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医的“气”?
气的医学含义:
1,人体的物质: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的元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生命的基本物质,除气之外,尚有血、津液、精等,但血、津液和精等均是由气所化生的。在这些物质中,“精、气、津、液、血、脉,无非气之所化也”(《类经·脏象类》)。所以说,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2,人体的功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化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的生命机能来源于人的形体,人的形体又依靠摄取天地自然界的一定物质才能生存。生命活动是物质自然界的产物,人类必须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如脾气--脾的运化等功能。
气的功能:
A,推动作用--气的推动作用,指气具有激发和推动作用。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能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
B,温煦作用--气是机体热量的来源,是体内产生热量的物质基础。其温煦作用是通过激发和推动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谢来实现的。气分阴阳,气具有温煦作用者,谓之阳气。具体言之,气的温煦作用是通过阳气的作用而表现出来的。
C,防御作用--气的防御作用是指气护卫肌肤、抗御邪气的作用。人体机能总称正气。中医学用气的观点解释病因和病理现象,用“正气”代表人体的抗病能力,用“邪气”标示一切致病因素,用正气不能抵御邪气的侵袭来说明疾病的产生。故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D,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指气对血、津液、精液等液态物质的稳固、统摄,以防止无故流失的作用。
E,营养作用--人以水谷为本,水谷精微为化生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气血是维持全身脏腑经络机能的基本物质。因此说,水谷精气为全身提供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F,气化作用--气化泛指人体内气的运行变化。气化是在气的作用下,脏腑的功能活动,精气血津液等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化生,以及物质与功能之间的转化,包括了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谢,以及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等过程。
气还有运动,分类等概念。 医书上有时也提及病理的气如六淫的“邪气”。 脏俯的病气如“肝气犯胃”。肝气就是异常的肝的病气。
还有很多的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