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说说协热利

谢谢李兄详解,我抱着脑袋再想想,o(∩_∩)o 哈哈

嘻嘻,这不是抱着脑袋再想想就能想通,就能想出来的,需要在自己的临床过程中不断体悟。

说真的,这也不是咱读书读出来的,是咱对许多自然现象观察得来的。

推荐读读咱的这个:感谢我的一位中医老师
https://www.tcmbe.com/threads/377721
 
各位老师说的都有理,但说不到一块儿处,我想原因就是对“协热利”三字的理解有分歧,特别是“热”字,个人

阳明篇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258)

这个‘热’未必一定在表

协,是协同,热、利并存,是协同为病,但因‘热’在表,在里的不同,治法也是不同。

桂枝人参汤这条,我比较赞同樊老师的看法:’热‘在表,利在里,协同为病,所以条文里也称为’协热而利‘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091)

此表里分治之法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163)

此表里合治之法

陋见如此,兄弟多指教
 
这个就是理中丸+桂枝法,“表里不解者”既然仲景提到了表里不解那治法肯定就是解表里,故“外证未除”用桂



病有其常,亦有其变

病有一般规律,也就有特例的存在

医生没办法让患者应该出现什么症状就必定出现什么症状,只能是见到什么样的病证,来做相应的治疗如阳明法多汗,但没汗的情况也有

这种情况,患者为本,医生为标,,相对来说医生是处于被动地位的
 
下利本质是什么?清楚了诸条文皆自明了。

陋见以为,下利的本质,应该还是里面的脏腑机能失调,有正虚的一面,也有邪实的一面,因正邪权重不同而治法迥异

欢迎多指教
 
前面提到葛根汤的’利‘,是邪在表,正气外出抗邪,里气相对不足出现的下利,用葛根汤解其外,里自和,利自愈。有点不治利而利可止的意思,无为而治,实有为可自治.总体来说,这种情况,里面的正气虚损的并不是很严重

里气虚的更严重些会出现什么情况?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139)

太阳病---表证在

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里面的阳气不足,正气虚弱,即本有寒分也。这种情况对比葛根汤的’利‘,里面虚的更严重,已经超出自身的调节能力

反下之---本不该下,而用了下法,谓之’反‘。

若利止,必作结胸---下后,利止,说明下焦的正气还有自愈能力,但误下的损害已成事实,下焦固,邪气就留在上焦,必作结胸

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下后,利未止,下焦失守,太阳表证与利同时存在,表热、利协同为病,这就是协热利也

这种情况再’不治而治‘是不行的了,解决的办法就是: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163)
 
这是一条’虚‘字路线

按照这个’虚‘,一路发展下去,在表的防线就会一路溃败,邪气一路入里,病入三阴,在’利‘方面,就会归属太阴病

有阴就有阳,有虚就有实

实的一路,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又当如何应对?

.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5-4-12 15:10 编辑

徐明之; 说:
徐明之 发表于 2015-4-10 21:35
这个就是理中丸+桂枝法,“表里不解者”既然仲景提到了表里不解那治法肯定就是解表里,故“外证未除”用桂

楼上二位说到点上了。一个用芩连,当然是里热,管他热在那,仲景没说,可以瞎猜,但是,不是清谷,肛门会热,下利臭秽,等,可以肯定。一个用理中加桂枝,肯定是脾胃虚寒,没有里热,只能是表,而且是桂枝能解决的表,这个表是寒是热,为什么叫协热,不清楚,考古语言类的也许知道。金谷子有一案,用的是二陈加桂枝,用桂枝解在表的寒邪。用二陈去在里的痰湿。
 
本帖最后由 山空夜静 于 2015-4-12 15:02 编辑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163)
协热而利,就是合并有热而下利。人参炙甘草甘温可除热,白术苦坚也可除热。
辅行诀有个小勾陈汤,治腰痛下痢:甘草3人参2干姜2大枣6。
 
那个医生见到下利臭秽,肛门灼热,舌红胎黄腻,还敢用理中。
 
那个医生见到下利臭秽,肛门灼热,舌红胎黄腻,还敢用理中。

上吐下泻,身痛,发烧,无汗,这样的患者,是很容易见到的,

这种胃肠型感冒,还就真有很多医生(包括西医、中医)开出如肠炎宁、葛根芩连片这一类的药来治

如果不信,你可以随意到一个药房或门诊,按这个症状,假装咨询下看看.
 
