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浅述李可、刘力红学术思想的缺憾



“研究癌细胞的形成过程”这一句话说明了你走的还是西医的那条道,一条微观的路。
 
说的对!我们中医从来不研究这种没用的细节,西医是傻缺,研究了形成过程又怎样呢?
 
回复 11# 从林小屋


先生,后面大家评论在理。转此文意在 警戒中医人不要伪信,要信得明白!读书拜师要抓神,方子抄一辈子究竟有多少用?!治疗各类型癌症 只需要做到简单的四步 一; 杜绝病源 二 ;了解病因 三 ;自疗防御 四; 草药化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子,在四部里,说的易,落实到研究中,您考虑过什么是“病根”吗?病能治愈吗?医生责任在于治到几分吗?………………至于思维,要么就收拾铺盖去死心塌地跟着西医跑去吧,要么就老实巴交的呆在 中医场地里服务,要不一辈子也这么不明不白的……
 
使用西醫方法治療癌症的病人,中醫是沒有必要出手的。這樣的人就是走向加速死亡而已,沒有什麼別的後果。
李老不應該開方子給這類人。還在盯著李老的方子不放的人,就是一個睜眼瞎,糊塗蛋。我看這種人走不到中醫的正路上
 
真的是这样,还是要以疗效说话,不能一味的扶阳啊
 
我未读过他两的书,但读过李可重用附子回阳救命之篇,如到哪时重用之也不妨,但见人就用附子,那肯定不是纯正的中医之路,而就算不是医生,用一个专方也同样可以治好一些病,但又有多少病适得其反呢?自我觉得,方药不在味多量重,关键的还是要辨证准确,药之量,视病情而定,既要做到能治好病,又要尽量减少病人的开销,何乐而不为之。
 
不要在方药的数量上去评价好坏,只能以治疗效果为准
 


同意,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医就是这样!!
 
同意4楼的,但大家都以疗效说话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因为你不敢开就否定人家。
 
名医,明医,是两个概念。
名气大有很多原因。名气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疗效而大的。
古时候的太医,名气大不大?为何皇帝短命的多?
 
有的是说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如今病人已病入膏肓,不治不可以吗?

当年扁鹊不是见了齐恒公病入骨髓不治了
 
正是因为中医发展了几千年,到头来总要有一些新的发展,一些新的做法。
 
本人不是医生,没读过多少中医书,只是喜欢中医,所以经常看看中医论坛个人感觉,中医就要以人为本,治疗疾病的过程更要以人为本,脱离了这些那就不是真正的中医。。任何疾病,药物的作用就是调理气机,调动病人的自愈系统,无论哪一派都需要遵循这个道理,药的配伍及用量需要严格把关,过之或不及都对病人会有副作用,所以辨证论治尤为重要。。即便是庸医,其身也有值得借鉴之处,更不要说大医、名医了。对的可以引以为用,错的可以引以为戒,心胸宽广、虚怀若谷才是中医之士的必修之路。。
 
本人目前还没有亲眼见识过大师的风采。。本文中对李、刘的描述,尤为偏激,且见其本人对中医理解不深对中医理解不深,自以为是。。据说李可老先生的临床已不用多说。
 
回复 26# 杏海拾零
 
回复 30# sunnymann


太多附子和壮阳药。
 
是李可老先生带出的那个傻徒弟刘力红博士
本文来自: 华夏中医论坛(https://www.tcmbe.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s://www.tcmbe.com/threads/47506-有点没劲!!!!人身攻击相互诋毁是现在影响中医发展的祸端!!!既然有打嘴仗的时间,不能就一个病例坐下来好好研究一下吗?
 
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这些东西给正常人吃,或者轻病人吃,杀人也!

给阳根欲拔,亡阴亡阳于顷刻的病家服用,当是仙丹矣

楼主明了此理,才能明白方义!
 
中医界历来有门户之见,相互看不起对方,要是能够相互惺惺相惜,取长补短,那该多好,有一个李可出来了,大家非要打倒不可吗?中医需要相互提携的环境,你没有出名而别人出名了你最起码做到不要打压才是,好好把精力用在学习治病上,没事不要老挑别人的刺,神医况且有不足之处呢,何况一个普通的李可医生,中医就是让你们这些人给糟蹋的。
 
其实我个人一般都是用经法,因为自认没有超过张仲景的水平,顶多是填一二味,或减一二味来治疗兼证,或者减去与实际病情犯冲的药。所以常常有病人问,味数怎么这么少?以真武汤为例,: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换算成现代的计量:“茯苓 45g,芍药 45g,生姜 45g, 白术30g,制附子20~30g”。用量不小,但是要注意“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但是要注意日三服,这是三次治疗量。另外附子是有毒的,要是大计量的附子应别煮取汁来解附子毒。
另外我不同意,有名的老中医就一定正确的说法,和别人无法置评的观点。“学无先后,达者为先。”庸医一辈子都是庸医,不是年龄老就能治好病的。中医既然是一种知识,那么所有治疗方法,都应有其理。无理就是乱治,误治。
先不说18味的方子,没有法度药力驳杂。就以乙肝病人兼心绞痛,这样的病例来说。我虽然也常用四逆汤治疗手足厥冷、高热大汉的病人,但是我不是火神派,就算是用附子我也告诉病人,要别煮取汁,但是我也不会忌附子不用。附子乃是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不可不用。
但是治病切忌乱用,一个乙肝病人兼心绞痛。这是明显的气血亏虚导致心脏失养,不荣则痛的症状。我不知道这位刘大夫,也没看过他的书和报道,但是他并没有认识到这病的病机。我认为他误认为病人是胸阳不振导致的气血阻滞,故用了潜阳丹壮心阳肾阳。我知道这位大夫给病人看病的时候看没看过病人的病例还是光顾着活动根本没看,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辩证的,但这是很明显的误诊。
本就气血虚,潜阳丹阳热伤阴,再加上剂量大,这病人想活都难。
因为不了解中医知识,才会被别人的言语或名气诱惑,因为只看表面才有年轻医生不能置评的说法。殊不知,中医也是科学,有法有理可依,不是指鹿为马那样简单的事情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