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弱弱的问一下

诸位啊。我只了看了前几页。当然明白人体的构造是很重要的。但就中医而言,一言以概括之为:阴阳。
气血也好,形体与功能也好……你只要明白了阴阳运作的规律就能大概认识人体的构造。比如atp,西医叫能量,中医叫阳气。atp少常身体不温。你叫atp也好,叫阳气也好,名称不同。若从阴阳来认识,反正属于阳。鉴定完毕!
 
诸位啊。我只了看了前几页。当然明白人体的构造是很重要的。但就中医而言,一言以概括之为:阴阳。
气血也

呵呵,能谈谈您对阴阳的理解吗?
 
呵呵,能谈谈您对阴阳的理解吗?

lz果然犀利啊。说来惭愧,在下才疏学浅对阳阴的体会相当低浅。
或许可以说:人体的诸构造离不开阴阳,或说我们可以用阴阳来探究人体的构造。
阴阳是一个代名词,能包罗万象。见到楼主说到要提高临床疗效要认识人体构造,然后我就想到要提高临床疗效,要学会怎么调和阴阳。
调和阴阳应该是有m条路可以走的。如果我们认识构造但捕捉到其中蕴含的阳阳平衡规律,岂不可惜?恐怕扯远了-_-#
 
其实,老姬的目的是想让更多的朋友更好的学中医。
中医很简单,只要知道了解“人”的构成和人体两大系统:

这也是初学者最感困搅的地方,如何理,法,方,药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开出一副对症的方药,估计是每个初学者梦寐以求的
 
