真知灼见,都在细节当中的~!
 
[四圣心源]就不如[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耐读

四圣心源,泛泛而谈,细节很少

辅行诀,写得非常细致,反复论证方理,极其有学习价值~~
 
七、裘裴然老先生一则病例叙述有感
病例叙述:还记得在十年前治疗过一痰饮患者。证见咳嗽剧烈,昼夜不停,气逆,痰涎如涌,病程已历年余,服中药已数百剂并遍尝西药,都无效果。该病员身体肥胖,舌苔白腻,胸膈支满,脉见沉弦。按照中医辨证,系属痰饮一类。治本则用温药和之,治表则用峻药逐之,前医多用温肺去饮、运脾去痰等法,其治法是无可非议的,然而病情始终未见好转。后乃求治于我,为处葶苈子、三子、平陈、指迷茯苓、射干麻黄、滚痰、涤痰等汤,也丝毫未瘥,后用控涎、十枣,亦未见效。我已技穷束手,而该病人既以虚名见慕,又屡更多医,均无办法,故治虽无效而仍坚求继续治疗。我不得已为其处一方,药仅三味,即黄芩、龙胆草、生地黄。芩地各一两,龙胆草五钱,与服两剂,竟奏以外之功,咳嗽十减其九,痰唾如涌之象亦除,又服数剂而病愈。该病系痰饮,又无明显热象。“温药和之”,为医界公认的治法,然而攻逐去饮、温肺化痰、理气降逆之剂叠进而无寸效,最后乃以一般所忌用之方而愈其病,这已不是所谓不拘一格乃是破格的治法,然而居然用此以起经年不愈的沉疴。这种“法外之法”使我深切感到处方的不易,医生真是“可为而不可为”,叶天士说这些话,大概也有同样的感受。
通篇,裘老也没有说出破格治法的理论依据,只说“作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应该知道人体内和自然界的未知数还很多,岂可以几种习用的方法以应万变的病症”。我看完这些,心里问了好几个“为什么”,最后想想,“世上本无鬼神,看似神秘之事需要科学解释”。
1、中医辨证,首需八纲。八纲之中,有辨寒辨热。世间万病,非寒即热,非热即寒。裘老所治患者,长久用“温”不效,必要想到用“寒”。(如果短时间的用“温” 不效,还要看用之“温”的对错。)最后裘老的“反其道而行之”取效就可证明这点。绝不可自认为辨证无误,“撞南墙也不回头”,一条道走到黑。
2、临床上有一种治疗叫做试探性治疗,又叫诊断性治疗,即在诊断不明或者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方法要求用法明、用药简、用量轻。裘老最后治疗的三味药就符合这个要求,所以,我觉得在百般无奈之下,裘老就是进行试探性治疗,也许当时没有这个名词。所以,对于久治不愈之病,即使诊断明确,如裘老之病例,诊断也很明确,但治疗就是不见效时,试探性治疗必须要进行。对于疑难病症,诊断不是很明时,也要选用试探性治疗。
3、不能怀疑中医的疗效,不能轻言放弃。病人的身体不是药物的试验场所,故而对此类病人要多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病人没有治好,只能说明所用之法或所用之药有问题。西医上有“血脑屏障”,治疗时所选之药准确,但不能通过此屏障,依然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就要变“法”;法对,用药及量错误,依然不能解决问题。就如一个房子着火了,我们都知道用水,可你“杯水”,能有用吗?
在确定治疗之法和药没有问题之后,就要重新诊断。在前面,我就已经谈了舌脉两诊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和不重要性。此例患者,长久用药,中药、西药都服用,使得舌和脉很有可能已经不能正确反应疾病的本质,所以,这时最好放弃舌脉表象,从症状进行诊断。
咳嗽:气郁所致;
痰涎:脾为生痰之源,肾主涎,痰涎外出,为脾肾两虚;
痰涎上涌:为气郁之甚,气逆所致。
病机:脾肾两虚,痰涎内阻,气机逆乱。
治疗:表:去痰涎,降逆气;本:健脾补肾。
裘老的龙胆草和黄芩,去痰湿、降逆气以治表,地黄滋阴补肾以治本。由于裘老处方时亦拿不准,故而用药不是很全面,我认为这里加用一味茯苓健脾利湿则更好。
由于病人痰涎太多,而痰涎为正常津液产生,所以人体中正常津液减少,地黄滋阴,正好可取,由于用“温”不效,试用“寒凉”,故选生地黄。
