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黄帝内经》学习:宇宙的五气与五行

寒、水、咸、肾、髓,是五个相关的概念。它们在逻辑链条上是一致的。

寒,不是非常低温的意思,而是自然界的阴阳平衡状态。但是,自然界的阴阳平衡状态并不是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它比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更寒,故而称为寒。自然界的阴阳平衡状态产生水,此水即是H2O。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也称为水,此水非彼水,而是适合于产生精髓物质的状态。维持这种状态的藏,称为肾。

自然界的水无色无味,而人体之水却是咸味的。

唯有咸味可以产生并保存精髓物质。所谓精髓,又称为髓,又称为精,泛指人体具有特殊功能的物质,譬如各种酶、通道蛋白、载体蛋白等等。为什么唯有咸味可以产生并保存精髓呢,因为咸味表示阴阳平衡。因为酸苦甘辛都表示阴阳不平衡。酸味收敛,辛味发散,甘味补益,苦味消灭。它们都是阴阳不平衡的表现。

对于人体来说,白天阳气增强,往往消耗阴气。春夏阳气增强,往往消耗阴气。唯有晚上和冬季阴阳比较平衡。所以古人说晚上是小孩生长的好时机。经过夏季消耗,到冬季获得保存精髓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冬季具有“水性”。水性保存精髓物质。
 
最后编辑:
说肾为水藏,不要理解为肾藏是保存H2O的藏,而是说肾是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的藏。由于它维持阴阳平衡状态,因此它能藏精。
 
中国古人对水的认识,最原始的认识与西方人的认识是一样的,都是指无色无味,化学本质是H2O的物质。而哲学家对水的认识是指有咸味的水,它的作用是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它是古人把人体之物质进行五分法的产物。木火土金水,其中之一曰水。北方的寒气使人体产生水,它的作用是使人体产生并保存精。这样的水又被称为癸,它是自然界赐予人们的,故而又称为天癸。

古人认为,人体从娘胎到青春期之前,天癸未至,意思是说天癸还没有丰满。到青春期则天癸至,于是才有男精女血而能有子。女子七七四十九,男子八八六十四,天癸衰竭,又不能维持阴阳平衡,于是失去生育能力。
 
《黄帝内经》原文:“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
这句话指出了“寒”与“惊”的关系。寒是指寒气,寒气不要理解为低温,而是指人的生命活力降低。当人的生命活力降低时,就像是转动门之枢,很涩的感觉,生命不滑利。那么,面对突然的环境变化就会反应迟钝,但是又会一惊一乍,心不安的表现。

人的生命活力很强时,反应灵敏,反应灵敏则不会一惊一乍。生命活力降低时,反应迟钝而不安。生命活力进一步降低时,则纯粹反应迟钝,反而不会有不安心的感觉。所以,寒指的是这种中间状态。为什么如此呢,因为“神气乃浮”。神气是指生命活力。浮是指不稳定。寒气作用的结果是使人的生命活力不稳定。

最典型的情况是心悸。心悸是里寒的表现。为什么里寒呢,阳气不足。阳虚的轻证表现为心悸。如果严重阳虚则纯粹是反应迟钝,反而不会有心悸。为什么会出现阳气虚?因为春季失于养生,夏季失于养长,于是秋季不能耐受杀气,冬季不能藏精。冬季不能藏精则精不足,精不足则阴阳俱不足,阴阳俱不足则寒,寒则惊悸。阳虚而不能卫外,不能卫外而不能安心。
 
最后编辑:
《黄帝内经》原文:“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从这段原文可知,在《黄帝内经》,暑与热是同一个概念。所谓“寒暑燥湿风”,就是天之五气风热湿燥寒。东方生风,南方生热(暑),中央生湿,西方生燥,北方生寒。

“天有四时五行”,实际上说的是五行:木火土金水,和五个季节:春、夏、长夏、秋、冬。五行对应五季,五季对应五气。五气即风热湿燥寒。

所以,暑可以认为是热的别称。那么,所谓“六邪”风寒暑湿燥火,实际上是风寒热湿燥火。实际上风寒热湿燥是五气作为五邪,它们都是天之气。而火却是地之五行之一。把五行与五气混杂起来分类,这其实是不合逻辑的。实际上热是火之气,火是热之质,它们是一体两面,是同一个东西。

所以,今后应该放弃六邪之说,改为五邪之论。五邪可以概括所有的邪气。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