lz果然犀利啊。说来惭愧,在下才疏学浅对阳阴的体会相当低浅。
或许可以说:人体的诸构造离不开阴阳,或

呵呵,关于阴阳,是这样,我引用一下《其实中医很简单》里的一点内容:
认识阴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是《黄帝内经》中的一段话”。
我用笔在纸上写了“阴阳”两个字。
一:阴阳的本义。
“老爷子,您对‘阴阳’的繁体字会写吗?”
“哈哈哈,我一辈子知识分子了,拿来。”说完之后,在纸上写下了“陰陽”两个字。
我又重新写下“陰陽”两个字,然后,说道:“老爷子,您看,陰,是一个‘阝’加‘侌(yin)’组成的,陽是一个‘阝’加‘昜(yang)’组成的。‘侌’的意思为“正在旋转团聚的雾气”;‘昜’的意思为‘发散气体’;‘阝’是‘阜’字作左边偏旁时楷书的写法,而‘阜’字的本义为土山。”
“所以,阴的最初含义为‘土山旁正在旋转团聚的雾气’;阳的最初含义为‘土山旁的雾气正在发散’。这就是《黄帝内经》中的‘阴成形,阳化气’。阴阳两个字合在一起的意思则为‘雾气聚了又散,散了又聚’这一变化过程。”
“哦,我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解释,你快说说。”
“老爷子,您的性子这么急,呵呵。”
“有一句话叫做‘透过现象看本质’,古人通过‘雾气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这一变化现象看到了什么本质?是‘有’和‘无’的本质。”
“‘雾气散了又聚’是‘有’的过程,‘雾气聚了又散’是‘无’的过程,看看世间万物,哪一个不是有和无的转化?”
“哦,对了,这个和老子的有无哲学观又联系到一起了。”
“呵呵,老爷子,您的学识很渊博啊。”
“古代先哲们通过长久的观察看到,世间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所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说的就是‘聚了又散,散了又聚’这种‘有与无’ 的变化过程是自然界事物运动的基本规律和普遍法则,是认识万物的纲领,是事物发生、发展和衰退、消亡的根本变化。由于中医认为是‘心主神明’,所以‘神明之府’的意思就是说这些都需要用心才可领会得到的。”
“《灵枢经·营卫生会第十八》中谈到‘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想一想自然界的任何事物和现象,哪一个不是‘有和无’的顺接转化?而‘有和无’的顺接转化,就是阴阳的连贯,就如无缝的环一样,对不对?”
“唉。”老爷子叹了一口气,“都说中医神秘,看来真是应了‘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这句话,对你们来说,中医很简单,你说的很有道理。”
“但是,”老爷子的话一转,“白天为阳,晚上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男为阳,女为阴,这个好像和你刚才说的不是一回事啊?”
“老爷子,我慢慢给您说。”
二:阴阳的特点。
“甲骨文,您肯定知道,就是古人把文字写在龟甲和骨头上的那种。”
“对,我知道,怎么又牵扯到甲骨文?”
“呵呵,老爷子,古人把文字写在龟甲和骨头上,您觉得好写吗?”
“当然不好写。”
“这就对了,中国的文字为什么不好理解,就是一字多义的现象太多,而一字多义的产生就是因为字不好写,所以,就让一个字表达多个意思。”
“阴阳也一样,由于不好写,所以,就产生了多种含义。但字义的延伸不是随便胡乱延伸的,是要有规律延伸的。”
“中医里有一种思维,就是‘取象比类’,说白了就是把相似、相同的事物现象进行归类。阴阳的字义延伸就是根据这个规律来的。”
“阴阳两个字和在一起所谈的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有无转化规律,但阴阳两个字分开之后,就有了更多的延伸含义。比如中国两个字,和在一起的含义为我们国家的名字,但分开后‘中’和‘国’却有更多的含义,是吧。”
“哦,我听明白了,阴阳两个字和在一起的阴和阳的含义与阴阳两个字分开后阴和阳的含义有所不同,怪不得我对阴阳不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都说阴阳深奥,只要知道了这点,阴阳就算快弄明白了,是吧。”
“呵呵,是的,老爷子。我给您先说说阴阳的特点,然后再说阴阳的延伸含义,好吗?”
“当然可以。”
“根据阴阳的原本含义,阴阳是自然界中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有无变化过程,阴是“有”的变化过程,阳是“无”的变化过程,它们之间有以下几个特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什么是对立?对立的含义就是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抵消和抑制。而制约,为限制约束之意,实为‘对立’含义的进一步拓展。
看看阴阳的含义,我们就不难理解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是‘有’的变化过程,阳是‘无’的变化过程;‘有’为增加,‘无’为减少。增加能抑制和抵消减少,减少同样也能抑制和抵消增加,即增加能限制约束减少,而减少也能限制约束增加,这就是阴阳的对立制约。
比如长时间的下暴雨,水库的水位急剧上升,对于水库里的水来说,这是增加,是‘有’的变化过程,为阴;水位上升过高,就要开闸排水,这是减少,是‘无’的变化过程,为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阳是对立制约阴的。
公园里的小湖,一般情况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加水一次,这是因为湖水的蒸发而导致水量减少的缘故。蒸发,是‘无’的过程,为阳;注水,是‘有’的过程,为阴。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要让小湖的水位保持相对的稳定,我们就要用阴来对立制约阳。
2:阴阳的互根互用。
根,是来源之义;用,就是利用。
阴阳的互根,就是说阴是阳的来源,阳也是阴的来源;阴阳的互用,就是说阴是利用阳而产生的,阳是利用阴而产生的。所以,阴阳的互用是互根的进一步解释。
阴阳是‘有与无’的变化过程,早在《老子》时代就已经提出来‘有无相生’,即‘无’是‘有’的来源;‘有’又是‘无’的来源。
我们常说的‘无中生有’,就是‘无’产生了‘有’,‘无’是‘有’的根。看看世间万物,机器的生产、房子的落成、人的出生等等,哪一个不是从‘无’到‘有’的?
有一个笑话,讲父亲要给儿子娶个媳妇。他去找比尔盖茨,说我给你女儿找了个老公,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又找到世界银行总裁,说我推荐一个副总裁给你,是比尔盖茨的女婿。这桩婚事就成了。生意也是这样做成的。这位父亲深通老子哲学,把本来不存在的‘无’变成双方都想要的‘有’,这就是‘无中生有’。
