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甘草。
甘草的功能是安肠补津液。在桂枝汤中用甘草,一个原因是因为甘草能补津液,这与用大枣的理由相同。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肠就在胃的下面,胃病了,肠就有可能跟着病了,所以先用甘草来预防。
人的体内,凡是有粘膜的地方,都是需要津液最多的地方,因为甘草能安肠补液,能补充人体内的津液,又能够修复粘膜的溃疡,所以甘草又每每用于津液缺失以及溃疡的病症,甘草汤、桔梗汤、甘草泻心汤、黄连粉等等都是运用甘草的这个作用。
甘草还有抗利尿的作用,能增强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长期久服或服量过大,能引起水肿、钠潴留、血钾降低等证,所以前人又有“甘令中满”、“甘能助湿”的说法,所以,湿热、食积等实邪阻滞的痞满,就不能用甘草了。而三泻心汤证,虽然也有痞满,但这些痞满是脾胃气虚引起的气痞,而不是水痞,所以可以重用甘草补津而不避其痞满。也正是因为甘草有抗利尿的功能,所以甘草一般是不能跟甘遂一起用,因为甘遂有剧毒,如里与甘草同用,那么甘遂的毒素,会因为津液停滞的原因不能随水浊泻下排出体外,故而可能引起中毒,所以说甘草反甘遂。但是甘遂有时也有和甘草中用,那是因为要利用甘草来缓慢甘遂的泻下作用,不过,为了防止中毒,甘草的用量一定不能大过甘遂的用量。
因为甘草能恋湿,所以,如果病人出现舌胖大、有齿痕时, 就是说,体内湿盛的,甘草就要少用,反之,如果舌干瘦的,就是说,津液缺乏的,就可以用较大量的甘草。曾看过刘渡舟先生的一个医案,病人是属于苓桂术甘汤证的,前医也是用苓桂术甘汤,但是因为甘草的用量太大了,所以没有效果,刘渡舟先生把甘草的量改成了3克,病很快就好了,这医案也很好地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同样,如果临床上确实需要大量的甘草的时候,最好加些泽泻、茯苓之类的药,来达到利湿行水的目的,以防止因过量使用甘草而出现水肿。
甘草与大枣相比,同为补津液,便作用的位置也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大枣偏于胃,甘草则偏于肠。所以说大枣安胃,甘草安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