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我只能说楼主没有缘分~~~首先弄清楚的就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和现代的单位区别;其次,我觉得你举金庸先生的这个例子有种不恰当的地方,金庸先生的医术如何我不知道,他的书上面的正确性这个另当别论。但是楼主如果这个没有分辨清楚就拿来做证据的话,未免不能令人信服;再有我个人的鄙见:我觉得中医重点在于建立内环境的平衡。正如陆广莘陆老的一句话:中医在于”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古往今来多少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人也见过名医,治病不过尔尔。现在一些人的名气大,多半是因善“活动”,懂机巧,精通“处世”之道,并非职业水平多高。
 
李老重用用附子干姜人参针对心脏衰微之时可以,只能救一时之急逆,不可常用。
 
但是那么大的量估计敢用的人少。
 
读此人的文章,无需评论你谈得内容,按“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分人,作者肯定无德,这个社会无德的人最可怕,因为有才的人很多。人都可以质疑,但不能损人,人都做不好,你何谈做事更不用说做医之济世救人。文章透露出的浅薄无知,让人脊背发凉。在治病救人上,只能存虚心,否则你就不要做医生。
 
北芪120 制川乌30 炙甘草60 黑大豆30 防风30 细辛45 红参30(另) 白术90 干姜90 生姜45 大枣20个 白芍45 蜂蜜150 茯苓90 制附片45 当归50 山萸肉90 肉桂10(后下)
上方加水3000ml,文火浓煎到300ml,分3次服,之后每日将细辛、附子加量10g,直到150g 为止。
---
怎么又看到这个贴子被顶了起来。闲来无事就再唠叨一下:

上方加起来,总共1070克。两斤一两强。
接触过中药的人应该知道,这样重量的草木质中药,是多大的一堆?要多大的罐子装得下?
而动手煎过中药的人应该清楚,这些草木质的中药,再加上3000毫升水,重量总共是8斤。乖乖!可以打赌,一般家庭的炊具中,找不到如此大的容器来装。
另外,在汤药沸腾的时候,草木质会往上浮,所以,这个熬药材的罐子必须得留有余量,否则药水会溢出。
好,3000毫升的水,药材吸收一部分,蒸发一部分,最后要熬到300毫升。300毫升是什么概念?有一种小杯装的“古岭神酒”日常很容易看到的,每杯是75ml. 也就是4杯这样的药水。
而这其中还有150克蜂蜜。因此真正取水只有150-200毫升。
从这么一大堆蓬松的药材中,最后沥出那样几杯水
如果对名医真的很崇拜的人,可以去照这个方子取药,自己煎一遍试试看(当然不要吃),看看煎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东东?最后是否能倒得出来?

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用生活常识去辨别--而且愿意用常识去辨别。

因此,我们总能从媒体上看到胡万林们门前有大批排队的,有整麻袋往家里扛绿豆的,有成吨买盐的,跟股市里的故事一个样..
一个现象是---刘,李“大师”们风行了一阵子后,似乎就没消息了。今年,鼓吹火神的少了不是?估计附子吃多了,都在偷偷吃败火药了

而这些大师们共同的特点:
一。一方包百病
二。治法简单易行,不用思考。
三。名气特大,特热,特红。

这几条,正好是人民群众的喜好。
 
中医以调和为贵,此言极是。 有一次治风寒,用了紫苏8克,结果立刻好了。可是量过了点,肚子阴气下行略痛,

我有同感,此言极是。
 
笔者祖国医学的精髓是和,是调。过寒、过热、过攻、过补都不是祖国医学的真谛。

窃以为做人亦如此。
 
看疗效,用疗效来评价医生的水平比较好
 
我赞同你的观点。现在的很多名中医,因为已经出名了,临证的时候,没问几句就打发病人了,其实这些病人看好了,心理暗示因素占很大的原因。当然他们是有自己独到的地方。李可是厉害,但他的方剂其实并不适合南方人,药效其实有时候跟地域水土也有关,希望所谓的名人临证处方时要多思考。
 
仲圣《伤寒杂病论》里说几种“不治”,李可老中医用“破格救心汤”证实其可治。先得有这本事,才有资格和李老叫板。
 
李可的观点我基本赞成。因为疗效在那里。但我不认同大剂量用附子。这也是我和师傅欧胜前老中医观点分歧的地方。老人家一直在大量的用。有的病例看来是没有用附子体征的也在用。是我错了吗?还是欧老偏执了?我决定走访病人,以病人的感受来定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