而‘有’产生‘无’的现象更是常见:炒股之人,前几天还是百万富翁,可大跌之后,瞬间就所剩无几;白天还在房子里睡觉,晚上就下起了暴雨,形成泥石流之后,瞬间房子被冲毁;刚才碗里还有饭,饥饿的你狼吞虎咽之后,饭没了;昨天还在和你聊天谈话的一个人,晚上突然出了车祸,来不及抢救就身亡了,两天之后火化埋葬,等等,这些都是‘有’产生了‘无’的例子。
3:阴阳的长消。
我们知道,一切物质都是以运动的形式而存在的,只要运动,就会产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只有两种情况:增多和减少。增多为‘长’,是‘有’的过程,为阴;减少为‘消’,是‘无’的过程,为阳。所以,世间万物均是在阴阳的长消中存在的。
拿人来说,从出生到壮年,形体在增大,为‘长’,是‘有’的变化过程,为阴;壮年之后到老年,形体在衰减,为‘消’,是‘无’的变化过程,为阳。想想看,哪个人的一生不是在阴阳的长消中度过的?
4:阴阳的相互转化。
就是说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成阳,阳也可以转化成阴。
前面谈了,阴是‘有’的变化过程,阳是‘无’的变化过程,只要条件允许,‘有’的过程就会变成‘无’的过程,‘无’的过程也会变成‘有’的过程,这就是阴阳的转化。如我们不停的劳作,衣服上的污迹就会增多,是‘有’的过程,为阴;当我们用清水多次冲洗时,污迹慢慢消失,是‘无’的过程,为阳。这就是阴向阳的转化。
至于阳向阴的转化,那就太多了,看看前面阴阳互根互用中的‘无中生有’就可以知道了。
所以,只要有合适的条件,阴阳就会相互转化。”
呵呵,我把平时看书所想的一下子都说了出来。
“你说的是阴阳两个字在一起的含义特点。”老爷子说道。
“老爷子,您真应该学中医。”看老爷子掌握的这么快,我就说道。
“哈哈哈,老了,不过,我真是喜欢中医啊。”
三:阴阳的延伸含义。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我再给您说说阴阳两个字分开后的延伸归属含义。”
“好的。”
“老爷子,您想想,雾气的团聚是不是在日落之后的晚上形成的?雾气的发散是不是在太阳出来之后发生的?”
“是啊。”
“所以,人们就把阳光的有无作为区分阴和阳的一个标准。如晚上为阴,白天为阳;背日为阴,向日为阳;我们国家的山之南有阳光,所以为阳,山之北没有阳光,所以为阴。进一步延伸:有阳光则温热,无阳光则寒凉,故而,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有阳光则明亮,无阳光则晦暗,所以,明亮属阳,晦暗属阴;四季当中,春夏温热,秋冬凉寒,所以,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对水火而言,水为寒,火为热,所以水属阴,火属阳;对地理位置而言,东南方温热,所以,东南属阳;西北方寒凉,所以,西北属阴。”
“雾气是从下由内而团聚的,从上向外而发散的,所以,下面的、内生的就属阴;上面的、向外的就属阳。”
“由于‘雾气的形成’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产生的,为静静的形成;而‘雾气的发散’则是人们能看得见的一种运动,故而,‘应象’之后,人们就把相对‘静’的状态看作是属阴的,把相对‘动’的状态看作是属阳的。比如对男女而言,男性多动,女性多静,所以男性就属阳,女性就属阴。”
“‘团聚的雾气’是一个形体,‘雾气的发散’是一种动态功能,所以,形体为阴,功能为阳。如人的身体就是阴,身体发挥的功能就是阳。”
“总之,把阴阳二字分开之后,古代的思想家就将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都用阴阳来归属:凡是运动的、温热的、明亮的、上面的、外面的都归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凉寒的、晦暗的、下面的、里面的都归属阴。”
“为什么人体的胸腹部为阴、背部为阳?”老爷子问道。
“呵呵,老爷子,您想想,原始人类是爬行的,而爬行,背部能见到太阳就为阳,胸腹部不能见到太阳就为阴。”
“哦,是这样的,我明白了,你继续。”
“我们现在所谈到的阴阳,更多的是阴阳两个字分开后的延伸含义。比如阳间和阴间,这里的阴阳就是以阳光的有无来区分的:人活着,能见到阳光,所以,说是阳间;去世之后,埋于黄土之下,见不着阳光,所以就说是阴间。”
“故而,阴阳两个字分开后,还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阴和阳具有相对性。阴阳本义的‘团聚’和‘发散’,‘有’和‘无’的变化过程是相互对立、相互对应的,阴阳两个字义延伸之后的属性所归也是相互对立、相互对应的,一方是另一方的参照,谁也离不开谁,这就是阴阳的相对性。如热是相对于寒而言的,寒也是相对于热而言的,没有寒的参照,你怎么能知道热?同样,没有热的参照,你也不能判断寒。
另一个是阴和阳具有无限可分性。从阴阳的本义来看,世间万物都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从阴阳的属性来说,万事万物,只要是相互关联的,都可以归属于阴或阳,且所有事物内部也有阴阳之分,所以,阴阳具有无限性。
阴阳延伸之后,归属很多,这些归属的东西又具有可分性,如用铅笔的上下而言,上半部为阳,下半部为阴;对上半部而言,又有上下之分,在上者为阳,在下者为阴;对下半部而言,也有上下之分,在上者还是为阳,在下者还是为阴。不管我们取多少次,总有上下之分,按照上为阳,下为阴的原则,总有阴阳之分,这就是阴和阳的无限可分性。
故而,《黄帝内经》中说道:‘阴阳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
正是由于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所以,就有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中华第一图’——太极图的出现,在阴阳鱼之中,鱼眼所代表的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时,我在纸上画了一个阴阳图。
“比如,以时间来看,春夏属阳,秋冬属阴;白天属阳,晚上属阴。由于一年四季都是白天和晚上的交替,所以,春夏两季的晚上就是阳中之阴了;秋冬两季里的白天就是阴中之阳了。这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前面所谈铅笔的上下部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更是明了。”
“明白了,听君一席话,胜我苦读书啊。”老爷子说道。
“呵呵,老爷子,您可真会改词啊。”
“人们对阴阳的不好理解,一个是没有从阴阳的本义来理解,一个是把阴阳两个字合在一起的意思与分开之后延伸归属的含义混在一起的缘故,对吧。”
“老爷子,您说的很对。”
 