这是一条’虚‘字路线

按照这个’虚‘,一路发展下去,在表的防线就会一路溃败,邪气一路入里,病入三阴

如果以‘下利’为线索,一路学习下去,就会进入太阴篇,

但‘热’已经不在,已经不能叫做协热利,那样,貌似超出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个话题

所以暂做一标记,以后在学习
 
‘虚’字一路,大概如此

实的一路如何?

先引用几条文对比下: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032)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033)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72)




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
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黄芩汤方: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出现呕,都是加半夏

而生姜,在葛根汤中可以散寒,在黄芩汤中其温热的药性就有些不合适所以没用,但呕的时候,再加回来,应其可止呕和中.
 
上吐下泻,身痛,发烧,无汗,这样的患者,是很容易见到的,

这种胃肠型感冒,还就真有很多医生(包括

【上吐下泻,身痛,发烧,无汗,这样的患者,是很容易见到的】——哥哥,这个是感触风寒所致的邪犯中焦太阴所致的。属于寒泄,这种腹泻在初起、中期,是没有明显灼热的表现;排泄物往往清稀水样,也并不像热泄的那种”臭秽“的。
——————————————————————————
但是,要注意:

这种腹泻,在一两天之后,也会出现”协热利“的。此时多表现为腹泻时,肛门有灼热感。

这是因为通过多次的腹泻,导致”中阳下陷“,热与”利“同下,就导致了所谓的”协热利“。——此时的腹泻物,与之前的腹泻物,也是不一样的。除了有些灼热之外,也开始有一些”臭秽“。但是,和真正的"邪热下利"的那种”肠道灼热“、”恶臭腐秽“的排泄物,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老哥亲自去体验一下,就知道其中的差别啦。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为什么“必”呢
 
这句就是关键。值得抚掌击筑!

下利臭秽,肛门灼热,舌红胎黄腻,当然不会有人用理中汤,现在很多虚寒下利的多数也不知道用理中汤啰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为什么“必”呢

没下利,也就跟阳明没关系了,也就叫不成太阳阳明合病了?

虽下利还没‘虚’到入太阴的程度,还在阳明?
 
上吐下泻,身痛,发烧,无汗,这样的患者,是很容易见到的,

这种胃肠型感冒,还就真有很多医生(包括

这种上吐下泻,是典型的太阳阳明太阴症,在开始出现腹泻的时候,一定排泄的是水样或水浊之物,并无灼热的感觉。

此时,俺的用药就是"葛根汤"加附子、干姜、半夏。一次发汗,邪从太阳解即愈。

当病势迁延,一般在一到两天的时候,排泄的时候就会开始出现肛门有灼热感,这个就是"协热利"了。俺一般直接使用”附子理中丸“,就可以解决的。

这种腹泻,没必要”治热用寒“的。

正如你说的,很多医生”葛根芩连片“之类来治疗,有没有效?有。但是用药之后,没有症状了,你再看看脉象。自己用两种方法去比较一下,看看没有症状之后的脉象差别就知道了。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为什么“必”呢

阳明经,热有余,则大便干燥、甚至便秘。白虎汤、承气汤类都是阳明经(腑)的热有余。

阳明经,寒有余,则大便水稀,阳不足以收摄之故。收摄不足,故”必自下利“。

太阳病,寒邪入侵;过太阳、入阳明,两经合病,病邪依然还是【寒性】。所以就会导致”阳明经,寒有余。“

如果”去太阳,入阳明“,则化热多见。入上白虎、承气类。(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很深入的东西,如风、温、热之类入客阳明,则阳明燥热,这种热往往会【传经】给手少阴、厥阴而出现神昏、谵语之类的变症;严重的如脑膜炎之类的危重症。而阳明受寒化热,则相对来说,多病在本经、本腑,虽然同样会出现热扰心室的神昏谵语情况。但很少会传经给少阴厥阴。)

总之,

阳明独病,化热多而从寒少。

阳明合病,则从寒多而化热少。从寒多,则下利。
 
这种上吐下泻,是典型的太阳阳明太阴症,在开始出现腹泻的时候,一定排泄的是水样或水浊之物,并无灼热的

邪从太阳解

从条文上理解,我比较赞成,有表热存在并有下利的就叫‘协热利’,未必一定入里相合才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