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4/23
- 帖子
- 3545
- 获得点赞
- 1151
- 声望
- 113
邪从太阳解
从条文上理解,我比较赞成,有表热存在并有下利的就叫‘协热利’,未必一定
【2015年4月13日星期一 7时47分18秒】
-------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本贴中,不少人眼中只有【热】。拼命围绕着【热】做文章。所以各种不同的猜测就出来了。
好好看看仲景的处方吧。反思一下,仲景在什么情况下,才使用“理中汤”?
——仲景使用“理中汤”的病机,就是中焦虚寒,脾胃阳、气虚弱。
这个才是根本。既然使用理中汤,则病理上必然有对应的“病机”存在的。
在本条中,为什么要用“理中汤”呢?
因为有前医“数下之”。
邪不在里,而数次攻下,则必然损伤“中阳”。“中阳”者,脾胃之阳、气。
正是因为“数下”,导致中阳虚弱,所以才会需要“理中汤”去调养。——这是仲景用“理中汤”的原因。这是救误的。
————————————————————————
第二步,
我们来看看,这种中焦虚寒,会出现哪些症状?会不会出现“心下痞硬”?不会的。中焦虚寒,顶多只会导致“心下悸”,出现心慌、心悸的感觉,而不会出现“痞硬”的症状。
那么,这里的心下“痞硬”是怎么导致的?这就是原本在表的外邪,因为误下而导致的中焦虚寒时,乘势入侵,结于胸中心下,所以才出现的“心下痞硬”。
————————————————————————
第三步,关于“热”
这个“热”,很多人都以为是“表热”。其实这是误解了。这里的表邪,只是陷入心下,造成了心下痞硬,没有继续作乱的。况且,如果真有表热存在,那么用药则当用辛凉或苦寒清热之药的。断然不会使用理中汤去用辛温、苦温治疗所谓的“表热”的。除非是仲景昏头了。
这里的“热”,是因为误下,导致“中阳下陷”所致的。中阳的老家,应该在中焦,现在中焦虚寒,中阳不能固守中焦,随下陷、下泻之势,与腹泻相合,这就是所谓的“协热利”了。
所谓的“协热利”,关键在有阳气下陷。如果没有这个“阳气下陷”,即使有下利,也不会生成“协热利”。邪热也会导致“下利”,但一样不会叫做“协热利”。
————————————————————————
结合方解:
首先解“协热利”
用理中汤,温建中焦,则中焦虚寒消解,由此而导致的腹泻,也就随之消除;中阳回归中焦,自然不再有“热下陷”。如此,则消除了“协热利”的两大病因,则“协热利”解。
其次解“心下痞硬”
前面分析了,“心下痞硬”的导致原因,是外邪因为中焦虚寒而乘机入侵胸中,结于心下的。
上面用“理中汤”恢复中焦,则中焦不再虚寒。中阳建运,则能排邪散痞。加桂枝后下,去其气薄,气薄则能发越,引邪再回头走表外解。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