这也是初学者最感困搅的地方,如何理,法,方,药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开出一副对症的方药,估计是每个初学

您好,要掌握中医的理法,必须要认识人体和疾病,比如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病态、病势、表象等。
要能开方药,就要知道方和药的关系,而且还要知道怎么样能开出有药的方来。呵呵,不要“有方无药”或是“有药无方”。
《其实中医很简单》我写了7年,出版又用了两年,包括咱们论坛的坛主等好多朋友都帮过忙,这才使得这本书顺利出版。虽然,这本书还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不过,还是有很多可读之处。对于人体和疾病的认识,都有较好的谈及,对于防治的原则、方法,包括处方格式,都可以给初学者以简明指导。
现在刚刚出版的《其实中药不难学》,估计下个礼拜就可以在网上看到了,说的就是关于中药治病的问题。
说真的,现在还多初学者学习中医特别是自学的,或是爱好者(学院里当然有系统的中医书),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学。想想,加入让您去学修理汽车,您会学什么知识?运用象思维,修理汽车和治病差不多。
 
诸位啊。我只了看了前几页。当然明白人体的构造是很重要的。但就中医而言,一言以概括之为:阴阳。
气血也

您说的是中基课本,呵呵,说真的,里面有好多错误和模糊之处。具体的 我就不说了。
关于气,从古到今有好多说法。故而,人们把气看的很神秘。
中医起源于古时,故而,我们要用古人的简单思维来了解中医。看看气的本义,再看看“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搞不懂的东西就神秘,加上字义的演变、文人墨客的闭门随想,呵呵,就如现在的很多博士生一样,理论确实很多,但是不会看病。这样,中医永远都是文化,永远都是皇帝的新衣。这样,就形成的好多气的含义。
静下心来想想,人是由形体和功能构成两部分构成的,靠饮食物和空气这两大物质供应人体所需。然后,呵呵 慢慢的想,什么是气。

现在的课本上大谈气的物质性和功能性,说真的,意义不大。我们想想,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任何存在的物质都有其功能,任何功能也都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不是吗?
我也是从中医学院(90--95年,医疗系临床专业)毕业,由于整天面对的是病人,做的是临床,这么多年才知道“中医的对象是人,中医的目的是防治疾病”,当然,也才知道病人要的疗效,不是华而不实的皇帝新衣。
 
您说的是中基课本,呵呵,说真的,里面有好多错误和模糊之处。具体的 我就不说了。
关于气,从古到今有

感谢指导。确实中基课本有许多模糊之处,恐怕黄帝内经也有许多模糊甚至矛盾的地方,也许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理解。将气分开来说,可以起到鉴别的作用,说明呼吸之气与脏腑之气大有不同。
如果空气入体,与营养物质相合而化生为各种气,当然好理解,气也不太神秘,但与以往知识有许多冲突的地方。
气分为先天与后天,在脾与肾,到底是肺气化为它气,还是其他气滋养肺气,使肺司呼吸的功能正常。这可能涉及到本未关系问题,也涉及到临床证治用药的问题。
当然,四诊心法有: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面頣。五气是什么也是比较不好理解,也许是呼吸之气?
 
