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3/11/10
- 帖子
- 8502
- 获得点赞
- 1700
- 声望
- 113
不是我治疗杂,我是差不多两三天复诊一次,基本每次都会更换其中一个药品,最后那个方案医生跟我讨论后才确定(还有坏情况的打算这就不说了)病情得到了缓解,即便身在事外,我们都感觉松了口气,你的治疗方案够杂的,中西医双管齐上,中西结合并没有错,关键是要做到怎么使二者协调,这很考验医生的功力,从过程来看,小宝贝确实有存在着中阳不振,乳香油温热辛辣配合丁贴确能加强振兴中阳的作用,现在看来痰还是没尽,我还是建议用竹沥,因为我的经验,竹沥清热化痰,功效确切,使用方便,可以采取隔一小时服二三支,这样药力不断,对脾胃的伤害更低。
最后祝小宝宝早日康复,健康成长。
所以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医生跟家长的问题(包括我在内),都是见症治症,没以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去治病
那只能说我还没遇到从整体观念去治病的医生多了去了,自媒体上一大批苦口婆心的讲如何综合全面的维护健康的医生。
怎奈生活上的事患者不配合执行不了,多数情况下医生都只有药物处方这一个抓手,考虑得再全面有什么用?!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材不一定是食物,但所有食物都是药材,一个人每天吃的【全部食物+中药处方】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大合方。
而如果患者不遵医嘱,饮食起居上不对治疗进行配合,那医生能够把控的就只有处方这一端,无法做到全面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只有在患者愿意且能够切实执行的情况下才有效,强制执行超出医生的能力和权限了。
大量的患者,他们自己不要全面治疗,
问他症状的时候滔滔不绝生怕遗漏了要点,
跟他讲饮食忌口起居注意的时候却哼哼哈哈甚至避而不答。
甚至有帕金森+糖尿病+胰腺癌的患者,还想着做完手术之后继续吃他原来那些大鱼大肉呢:
浏览附件184975
现在娃余留痰跟咳嗽的症状外,还有个要调整的,喂食,只肯他妈妈亲喂母乳,不肯吃奶瓶,奶粉,就算把乳汁挤奶瓶里也不行,辅食(米粉,米汤,青菜切碎)也就只肯2-3汤勺,再喂就自己吐出来,这也是个头痛的喂养问题从整体观念去治病的医生多了去了,自媒体上一大批苦口婆心的讲如何综合全面的维护健康的医生。
怎奈生活上的事患者不配合执行不了,多数情况下医生都只有药物处方这一个抓手,考虑得再全面有什么用?!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材不一定是食物,但所有食物都是药材,一个人每天吃的【全部食物+中药处方】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大合方。
而如果患者不遵医嘱,饮食起居上不对治疗进行配合,那医生能够把控的就只有处方这一端,无法做到全面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只有在患者愿意且能够切实执行的情况下才有效,强制执行超出医生的能力和权限了。
大量的患者,他们自己不要全面治疗,
问他症状的时候滔滔不绝生怕遗漏了要点,
跟他讲饮食忌口起居注意的时候却哼哼哈哈甚至避而不答。
甚至有帕金森+糖尿病+胰腺癌的患者,还想着做完手术之后继续吃他原来那些大鱼大肉呢:
浏览附件184975
现在娃余留痰跟咳嗽的症状外,还有个要调整的,喂食,只肯他妈妈亲喂母乳,不肯吃奶瓶,奶粉,就算把乳汁挤奶瓶里也不行,辅食(米粉,米汤,青菜切碎)也就只肯2-3汤勺,再喂就自己吐出来,这也是个头痛的喂养问题
在未生病之前就是这样子了,没有追喂,奶粉只有在拌米粉时会加入,现在还是以母乳亲喂个人看法,奶粉就不宜给孩子吃,
除非确实母乳严重不足,又太小无法通过辅食补充的情况。
孩子饿了自己会吃的,没有想吃却故意不吃的孩子,担心是多余的。
家长追着喂饭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养成挑食和吃饭三心二意的习惯,甚至影响其心理性格。
一般的孩子平时不想吃可能肠胃有积滞,当消食化积、控制饮食。
因为体弱而素来食少纳差的孩子,从脸色和体型上一看就能看出来,需健脾益气开胃。
外感急病之后不想吃,则可能是余邪未清、或者胃气还没有完全恢复、或者兼而有之。
小儿外感之后久咳不愈的情况,属于余邪未清而正气又未能完全复原的情况,
可以参考:https://www.baidu.com/s?ie=UTF-8&wd=彭坚 观音应梦散
谢谢回复,我有空看看恢复期有痰和咳嗽,要用费伯雄的鹅梨汤,一般性的药已经不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