对于痰涎多而用地黄,张景岳,“张熟地”论述极详,这里就不多说了。我只认为,痰湿水饮是由正常津液转化而来,如果痰湿水饮多,只能说明正常的津液减少,故而更应滋补津液。
对于熟地,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谈到:故人有吐痰清稀者,用二陈消痰化痰之药,百无成功,乃服八味汤,而痰气之汹涌者顷刻即定。更有一种,朝夕之间,所吐皆白沫,日轻而夜重,甚则卧不能倒。用六味汤,大加熟地、山茱萸,一连数服,而痰即大减,再服数十剂,白沫尽消而卧亦安。
对于不同的临床医生来说,《医学实在易》或《此事难知》,与自身的知识程度、领悟能力、经验的积累程度等很有密切关系。我在临床之余,读书之后喜欢更多的领悟。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中医讲的就是防治疾病,所以从古到今,能治好病者为尊,故而,中医的实用主义思想占有主导地位,这点是没错的,但是,只重临床,使得中医理论到现在还学习《内经》,使得更多的人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只有经验丰富,才能临床好。唉,真是为中医感到可怜。理论不发展,即使实践再好,前行也难啊。
看看裘老的这个病案,如果我不做解释,那么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
1、将病人当做实验品。“为处葶苈子、三子、平陈、指迷茯苓、射干麻黄、滚痰、涤痰等汤,也丝毫未瘥,后用控涎、十枣,亦未见效。”让病人多花钱不说,更重要的是“是药三分毒”,过多用药会导致“药物性疾病”的出现。多亏病人是冲着裘老的名去的,如果是一般的医生,很有可能早早就弃之而另从他治,甚或和你打官司。注:我只想说明问题,绝没有诋毁之意。
2、经验的积累只有一点,就是久治不愈后,治法要反其道而行之。试想,对更多的医生来说,哪个病人能让你“不愈”而“久治”?
我要说的是,中医的理论真的要加强了:去除更多没有的理论,增加更多能真正指导临床的理论。有时候在想,现在的中医真像个裸奔的成年人,让一部分人在看笑,也让一部分人在打压。这种情况的出现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没有穿衣服。说是成年人,是由于中医从产生到现在也有好几千年,该成年了;说是裸奔,那是因为理论是衣服,实践是身体。实实在在的临床实践,治疗效果好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是空谈,而这个基础,就相当于身体。不同的场合应该穿不同的衣服,最起码的就是所有公共场所,都应该穿衣服,也就是说对所有的临床实践,都应该有理论指导。脱离了理论指导,就如同没有穿衣服的裸体。
希望中医不要继续裸奔了。
看看西医,短短上百年,发展的是多么壮大,再想想中医,不觉得伤心之中更有羞愧吗?想让杏林更绿的人们,真的需要好好想想那。
 
回老姬
人早已脱离动物界,七情致病是人生病的重要机理,怎能置而不论?心理疾病胜于生理疾病,《内经》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置性理疾病不论,是真中医学吗?
 
回ksjyjs叶苗
早以注意您的大作,在电磁场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首先提出"内经电磁场"理论,值得赞扬。可您应该知道,电磁场理论只是中医经络理论的内容,不能解释中医理论所有问题。比如为什么会产生四季?为什么阴阳会转化?“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电磁场也遵循自然规律运动变化。至于中医的神,《内径》论述相当深刻,也指规律,也指物质,也指生理功能。“阴阳不测之谓神”,电磁场可测,不能称之为神。所以要想在中医方面有发展,必须精通中医的经典,别无他路可走。
 
内经是本医学书,一不神怪,二不知电磁场。
内经若知电磁场,黄帝战蚩尤时,该用上无线电通讯了吧?
那么可以想象,中原大地上就该听到黄帝的呼叫信号:叶苗!叶苗!我是黄帝!我是黄帝!听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