呵呵,关于阴阳,是这样,我引用一下《其实中医很简单》里的一点内容:
认识阴阳
“阴阳者,天地

楼主确实讲得详细好理解。很高兴看到取类比象,涉及到周易思想,最早汉代时易学家用此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因为他们对阴阳习以为常,无论什么表象,在他们眼里就是阴阳的变化,可惜到我们这一代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以至于只能归纳数条定理,看到属于阴的,不知阳的变化,也不知道整体的转归。
许多医家都从阴阳来理解人体的生理,不知道到我们这一代这个理论还能有新的突破吗?
 
看大家探讨得这么热闹,也来说两句:学中医,其难有五:
1、什么是中医?中医这个单词是针对西医传入中国近

鄙人不懂理论,能够为患者提供效验价廉的服务就可以了。

当今学院教授中医之人,有多少是真正的临床大家,光搞理论,没有实践,教育出来的人才有多少会治病?所以,才会使得中医院变成了西医院。才会有”真正的中医都在民间“这样的局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只会纸上谈兵,有用吗?
 
您好,要掌握中医的理法,必须要认识人体和疾病,比如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病态、病势、表象等。

尾巴出来了。原来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书而来
 
尾巴出来了。原来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书而来

呵呵,推销不敢当,老姬的几本拙作实在是一般,只能让大家对中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一定的临床实用性。
你看看这个帖子的初发时间后再说吧,老姬进化的很彻底,没有尾巴。
 
楼主确实讲得详细好理解。很高兴看到取类比象,涉及到周易思想,最早汉代时易学家用此上通天文下晓地理。

呵呵,首先是继承,然后是创新突破。
 
呵呵,推销不敢当,老姬的几本拙作实在是一般,只能让大家对中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一定的临床实用性。

对不起!鄙人认为你的理论也许是正确的。但是现在的教人学艺者大部分都是怕人学会了。就比如去一个地方,本来一个小时可以达到,偏偏要让人走弯路,可能三天都到不了。现在的学院派就是这样。
 
对不起!鄙人认为你的理论也许是正确的。但是现在的教人学艺者大部分都是怕人学会了。就比

呵呵,老姬也是学院出身,不过,说真的,老姬也和先生一样反对那些不实用的学院理论。
 
呵呵,老姬也是学院出身,不过,说真的,老姬也和先生一样反对那些不实用的学院理论。

算了,讲着讲着就跑到学院派去了。这招威力太大了,你这个逻辑?这些东西不就探讨探讨吗?
无论在讨论什么,被你一句“学院派理论不实用”都给堵死了,中医要像这样,迟早挂掉。心寒……回复到此为止,再讲没意思。希望以后再做探讨,感谢你给我机会思考。
 
算了,讲着讲着就跑到学院派去了。这招威力太大了,你这个逻辑?这些东西不就探讨探讨吗?
无论在讨论什

在下也是刚来不久,关于学派之争比较敏感。所以可能语言太偏激,莫怪。希望各位前辈多多指导照顾。
 
“天人相应”要想了解人体就要全方面了解自然,我认为中医首先是一门自然科学。儒家,道家等都是在不同角度的认识自然,《黄帝内经》则是前人认识自然以了解疾病的一本知识总结。所以,中医是与中国文化紧密联系的,要了解人体,了解疾病就要了解中国文化,了解自然。
 
我是中医初学者,今天我给一位亲属开了一付中药治肝火上炎及股骨头囊肿出院一个月又有炎证的患者。药方是这样的,请大家评评怎么样:金银花18克,野菊花12克,蒲公英12克,紫花地丁10克,紫背天葵子10克,知母10克,生地10克,车前子12克,栀子10克,枸杞子10克,黄芩10克,当归6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