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1/10
- 帖子
- 12605
- 获得点赞
- 231
- 声望
- 48
岐伯曰:何为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岐伯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岐伯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岐伯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
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
岐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阴明,常与营具行于阳25度,行于阴亦25度一周也,故50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这段的意思是说,在营卫二气以外还有一种气,出于上焦,常与营伴行,走脾经,贯全身上下
最后黄帝说,上焦心肺宣散之气像雾露一样,轻清弥漫,灌溉全身!
上焦之气,没有名字,往往被混为营卫之气
,,,,,,,,,,,,,
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
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
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惋
这里又提出上中下三气
这点是最乱的,待我慢慢补充
岐伯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岐伯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岐伯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
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
岐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阴明,常与营具行于阳25度,行于阴亦25度一周也,故50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这段的意思是说,在营卫二气以外还有一种气,出于上焦,常与营伴行,走脾经,贯全身上下
最后黄帝说,上焦心肺宣散之气像雾露一样,轻清弥漫,灌溉全身!
上焦之气,没有名字,往往被混为营卫之气
,,,,,,,,,,,,,
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
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
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惋
这里又提出上中下三气
这点是最乱的,待我慢慢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